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

“什麼?”李過大發雷霆說道:“你是怎麼做事的?”

其實在洞庭湖水戰激戰的時候,李過就已經得到消息了。畢竟這麼大的動靜,想隱瞞都隱瞞不了。

他心中也有一些不詳的預感。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戰敗的如此之慘。而且損失最大的是他。忠貞營盡四分之一的兵力,就這損失了。

如果沉進洞庭湖裡還好。現在全部夏軍俘虜了。

李過可是知道他麾下那些將士的德行,如果落到清軍之中,或許有一些人堅持到底。但是落到夏軍之中,可沒有這份心思。

一想到他幾乎是白白送給對方一萬多士卒,他氣的恨不得立即殺了黃朝宣。

但是黃朝宣也是有備而來了。、

只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末將該死,請侯爺責罰。”

張先壁僅僅慢黃朝宣一步,跪倒在地,根本不給李過開口的機會,說道:“黃將軍固然有錯,還請侯爺看在,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從輕發落。”

張先壁僅僅是一個開始。

隨機十幾員將領都跪倒在地面之上,幾乎是異口同聲說道:“還請侯爺看在黃將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從輕發落。”

李過一掃,只覺得分外刺眼。

大堂之中,明顯的分爲兩個陣營。一個陣營就是跪在地面上的人,一個陣營就是站在一邊的人。

分得清清楚楚。跪在地面上的人都是岳陽軍,而站在一邊的都是忠貞營。

“這是逼宮。”李過心中暗道。

此刻他恨不得將黃朝宣立即斬下首級。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因爲一旦這樣做了,說不得就要引起了雙方的火併。

但是這一口氣實在咽不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有下人在李過耳邊說道:“馬大人來了。”

李過一聽就知道馬鑾此來是什麼意思,深吸一口氣,說道:“快請。”

不用等人請,馬鑾就走路帶風的衝了進來,此刻看不出一絲生病的樣子。一見地面上跪了一地人,頓時大怒道:“混賬東西。”一邊說,一邊一腳踹過去。

馬鑾書生而已,腳上沒有多少力氣,但是卻能一腳下去,將一個膀大腰圓的將領給踹倒。眨眼功夫,大堂之上,就遍地滾地葫蘆了。

馬鑾來到李過面前,深深向李過鞠躬說道:“鄖陽侯,是我馬某人御下不嚴,還請見諒。”

李過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說道:“無妨。”

“不過請侯爺放心,我一定給侯爺一個交代。”馬鑾語氣之中,帶着幾分大包大攬說道:“黃朝宣。”

黃朝宣本被馬鑾踹翻在地上,聽見馬鑾的話。立即再次跪下來,說道:“末將在。”

馬鑾說道:“你可知罪。”

“末將知罪。”黃朝宣說道。

馬鑾說道:“既然如此,念你跟隨我有些功勞的分上,就免你死罪,來人,拖下去重責一百軍棍。”

“是。”馬鑾身邊的兩個親衛答應下來,隨即將黃朝宣拉了下去。

“啊-----”黃朝宣的慘叫之聲就從外面傳來。

馬鑾說道:“侯爺覺得如此可好?”

李過語氣如冰,說道:“很好。”

他還能說別的嗎?

李過不是傻子,他又怎麼能看不出來,馬鑾耍的小伎倆。可謂軟硬兼施。但是李過卻不得不嚥下去。

倒不是李過沒有脾氣。

而是作爲岳陽成中實質上的主將。李過很清晰的感受到了戰局向不利的一面滑落。

越是如此,他越需要岳陽軍的協助。

固然,在他看來,黃朝宣其罪當死。但是卻無法接受與岳陽軍正式決裂。

不過,黃朝宣也不會好過的,一百軍棍打下來,估計也要養傷幾個月了。

“報。”一個軍官闖進來,說道:“侯爺,馬光玉在城下-----”這軍官似乎覺得不大好說,微微一頓。

“在幹什麼?”李過問道。

“侯爺,你還請去看看吧。”這個軍官說道。

“走。”李過說道,他正好也不願意在這裡待着,覺得尷尬無比,臉上無光。

一等上城牆,李過就聽見有百餘人齊聲大喊道:“你們都忘了,當初如何與官軍廝殺,忘記當初死在官軍刀下的兄弟們嗎?你們捫心自問,你們對得起他們嗎?”

李過僅僅是聽了一句,本來難看的臉色越發難看起來。連一邊跟過來的馬鑾的臉色都不大好。

這是忠貞營與官軍的根結所在。

隆武努力推心置腹的拉攏三將,但是卻拉攏不了下面的人。

此刻忠貞營之上,大多都是義軍鐵桿了。那麼三心二意的投機之輩,或者從官軍那邊收降過來的人馬,全部都是已經離開義軍了。

正因爲如此,大部分下層士卒,其實與官軍並不友好。

畢竟與官軍廝殺半輩子了,甚至很多士卒的親族都死在官軍手中,不過,軍隊從來是最講階級之法的。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在別的地方能不能壓死人,或許存疑。但是在古代軍隊之中,卻是確鑿無疑的。

縱容下面的想法再多,更多是聽令行事。

不表達出來,並不代表這種情緒就不存在了。

李過用眼睛餘光看城頭上的將士,這些將士都是忠貞營的,而他很明顯的看出了動搖。

“傳我的話。”李過立即找來百餘大嗓門的軍漢,說道:“馬光玉,你這樣做,對得起馬老英雄嗎?”

在百餘人的大嗓門之下,這一句遠遠的傳了過去。不過片刻就被馬光玉給懟過去了,說道:“我阿爺在時,我見羅叔叔還要下跪行禮,我與曹營都是自家人,而今不過是回家而已,即便我阿爺還在,也會贊成的。倒是李過,闖王當初要殺羅叔,而今被羅叔反殺,那是長輩的恩怨。即便如此,當今聖上還追封闖王爲,大順莊皇帝,封你爲順王。你好好的王爺不當,當今對闖可爲不薄了。你好好的王爺不當,偏偏與仇人爲伍,只念闖王一人之仇,不年全軍上下與官軍之仇,你即便死了,見闖王於地下,卻不知道闖王見你所做所爲,該做如何感想,要知道他老人家,一輩子,不管什麼樣子,都沒有投降官軍。而今我義軍形勢大好,你偏偏投降官軍了。---------”

李過臉聲青筋爆出,大喝道:“擊鼓,擊鼓,擊鼓。”

在李過的嚴令之下,無數大鼓敲起來,一時間隆隆的鼓聲遮蓋住所有的聲音。但是李過卻知道他已經輸了。

鼓聲只能暫時遮擋住馬光玉的聲音。但卻不能永遠的遮擋住。

言辭是最無力的東西,但卻也是最用力的東西。李過知道,他防得住這聲音,防不住這思想的流傳。

李過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好一個小周瑜,好一個攻心之計。”他甩手離開,說道:“傳令下去,不許聽對方喊話,凡是對方喊話,都擊鼓。如果對方射書信入城,統統收集上來,不許私藏。”

“是。”守城的將領紛紛說道。

李過暗道:“不管你的千條妙計,我就一定之規,就是憑成死守。我看你怎麼辦。”

不過,這一次李過卻是冤枉張軒了。

這一條攻心之計,卻不是張軒所想的,而是馬光玉所想的。馬光玉打仗不如乃父。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最少他敏感的感受到忠貞營下層士卒,思想上的混亂,找到了可乘之機,爲張軒獻上這個計策。

張軒在城下遠遠的看過去,雖然看不清楚城頭之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從李過不敢接招的情況來看。

應該挺管用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章 軸承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
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章 軸承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六章 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