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

此時,段秀實正在爲蝗災肆虐而焦頭爛額,靈武縣周圍近一半的麥田都進了蝗蟲,農民在麥田裡撲打,卻沒有任何作用,眼睜睜看着一片片麥子被啃食殆盡,恨極的農民索性縱火燒麥,將尚未成熟的麥子和蝗蟲一併燒死。

郭宋的來信令段秀實如獲至寶,他立刻下令從軍倉裡取出大量硫磺,令士兵搗碎成粉,撒在尚未進蝗蟲的麥田四周以及麥田內。

效果確實不錯,雖然沒有完全能阻止蝗蟲,但麥田裡的蝗蟲明顯減少了,數日後,靈州的蝗蟲飛過黃河,向西面的賀南山腳下牧場飛去。

段秀實隨即寫信給朔方以及關內發生蝗災的各州,向他們推廣豐州滅蝗經驗,一時間,各地硫磺價格暴漲,商人見到商機,四處採購硫磺運往災區。

不能說豐州的經驗就一定適合各地,但硫磺確實有效果,各州通過撒硫磺粉驅蝗,至少保住了兩到三成的糧食。

九月下旬,安撫巡察使顏真卿在朔方節度使段秀實的陪同下專程前來豐州,瞭解豐州的抗蝗經驗。

此時麥田已經轉黃,再過半個月就是收穫季節了,顏真卿一路過來都是滿目瘡痍的農田,而到了九原縣,看到的卻是一望無際的金黃色麥田,麥浪起伏,人走在其中格外的心曠神怡。

“金黃的小麥色真是無比養眼,讓我心情一下子好了十倍。”

顏真卿笑道對段秀實道:“之前我讚揚靈州保糧不錯,但比起豐州,靈州還是差了很多,這裡根本就沒有蝗蟲過來的跡象。”

段秀實也不搶郭宋的功勞,他坦然道:“如果沒有豐州的經驗,靈州各地農田也同樣一片荒蕪,事實上據我所知,豐州的經驗遠遠不是發現用硫磺可以驅蝗那麼簡單。”

“哦?”

顏真卿饒有興致地對旁邊的郭宋道:“郭使君能不能給我們簡單說說豐州驅蝗經驗?”

郭宋微微笑道:“其實豐州的經驗就是三點,非常簡單,當然細節很豐富,簡單說來第一是準備充分,第二是動員百姓,集思廣益,第三是抓大放小,集中人力物力保重點地區。”

停一下,郭宋又繼續道:“這次我們豐州集中了九原縣、豐安縣、榆林縣和勝州的河濱縣所有百姓以及所有士兵,光松樹枝丫就砍伐了數千畝,豐安縣的東面和西面建立兩道防禦線,第一道防禦線我們雖然沒有守住,但也至少滅了三成的蝗蟲,第二道防禦線我們發現了硫磺驅蝗的效果,最終利用硫磺戰勝了蝗蟲,逼它們向北方草原飛去,保住了九原縣的良田。”

“那是怎麼發現硫磺可以驅趕蝗蟲?”顏真卿又問道。

郭宋笑了笑道:“發現硫磺能驅蝗蟲其實很偶然,但想想也是必然的,我們最初是點燃松枝驅趕蝗蟲,但蝗蟲死亡太多,直接把火壓熄滅了,我們爲了增大火勢,便在第二道防禦線撒上豆稈和硫磺粉等易燃引火之物,沒想到陰差陽錯,硫磺燃燒的氣息使蝗蟲十分畏懼,他們就像撞牆一樣不敢越過大火和濃煙,調轉方向朝北面飛走了,我們才發現硫磺的驅蝗作用。”

顏真卿欣然點頭道:“說得非常好,煩請郭使君寫一份詳細的報告,讓我帶回朝廷,或許能讓朝廷總結經驗,向各地推廣。”

“如果相國需要,我們很願意爲朝廷略盡綿薄之力。”

顏真卿大笑,“好!我期待你的報告,這樣我回去也有交代了。”

衆人來到軍田,顏真卿被一望無際的軍田震驚住了,半晌問道:“這裡有多少畝麥田?”

“大概有十五萬畝麥田,還有幾萬畝黑豆田早已收割了。”

“畝產多少?”顏真卿追問道。

“大概三百斤左右吧!”

顏真卿心中迅速估算,他大吃一驚,這是有三十七八萬石糧食啊!軍隊根本用不了這麼多,他心中立刻有了一個想法,正好朝廷的糧食調不上來,那就用豐州的糧食去賑濟災民,這不是最好的方案嗎?

郭宋看出了顏真卿的心思,便指着麥田裡忙碌的農民道:“這些在軍田裡忙碌的農民都是河濱縣和榆林縣的百姓,他們還有大量的婦孺老人在城中剝豆,我之前承諾過他們的,他們所有的糧食損失,都由軍田糧食來補償。”

“那補償不了多少,頂多三萬人吧!還有民田的幾千頃良田呢?你別這麼小氣,幫朝廷一把,朝廷也不會忘記你。”

郭宋索性道:“幫朝廷一把可以,但我要實際的東西,我的條件很簡單,給豐州增兵到一萬五千人,讓我們能獨立對付薛延陀軍隊。”

“那你能拿出多少糧食?”顏真卿問道。

“民田也有一千五百頃麥田,大概收成三十萬石,加上我們倉庫的近十萬石存糧,我可以支援朝廷四十萬石糧食,怎麼樣,朝廷能給我再增加九千軍隊嗎?”

顏真卿沉思片刻道:“我不能立刻答應你,但我會向朝廷力爭,朝廷也是認利的,四十萬石的糧食利益,我相信朝廷和天子都會考慮你的要求。”

段秀實搖搖頭苦笑道:“我看夠嗆,朔方軍一直只有六千人,我申請了多少年都沒有用,你上任還不到一年,朝廷會答應嗎?光靠利益交換是不夠的,關鍵還是你要有充分的理由。”

“卑職確實有充分的理由,請顏相國和節度使跟我來。”

郭宋帶着兩人向南面而去,走了約二十里,衆人來到黃河邊,顏真卿和段秀實眼睛同時一亮,在黃河裡竟然停泊着兩艘大船,看得出新造的大船,至少有兩千石。

顏真卿催馬上前,發現船隻還沒有完全下水,工匠們正在忙碌地刷漆。

“郭使君,你們這是.....在造船嗎?”顏真卿驚訝地問道。

“顯然是的!”

郭宋笑道:“顏相國忘記了?朝廷曾經批准我們建造碼頭、倉庫和造船工場,還有修建碼頭到縣城的道路,事實上,我們打算先造十艘船,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木材,另外,倉庫和碼頭也打算儘快動工。”

郭宋指着遠處已經用石灰畫好白線的倉庫位置,以及準備將木樁打入水底的碼頭位置,又繼續道:“等冬天結冰時,我們會從南面的大青山繼續開採石料過來,開春後開始正式修建倉庫和碼頭。”

說到這裡,郭宋對顏真卿道:“豐州的開發力度會越來越大,明年開始,大量軍隊家屬會遷入豐州,但薛延陀軍隊始終是懸在我們頭頂上的一把劍,一旦薛延陀大軍突襲而至,朔方軍鞭長莫及,我們兵力微小,只能龜縮城內,分佈在豐州各地的士兵家屬誰來保護,城外碼頭、倉庫以及各種設施物資怎麼保護?這是不是我們要求增兵的最好理由?”

顏真卿半晌點點頭道:“至少我這一關你已經過了,相信韓滉和劉晏都比較通情達理,太子也會支持你,唯一難說話就是常袞,不過常袞若反對,那崔佑甫一定會支持,兩人永遠是意見相左,所以我覺得你的要求很有希望能成功。”

顏真卿進了城,卻意外發現城內數萬軍民正熱火朝天修建城池,這讓他不由一怔,問郭宋道:“這是要重建九原城?”

郭宋搖搖頭,“不是重建,而是加高加固九原城城牆,然後再修建一道內城牆,爭取在明年開春前修建完成!”

顏真卿有了興趣,走上前細看,只見一輛輛馬車運載着大型鑿好的大青石條前往城下,城頭上的工匠和勞力如螞蟻忙碌着,工匠用石灰和麪粉調製成灰漿,用來修砌城牆,等灰漿乾透後,連刀都插不進去,格外結實。

內城牆的地基已經挖好,似乎拆除了不少房子,顏真卿指着內城牆問道:“既然加高加固了城牆,爲何還要再修建一座內城牆,有必要嗎?”

郭宋平靜地解釋道:“豐州雖然土地肥沃,適合屯田耕種,但外敵太多,很容易遭受侵襲,所以必須有一座堅固的堡壘,給百姓們最後的庇護,九原縣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九原縣當初建城很大,城牆周長有四十二里,足以容納數十萬人,可實際上百姓不到兩萬人,所以就算縮小到城牆周長三十里,也能容納二三十萬人,對百姓的影響並不大。”

“那你們拆了多少房子,他們怎麼安置?”顏真卿指着被拆除的房屋遺蹟問道。

“回稟相國,原本靠城牆一圈主要以菜田爲主,實際上拆除的房屋只有一百二十戶,他們一部分遷去城外鄉村,一部分進了內城,都按照拆除房屋的兩倍補償宅地,大家沒有意見,至於菜地,我們用城外的土地來補償,以後內外城之間準備用作軍營。”

“你們哪來的錢修建城牆?”顏真卿一針見血,點中的問題的實質。

郭宋猶豫一下道:“我們主要是以工代賑,給災民糧食,但他們必須付出勞動,那就是去採石和修建城牆。”

顏真卿搖搖頭,“你休想糊弄我,光靠一點糧食可以修建城牆?我知道朝廷已經撥了一部分修建碼頭和倉庫的錢給豐州,我卻沒有看見碼頭和倉庫動工的跡象,你說老實話,是不是挪用來修建城牆了?”

郭宋無奈,只得點點頭,“碼頭和倉庫可以晚點修,保證安全才是第一重要。”

“哎!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你,你這樣做是嚴重違規的,如果有人想利用這件事彈劾你,你小子的官帽真的保不住了。”

郭宋半晌道:“我只想給百姓做點實事,只求問心無愧,至於我個人仕途,我並不是很看重。”

顏真卿頗爲無奈,只得瞪了他一眼,催馬向城內而去。

段秀實拍拍郭宋的肩膀笑道:“放心吧!若真的出了事,我們兩人一起扛。”

郭宋深深行一禮,“多謝節度使厚愛!”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一千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五百七十二章 連環毒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一千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府壽宴(四)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五百一十五章 獨孤幽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密知動向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擇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會(十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五百七十二章 連環毒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朱滔南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九百二十章 半路攔截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