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

對於弘武十二年(西曆1661年)五月初七發生在亞丁港的這場戰鬥,後世有着諸多不同版本的記述。最具權威也最有代表性的版本當然就是中、奧、英三國當事人自己的說法。依照中華帝國版的記錄當時時任帝國准將的鄭森提督率領旗艦泉州號與崖州號追擊一艘走私船至亞丁港外。鄭將軍提出要入港搜查卻遭到亞丁港的火炮攻擊。艦隊隨即開炮反擊並衝入港內捉拿走私船。而在奧斯曼帝國的資料中則成了:“卑鄙邪惡的中華艦隊藉口搜查所謂的“走私船”悍然對我亞丁港發動襲擊”。至於英國方面的記述則似乎是對兩邊不同觀點的一種總結:“1661年,亞丁港內中奧雙方因一艘不明船隻交火,造成港內大量英國商船蒙受損失。”

但不管是何種說法,弘武十二年的這一戰對於亞丁港來說都是一場滅頂之災。此戰不僅摧毀了港內六個炮臺、三十二艘奧斯曼軍艦,還連帶焚燬了近兩百艘商船。相比商業上的損失而言,亞丁一戰在奧軍的眼中亞丁之戰主要還是軍事上的恥辱。而更讓他們感到憤怒的是還未等己方就亞丁遇襲一事提出抗議,中華帝國方面卻“惡人先告狀”地發來了宣戰書。面對於如此“無恥”行徑奧斯曼帝國自然是二話不說就接下了戰書。就在中華帝國向奧斯曼正式宣戰後第三日英格蘭共和國亦就英國船隻被焚燬一事向中華帝國正式宣戰。此後,荷蘭、威尼斯也聲援中華朝相繼向英奧兩國宣戰。自此印度洋之戰全面爆發。

事實上亞丁一戰不僅讓奧斯曼人暴跳如雷,亦讓中華帝國的儒林一片譁然。雖說鄭森事先找了“緝拿走私船”的作戰理由,但這個粗糙的計謀顯然太過拙劣。它不僅不能讓敵國接受,同樣也欺騙不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其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朝廷以什麼理由開戰,怎麼開戰,都不是重要的問題。人們更關心的是開戰是不是要加稅?會不會把自己的親人徵去當炮灰?這仗又會打多久?以及朝廷的勝算有多大?

然而在士大夫們看來開戰的理由卻是極其重要的國之大事。作爲天朝上國對外用兵一定要名正言順。否則就是興不義之師難以服衆。而亞丁之戰無論從何種角度上來看都是不符合天朝體統的。甚至還有一種不宣而戰的味道。雖然戰爭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雖然中華朝野可以無視艦隊在印度洋上“私掠”,可以在得知南洋的奴隸貿易之後集體失明。但這一次士大夫們卻並不打算繼續沉默了。亞丁一戰無疑是觸動了中華傳統的道德底線。

於是就在外務向奧斯曼遞交宣戰書的同時,中華朝野間關於亞丁一戰的斥責以及對鄭森等人彈劾也似雪花一般紛至沓來。爲此國會還特地召開會議專門向海軍部發出了質詢。然而出乎衆人意料的是,海軍部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卻是異常的強硬。海軍尚書李海以軍事機密爲由直接拒絕國會調查此戰的要求。並稱那些懷疑亞丁之戰的人都是些嗡嗡叫的蒼蠅。

李海此舉可比鄭森挑了亞丁還要驚天動地。須知這些年來握有財政權的中華國會腰桿是一年比一年直。就連內閣見了也要讓三分。尋常部門一聽國會要來調查,簡直比皇帝駕臨還要緊張。畢竟皇帝是一個人,有血有肉也有感情。只要這禍闖得不要太離譜,上下通融一下還是有那麼一點回轉餘地的。可是要是被國會抓住了把柄,那就不是降職丟烏傻那麼簡單的了。就算沒什麼大事也會弄得全天下皆知。這一世英名自然也跟着全毀了。對於注重名聲的讀書人來說可沒有比這更嚴重的懲罰了。更何況國會還擁有預算的審覈權。只要稍稍割去點預算就足已讓朝中的官老爺們愁眉苦臉了。

可現在海軍部卻偏偏就是不賣國會的帳。海軍元帥甚至還口出羞辱之言。這可是把國會的那些個議員老爺氣了個夠戧。一時間關於海軍部目無國會以及李海元帥囂張跋扈的聲討文章充斥了大小報刊。不過這並不能讓國會中的一些議員消氣。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把海軍部的囂張氣焰給打下去,這幫當兵的還不反了天去。

抱着這樣的想法,不久之後幾名上國會議員便聯名上書要求對李海進行質詢,並且還提出要嚴懲目無朝綱擅自出擊的鄭森。這份請願書一經遞出立即就引來了朝野人士的一致關注。不少人在心底裡多少還抱着幸災樂禍的心情想要看看國會與海軍部如何爭鬥。畢竟兩者都是在而今的中華朝都是如日中天的衙門。針尖對麥芒之下,究竟哪兒一方會取勝呢?是代表天下民意的國會?還是縱橫四海的海軍部?

正當人們翹首期盼着看一場龍虎鬥時,來自國會的消息卻給熱鬧的儒林當頭潑了一通冷水。在上國會該份請願書以98票贊成對149票反對被否決了。如此結果可是大大出乎了天下士子們了意料。因爲在他們的想象之中嚴懲海軍部本是萬衆一心的事。

“國之不幸,國之不幸啊!”一出議政廳的大門來自南昌的國會議員萬元吉便痛心疾首地捶胸頓足道。此人乃是天啓五年的進士。曾先後出仕過天啓、崇禎、弘光三帝。其不僅在儒林享有盛名,更是國會中德高望重的核心人物之一。這次海軍部的態度以及李海的言辭在萬元吉簡直就同造反沒什麼差別。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就同幾位國會中的忠義之士聯名上書要求嚴懲李海與鄭森。這事若是放在宋明兩朝李海與鄭森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給那些個言官彈劾的。因爲這兩朝鑑於唐末藩鎮割據的前車之鑑對武將向來管束甚嚴。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會將“不軌者”扼殺在襁褓之中。可中華朝並不是宋明兩朝。而此刻看來國會亦不是古代的御使臺。

失望之及的萬元吉腳下一個踉蹌差一點兒就要跌交。卻被人一把給扶住了。萬元吉擡頭一看原來是王夫之。只聽對方關切地說道:“萬老注意臺階。”

可誰知萬元吉卻把王夫之扶他的手一摔,冷冷地說道:“咳~老朽殘年之身有什麼好計較的。只可惜這大廈將頃世人還懵懂不知。直瞧得人心灰意冷啊。”

原來萬元吉在聯名上書之前也曾邀請過王夫之。卻並沒有得到對方的響應。而在剛纔的議政廳內王夫之更是投了反對票。如此舉措自然是讓這位老夫子失望之及。激動之下一口氣沒緩過來的萬元吉差一點兒就要氣背了過去。

一旁的王夫之見此情形趕緊同幾個議員上前將顫顫微微的萬元吉扶進了休息廳,一邊着下人泡茶一邊寬聲安慰道:“萬老,您可不能這麼說。今日的議案雖沒有被通過。可公道自在人心啊。”

“公道自在人心又能怎樣。打劫的還不是照樣打劫,走私的還不是照樣走私。只可惜我天朝千年清譽卻毀在了這麼一干兵痞無賴的身上。而滿朝文武卻對此熟視無睹。”萬元吉憤憤不平地說道。緊接着他又瞥了一眼王夫之向其高聲質問道:“兵者兇器也,不可不防!昔日唐末藩鎮割據,武夫各個持兵自重目無王法不尊君臣使得我華夏生靈塗炭。如此前車之鑑王議長不會不知。可今日議長爲何要助紂爲虐?”

給萬元吉這麼一說在場的幾人立即就陷入了一片沉默。對於以亞丁一戰作爲開戰理由王夫之本人其實並沒有什麼意見。但對於鄭森的做法以及海軍部的態度他卻不能接受。同這個時代多數的學者一樣,王夫之打心底裡對軍人心存着戒心。而中華朝軍人偏高的地位以及軍部遊歷內閣之外的狀態也是他一直所詬病的情況。然而,王夫之最終沒有響應萬元吉等人的聯名上書行動。因爲在他看來時機還遠沒有降臨。

想到這裡王夫之後退一步深深地向萬元吉做了個揖道:“萬老言重了。不是夫之不想要助紂爲虐。只應目前的狀況再多追究也已無濟於事。更何況李海元帥雖然護短,但正如其所言。我朝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同奧斯曼交戰了。期間被奧英兩國擊毀擄掠的船隻又何止兩三百艘。”

“而農,此言差矣。我朝這兩年雖與奧英兩國摩擦不斷,但在禮法上並沒有正式開戰。就算是退一萬步來說,我朝此刻就是要找開戰理由。也應讓對方先出擊,然後再以舉大義之旗討伐奧英兩國。可鄭森此舉說其是不宣而戰亦不爲過。”這次發話的是陪同在萬元吉身旁的顧炎武。同萬元吉一樣顧炎武也認爲亞丁之戰會給中華在國際上的形象帶來惡劣的影響。因爲無論是在何種文明,不宣而戰都是令人不齒的行徑。

“寧人你的意思在下又何嘗不懂。只是現在港已經炸了,船也已經燒了。朝廷連戰書都發了。現在要是回過頭來治鄭提督的罪,不等於向天下人承認此戰錯在我方嗎。更何況就算我朝大義凜然認了錯,那些個蠻夷也不會被我天朝的仁義所感動。相反還會以爲我們懦弱可欺。”王夫之皺着眉頭搖頭道。而這一點也恰恰正是他反對彈劾海軍部的原因。

果然,給王夫之這麼一說,現場的衆人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之中。正如其所言如果朝廷現在真的治了海軍部的罪,等於就是在外夷面前自己煽自己的嘴巴。想到這裡身爲太傅的吳偉業不禁長嘆道:“其實海軍部之所以會如此囂張,歸根結底還是陛下尚武的原因啊。我朝雖是以武興國,可歷朝歷代卻並沒有以武治國的先例。”

“既然無法彈劾海軍部。那就乾脆扣下他們的預算吧。”一個年紀稍輕的議員一拍大腿提議道。

“不行!絕對不能這麼做!”王夫之擡起頭斬釘截鐵地否決道。卻見他掃了衆人一眼後,沉聲解釋道:“而今我朝已經正試同奧、英兩國宣戰。現在扣海軍部的預算勢必會影響到朝廷作戰。此讓親者痛仇者快之舉是萬萬使不得的。”

“王議長說得對。既然已經開戰了,我等也只有全力支持下去直至戰爭結束。”萬元吉頹然地點頭道。他心裡十分清楚雖然海軍部氣焰囂張,但此時的情勢卻讓國會不的不爲印度洋上的戰爭買單。

“限制海軍部的預算並不急於眼前。來日方長不是嗎?”吳偉業向衆人打氣道。聽他這麼一說剛纔還有些頹廢的議員立刻就來了精神。是啊,這次的事先記下。日後再慢慢向那幫兵痞算帳。

然一旁的顧炎武卻並不像吳偉業那般樂觀。卻聽他一努嘴說道:“怕就怕到時候,國會就算扣下了海軍的預算,李海也不會有什麼反應吧。海軍部可是富得流油的衙門啊。”

現場的衆人當然知道顧炎武所謂的“富得流油”指的是什麼。不同與陸軍,常年在海上巡邏的海軍有着衆多財路。再加上其與香江商業協會之間密切的關係,確實不會太在乎預算被減。事實上海軍部的預算在內閣十二部中所佔的分額也並不大。給顧炎武這麼一提醒,萬元吉亦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香江商業協會的身上。想來他們這次聯名上書本是勝券在握的。可誰曾想到最後贊同票只有四成。此刻靜下來一想,萬元吉不得不聯想到了香江商業協會。因爲惟有香江商業協會纔有這個能力左右國會。低頭思略了一番的他頓時覺得心頭就像是被壓了一塊巨石一般沉重。只見他搖了搖頭道:“照今日之事看來,他日我等就算上書要求扣減海軍預算恐怕也難被通過啊。軍商勾結禍患無窮。只可惜我朝現在連言官都沒有了。這往後還有誰來上書進諍言。”

對於萬元吉的這番感言,王夫之等人自然是連連點頭附和。對於中華朝軍商勾結的情況他本人也是憂心忡忡。陸軍在這方面的情況還算好。一方面是朝廷對陸軍看管得比較嚴,二來陸軍財政狀況也較爲透明。可帝國海軍就讓人頭痛了。由於海軍作戰的特殊環境,使得朝廷不可能像陸軍那樣將海軍的兵將分離。而帝國的對外擴張又需要海軍與商業協會合作。這就造成了目前帝國海軍與香江商業協會之間諸多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聯名上書的失敗用直白無誤地向衆人展示了香江商業協會與海軍之間牢固的關係。再一聯想到這段時期香江銀行推出的衆多有關印度洋的業務。答案也就再明顯不過的了。可正當衆人唏噓於中華朝軍商勾結的情況之時,從門外突然跑進了一個小廝上氣不接下氣地來報道:“不…不好啦。楊老爺子西去了!”

【……300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7節 風口浪尖(二)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四十二節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6節 五月內閣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7節 山東鏖戰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41節 桑稻之爭(一)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8節 兩京風雲第9節 盛宴(四)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二十節第4節 公試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34節 密使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2節 徐州雪夜(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4節 東路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21節 山海關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3節 誰是獵物?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7節 前夜(下)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4節 東路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1節 百家爭鳴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1節 私掠艦隊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14節 漢奸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2節 諜影重重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7節 洛陽之戰(二)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3節 鄭家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39節 搏弈之間第三十九節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17節 國會(一)第45節 受降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17節 暗戰(三)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
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7節 風口浪尖(二)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四十二節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6節 五月內閣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7節 山東鏖戰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41節 桑稻之爭(一)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8節 兩京風雲第9節 盛宴(四)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二十節第4節 公試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34節 密使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2節 徐州雪夜(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4節 東路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21節 山海關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3節 誰是獵物?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7節 前夜(下)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4節 東路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1節 百家爭鳴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1節 私掠艦隊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14節 漢奸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2節 諜影重重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7節 洛陽之戰(二)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3節 鄭家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39節 搏弈之間第三十九節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17節 國會(一)第45節 受降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17節 暗戰(三)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