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

搖搖晃晃的小舢板載着韓半瓶夫婦,順着江南縱橫交錯的河道,來到了松江府轄下最年輕的城市——上海。因吳淞江一帶古稱滬瀆,因而簡稱爲“滬”,又因其西部曾爲戰國時楚國春申君的領地,所以也別稱爲“申”。它西連江、浙,北挽長江,東瀕東海,南及杭州,實爲“江海之通津,東南之會都”。雖然上海在地理上擁有着如此優越的條件。但之前歷代的封建帝國卻從未重視過它的存在。原因很簡單,中國曆來都以農爲本,肥沃的土地纔是帝國的根本。而像上海、旅順、香港這樣的,瀕臨海濱,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精明”的封建統治者們連正眼都不會去瞧一眼。

但在中華帝國女皇陛下的字典裡沒有“蠻荒之地”這個詞。在她看來帝國的任何一塊土地都是有價值的。就算是西北最偏遠,最蠻荒的沙漠之下,都還蘊藏着極其豐富的天然寶藏。上海等瀕海城市底下雖沒有蘊藏礦藏。但它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已經是帝國最爲寶貴的寶貝了。有了女皇如此的重視,上海等沿海城市很快就迎來了各自發展的春天。

雖然開阜至今僅八年,但依靠着來自天南地北的商賈,已然將這片荒蕪的海岸塑造成了一個繁華熱鬧的港口城市。每天從吳淞港開出的艦船將長江與海上的航線聯繫成了一個江海相聯,與張家村等傳統村鎮迥然不同的經濟世界。土地與海洋,農業與商業,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在這裡碰撞,也在這裡匯聚,從而形成了一種極富中國特色的市鎮文化。讓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人都會忍不住被其深深吸引。

“我說小舅子啊。你們這裡的老爺們喜歡將大院造在碼頭邊上嗎?”揹着包袱的韓半瓶昂着頭,打量着碼頭周圍一幢幢高大的建築物。剛纔在小舢板上時,他和老婆就已經仔細數了一遍。總共有十六幢這樣的大宅子。每一棟雖然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卻都又風格迥異。讓人不禁好奇的想知道它們的主人究竟是是誰。

“姐夫,別叫我小舅子,叫我阿根就行。這是上海**行會的會館。這個碼頭也叫十六鋪!”嚴阿根說罷,一把將韓半瓶夫婦倆人的包袱抗在了自己身上。與他姐姐嚴氏潑辣而又喋喋不休的性格不同,嚴阿根是一個言語不多,性格靦腆的老實人。雖說進城作工也快五年了,卻絲毫沒有染上市井的刁滑習氣。

“啥?會館?乖乖,連商人的會館都造得那麼氣派。你們縣太爺的縣衙一定比這些樓還要高大呢。”韓半瓶咋吧着嘴巴,連連驚歎道。依照中國的傳統禮制,建築的高度和規模都是有嚴格控制的。分別代表着不同階級的不同等級。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高層的民用住宅。更別說是商行的會館了。但眼前的幾幢會館,明顯已經違反了禮制限定的規模。這讓頭一次進城的韓半瓶驚訝不已。

“姐夫,這你可猜錯了。縣太爺的衙門可沒咱們的會館氣派。”嚴阿根得意的說道。

“那咱們東家是哪兒一家行會的啊?”韓半瓶打量着問道。

“正對碼頭的那家就是。”嚴阿根伸了伸下巴說道。

“嚯,那可是整個碼頭上最大的一幢樓了。阿根啊,你們東家可真有本事。”一旁的嚴氏也跟着湊上前指指點點道。

“那是當然。整個碼頭上的貨行、船行都歸漕行管轄。我們東家杜大掌櫃在行會裡頭人緣最好,他最講義氣。碼頭上的兄弟們一提起他,個個都會豎起大拇指。姐夫,你和我姐的住處也是東家找人安排的。就在漕鹽弄,離碼頭近得很。到了那兒可別見生,凡是在碼頭上幹活的,大多住在那裡,都是自己人。等安頓完你和我姐後,我明天就帶你去咱們的會館登記。只要入了會館的名冊,就是行會的人了。”很少說話的嚴阿根只要一提起自己的東家和所屬的行會,言詞之間的自豪感頓時就表露無疑,話也比往常多了許多。

不過,行會對於剛從鄉下出來的韓半瓶夫婦來說還是陌生了些。他們還不曉得這十六幢建築物在這座城市有着何等重要的意義。只見左顧右盼的韓半瓶又指着遠處一幢木結構的樓閣,向小舅子問道:“那邊那幢樓上,好像寫着‘寧波會館’吧。這也是行會?”

“唔,那是寧波人開的會館,只收寧波人。咱們漕行可沒這麼多規矩,只要是在碼頭上討生活的就可以加入行會。不管是搬貨的苦力,還是記賬的先生,只要是行會的人都以兄弟相稱。” 嚴阿根一邊介紹着一邊帶着韓半瓶夫婦穿入了碼頭拐角除處的一個小弄堂。弄堂的入口雖不起眼的,但裡頭卻是別有洞天。兩排磚木結構的三、四層樓房,夾出了一條三人來寬的街道。所有的窗戶都沒安玻璃,僅在木框上糊一層半透明的紙。晾着衣物、掛這鹹菜的竹竿,橫架在窗戶口,像蛛網一般籠罩住了本就不大的天空。瀰漫着炊煙的弄堂裡,南腔北調此起彼伏。似乎比外頭的碼頭還要熱鬧上百倍。

剛從鄉下進城的韓半瓶夫婦哪裡見過這等陣勢,當下便分不清南北了。眼見姐夫和姐姐都傻站在了原地,嚴阿根趕忙催促他們道:“姐夫、姐,快進去吧。站在這裡擋道。再走幾步路就到你們的住處了。”

“嚯,這樓好高啊。阿根,你說我們能住這裡?”嚴氏仰着頭望着周圍的房子,只覺得自己的脖子都酸了。從小在鄉下長大的她除了寶塔外,還從未見過兩層以上的房子呢。在一天之內能見到這麼多高樓,在她看來簡直就像是做夢一樣。

“是啊。我們東家說了,姐夫能識文斷字,是個讀書人,不能怠慢了。瞧,這樓上最靠左邊的那間房就是東家特地派給你們的。我們東家雖說不識字,可最佩服讀書人了。”嚴阿根把包袱一放指着三樓的一個小窗口說道。

“住得那麼高,怎麼睡得着啊。”嚴氏張大着嘴巴驚訝道。其實,她心裡早就巴不得立刻就飛上去看個究竟了。

“真是頭髮長,見識短。住得高清靜啊。別說廢話了,先上去再說吧。”韓半瓶白了嚴氏一眼,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與小舅子一起把行禮搬上了狹窄的樓梯。剛纔嚴阿根的話,讓他又找到了作爲讀書人的優越感。雖然是同一羣白丁苦力住在一起,但東家專門安排他住在樓上,可見對他這個書生還是挺重視的。有了信心的韓半瓶連對老婆說話的嗓門也比從前高了幾分。

“頭髮長怎麼了。皇帝也不是個女人。上去就上去。”嚴氏不甘示弱的反駁道。不過,她的口氣完全沒有了在鄉下時的盛氣凌人。畢竟這是在城裡,而不是那個將自己丈夫當做笑話的鄉下。

毫無疑問,比起韓半瓶夫婦在鄉下的茅舍來,眼前的這個房間實在是小得可憐。但紅磚瓦房以及外頭那個不大的曬臺,還是讓他倆覺得住房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於是在一番精心佈置之後,韓半瓶夫婦總算是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落下了腳。正如嚴氏先前所言,這一夜她與丈夫都沒睡好。倒不是因爲住得高不適應的原因,而是出於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展望。

雖然一夜都沒睡踏實,但激昂的心情依舊讓韓半瓶在第二天起了個大早。這一日,不但是他第一天上工的日子,更是他去行會登記的入冊的重要日子。於是,穿上自己唯一一件像樣的儒服,韓半瓶懷揣着忐忑的心情,隨着小舅子踏入了漕行會館的大門。

與中華帝國境內其他的移民城市一樣,如今上海城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社會組織,既不是由血緣聯繫的宗族家庭,也不是由信仰牽引的宗教團體。而是一種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組織——行會。行會又稱爲“團行”,一般出現手工業和商業領域,是一種行業自律組織。早在唐朝中國就出現了手工業行會。宋代以後,隨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行會也有了比較廣泛的發展。明朝中期以後,行會又被稱爲“會館”、“公所”或“公會”等,有時也稱爲“幫”或“會”。作爲帝國市鎮最基礎的社會組織,它一方面幫助各級政府向工商行業徵收稅款,另一方面也對城市工商業進行自主管理。

但與歐洲的行會相比,中國行會起步雖早,但發展卻不快。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上,中國的行會都顯得弱小了許多。在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一般都由政府官營。作爲民營手工業經濟組織形式的手工業行會,面對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沒有完全的獨立性,它們在經濟領域的職能非常有限,不但只能管理一些民營手工業,而且還經常受到官府的許多幹預。因此,就算是在明末手工業高度發達的江南地區。中國的行會也始終停留在手工業行會的階段,而不是像歐洲行會那般進一步發展出了商業行會。

這種停滯不前的情況,直到嶺南衆財閥的崛起,才被香江商業協會用武力所打破。同爲商業協會出身的弘武女皇,比中國曆朝任何一個君王都要重視工商業。寬鬆的經濟政策,讓行會、商業協會等工商業組織,得到了千年難遇的自由發展土壤。加之這個時代的中國經濟本就高。僅花了不到十年的時間,這些民營行會就如雨後春筍一般,進入了黃金髮展期。

一般來說,“商業協會”更多偏重於追求私利的商業活動,多是通過股份制組成的私人資本聯盟。商業協會往往強調自由競爭,不願再遵守舊行規行約,希望衝破束縛開拓新機會。以香江商業協會爲代表的商業協會,就熱衷於殖民擴張,不僅獲得了帝國政府給予的特權,甚至還可以在海外代理政府進行戰爭。“行會”則以工業活動爲主。主要負責制定行業經營規範,監督市場交易公平,協調工廠主與勞工之間的矛盾。由於這個時代的工業尚處在手工業階段,熟練的工人對於市鎮的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爲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留住熟練的工人和打量的勞動力。各地的行會進城務工的勞工提供住所、安排工作。此外行會以傳統的“忠義”爲信仰,通過結拜異性兄弟來組織勞工。就像嚴阿根所說的那樣,他們爲行會做事,行會的成員兄弟相稱。行會在維持着這個社會基層秩序同時,也在積攢着自己的力量。

由於韓半瓶讀過書他的個人資料不用像其他人那般由行會的師爺代填。整個登記過程自然很快就結束了。眼見自己的姐夫已然成了行會的成員,嚴阿根很是高興的湊上前去拍了拍韓半瓶的肩膀道:“好了,現在都是自家兄弟。我這就帶你去船航見掌櫃。等安排完你的差事,過兩天行會就會挑一個黃道吉日,讓你和其他幾個新入會的兄弟燒黃紙正式入會。”

“怎麼還要搞儀式啊。”韓半瓶一聽還要燒黃紙,不由嚇了一跳。但還未等他來得及問清楚,嚴阿根便拉着他走下了樓梯。兩人這纔剛要離開,卻聽樓梯口茶舍裡的幾個壯漢正扯着嗓門互相爭執道:“兩個要我選,我就選鐵老大。這麼多年從沒見他做過一件不光彩的事。”

“我選杜掌櫃。杜掌櫃最爲兄弟着想了,每次兄弟有難他都盡力爲兄弟幫忙。出錢又出力,上次碼頭的田雞仔被織錦行的貨箱壓斷了脊樑。田雞仔不是杜掌櫃的夥計,只是住在漕鹽弄。杜掌櫃不但出面讓織錦行賠了湯藥費,還自己掏錢安置田雞仔和她老婆回鄉下。”

“是啊,杜掌櫃,人緣不錯,從不跟兄弟計較。我們漕鹽弄的百十戶人家都支持杜掌櫃。”

“我看杜掌櫃實力不夠,他手下就只有碼頭的幾家貨行。哪兒比得上鐵老大啊,蘇州河那一片都是他的人。我們公平碼頭一致支持鐵老大。”

眼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不休。一旁聽得一頭霧水的韓半瓶,壓低了聲音好奇問道:“阿根啊,那些人在爭什麼呢?”

“在說選行會當家的事。”

“選當家?”

“是啊,咱們漕行的當家人是選出來的。不像隔壁的寧波會館那樣老子傳兒子。他們說的杜掌櫃就是咱們的東家。”

“嘿嘿,這還挺有意思的。那不是同咱們鄉下選議員一樣嘛。”韓半瓶剛想問小舅子會不會選他東家時。卻聽茶室裡一個年紀稍長的老闆出面打圓場道:“好了,都別爭了。這屆的當家人是誰,得樓上的老人家們說了算。”

【……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 漕鹽弄勞工安身家 文字更新最快……】@!!

()

第三十八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7節 銅錢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16節 分歧第39節 金融革命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10節 大海我來啦!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節 誰是獵物?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6節 楊家大少爺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3節 鄭家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11節 海盜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1節 山海關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9節 搏弈之間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1節 驚變(二)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三十二節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2節 荷蘭人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8節 天下之法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8節 騎鶴遊揚州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7節 路(二)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三十二節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九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二十七節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1節 范文程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二十二節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第25節 大投資第18節 國會(二)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十八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
第三十八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7節 銅錢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16節 分歧第39節 金融革命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10節 大海我來啦!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節 誰是獵物?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6節 楊家大少爺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3節 鄭家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11節 海盜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21節 山海關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9節 搏弈之間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1節 驚變(二)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三十二節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2節 荷蘭人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8節 天下之法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8節 騎鶴遊揚州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第7節 路(二)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三十二節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九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二十七節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1節 范文程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二十二節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第25節 大投資第18節 國會(二)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十八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