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曹營建制

?

第二章曹營內幕

“哈”他們吐氣納聲,重重的撞在一起。

軍中演武從來沒有什麼花哨,有一些是一下,幾乎在接觸的一瞬間,勝負立辨。

他們都用木刀木盾。曹宗瑜所部的刀盾手,對鄧和所部的刀盾手,他們的木刀上沾了白灰,一旦打在除卻刀盾之外的其他地方,分外的顯眼,立即被判出局。

除卻個人與個人的對抗之外,還有什伍之間,列陣對抗。算起來,刀盾手的要求要比長槍手嚴格多了。

裁判就是曹宗瑜,與鄧和兩人。

他們兩人眼光很高,一眼就能看出來勝負如何,這些人的成色如何。即便使用了木刀,木盾,也時不時的有人倒地,被擡了出來。

張軒看得就有一點無聊了。

這樣的比試,根本沒有一點觀賞性,比擊劍比賽還要枯燥。而且有時候張軒的眼睛也跟不上,場上的反應。很多地方還沒有看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已經結束了。

不過雖然如此,張軒也是要努力的讓自己看下去,無他。張軒已經有覺悟了,戰爭恐怕要與張軒這輩子糾纏在一起,以後少不了,上陣殺敵之時,即便是練不出來,多些見識也是不錯的,最少不會讓人殺了,還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一整天的校閱,張軒一一看在眼裡,全部看完了,這是他辛苦訓練一個月的成果,讓他們這些左右不分的老農民訓練成這個樣子,可算是苦了張軒。

還好現在算是有了一點成果。

好一陣子,纔算是將所有人項目過了一遍。

這個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了。距離天黑還有一陣子,畢竟是夏天日長夜短,不過,張軒也不能將時間拖到了夜晚。

在很多人看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種田園牧歌般的浪漫。但是張軒現在才知道,這是冰冷的現實。

照明不便,天色一暗,幾乎所有人都只能睡覺了。

而點燈,更是一種身份與地位上的特權,張軒營中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條件。故而張軒只能早早解散,讓這些士卒有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

張軒目光掃過,見所有人身上都有汗跡,身形之中有一股疲累的意味。但是依舊站得筆直。滿意的點點頭,發話道:“很好,所有人今晚加餐。”

“謝將軍。”這時候的張軒部已經有一點點軍人的氣質了,其聲應和道,到有幾分氣壯山河之感。

張軒剛剛讓這些士卒散去的時候,回頭一看,卻見楊山來了。楊山的樣子,好像不是剛來,而是來了有一陣子了。

張軒說道:“楊大哥,你怎麼來了?”

“不敢當,姑爺叫我楊山便是了。”楊山恭恭敬敬的的行禮說道。之前楊山對張軒還有一種大哥對小弟的態度,但是此刻楊山對張軒的態度恭敬多了。

張軒心中莫名有些感慨,他知道這態度不是因爲張軒,而是因爲羅玉嬌。

“我還真成了吃軟飯的了。”張軒心中有幾分自嘲。

“哪裡話。”張軒說道:“如果沒有楊大哥,我不知道死在什麼地方了?哪裡有我張軒的今天,你永遠是我的楊大哥。”

楊山冰山臉上微微一暖,說道:“將軍請姑爺過去一趟。”

都司是張軒的官職,在張軒的建議之下,羅汝才整頓曹營,不過他的整頓是規範編制,不像之前,各部的人手不一,各自的隸屬不明。

這不僅僅是張軒的建議,也是羅汝才學習李自成的手法,李自成的軍隊早就開始整編了。

李自成將軍隊分爲五營,前鋒,後勁,左輔,右翼,中軍。這五營,這五營都是戰兵,有數千人之多,五營再加起來有三萬之衆,這還不算老營,老營是李自成家眷所在之地,雖然沒有多少精銳,但並不是說沒有人把守。

而羅汝纔沒有李自成劃分的那麼嚴密,但是也將軍中分爲五哨,每哨都是馬隊,二千騎左右,五哨分別爲羅玉龍,王龍,張應元,楊繩祖,楊承祖掌管,與之前相差不大,不過,還有羅汝才親自掌管的中軍三千騎,這三千騎是全營的精銳所在。

而張軒所部被納爲後營之中。

後營爲羅戴恩掌管,張軒作爲羅戴恩的副手,負責保護後營輜重。還有後營的婦孺們。張軒甚至也有自己的官銜,張軒的官銜是都司,而張軒這個都司,其實也不過是羅汝才隨便找了一個官名而已,而張軒也按明代營兵的軍制,設來了兩個把總,一個是曹宗瑜,一個是鄧和。

雖然所謂馬隊是曹營縱橫天下的根本所在,但是並不是說後營就不重要了,後營是羅汝才用來制衡各級將官的所在,故而非羅汝才親信不得入內。

而張軒在娶了羅玉嬌之後,自然被納入羅汝才的親信之中了。

羅戴恩很懂事,明白羅汝才的意思,後營的兵馬全部歸張軒負責。

但是張軒一來也看不上後營的兵馬。

後營兵馬雖然算不上老弱病殘,但是在張軒看來,都是一些烏合之衆。張軒覺得還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卒管用,

二來,羅戴恩畢竟是老前輩了,這一來就奪羅戴恩的權力,太不懂的做人了。

張軒在曹營之中,有一個隱隱約約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吉珪。

吉珪似乎擔心張軒代替在他在曹營之中的位置,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對付張軒,但是一直之暗中給張軒下絆子,就已經夠張軒受得了。張軒實在不想再得罪這個妻族長輩。

“可知道是什麼事情嗎?”張軒問道。

楊山沉吟了一會兒,不過想來沒有什麼值得對張軒隱瞞的,說道:“大軍要動了。”

張軒心中暗道:“果然。”

張軒對此一點都不意外,能在嵩山之中安穩一個多月,在張軒看來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數萬大軍,近幾十萬民衆,所需要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單單靠洛陽的那一點繳獲,根本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可是糧食不足了?”張軒問道。

“闖王請將軍去商議,將軍剛剛纔回來,召集各營頭領,想來已經定下來去何處打糧了。”楊山說道。

“何處打糧?”張軒心中暗道。

這根本不用去想,定然是湖廣。

湖廣熟,天下足,江南的糧食現在都依靠湖廣來支撐,河南不僅大旱三年,而且蝗災不斷,數年以來顆粒無收,早就成爲一片白地了,除卻開封,哪裡有糧食可用。

而開封城池之堅固,上次闖王已經碰過一次了,損兵折將,順便賠上了一隻眼睛。想要一鼓而下,根本是不可能的,而要圍攻攻打,像開封這樣的堅城,定然是要耗時良久,所謂的物資也是天文數字。

故而不補充了糧草,闖王是絕對不會再次兵臨開封的。

張軒跟着楊山,不一會來到了羅汝才之處,卻見很多人都已經在了,五個哨長,還有老營的羅戴恩,以及中軍的一些將領,密密麻麻有十幾號人,在這十幾號人之中,張軒是資歷最淺,在最下面坐。

羅汝才與吉珪還沒有到,故而這些人竊竊私語,不知道在說些什麼,張軒默默的看着他們,心中去想到了羅玉嬌給他說的話:“營中分三派,最大的一派,就是我羅家人。”

張軒心中默默數着,羅玉龍,王龍,羅戴恩,都算是羅家人,現在自己也算,再加上羅汝才的威信,羅家人自然是最大一派。

“然後就是陝西老兄弟了。他們跟隨父親起兵,轉戰天下,是營中的中堅,不過,歷次征戰折損不少,現在所剩下的不多了。”

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
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