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

李自成先是敘舊情,隨即寫他現在的困境,又以脣亡齒寒之理。求曹營發兵從山東北伐京師。以解闖營之困,乃是一舉兩得之舉,只要清軍回師,闖營願意割河南府縣以謝曹營。

WWW● ттkan● ¢ ○

張軒看過之後,對多爾袞與李自成的心思,如掌上觀紋。

先說多爾袞。

一片石之戰後,清廷形勢一片大好,在保定城下,更是將闖營帶着的輜重全部截獲,據說單單白銀就有六千萬兩之多。

可以說,闖營在北京城中一番收刮,都落到了清廷手中。極大緩解了清廷的軍費了。

所以在這樣的優勢之下,清廷並不希望曹營參與進去北邊的戰事之中,寫信安撫曹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當然了,這種安撫僅僅是權宜之計。將來闖營滅了之後,清廷會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自成書信之中所說的,脣亡齒寒之事,未必沒有道理。

反過來說李自成。

李自成雖然大敗,喪軍失地,但是說李自成沒有一戰之力,那就錯了。

不過,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嫡系兵力損失嚴重,也有很多後遺症發生了,最大的後遺症就是官軍投降闖營的軍隊,紛紛倒戈。唐通等人先都成爲清軍的一部分了。

如果說入關之前,清軍總兵力只有二十二萬上下,但這幾個月以來,清軍的實力每時每刻都在增長,大多數都是降軍。

但是即便如此,李自成百萬大軍也不是那麼容易敗完的。

只是大敗之後,重整旗鼓,是需要時間的。

而李自成恰恰沒有時間了。

只要曹營北上,不管能不能打贏清軍,只要纏住清軍一段時間。就給闖營喘息之機了。

“你覺得如今這個時候,我曹營改怎麼辦?”羅汝才說道:“是聽李自成出兵山東,還是聽東虜的作壁上觀?”

“決計不能出兵山東,過早北上。”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我軍的重心在江南,與山東遠隔千里,北上一戰,勝負暫且不說,即便是勝了,山東歸屬於我,但是我們能控制住嗎?”

“以我看,鞭長莫及。”

張軒其實有一些事情,還沒有說。

那就是高傑。

高傑畢竟是半獨立的藩鎮。依靠他抵抗清軍南下,還可以,但是依靠他北上山東,就算他聽話,又能打贏了,有山東半省在手,又有淮安府一帶,這麼大底盤,高傑還甘心爲羅汝才之心嗎?

如果因爲這一戰,將高傑調開,又是一件麻煩事。

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北上之事,現在不是時機。

這話,張軒沒有明說,但是羅汝才定然能想得到。

“那麼在南京登基稱帝。”羅汝才說道:“與闖營分割開來?”

張軒正想說這個做法不錯,但是他頓時想起了羅玉龍。

據他所知,羅玉龍身邊的那些文官幾乎無時無刻不想羅汝才登基稱帝。既然羅玉龍來找自己,要勸阻羅汝才親征,自然是這個想法不合羅汝才的心意。隨即改口說道:“這也不好,如今北方戰事正急,如果兩雄相持,倒也算了,不爭這一日之短長,但是如果闖速敗,我軍坐觀成敗,恐怕就要失機。”

“不錯,我思來想去。”羅汝才說道:“絕對不能坐觀成敗。”

“立足江南者,不可不爭於兩淮,無兩淮者長江。立足江東者,不可不爭於上游,上游不守,則下游坐困而已。”羅汝才說道:“這可是你當初勸我的。之前李自成初定北京,我不着急,反正李自成吞下這麼大的地盤,一時間,也沒有精力南下,故此,修整幾個月,也是不錯的,畢竟今年江南的情況也相當不妙,可以說是軍民兩困。”

“但是韃子大敗曹營之後,我就覺得不對勁了。”羅汝才喟然長嘆說道:“老李這一次栽溝裡了。打當初起兵之後,就知道勝易敗南,打勝仗容易,只要安排得到,兵力到位,一般都能打勝,勝負之數,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有了,但是打敗仗就難了,特別是難的是那些明知必敗仗的,不管是我, 還是老李,還是黃虎,都不擅長。”

“可如今闖營與韃子打得仗,可不是一場場必敗,而不得不打的仗。”羅汝才說道:“而韃子打出順風局,老李想翻盤,卻是難了。如果老李不打出一個大勝仗,我估計他在西安也站不住腳了。”

羅汝才雖然沒有張軒預知能力,但是羅汝纔多少年廝殺出來的戰爭嗅覺,卻是靈敏的多了,雖然北方戰事還一片混沌,誰勝誰負,一時間還說不清楚。他已經決定李自成支撐不住了。

張軒說道:“那麼爹,您的意思是?”

“西征,立即西征。”羅汝才說道:“在北方戰局結束之前,拿下武昌,最少,不能讓南京,時時刻刻被人窺視。”

水師之上不佔優勢,讓南京的防禦一直都有個大漏洞的。

從上游,一兩日之內,大軍就能突擊到南京北面的長江之上。

“爹,那麼水師怎麼辦?”張軒說道。

羅汝才說道:“調鄭芝龍過來。這一件事情,也是讓你立即過來的原因所在。”

張軒細想,發現這也是一個辦法。

鄭家水師是相當厲害的,而且曹營需要的不是鄭家水師大敗沈廷揚,而是鄭家水師能保證沈廷揚不能襲擾後勤就行了,陸上的事情,曹營有能力自己解決。

張軒與鄭芝龍之間,算是不打不成交,這個時候,讓張軒想辦法讓鄭芝龍加入未來西征戰場之上,也是應有之理。

張軒微微琢磨一下,覺得這事情不難辦,無非是鄭氏的價碼而已。

鄭芝龍是一個生意人,既然生意人,就沒有不做買賣的事情。而現如今的曹營,也算是財大勢雄,不怕與鄭氏談條件。

西征之事,張軒也覺得勢在必行。而且是曹營現在最好的選擇。

雖然曹營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咬咬牙,並非不能克服的,無非是以錢謙益爲首的士大夫們,不想要承擔太大的負擔而已,江南不是沒錢,而是不想出錢。

壓一壓也就有辦法了。

這也是一場博弈。

張軒又想起了羅玉龍所說的話,說道:“爹,你的身子骨要緊,這西征之事,讓大哥來如何?”

“他。”羅汝才搖搖頭說道:“他不行。”

“這一次西征,我要全力以赴,準備調集,你,楊承祖,李汝桂,袁時中,鄭芝龍,還有我南京本部人馬,我估計人數在二十萬之上。知子莫如父。”羅汝才微微一嘆,說道:“玉龍是統率不了這麼多人馬的。”

“他甚至還不如你。”

“爹你說笑了。”張軒說道

“我沒有說笑。”羅汝才說道:“如果統兵千餘,你兩對決,你不是玉龍的對手,如果統兵萬餘你兩對決,你還不是玉龍的對手,但是兵力在三萬之上,你就保持僵持,以上人數越多,你的勝算也就越大。”

“玉龍,僅僅是將才。雖然這一段時間大有長進,但還是將才,不是帥才。”

“而你是帥才。”

“這二十萬人馬,卻不是玉龍可以統率的。更不要說還有鄭芝龍這樣的梟雄。”

張軒聽了羅汝才的話,心中暗暗高興。羅汝才畢竟是天下名將,他如此點評自己,對張軒信心也大有鼓舞,他對羅汝才的話,也有幾分瞭解。如果兩方交戰的人數少,那麼這還是單純的軍事問題,但是人數越多,這問題就越不純粹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章 取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岳陽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
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章 取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岳陽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