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東林鉅子

雖說對於東林黨的事王霖生心頭依舊還在打着鼓。但他終究還是沒能扭過王罡請求,答應隨其一同去前往南京城外的棲霞寺會見東林黨人。時值初春,民間有俗曰“春牛首、秋棲霞”。此時的牛首山上正是山花絢爛,重綿疊翠之時。因此這時候喜好遊歷的南京人以及南來北往的遊人們自然是紛紛遊連於峰巒起伏,怪石嶙峋的牛首山了。反倒是襯得棲霞山冷冷清清的。不過此時的棲霞山上雖沒有深秋時紅葉如火,層林盡染的壯觀。卻也是一片山深林茂,泉清石峻,鬱鬱蔥蔥的醉人景色。拾階而上的王霖生身處這“金陵第一明秀山”,再望望遠處波光粼粼的明淨湖。心想此處既清靜又不失詩意,這些東林黨人還真會選地方。

在寺中僧人的一番指引后王霖生父子來到了一處幽靜的禪房。然而禪房裡頭的東林黨人並沒有出來迎接這兩位財大氣粗的資助人。出來的只是一個約莫十五四歲的書童,眉宇之間亦透着股子書卷之氣。卻見那書童極有禮貌地朝二人做揖道:“王會長、王公子,我家主人已在房內恭候多時了。兩位請進吧。”

王霖生父子聽罷會意地點了點頭。繼而都不自覺地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彷彿自己要去見的不是受資助人,而是出資人一般。雖說這幾年來明帝國商人們的地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士大夫階級的許多特權也被逐漸廢除,照在他們頭上的光環亦在漸漸的退色。但在不可否認在這個時代就算東林黨等士大夫再怎麼不濟,都很難改變他們在人們心中崇高的地位。因爲他們代表着這個國家的宗法與傳統。而王霖生等商賈就算擁有再多的財富,也難以抹平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因此就算是以出資人的身份拜訪作爲受資人的東林黨,王霖生父子仍舊會覺得十分榮幸。

就這樣懷揣着有些忐忑的心情,王霖生被引進了禪房。卻見此時的禪房之中早就三個文士等在了那裡。眼見着王霖生父子進了門,那三個文士這才欣然起身迎接道:“王會長、王公子,兩位遠道邇來,吾等未曾遠迎。真是失敬,失敬啊。”

“啊,那裡。老夫與犬子今日冒昧造訪,倒是我等俗人打擾諸位大人的雅興了。”王霖生以受寵若驚的口吻回禮道。因爲在他面前的站着的這幾個文士都算得上是他的老相識了。剛纔上前打招呼的那個文士乃是禮部左侍郎陳子龍。而在他左手邊站着的那個青衣文士,王霖生就更熟悉不過了。此人便是工部尚書沈廷揚。在這次的“庚寅事變”中陳子龍與沈廷揚因與孫露一黨來往甚密。因此兩人雖是東林黨人卻同陳邦彥等人一道被僞後下令逮捕投入天牢。如今孫露等人重掌大權,陳、沈二人自然也跟着官復原職了。在王霖生看來陳、沈二人既然深受新主的器重。那他二人完全可以脫離東林黨,甚至就此加入復興黨。這對他們的仕途來說是個明智的選擇。但現在陳、沈二人卻在這裡代表東林黨來同自己會面。難道真象兒子所說的那樣新主是象扶持一下東林黨嗎?

想到這兒,王霖生不自覺地瞥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卻見此時的王罡正恭敬地向另一個年輕的文士行禮。見此情形他面子上雖依舊客氣,但心中已不由地埋怨起兒子不懂事來。放着一個尚書、一個侍郎不巴結,卻向這麼一個年輕的書生行禮,這未免也太過失禮了些吧。不過王罡的舉動還是讓王霖生忍不住多看了那青年文士兩眼。那文士雖說在舉手投足之間顯得頗爲老成穩重,但王霖生依舊能一眼看出他的實際年紀並不大。只約莫三十來歲的模樣,身材消瘦,眉宇間卻透着一股凜然的英氣。曾經相人無數的王霖生此刻也不禁在心中暗自讚歎:此子氣度不凡,他日必成大氣。

正當王霖生暗自揣測那年輕文士是何來頭之時,卻聽一旁的陳子龍鄭重其事的介紹道:“王員外,這位是我東林新選的鉅子。船山先生王夫之。”

東林鉅子?難道說眼前這個年輕的文士就是新一屆的東林黨魁?!一臉驚愕的王霖生一下子就此楞在了那裡。此話若不是出自陳子龍之口,估計他早就當這話是在開玩笑了。堂堂的東林黨怎會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書生做黨魁。更何況是在如今這種危難的狀態下。王霖生總覺得東林上下再不濟也該找個德高望重之輩來主持大局才行。

眼看這一眼楞在那裡的王霖生,王夫之倒也不介意。卻見他極有風度地一個拱手自報家門道:“衡陽王夫之見過王會長。”

“幸會,幸會。”回過神來的王霖生連忙恭敬地回禮道。覺得王夫之這名字挺耳熟的他很快就在腦中找到了相關信息。於是他又緊跟着繼續奉承道:“老夫早就聽友人談起過湖廣有個王夫之議員,爲人忠肝義膽。老夫記得王居士乃是崇禎十四年的舉人,隆武初年當選議員的吧。沒想到王居士竟還是東林黨魁統領江南儒林,真是年輕有爲啊!”

聽王霖生這麼一說,這下該論到陳子壯等人驚訝了。他們沒想到王霖生僅憑腦中的記憶就能將一個下國會議員的身份如數家珍的報出來。就連他的兒子王罡亦不得不佩服父親那過目不忘的本領。不過王夫之本人倒並沒有因爲對方報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驚訝。卻見他謙遜的迴應道:“王會長過獎了。在下只是一介書生,臨危受命於此,不敢以黨魁自居。只盼能盡點綿薄之力與東林上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前日吾等受令公子重金資助,還未曾道謝。在此吾謹代表東林上下謝過兩位的慷慨解囊。”

王夫之說罷便恭敬地朝王霖生父子深深做了個揖。這下反倒是讓王霖生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見他趕忙跨前一步扶住王夫之道:“這可萬萬使不得。”

“您是長輩,這禮於情於理都是該行的。”王夫之依舊固執的行禮道。

王霖生見狀自然也不好再推脫,便欣然接受了王夫之行的大禮。毫無疑問王夫之的這個舉動在瞬間就博得了王霖生的極大好感。就這樣在場的一干人等在彼此一番寒暄之後便安主次就了坐。由於王罡與東林黨人事先早就有過聯繫。因此雙方的談話很快就切入了正題。這本就是一場赤luo裸的交易。東林黨現在急需江南縉紳的支持,以求恢復其在江南儒林的地位。而王霖生等商賈的錢財與人脈無疑是東林黨現在最需要的東西。因爲有了這些東林黨才能在輿論中造勢,以挽回其失去的名譽。而以王霖生爲代表的江南財閥也希望能象閩粵財閥那般有一個能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勢力做後臺。現如今東林黨雖已失勢,但其在江南的根基依舊還在。如果投資東林黨成功的話亦將給江南的財閥們帶來巨大的利潤。

當然這場交易也是有風險的。無論是王霖生也好,還是王夫之、陳子龍等人也罷。他們都清楚這種政治上的交易是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的。因此雙方都沒有將事情說死。在各自保留了一番餘地後,雙方決定將合作分幾個步驟進行。並按照王霖生的提議,決定在東林黨恢復元氣之前,雙方只試探着進行第一階段和合作。

雖說在經過這次棲霞寺中的商談後,王霖生並未同東林黨人達成真正結盟的協議。但王夫之卻在此次的會面中給王霖生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在他看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雖身爲儒林的領軍人物,卻不似其他士大夫那般旨高氣昂,對他們這些商賈不屑一顧。更不象其他同年齡的儒生那般要麼自視甚高,要麼放浪不羈,要麼便兩眼朝天一味的清談。王夫之是王霖生遇到過的衆多文士中少數幾個既博學多才,又通曉商務的人。特別是他在會談中所表現出的那種謙遜而又腳踏實地的作風,正是王霖生等商賈十分欣賞的品質。也由此更堅定了他同東林黨合作的決心。

當王霖生一邊下山,一邊在心中暗附王夫之這個東林鉅子確實是個可以談談的人物時。送走了大財神的東林黨人也在談論着剛纔的會面。顯然他們對這次會面的結果同樣也很是滿意。姑且不論日後王霖生等江南財閥會給予東林黨什麼樣的資助。光是之前王罡捐助的那五萬銀圓就夠東林黨上下興奮好一陣子的了。不過出於士大夫的偏見陳子龍還是不放心地向王夫之提醒道:“鉅子,你看那王霖生真的會幫咱們嗎?商賈向來都是見利忘義的,咱們可不能不防他一手啊。”

“商人自然都是逐利的,無利可圖事他們便不會過問。無論是王霖生,還是他的兒子王罡都是如此。不同的事王霖生爲人謹慎小心,而他兒子則膽大心細。不過江南的商賈們還是很講信用的。”一旁的沈廷揚想了一下不以爲然道。

面對陳、沈二人不同的結論,王夫之倒有他自己的一番看法。卻見他沉吟了一聲道:“優秀的商人確實是以誠信爲本,但他們只認契約。沒有契約爲證的事,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反悔。這便是剛纔王霖生只肯同我等達成口頭協議的原因。他還想再觀望一段時間。準確的說他對我們並沒抱太大的信心。因此這事的關鍵還是在我們這一邊。若是我等能在短時間裡挽回劣勢的話,相信到時候不用我們開口,王霖生自己也會來找我們的。”

“哼,此事壞就壞在了錢謙益、夏允彝之流的身上!當初若不是他們貪圖富貴,趨炎於妖后黃氏,我等東林黨也不至於被陷如此不忠不義的境地!此二人實乃我東林的第一罪人!”一想到東林黨如今困苦的境地,沈廷揚便忍不住一拍桌子罵道。

“沈大人請息怒。錢謙益已自盡,而夏允彝此刻也身陷大牢命不久已。得饒人處且饒人,畢竟怨天尤人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陳子龍跟着打圓場道。不過一想起這些年東林黨上層骨幹的種種所作所爲,他也不禁嘆息道:“咳,遙想當年東林八君子抱着濟世救民之心創立東林書院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後又有左忠毅公等人爲民生,鬥閹黨,不惜捨生取義。可是東林黨這幾年卻深陷於爭權奪利之中。甚至不惜通內結宦來鑽營朝政。落得現在衆叛親離開,如今想來吾輩可真是愧對先輩啊。”

“那是因爲後來者忘記了先輩們當初創立東林黨的初衷。忘記了君子爲政,應有益於民,即使有損於國,也須權民爲重,則宜從民。更將我東林黨人最引以爲傲的東林精神拋諸腦後。反而去鑽營後宮,爲了一家之天下,不惜得罪天下之人。”王夫之一針見血地說道。

而他的話語無疑是引起了沈、陳二人的共鳴。不錯,他二人以及大多數的東林黨人正是出於仰慕東林精神纔會投身東林黨的。東林黨不同於傳統的齊、楚、浙、宣、昆諸黨。早期的東林黨人既沒有勳戚宦官做後臺,也不象楚黨、浙黨等擁有地方勢力的支持。東林黨人來自帝國的各個角落。他們大多是一些下級官員、諸生、或是被罷免的在野之臣。沒有血緣同鄉的關係,沒有縱橫捭闔利祿相脅。維繫這個組織的便是王夫之口中的東林精神。一種“濟世救民”的遠大抱負。因此在許多時候加入東林黨並不意味着能飛黃騰達。往往得到的是來自各方面的殘酷迫害。

“是啊。東林精神想必這些年不少人都已經忘了吧。遙想當年李三才等東林黨人爲民請命上奏《請停礦稅疏》不惜譴責萬曆帝。天啓朝冤獄大興,吾等東林黨人也是本着“撐住乾坤”的精神行了堅決的鬥爭。由此才博得了江南百姓的支持。可這次他們竟然冒天下之大不惟,去抄沒銀行交易所。忘記了當初以民爲本的初衷,一心鑽營於名利場。也難怪咱們現在會成爲衆矢之的啊。”陳子龍便感觸頗深的說道。一旁的沈廷揚也跟着點頭附和起來。

王夫之見兩人神色黯然,當下便語氣堅定的說道:“兩位也不必如此頹喪。東林成立至今所經浩劫數不甚數。而支持我東林黨走過數十年風雨的,正是‘東林精神’!若沒有東林精神的支持東林的先輩們如何能不計生死地清議朝政,評擊朝中的小人閹黨?若沒有東林精神的號召天下士子又如何會奉東林爲清流?沒有東林精神就沒有東林黨!因此吾等要象先輩一般堅持東林精神,謹記吾黨‘重民命’的傳統。這樣東林黨才能挺過這次的劫數。”

【……】@!!

()

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14節 漢奸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二節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18節 國會(二)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9節 蜀中攻略(六)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2節 雙頭鷹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38節 兩京風雲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三十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5節 科舉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8節 路(三)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十八節第14節 漢奸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二十七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1節 私掠艦隊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5節 本相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44節 蕙露軒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6節 兵臨城下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28節 返航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二十五節第40節 多鐸第24節 東路第38節 巨獸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8節 返航第6節 五月內閣
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14節 漢奸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二節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18節 國會(二)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9節 蜀中攻略(六)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2節 雙頭鷹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38節 兩京風雲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三十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5節 科舉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8節 路(三)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十八節第14節 漢奸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二十七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1節 私掠艦隊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5節 本相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44節 蕙露軒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34節 歸德之戰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6節 兵臨城下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28節 返航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二十五節第40節 多鐸第24節 東路第38節 巨獸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8節 返航第6節 五月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