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

皇宮內一片哭聲,韓滉站起身高聲道:“各位,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大唐不可一日無君,我們當擁戴太子登基,然後再給天子辦事後事,那時候大家再深切哀悼。”

李勉也道:“韓相國說得不錯,我建議政事堂立刻商議具體方案。”

不多時,常袞、韓滉、顏真卿、段秀實和李勉五名相國聚集在一間屋子裡商議後事,韓滉沉聲道:“最好有天子傳位聖旨,我覺得這份旨意應該有,卻不知道在哪裡?”

常袞也道:“不光要有傳位聖旨,還應該有玉璽、兵符,然後要不要等天亮後再擁戴天子登基?”

顏真卿高聲道:“各位,請聽我一言。”

四人一起望向顏真卿,顏真卿道:“玉璽也好,傳位聖旨也好,或者太后懿旨也好,這些都是用在皇位不確定的情況之下,而現在大唐有儲君,天子駕崩,他便可名正言順登基,我們現在應該商議太子怎麼登基,而不是商議該讓誰登基。”

衆人紛紛點頭,還是顏真卿看得透徹,李勉道:“不能等到天亮,必須立刻召集百官進宮,聚會含元殿,先擁戴太子登基,條件成熟時,再舉行登基大典。”

這時,門外有人稟報道:“樞密使董秀要見各位相國!”

魚朝恩、李輔國等人被誅殺後,李豫提拔內侍劉忠翼和董秀出任大內總管和樞密使,儘管李豫吸取魚朝恩的教訓,不讓這二人執掌軍權,但這兩人依舊漸漸掌握了大權,尤其樞密使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天子很多口諭都是由樞密使董秀傳達。

衆人連忙請董秀進來,董秀哭得滿眼紅腫,進來道:“咱家是來請太子殿下進宮商議後事。”

衆人面面相覷,常袞急道:“太子不在我們這裡,我們還以爲他在寢殿裡。”

董秀愣了半晌道:“天子駕崩不久,他便匆匆離去,咱家還以爲他和各位相國在一起。”

韓滉搖搖頭,“我們在商議太子登基之事,如果他在我們這裡,我們肯定會請他一同商議,他確實沒有出來。”

“這可奇怪了,太子殿下到哪裡去了?”

董秀拱手道:“那我再去別處找找。”

他帶着兩名宦官匆匆去了,常袞眉頭一皺,“這是怎麼回事,太子怎麼會在關鍵時刻突然離開?”

顏真卿沉吟一下道:“我覺得太子應該是被保護起來了。”

這時,一名侍衛道:“韓相國,有人急找!”

韓滉匆匆走出去,不多時面帶輕鬆地走了進來,“有太子殿下消息了。”

衆人精神一振,連忙問道:“殿下在哪裡?”

“剛纔太子殿下派人來告訴我,他已被藏劍樓武士護衛到西內苑軍營內,目前安然無恙,他希望我們在天亮前做出決斷,一旦我們準備好,他可以隨時進宮。”

衆人頓時鬆了口氣,太子殿下實際上已經被郭子儀保護起來,有軍隊護衛,那就安然無恙了。

常袞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嫉妒,關鍵時刻,太子通知的是韓滉,而不是自己,說明韓滉在太子心中的地位比自己更高。

韓滉拍拍掌道:“不要耽誤時間了,立刻通知百官進宮,我們這邊準備好了,就可以通知太子殿下入宮。”

..........

五更時分,得到消息的文武百官紛紛趕到了大明宮,含元殿內點亮了數百盞燈籠,將大殿照如白晝,殿內已經聚集了五六百名大臣,他們議論紛紛,天子駕崩,新帝登基,對所有人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每個人心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內有藩鎮割據,外有異族虎視,大唐帝國會何去何從?

這時,外面傳來急促的奔跑聲,只見一隊侍衛飛奔進殿,爲首侍衛高聲喊道:“儲君即將駕到!”

百官紛紛列隊,大殿內很快變得鴉雀無聲,在大殿外的丹鳳門廣場上出現了大隊士兵,他們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身穿盔甲,手執長兵器,顯得殺氣騰騰。

這時,一隊隊帶甲士兵走進丹鳳門廣場,在無數帶甲士兵的中間,是騎在馬上的太子李適,他身邊跟着百名心腹侍衛。

三千名帶甲神策軍士兵護衛着太子李適進了大明宮,軍隊在丹鳳門廣場上列隊,由三十名侍衛簇擁李適走進了含元殿,數百大臣皆跪下迎候新天子到來。

李適頭戴沖天冠,身穿赭黃金龍袍,腰帶飾有十三環與鉈尾,腳穿六合靴,他踏步上了丹陛,坐上了父皇的帝位,大臣們三呼萬歲,這一刻李適忽然有了一種高高在上,俯視衆生的帝王之心,感受到了九五至尊的威嚴,他終於成了大唐帝國的新君王。

這一刻他雄心萬丈,他要在自己手中重現大唐中興盛世。

.........

天子駕崩,新帝登基,下旨尊諡曰睿文孝武皇帝,賜廟號代宗,舉國哀悼,長安罷市十天,朝廷停朝十天,禁娛一個月,整個長安都沉浸在天子駕崩的哀痛之中。

代宗皇帝在位十六年,徹底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大唐社稷,誅殺奸閹李輔國、魚朝恩,剷除奸相元載,重用韓滉、劉晏、顏真卿等名相,改革鹽政,加強漕運,休養生息,使千瘡百孔的大唐經濟迅速恢復,贏得萬民愛戴。

但李豫同時對安史之亂餘孽妥協過多,導致軍閥割據,在河北中原等地迅速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藩鎮,使大唐事實上形成了中央朝廷和地方軍閥兩個政權,這個後果也是李豫始料不及,給後繼者留下了巨大的政治包袱。

.........

郭宋是在洛陽得到天子駕崩,新帝登基的消息,這個消息令他十分震驚,要知道歷史上的李豫應該是在大曆十四年去世,此時足足提前了半年。

郭宋和薛濤是在三天前乘馬車抵達洛陽,他們在揚州換了船北上,在淮河又改乘馬車北行,他們從成都出發,足足走了一個月才終於抵達洛陽。

目前他們住在薛濤的外祖父家中,薛濤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健在,他們格外疼愛這個外孫女,一定要留他多住些日子。

薛濤的父母早已經抵達長安,而且薛勳因爲平定楊子琳之亂有功,被太子李適升爲正五品中散大夫,出任秘書省少監,監掌經籍圖書,距離他出任簡州長史才短短半年時間,升官之快,令同僚們羨慕不已。

郭宋心事重重回到了韓府,韓府其實是一座佔地只有三畝的小宅,旁邊還有一個很小的書院,叫做韓氏書院,有學生三四十人,薛濤的外祖父叫做韓崇功,是洛陽有名的大儒,薛勳就是他的得意門生,韓崇功甚至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韓崇功有個好友裴冕,後來出任相國,他十分欣賞薛勳的才華,正是得到裴冕的推薦,薛勳才能入仕爲官,十幾年來從八品小官,一步步升爲五品高官。

郭宋剛走進府宅,正好遇到韓崇功,郭宋連忙行禮,韓崇功也頗爲讚賞郭宋的人品,年輕男女同行一個月,他始終能夠守禮不逾越,確實難能可貴。

韓崇功見郭宋神情凝重,便問道:“郭公子,出什麼事了嗎?”

郭宋黯然道:“剛剛在茶樓得到一個消息,天子駕崩了。”

“啊!這個消息可當真?”

郭宋點點頭,“我在成都便聽說天子病重,我想應該是真的。”

韓崇功長嘆一聲,“明君逝去,大唐之不幸也!”

他又問郭宋道:“你要趕回長安嗎?”

“或許吧!”

韓崇功見郭宋目光中有傷感之意,便勸慰他道:“先帝去世,新君登基,既是悲事,但也是喜事,想開一點,不要太憂鬱了。”

“多謝前輩開導!”

郭宋行一禮向客房走去,他心情很沉重,他雖然是靠自己本事一步步走到今天,但李豫對他確實有知遇之恩,李豫去世,讓他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傷感。

郭宋在房間裡坐了片刻,只見薛濤帶着小丫鬟阿秋匆匆趕來,“郭郎,聽外祖父說,你要趕回長安?”

郭宋點了點頭,“天子駕崩,新帝登基,我確實應該趕回去。”

薛濤沉思片刻道:“我和你一起回去!”

“你外祖父希望你多住兩天......”

薛濤笑道:“多住兩天也還是要回去,早兩天晚兩天也沒什麼區別,再說,我獨自一人回去,你也不放心對不對?”

郭宋勉強笑了笑,“你說得對,我確實不太放心!”

薛濤嫣然一笑,“那不就行了,我們收拾東西,明天一早出發!”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四十七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新羅學生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五百零六章 雍縣偶遇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