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

數千年前勤勞聰慧的達羅毗茶人印度次大陸上創造燦爛的文明,並且掌握了棉花的種植法。卻被南下的雅利安人毀於一旦。於是文明的倖存者就此淪落爲了野蠻人的奴隸,被打上了戍陀羅的烙印。數千年後達羅毗茶人的後裔依舊赤luo着他們那棕紅色的背脊,頂揮棕紅色的烈日,汗如雨地耕作在這片棕紅色的大地上。稍有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的主人既不是雅利安人,也不是蒙古人,乃是從東方遠度重洋而來的漢人。而漢人所求的正是數千年前達羅毗茶人的先祖們培育出的棉花。

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於常年在海外謀生的中國僑民來說,無論他們來自中原的哪一個角落,是否是同一個姓氏,在只要是到了海外那都是一家人。這不,當農曆元月的爆竹聲響便中原大地的同時,遠在印度的中國僑民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新年。依照往年的規矩每年的元宵節駐印度的中華商務會館都會舉辦盛大的元宵燈會宴請所有在印度定居的中國僑民。

與前幾年的元宵節一樣,這天中華駐安曼商務會館門口照例還是張燈結綵,鑼鼓喧闐,金獅狂舞好不熱鬧。前來赴宴的農場主和商賈們也是各個衣着光鮮,連連道賀着魚貫而入。然而他們臉上所掛的笑容卻多少顯得有些勉強,步履也多少有些匆忙。而與此同時,在會館深處的議事堂之中蔓延着的則是另一番迥然不同的氣氛了。

只見偌大的廳堂中對稱擺着八把交椅。一邊端坐的是孟加拉灣地區名聲顯赫的大農場主,另一邊一字排開的則叱詫印度洋的泛海商賈。雖說同是效命於香江商業協會又同是在印度謀生,可雙方此刻的神態舉止卻有着天壤之別。

相比剛到印度開荒的那幾年,眼前的農場主們各個看上去都發福了不少。甚至連一開始被印度太陽曬黑的皮膚竟也開始白皙了起來。難怪身爲會館館長的楊辛榮一上來便打趣的說道:“喲,周老爺,這一年沒見,你可越來越福態了。”

“託朝廷與商業協會的福,去年收成不錯。小人我也好安安心心地過這個年了。”來自安曼附近的農場主周順恭敬地說道。

“是啊,去年整個一年都風調雨順的,棉花的長勢特別好。如果今年的年景也像去年那般,我看農場就得再加些人手了。”周順身旁的一個老鄉跟着回頭打探道:“周老爺,我聽說你去年春天從孟買買一批人手,幹活挺勤快的。不知要多少錢啊?”

“咳,王老爺,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些印度土人向來懶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倒有三百六十六天是在過節。不用鞭子抽,他們哪兒肯給你好好幹活。”周順連連搖頭道。緊接着他轉而又頗爲得意的補充了一句道:“不過,要說這次買的這批人倒還是不錯。幹活麻利,牢騷也少,兩百個人才花了我一百六十塊銀元。”

“啥?兩百個才一百六十塊銀元!那每個人的價錢不是比頭騾子還便宜?!”對方聽罷立刻就以難以置信的表情驚呼道。

然而還未等周順接口迴應,對面的一個海商已經沒好氣地開口警告道:“這印度的賤民雖然便宜。不過要是讓這裡的人知道你讓賤民種植糧食,讓賤民採摘棉花。那你就別想再賣出一粒糧食,一片棉花!”

給海商這麼一警告,在場的農場主們也忍不住了一個個都露出了警覺的神色。而周順的臉色更刷地一下就變得慘白起來。原來在印度教中除按婆羅門、剎帝利等種姓將人分爲三六九等之外,還有一種不屬於任何種姓的特殊人羣。那就是“賤民”。依照印度教的規定賤民是最卑賤的不可觸摸之人。他們不得與尋常人共用水源。他們吃過、碰過的東西印度教徒一率視爲不可觸摸之物。賤民被規定只能幹清掃廁所、搬運屍體之類骯髒辛苦的工作。任何印度教徒都將遇見賤民當作一件極其觸黴頭的事。需要去寺院清洗自己的眼睛才能擺脫黴運。因此,賤民出行時必須手持銅鑼一路敲打,來通知路上的行人及時躲避。有些地方賤民還不允許在日出和日落時分出行,因爲那是一天之中人的影子最長的時段,也是賤民影子造成污染面積最大的時段。在這種風俗下,使用賤民種植糧食與棉花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就在海商發生警告之後,坐在堂上的楊辛榮當即便語氣凝重地詢問道:“周老爺,這事可是真的?”

“這…小…小人也不清楚。”周順唯唯諾諾地說道:“不過,賣主把人賣給小人時曾告戒小人要將這批人用的水源同其他人分開。並將他們單獨安置在一片園子裡。”

“哼,這擺明了就是賤民嘛!”另一個海商沒好氣的說道。

“那…不如這樣。小人將這批人所種植的糧食和棉花只出口,不在當地買賣如何?”周順一邊擦着冷汗,一邊補救道。

“這也不行!這麼做會直接影響到我漢布在印度的聲譽。”楊辛榮當下一口否決道。向來爲人謙和的他這一次卻顯得極爲嚴厲。卻見他低頭思慮了一番後,便向早已嚇得冷汗直冒的周順命令道:“這批人你那裡是絕對不能再用了。統統交給商業協會處理掉。”

“可是大人,這春耕快到了我那裡可不能沒有人啊。”周順苦着臉求饒道。

“這還不簡單。你再向商業協會買一批南洋奴不就成了。至於價錢方面嘛,就用你現在的這批奴隸抵扣一部分錢,然後你自己再帖一點。”楊辛榮快刀斬亂麻地決定道。繼而他又以嚴肅地口吻向其他在場的農場主警告道:“奴隸買賣不比其他買賣。不瞭解內情的還是老老實實通過商業協會購買奴隸。否則到時候被人欺騙還是小事,連累了商業協會一起受牽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給楊辛榮這麼一呵斥,現場的農場主們立刻就收起了先前的得意,連連唯諾着應和起來。而周圍的海商們則一個個樣揚着頭在心中幸災樂禍起來。對於他們來說就算是原價收購了周順手上的這批奴隸,轉手倒賣到南洋之後立刻就能賺個翻。

事實上,這種往來於印度與南洋之間的奴隸貿易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悄然開始了。藉助印度教的一些傳統,奴隸販子們很容易就能從當地的一些頭人手中購買到大量的奴隸。但正如海商所言這其中多數奴隸均爲被印度視爲不祥之人的“賤人”。是不能在印度本土正大光明使用的。爲此奴隸販子往往會將印度奴隸裝上奴隸船運往南洋販賣。然後,再從南洋諸島收購同等數量的土著奴隸運回印度販賣。因此這種看似多此一舉的貿易,卻在印度、南洋諸國宗教上的風俗習慣的作用下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其實通過這種特殊的奴隸貿易,從中獲得巨大利潤的可不止有中華朝的那些海商們。印度、南洋當地的貴族、土王們同樣也在積極地籌劃着如何把自己的子民兌換成白花花的銀子。這其中最爲臭名昭著的莫過於南洋蘇拉威西島上實行的盜人制度。爲了從當地獲得大量的奴隸,香江商業協會特意訓練了一批盜人的賊。那些盜來的青少年在長大成人可以裝上奴隸船以前,均被關在蘇拉威西的秘密監獄中。在這種由盜賊、譯員、販賣人組成的組織之中,作爲主要首腦之一的販賣人恰恰正是當地的土著王子。

既然連當地貴族都如此積極地投身於販奴活動,中華朝的商賈們自然也就不再好意思遮遮掩掩下去了。更何況隨着中華朝在印度的殖民農場日漸成熟,對勞力的需求也隨之驟增起來。糾其原因關鍵還是印度的殖民農場多數是以棉花與水稻的種植爲主。而這兩種種植業也又恰恰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維持。特別是棉花很容易受雜草的侵擾,需要定期鋤草。修剪棉枝也是一項非常費力的苦活。因此便宜的勞動力——奴隸,便成了這個時代最受各國殖民農場主歡迎的商品。

既然勞力問題已經解決,加上老天爺在去年又特別的幫忙。在棉花豐收的喜悅下,在場的農場主們很快就將先前的不快拋到了腦後。卻見剛纔還在詢問奴隸價格的王老爺,這會兒又回過頭向對面的海商詢問道:“諸位掌櫃,這買奴隸的事咱們還是以後慢慢談。當務之急還是先得將現在農場倉庫裡的棉花與稻穀運出去販賣纔是。說起來這事兒還得勞煩幾位掌櫃纔是啊。”

若是換在從前,在場的海商們遇到這種情況早就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證起來。然而這一次他們卻集體支支吾吾了起來。而剛纔還旨高氣昂的楊辛榮則連忙擺手安撫道:“諸位少安毋躁。還先把各自的貨物照老規矩運來會館貨倉來掛牌再說。”

“可是往年不是直接運到巴格達、蘇伊士的市場去賣的嗎?”

“是啊,去年來安曼訂貨的商人也比往年少了許多。”

“聽說西邊的不少港口都被封鎖了。這不會影響到我們這裡的生意吧?”

農場主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追問着。其實相關的傳言早在數個月前就已傳到了這些農場主的耳朵裡頭。只不過出於天朝上國的自負,與對帝國海軍的自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將這些傳言當做可笑的謠言不於理睬。然而此刻見海商們一個個遮遮掩掩的模樣,而楊辛榮又如此回答自己。先前的那些不利傳言立刻就漫上了衆人的心頭。各種質疑聲很快就帶上了責問的味道。

見此情形,楊辛榮再遮掩下去反倒會弄巧成拙。於是他當即立斷地換了個口氣婉轉地向衆人解釋道:“不瞞諸位。現在奧斯曼帝國確實已經封鎖了衆多港口。朝廷目前也正在派人同奧斯曼人進行磋商。至於具體起因還不很清楚。不過既然朝廷已經出面,我等自己就得先穩住陣腳,相信朝廷,相信商業協會才行。”

“真有此事啊。可朝廷爲何不派艦隊前往奧斯曼談判呢?”底下的農場主疑惑的問道。長期年的殖民生涯已經讓他們在潛意識中養成了“以槍炮同土著說話”的思維習慣。

“這還不是給東邊倭寇給鬧的。前年倭人在燕京悍然刺殺了皇夫殿下。有道是君父之仇不得不報。更何況倭人之前還不止一次挑釁過我天朝。所以女皇陛下在去年毅然下旨發兵倭國討伐惡逆。由於朝廷目前的兵力均集中在徵倭之戰上,這才一時難以抽調足夠的兵力壓制奧斯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緩兵之計。待到朝廷馴服倭國,我天朝的紅底金龍旗又將在印度洋上飄揚。”楊辛榮義正辭嚴地說道。

楊辛榮的一席話讓在場衆人的情緒終於平息了下來。在互相交頭接耳了一番後,被推選爲代表的周順小心翼翼朝楊辛榮拱了拱手道:“大人,我等也知朝廷一定能解決西邊的危機。可棉花這東西不比穀子可經不起擱。時間一長非爛了不可。如果暫時不能賣去西邊,其實運回中原去賣也是一樣的。”

“是啊,大人。小人也聽說,中原去年棉花收成並不好,南邊又在鬧棉荒了。咱們要是把棉花運回中原賣一定能大賺一筆。”另一個農場主跟着附和道。

聽完周順等人的這番表白,楊辛榮深吸了口氣,緩緩地站起了身,朝着中原的方向拱了拱手道:“我楊某人在此可以用身家性命向大家保證,在此困難之際朝廷一定會給諸位一個滿意的答覆。事實上,早在去年起商業協會就已經草擬了降低棉花進口關稅的草案。一但國會通過該項草案,從今往後我們這兒農場的原棉就能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原市場。至於咱們這裡現在囤積的原棉,大家也不必太過憂心。如果奧斯曼的封港令遲遲不能解除的話,屆時商業協會將會安排對大家手中囤積的棉花統一收購。所以不必擔憂你們的棉花賣不出去。”

一聽中原的棉花關稅有望降低,現場的農場主與海商無一例外地都喜笑顏開了起來。毫無疑問,在他們看來只要中原關稅鬆了口,就算此刻海外所有的市場都關閉也沒什麼好害怕的。試問這世上有哪兒一個國家比中華帝國更富有購買力的呢?

正當衆人爲楊辛榮的一聲保證歡欣鼓舞之時,門外忽然跑進了一個小廝急匆匆地通報道:“稟告大人,趙教頭的人馬進城了。”

衆人聽聞是民團總教頭大駕光臨,立刻就來了精神。楊辛榮更是趕忙整了整外套,欣然向衆人招呼道:“走,咱們一起到門口迎迎趙教頭去!”

【……237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0節 隆武皇帝(下)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22節 荷蘭人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4節 公試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三十八節第32節 諜影重重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4節 狗熊?英雄?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16節 分歧第6節 義塾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15節 關中日落第17節 暗戰(三)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1節 海盜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8節 稅制第2節 魯冀防線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37節 揚帆第45節 受降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11節 禪智寺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四十二節第42節 王神甫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39節 金融革命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四節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17節 暗戰(三)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8節 銀圓第35節 仲夏之夜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7章 投命狀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陪審團(下)第七節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四十二節第三十節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32節 除夕笛聲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十九節
第30節 隆武皇帝(下)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22節 荷蘭人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4節 公試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三十八節第32節 諜影重重88 公私別南北差異生塘沽口太沖慮新政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4節 狗熊?英雄?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16節 分歧第6節 義塾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15節 關中日落第17節 暗戰(三)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1節 海盜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8節 稅制第2節 魯冀防線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37節 揚帆第45節 受降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11節 禪智寺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四十二節第42節 王神甫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39節 金融革命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四節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17節 暗戰(三)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8節 銀圓第35節 仲夏之夜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7章 投命狀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2節 陪審團(下)第七節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四十二節第三十節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32節 除夕笛聲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