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

局勢如此,左良玉也不提什麼西征之意了。

商議如何防守江西一省。

左良玉準備抽調大軍入江西,但是被馬士英與何騰蛟聯合否決了。

“蕪湖安慶一線,乃是武昌下游門戶,斷斷不可消減兵力。”馬士英說道:“唯今之計,唯有令鎮南將軍走一趟了。”

左良玉一聽,嘿嘿冷笑兩聲說道:“既然首輔大人已經有所定計,在下就不打擾了。”

左良玉對方國安很不感冒。

無他,方國安乃是左良玉的叛徒。

方國安本是左良玉親信將領,但是在左良玉坐鎮蕪湖的時候,方國安漸漸的與何騰蛟走在一起了,在何騰蛟的支持之下,方國安如今也飛黃騰踏的,身掛鎮南將軍印。朝廷之中,也有封爵之意。

想來原因無他,左良玉的一家獨大,讓兩位文官大佬不放心,想要制衡一下。

方國安已經背叛了左良玉,是決計不會被左良玉拉攏的,故此方國安的地位越來越高。

“遼國公稍等,今日有一事,想與遼國公商議一二。”馬士英說道:“當日,陛下洛陽之難,王妃不幸遇難,天下不可無後,只是武昌事務繁忙,遼國公有意承擔一二?”

馬士英此言一出,何騰蛟瞬間皺眉。

國統從來是大事之中的大事,如何能讓一武夫參與進去。

左良玉聽了,立即明白。馬士英是在安撫他,皇后的人選要他來做決定。

一時間,左良玉心中暗恨,爲什麼自己沒有一個女兒?

崇禎十一的許州兵變,左良玉全軍被殺,只有一個兒子在身邊,自然沒有女兒,如果有一個女兒,自己豈不是國丈了。但是他又是一想,暗道:“沒有女兒,可以有侄女,義女。”

一想到這裡,左良玉也就不計較方國安之事了。說道:“如此大事,左某敢不盡力?”

左良玉一走,何騰蛟就說道:“馬大人,你這是何意?”

“不如此,如何拉攏左良玉?”馬士英說道:“左良玉素來跋扈,讓他與天家有一些姻親也是不錯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雖然馬士英,與何騰蛟兩人也拉攏了一些軍隊,但是這些軍隊,加起來也抵不過左良玉,如果不是左良玉的軍隊大部分在東邊防範曹營,恐怕在武昌城中,馬士英與何騰蛟睡都睡不着。

不說指揮動左良玉了,如何保證左良玉不投敵,已經是馬士英心中大事了。

何騰蛟微微一嘆,也不說什麼了,說道:“調鎮南將軍入江西,那張賊該怎麼辦?”

“這時候,也顧不得四川了,只能讓陳士奇獨擔大任了。”馬士英說道:“我已經調集了兩廣雲貴的兵力北上,只需堅持數月,就有一支可用之兵,倒是左良玉如何,就不重要了。”

這一段時間,羅汝才與李自成大發展,而張獻忠也沒有閒着,崇禎十七年正月,張獻忠大舉入川,到二月底,佔據重慶,如今真分兵數路,向成都進攻。

蜀地難出也難進,張獻忠既然進入了,一時間也迴轉不了了,故此,將追在張獻忠身後的方國安撤回來,也是應有之計。

“但是方將軍,能抵擋張軒的十萬大軍?”何騰蛟說道。

“張軒哪裡有十萬大軍?”馬士英冷哼一聲,道:“這張軒乃是曹賊之婿,我素知之,他麾下頂多三五萬人,哪裡有十萬大軍,定然是虛張聲勢而已。方將軍過去,定然能擊破賊人。”

方國安接過命令,從宜昌順流而下,入武昌,見弘光帝謝恩之後,才順流之下,數萬大軍到達南昌城中。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半個月之後了。

半個月轉運千里,這速度也不慢了。

但是比起張軒的速度,他的速度就慢多了。

張軒早已攻克廣信府,分兵攻佔饒州府,整個鄱陽湖東岸,幾乎都被張軒所佔領了。

甚至一路偏師,乃南下撫州,有繞過鄱陽湖攻打南昌的意思的。方國安見狀不敢怠慢,命令水師封鎖鄱陽湖,又派出士卒增援撫州府,雙方在撫州府交手一陣子,楊繩祖撤退。

張軒在江西的佈置,就是虛張聲勢,他的主力還在廣信府,四處出擊的,不過是楊繩祖的騎兵而已,能下則下,不能下,則走,反正就是將聲勢高造足了。

方國安一來,就有撫州大捷。

其實雙方戰死的,不足百人,但是並不妨礙方國安吹噓。

不過,這個時候,讓張軒擔心很久的事情發生了,瞬間壓過所謂的撫州大捷。

那就是一片石之戰,塵埃落定。

李自成在四月底,放棄了北京城,兩路撤往西安。

如此大事一出,幾乎整個天下就失聲了。誰還關注江西省內的戰事。

即便是張軒自己也不是太在意了。

他此刻正在整理各方面的情報。

“山東各地士紳紛紛起兵,只是不知道弘光帝已經登基,擁立了濟王登基。”姚啓聖說道。

“濟王?”張軒說道:“乃是太祖一系嗎?”

“似乎不是。山東藩王,有魯王,齊王,德王,似乎沒有濟王,應該是一個宗室旁支。”姚啓聖說道。

“袁宗第在做什麼?”張軒說道:“他就任由山東亂成這個樣子嗎?”

姚啓聖翻了翻手中的戰報,說道:“情報不足,不能判斷,似乎闖營放棄了山西,河北,唯獨在河南與東虜有所接觸。”

張軒閉上眼睛,揉揉太陽穴,心中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他與闖營並肩作戰這麼長的時間,豈能沒有一點交情。他再次覆盤一片石之戰,細細品讀,字裡行間讀出兩個字:“輕敵。”

第一輕敵,兵力分散。

整個闖營的兵力有多少,具體張軒不知道,但是百萬之衆卻是有的,但是各地駐守之外的機動兵力,三四十萬還是有的。

但是李自成帶了多少人去一片石?

不足十萬。

但是清兵是怎麼準備的,十歲之上,七十歲之下,皆從軍,多爾袞更是名言,勝負之數,在此一舉。 八旗主力全部動員,再加上吳三桂的降兵,在士卒精銳程度上暫且不論,但是數量之上,李自成已經落於下風了。

第二輕敵,就是情報上缺失。

李自成僅僅做好了,平定吳三桂叛亂的準備,根本沒有準備與清廷主力作戰。

故而,在李自成派劉宗敏竭力打敗吳三桂,就要將所謂的關寧鐵騎打崩的時候,清軍主力突然出現,闖軍久戰之下,依舊可以想而知了,是一場大崩潰的開始。

這是一場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住的崩潰,實力上的差距,無可避免。

劉宗敏數次斷後,最後被擡進了北京城,大軍消耗嚴重,北京城中人心不一,根本不可能固守,只能匆匆放棄,而北京的失去,更是讓各地士紳覺得闖營不行了,紛紛叛亂了,牽制了闖營大部分兵力。

而清軍更是窮追不捨,咬着李自成不放,讓李自成根本沒有重新聚集軍隊的時間。不能集結的軍隊,與沒有這些軍隊,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從四月底,追到五月十二日,將李自成麾下的主力徹底打崩了。

李自成嫡系損失過大,也就演變出很多問題來。這些暫且不提,單單說這個消息傳到了江南,南京一時間失聲了。

羅汝才數日不語,幾乎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羅汝才做了這麼多準備,就是準備與李自成大戰一場,卻不想,轉眼之間,李自成就成了喪家之犬。

張軒也知道,他在江西的時間不多了。

比起曹營如何面對眼前的亂局,江西戰場,只能稍稍放一下了。

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四章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
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章 岳陽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四章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章 岳陽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章 瑣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