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諜影重重

正當汪兆齡在王宮中對着龍椅上的張獻忠侃侃而談他的三國大計時。坐在軟轎中的吳繼善心中卻是另一番打算。今天在王宮中偶遇汪兆齡和孫可望是他事先沒有想到的。自從吳繼善順利的從南京和談回來後。他便日漸感受到了汪兆齡等人對他的猜忌與排擠。這也難怪吳繼善是崇禎朝的舊官吏。明崇禎丁丑年中進士的吳繼善原是成都知縣。張獻忠圍攻成都的那一年他曾向當時的蜀王進言勸其將藩庫中的銀兩拿出來募兵打仗。然而朱至澍卻怎麼也不肯將藩庫中那些積壓得發黴的銀子拿出來。最後落得城破人亡的下場。吳繼善也由此被俘並在張獻忠的威逼利誘下做了這個大西的禮部尚書。然而張獻忠對吳繼善等人一直都心存芥蒂。

前些日子兵部尚書龔定敬只因一張小小的記帳單上只寫乙酉字樣,不書大順年號。便被推出朝門活剝了皮。連其家眷婢僕等等一百餘口也同日處死。人頭和人皮現在還掛在城門上頭呢。吳繼善一想起當日的恐怖情景就不由的冒出了一身冷汗。覺得在大西做官是度日如年,身家性命懸於一線。便越發懷念起了出使南京的那段美好日子。

作爲一個讀書人、一個進士、一個朝廷命官在城破之後變節投靠賊寇吳繼善的名節已損。而以僞尚書的身份出使自己曾經效忠的朝廷在許多人看來更是恬不知恥的行爲。因此在去南京前吳繼善其實早就做好了被羞辱的準備。然而讓他感動是南京那邊自始自終都沒爲難過自己。也未當着自己的面提起過城破變節之事。負責同吳繼善和談的錢歉益大人除談公事外更多的是和他談論一下詩詞歌賦之類的東西。而錢歉益也不時的誇耀一下吳繼善的胞弟吳梅村在詩詞上的造詣。一想起自己的弟弟吳梅村吳繼善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那日到南京後朝廷還爲他安排去了一次老家太倉省親。滿懷幸喜回家的吳繼善卻在被自己的親弟弟趕出了家門。按照吳梅村說法吳繼善乃是不忠不孝之人根本沒資格進祠堂。

心存苦惱的吳繼善也只好黯然回到了南京繼續同朝廷商討關於大西歸順的事宜。事實上也沒什麼好談的。吳繼善發現自己只是過去蓋個章籤個名便可以帶着數十萬的錢糧回四川了。這一切容易得讓他到現在都覺得難以至信。談判是沒什麼懸念的。倒是那時南京恰逢國會召開在即。吳繼善在隆武內閣的盛情邀請下多留了幾個月來觀摩這難得的盛會。期間他還在禮部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南京附近的不少城鎮。可以說那幾個月給吳繼善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耕者有其田,三年免賦稅”真正能做到這兩條的恐怕只有現在的隆武朝了。無論是寬暢的官道還是狹窄的鄉間小道。兩旁均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或麥田。農夫們辛勤的忙碌着恢復耕作。大小鄉鎮中到處是往來不絕的商賈。運河上大小船隻川流不息。這些都不是能故意裝點得出的。其實在去南京的路上吳繼善便已經能夠感受到越是往東這城鎮就越發繁榮。雖說江南和兩淮本就是漁米之鄉。但原籍太倉的吳繼善依然能深切的感受到現在的兩淮同十幾年前的兩淮的差別。不可否認隆武朝的國土比崇禎朝整整縮小了一半但感覺上其國力卻一下子提高了十幾倍。國土縮小國力卻提升咋一聽來好象是在說笑。但卻是吳繼善的切身感受。

隆武朝真是一個不可捉摸的王朝。在南京的日子吳繼善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回到了大明。而是出使了一個陌生國家。隆武朝很明顯使用的不是天朝的制度。特別是那個由平頭百姓組成的“議會”卻能同官府平起平坐。地方上的知州、知縣出門竟和平民百姓一樣。想想以前漢官威儀,高門深院,八擡大轎,鳴鑼開道。這成何體統,朝廷的威嚴何在?然而那次國會的召開讓吳繼善明白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朝廷威嚴。國會上當首相孫露宣讀完那“五年計劃”後全場百姓議員爆發出的熱烈歡呼聲響徹天際。吳繼善從周圍人眼中看到的是信任與崇敬。隆武朝的威嚴就是來自於這種信任與崇敬。而大西和滿清的威嚴卻是來自於百姓對殺戮的恐懼以及對統治者的敬畏。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吳繼善不由又想起了那日在南京錢尚書對自己的一番挽留。若不是還顧及蜀中的家眷吳繼善當時還真的會毫不猶豫的留在南京。可惜機會是稍縱即逝的。現在的他還是要在成都城整日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想到這兒他在心中又嘆了口氣。忽然一陣風吹掠開了轎子上的布簾。吳繼善猛然間瞄到了掛在城頭上那個白乎乎的東西。那是前兵部尚書龔定敬的人皮。裡頭塞滿了稻草再加上前兩日的雨水洗禮現在看上去越發的慘白腫脹。頓時吳繼善腦子裡一片空白,剛纔的所想所思即刻就被拋到了爪哇島上。他連忙心虛的放下了簾子生怕有人從他的臉上看出他的不軌心事。

轎子穿過小巷終於在吳府門口停了下來。眼見失魂落魄的吳繼善剛一下轎府裡頭的門子立刻迎了上來打了個揖道:“老爺,您老家來人了。”

“哦,”還未回過神的吳繼善沒聽清那門子的話只是隨口應了一聲。可當他前腳剛要跨進門檻時從牆角那裡忽然跑來了一個後生操着太倉官話衝着吳繼善點頭哈腰道:“大老爺,大老爺。可把您給等着了。”

被那後生這麼一攔吳繼善這纔回過了神。定眼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着短褂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輕後生。身板倒是挺魁梧的就是那表情看着有些木納。吳繼善不由眉頭一皺問道:“你是?”

“大老爺,您不認識俺啦。俺是柱子啊。俺爹是馬房的老栓。俺娘還給二奶奶接過生呢…”那後生聽吳繼善這麼一問連忙滔滔不覺的介紹起自己的家事來。從他爹孃一直介紹到了他小舅子。吳繼善一聽卻越發納悶起來。那些人他都覺得很耳熟有些也認識。可就是對眼前這個年輕後生沒有半點兒影象。卻聽那自稱柱子的後生繼續說道:“大老爺,二老爺叫俺來蜀中伺候大老爺。順便帶點東西給大老爺。”

柱子說罷小心翼翼的從懷裡摸出了一塊布包,打開層層包裹後亮出了一塊晶瑩悌透的玉佩來。吳繼善一見那玉佩原本眯着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不錯,這塊玉他確實認得。但不是他弟弟吳梅村的那塊。而是吳繼善自己的那塊。是那日從南京上船後就再也找不到的那塊玉。吳繼善的瞳孔頓時收縮了起來。他再次打量了一番柱子。卻見柱子還是那副傻樣還一個勁用袖子擦鼻涕。一瞬間無數的想法在吳繼善的腦中掠過。他只覺得自己猶如墜入了冰窟一般從頭涼到了腳。不由眼前一黑一個不穩差一點就要跌倒。卻被柱子一把給扶住了:“老爺您沒事吧。老太太說您體虛。要俺帶些藥來給老爺補補。俺這就去拿。”

“不用了,”吳繼善一把拉住了柱子忽然改用太倉方言說道:“原來是老栓家的柱子啊。沒想到都長那麼大了。這都快認不出了。”

“是啊,是啊。老爺您終於想起來啦。”柱子眼見吳老爺認出了自己立刻激動得熱淚盈框。也用太倉話回道:“上次老爺回老家連家門都沒進。老太太哭得混天暗地的把二老爺說了一通。連忙叫俺到南京來找老爺。誰知剛到南京官府就說老爺回四川了。俺連忙一路找了過來。走了大半年才找到老爺啊!”

“沒事了。到了府上就好。”吳繼善跟着也同柱子抱頭痛哭起來。周圍的腳伕門子雖然聽不明白兩人究竟在說些什麼。但照這架勢來看分明就是一出“忠僕千里尋主”的感人故事。於是衆人也紛紛陪着一起落淚。至此之後成都吳府裡多出了一個叫柱子的傻大個。

在四川上演“忠僕千里尋主”的同時。一個提着黑箱子臉色蒼白的年輕人也來到了北京城安定門內的天主教堂前。這個年輕人帶着黑色的圓邊氈帽,留着半截辮子身着一件長長的黑色對襟袍子,脖子上掛着一個金鍊子,上面垂着一根顯眼的十字架。“咚、咚”年輕人輕輕釦了扣門環。“嘎吱”一聲門上的小暗門開了露出了一雙碧藍色的眼睛。年輕人連忙禮貌的摘下了帽子操着一口天津口音自報家門道:“您好,我是天津來的王志林。來找湯若望神甫。”

緊閉着的門被打開了,一個肥胖的白人牧師激熱情的同王志林擁抱道:“哦,你就是天津教區的王。我是南懷仁。歡迎你來北京我的孩子。快進來吧。”說着便拉着王志林進了教堂。陽光透着七彩的玻璃照在了教堂一排排整齊的長椅上。教堂雖大但看上去卻空蕩蕩的。也難怪這座教堂建於萬曆年間雖然歷經數十年,可週圍信奉天主教的中國人卻寥寥無幾。而象王志林這樣不但信奉天主教還主動成爲神職人員的年輕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因此南懷仁看王志林的眼神都充滿着無限的期望。而王志林則環視了一下教堂恭敬的問道:“南懷仁神甫,湯神甫不在教堂嗎?”

“湯神甫現在很忙。上帝保佑,我們現在受到了朝廷的賞識。教堂有許多事要做。”南懷仁說着將王志林引上了樓:“好了,孩子跟我來吧。你的房間我們已經爲你準備妥當了。

“您是說我們還要爲朝廷服務?”王志林提着箱子緊跟着南懷仁上了狹窄的樓梯。

大概是太胖的原因南懷仁氣喘吁吁的挺着個大肚子爬了幾格樓梯後便靠着牆休息起來。聽王志林這麼一問南懷仁想了一下回答道:“啊,是啊。按照朝廷的命令我們要爲軍隊研究火炮等等武器。別太吃驚,我知道這與上帝的旨意不符。不過這能幫助我們博得統治者的青睞。你暫時還是幫助‘李’一起在周圍傳教。不過,我的孩子有些地方你還是不要亂走的好。例如教堂後邊有士兵把守的地方。”

面對南懷仁善意的提醒王志林微笑着回答道:“知道了神甫。願主保佑。”

“願主保佑。”南懷仁對眼前的這個東方青年頓生好感。因爲他那平靜的眼神就象殉道者般虔誠和堅定。沒有懦弱也沒有野蠻。於是他好奇的問道:“王,天津的菲爾納神甫可是在信上一直讚賞你是個虔誠的教徒啊。聽說你在長崎做過傳教士。那裡傳教很困難啊。”

“是啊,德川幕府對教會的偏見很深。多半是爲了天草之亂吧。”王志林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道:“相比還是在天朝傳教方便些。所以我決定還是迴天津傳教。不過,菲爾納神甫建議我來這裡更能幫得上忙。”

“菲爾納神甫說的沒錯我的孩子。你在這裡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的。正因爲有你們這些先驅者主的福音才能在東方的大地上傳播。”南懷仁邊說邊艱難的爬着樓梯。木製的樓梯不時的發出刺耳的“吱嘎”聲。中國信奉天主教的人雖然不多。但中國人口龐大,如此算來在這片大陸上的天主教徒少說也有幾十萬人。這在歐洲夠得上一個小國家了。除了象南懷仁、湯若望等傳教士的努力。更多的則是靠王志林這樣本土牧師的功勞。於是南懷仁滿意的將這個新來的教士帶到了教堂的閣樓上。他取了鑰匙打開了一間小房間道:“好了。我的孩子。我們到了。這就是你的新房間。看來你要花些時間整理一下。地方小了點請別介意。”

閣樓雖然不大但還算整潔。桌椅上沒落什麼灰塵看來是事先打掃過了。王志林將自己的行李擺在了木牀上道:“沒關係的神甫,這裡比我在天津的住處可要大多了。謝謝,您的打掃。”

“哦,你能滿意就好。教堂申時開飯。我就不打攪你了。”南懷仁說罷禮貌的帶上了門。房間裡就只剩下了王志林一人。只見他打開了自己的行李箱。裡頭的東西很簡單一本聖經、幾件換洗的衣服、幾張草稿以及一本日曆。王志林拿起了日曆和聖經走到書桌前。透過雕花窗口王志林能詳細的觀察到教堂外面的景色。四合院、馬廄、水井、街道等等一切都盡收眼底。他還瞥見了教堂南邊的一個大院子。那裡明顯有清兵把守。不時的還有一隊隊頭戴紅纓帽的兵勇巡邏走過。大概就是剛纔南懷仁所說的禁忌之地了吧。王志林掛起了一絲不經意的微笑。他將日曆掛在了書桌旁的牆壁上並在上面認真的打了圈。順治三年農曆十月二十日,在北京教堂的小閣樓上王志林開始了他在北京的傳教生涯。

【……】@!!

()

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11節 海盜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7章 投命狀第11節 石柱義莊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二十八節第8節 盛宴(三)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5節 奇貨可居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8節 影子戰場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14節 盛宴(六)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23節 休整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2節 徐州雪夜(下)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32節 諜影重重第16節 暗戰(二)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二十九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七節第6節 義塾第24節 君與臣(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17節 國會(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二十五節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4節 歸德之戰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19節 國會(三)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8節 巨獸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9節 盛宴(四)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二十七節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四十二節
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11節 海盜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7章 投命狀第11節 石柱義莊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二十八節第8節 盛宴(三)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5節 奇貨可居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8節 影子戰場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14節 盛宴(六)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23節 休整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2節 徐州雪夜(下)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32節 諜影重重第16節 暗戰(二)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二十九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七節第6節 義塾第24節 君與臣(下)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17節 國會(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二十五節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4節 歸德之戰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19節 國會(三)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8節 巨獸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9節 盛宴(四)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二十七節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四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