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

彭澤縣歷史悠久,後漢之時就有彭澤縣。不過,現在曹營大軍的中軍大營,並非在彭澤縣之中,而是在彭澤故縣之中。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而今的彭澤縣已經不在這裡了。而是在東邊數十里處。

張軒也考證不出來,這裡是因何被廢棄的。只是從地面上知道,這裡是彭澤故縣。

也許有人感動有一個廢棄的縣城,應該是滿目荒涼,綠色的海洋能夠淹沒一切。

但是這是觀點是錯誤的。

古代建立城池都是很有講究的,凡是能建立城池的地方。都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地方,以明末密集的人口密度,這樣合適的居住地,是絕對不會被放棄,或許在某些深山老林之中,以軍事爲主要目的地城池,在廢棄之後,會迅速被大自然給吞併。但是在這裡,不過是從縣治變成了一個大村落而已。

甚至在這幾年,天下大亂的緣故,這裡早已廢棄的城牆,也加以修繕,當然當地百姓的力量,是比不過官府。但也有一個樣子。

這裡距離湖口縣城三十多裡,東邊不遠有一個天然的港灣,正好是水軍大營所在。

故此羅汝纔將大營駐紮在這裡,正其他軍營,左右分列,前後排開,連營十餘里,彼此之間,鼓聲相連,號角不斷。

張軒來到中軍大帳之中,很多人都已經到了,張軒坐在張應元下面,問道:“張大哥有什麼事情?”

“你一會兒,就知道了。”張應元說道:“一時間說不清楚。”隨即張應元給張軒指了指北邊。

“北邊。”張軒心中暗道:“莫非是袁大哥那邊有什麼情況。或者說更北邊,闖王那邊有什麼新情況?”

等人到齊了,羅汝才就進來了。

衆人紛紛起身,說道:“拜見大王。”

“坐。”羅汝才說道。

“是。”衆人紛紛落座。

羅汝才說道:“成功,將情況說說。”

“是。”鄭成功說道。

他隨即說道:“本月月初,東虜小皇帝在北京登基,年號順治。同月,大順軍主力在懷慶一帶聚集,現在最少有三萬之衆,估計是一場大規模反擊。按消息算,這一場戰事,現在就已經打響了。”

“順治。”張軒心中暗道:“好熟悉的名字。”

“看來今年不僅僅是永昌二年,崇禎十七年,還是順治元年。只是不知道,那個年號能延續下去。”

張軒隨即在這些胡思亂想丟到一邊。

如果之前,有人對他說懷慶一帶,抱歉,張軒並不是太明白。但是這麼多年征戰沙場,日日揣摩地圖,對各地府縣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甚至到了忘記這些地方在未來叫什麼了,只記得明代的地名了。

時間是最偉大的力量,可以將一切都沖淡。

對張軒也是如此。

懷慶府就在後世的焦作一帶,佔據新鄉市的第一些地方,古稱河內,是一條交通要道。

千里太行,只有八個地方可以通行,所謂之太行八徑。而太行八徑之中,有三條在懷慶境內,而且太行山懷慶府北邊就結束了,從此地西行渡過孟津,就是洛陽,可以說是洛陽的北大門。

而洛陽後面就是潼關。

是李自成決計不能放棄的地方。

但是問題來了。在張軒印象之中,清軍破關之後,一片石大戰,之後似乎就沒有什麼大戰了,現在怎麼冒出一個懷慶戰役。

“張軒,你來說說,闖王準備做什麼?”羅汝才目光落到張軒身上。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闖王已經重振旗鼓,準備反攻了,第二種可能,就是東虜追得太急了,闖王不得不反擊,爲大軍整頓爭取時間。”

“你覺得,是那一種?”羅汝才問道。

張軒想了一會兒,說道:“第二種。”

“因爲,如果大舉反攻,時間太緊,數量太少。”張軒說道:“我要是闖王,沒有最少動用七八萬精銳,才說反攻的事情,所以,不過是爲今後的大戰,爭取時間而已。”

“也就是說,懷慶之戰,是另一場大戰的預演,這一場大戰,很可能在潼關洛陽左近。”

這種種分析,沒有藉助一點後世的信息,都是張軒抽絲剝繭的想出來的。

羅汝才說道:“你很不看好闖營。”

“不看好。”張軒此刻倒是祈禱闖營能堅持的久一點。但是事實如此,他怎麼看,這一場反擊都太倉促了一點。

羅汝才本來對闖營此戰勝負之數,就心存疑慮,此刻聽了,心中更是唏噓。他說道:“一敗之後,闖營尚能堅持,二敗之後,恐怕士氣潰散,不堪爲戰了,三敗之後,可能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如果這一戰,闖營敗了,恐怕接下來根本站不住腳了。”

“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所以,今年年底之前,務必要攻克武昌。湖口一日不可停。周輔臣。”

“臣在。”周輔臣大聲應和道。

“從明天開始,從水路進軍,爭奪炮臺。”羅汝才說道。

“是。”周輔臣臉上抽搐兩下,低聲說道。

羅汝才所想道的,官軍也能想到。官軍對炮臺的把守,定然是固若金湯。

“鄭將軍。”羅汝才說道。

鄭芝龍立即說道:“臣在。”

“請你拔出船隊協助周輔臣。”羅汝才說道。

“是。”鄭芝龍說道。

“楊承祖。”羅汝才說道。

“臣在。”楊承祖說道。

“派出得力下屬,拔除南岸炮臺,並進攻湖口縣,張軒會協助你。”

“是。”楊承祖說道。

羅汝才目光掃過所有人,張軒只覺得羅汝才的眼睛之中充滿了血絲,帶着一種野獸一般的目光,他說道:“我不問死多人,死多人,我給你們補。而攻勢一刻也不能停。一瞬間也不能聽。”

“知道嗎?”

“我等明白。”衆將轟然起身說道。

在戰場前期,所有調動,都是想營造一個有利於己方的戰略環境,雙方各用手段,就好像是下圍棋一樣,前期是各種佈局,到了中期之中,就要搏殺的功夫了。

羅汝才這一道命令,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湖口這狹小的地域之中。

以本相搏,固然是下策。但是而今唯一的辦法。

決不可因爲眼前關隘難攻,就止步的。張軒只能微微咬牙,暗道:“卻不知道這一戰下來,當年的老兄弟還能有幾人在。”

“報。饒州急報。官軍渡過鄱陽湖,越三四萬人馬,圍攻饒州府,許都將軍鎮守饒州,鏖戰一日夜,城中唯有一營人馬,時間長了,恐怕守不住了。”一個身形狼狽,滿眼血絲的人,幾乎是闖進來大聲說道。

“什麼?”張軒大吃一驚,搶在羅汝才之前開口。他說出之後,立即覺得不對,二話不過,跪到在地,雙手抱拳在上,說道:“大王,末將請戰,支援饒州。”

“饒州是你打下來的。”羅汝才說道:“本來就要你處置。帶你本部人馬速去。”

“是。”張軒說道。

饒州是大軍側翼,有饒州在,南方不用多警惕,而饒州落到官軍手中,恐怕就要分出一部分人馬來防備南方,一得一失之間,官軍就扳過來一點局面了。

而戰場大勢,更是這一處處,一點點的戰場形態彙集在一起形成的。

故而要堅決打擊官軍任何反擊行動。

張軒不敢怠慢,匆匆退席,二話不說來到自己的軍營之中,下令全軍集結,大軍隨時準備開拔南下。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
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