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

幾名長者迎了出來,每個村子暫時沒有保正,而是由衆人推選出的幾名長者成立自治會,一般都稱呼長老會,村裡各種事務都由長老會協商解決,也算是一種村民自治。

幾名長者跪下行大禮參拜,“拜見郭使君!”

郭宋連忙扶衆人起身,“各位長者請起,郭宋擔不起各位的大禮。”

一名老者道:“郭使君收容我們,讓我們吃飽穿暖,還修建房屋給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感激萬分,唯有大禮才能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感激。”

郭宋笑了笑道:“我可不光是豐州刺史,同時也是朔方節度副使,照顧大家也是我的職責。”

“天下官員千千萬,能像郭使君這樣記民於心的好官實在是鳳毛麟角,無論如何,郭使君對我們恩情,我們都會銘記於心。”

郭宋擺擺手,“這裡風大,我們進村裡說話!”

衆人簇擁着郭宋來到一座大院內,這是以前留下的一座祠堂,村民們將它修繕後,便將它作爲村裡商議事情的場所。

郭宋在院子臺階上坐下,幾名老者坐在他身邊,村裡百姓聞訊都從四面趕來,將大院內外擠得水泄不通。

“我今天來看望各位,一是想了解一下大家現在還有什麼困難,其次也想知道大家今後的打算,然後根據大家今後的打算,官府會制訂相應計劃。”

見衆人連連點頭,郭宋又笑道:“那麼現在就從困難說起來吧!先說說現在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

這絕對是一個讓大家興趣的話題,衆人一致推薦年紀最長的老者代表大家談談想法。

老者想了想道:“每個人一輩子時時刻刻都有困難,每家每戶都有各自的困難,郭使君這個問題讓我們一時也難以回答,就說兩個比較普遍的困難吧!”

“老丈請說!”郭宋含笑道。

“一個是過冬的問題,我們來自夏州,夏州的冬天很冷,大雪覆蓋,估計豐州也一樣,我們逃難過來,家裡的被褥什麼的都沒有帶,眼看一天比一天冷,萬一到了天寒地凍之時,我們過冬怎麼辦?”

郭宋點點頭,“別的村也提出了這個問題,確實比較現實,然後第二個困難是什麼?”

“第二個困難其實不算是困難,而是擔憂,萬一大雪覆蓋,雪地難以行走,我們被隔絕了,官府怎麼送糧食給我們?”

郭宋笑道:“我先回答第二個擔憂,大家放心,在入冬後,官府給足各家各戶糧食和鹽,一般還會有些醃蘿蔔之類的菜餚,就算大雪封路,我們可以從冰面上拉雪橇過來,給大家看病,過年前會送每戶人家一隻羊腿和兩隻野兔。”

四周百姓眼睛一亮,明顯升起了着期待之色。

郭宋又繼續道:“然後再說第一個困難,現在一部分青壯男子去伐木了,伐木主要用作兩部分,一是明年開春造房子,其次就是冬天取暖,我相信夏州和豐州一樣用火炕過冬,大概明天吧!會有人上門給大家修砌火炕,然後開炭窯燒炭,在冬天來臨前,家家戶戶都會有足夠的木炭和木材,然後官府會給每人一張羊皮,男女老幼都有,每戶再給兩牀被褥,然後還有一些生活必須品,基本上一個冬天就能熬過去了。”

“我們沒有冬衣!”一名中年婦人舉手喊道。

幾名老者回頭怒視她,爲首老者連忙解釋道:“使君莫生氣,總是會有人貪得無厭,你給了她鞋子,她要襪子,給了她襪子,她又要褲子,她就恨不得你再給她一些金銀首飾纔好。”

郭宋笑了笑道:“畢竟綿還是比較貴的,要從南方運來,一兩綿要兩三貫錢,一般人家也買不起,所以豐州百姓過冬都是儘量不出門,如果一定要出去,就得穿上四五件衣服,然後再套一件老羊皮襖子,官府給大家每人一張羊皮,實際上就是給大家用來做襖子,當然,如果不缺冬衣,羊皮也可以用作鋪墊。”

郭宋這裡說的綿,不是棉花,而是木綿,在明朝初年棉花大規模推廣之前,唐宋一直是用木綿絨來做冬衣和被褥的填充物,或者直接用羊毛填充,但豪門權貴人家一般是用鴨絨和鵝絨。

郭宋見衆人不再有異議,又繼續道:“今天過來的另一個目的是想和大家談一談大家以後的打算,之所以要談這個問題,是之前大批災民都表示願意留下來長住,成爲豐州百姓,所以豐州官府已經在爲他們丈量土地,準備建房材料.......”

剛纔那個多嘴的中年婦人忍不住又高聲問道:“是不是留下來就不用住這種泥草屋了?”

這下子所有長老都怒斥她,“閉上你的臭嘴!”

郭宋呵呵一笑,“其實這位大嬸倒問得不錯,大家住的泥牆草頂屋,官府的名稱叫做臨時安置房,因爲冬天寒冷,住帳篷受不了,所以才臨時造了這些泥草屋,如果要留下來長住,那麼肯定不會再住這種房子,大家應該都看到,豐州的房子是石牆瓦頂,房子寬大結實,再用灰漿抹平,刷上石灰,看着漂亮,住着也舒服。”

幾名長老終於忍不住了,爲首長老小心翼翼道:“聽說每人還有土地,是真的嗎?”

郭宋笑着點點頭,“肯定會有土地的,十七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子每人一頃,女子半頃,每戶人家上限一頃半,五年內免稅,可如果在豐州從軍,土地再翻倍,終身免稅。”

“如果我在豐州住了一兩年,又想回家鄉,那土地怎麼辦?”一名老者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好,原則上,在豐州住十年以上,土地就是永業田了,可以出售,也可以留給子孫,在豐州居住不滿十年,那隻能算口分田,離開后土地都要收回,如果未滿十年便去世,同時兒子沒有領到土地,那麼土地也可以留給兒子。”

在一片議論紛紛中,郭宋起身告辭了,他會再給災民們一個思考的時間,等過幾天分配土地時,他相信這些災民都坐不住了。

...........

天還沒有亮,在九原縣以北的曠野裡出現了無數舉着火把的農民,官府用了一個月時間,已經將第一批三千五百頃土地丈量完成,這片土地延綿三十餘里,四周都有漢朝留下來的灌溉渠遺蹟,這片土地將分給第一批簽署了定居契約的農民,一戶人家最多可以得到一頃半的土地。

三千五百頃土地分成十個區,分別是甲乙丙丁戊......

所有土地四周用青石條做地界,地塊之間留了三尺寬,那是用作灌溉溝渠,在地塊中央插着一根尖木樁,木樁上寫着地塊編號,土地規格有兩種,一種是一頃半,叫做夫妻田,一種規格是一頃,叫做單身田,主要看各家的需要。

從木樁的顏色就能分辨出來,樁頭染紅的木樁是一頃半,樁頭染黑的木樁是一頃,當然,絕大部分都是一頃半田。

今天便是分配土地的日子,儘管不知道自己能抽到哪一個號,但衆人依舊熱情高昂,天不亮就趕來查看土地情況,不少人是全家上陣,抱着孩子,帶着老人前來查看土地。

這時,兩名農民舉着火把來到了一塊插着紅樁的土地前,這是一對來自勝州河濱縣的父子,他們是第一批和豐州官府簽署落戶契約的農民,兒子叫賀小悶,三十歲左右,父親賀除夕,今年五十餘歲了,按照規定,每戶上限一百五十畝,賀小悶和他妻子有領田資格。

“父親,這塊土地應該是最好的吧!”賀小悶低聲問道。

賀除夕蹲下,抓一把土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又站起身看了看四周,這才慢慢吞吞道:“其實豐州土壤都差不多,很細很肥沃,比咱們河濱縣的土壤要好得多,不過這塊田地勢比較好,靠主幹渠近,水源有保證,而且離路邊不近也不遠,確實是塊好地。”

“這塊地我很喜歡,可惜我們不一定能抽中。”賀小悶有些遺憾道。

“知足吧!一百五十畝土地,比起咱們河濱縣的幾畝薄田不知好了多少倍,這種機會一輩子也未必能遇到一次,咱們能得到這次機會,已經是很幸運了。”

賀小悶嘆息一聲,“我就怕薛延陀人殺來啊!”

賀除夕咧嘴笑了笑,“要是沒有薛延陀人,這種機會還輪得到咱們?咱們是趕上了好時代,纔會有這種重新發家的機會,依我看,要感謝薛延陀人才對。”

這時,遠處隱隱傳來喊聲,是賀小悶的妻子在喊他們父子倆。

“好像是城門已經開了,我們走吧!”

父子二人連忙收拾一下東西,向九原縣匆匆趕去。

........

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
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達成都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七百二十三章 奪取商州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四百六十一章 慘痛代價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十四章 一個交易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