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盛京之戰(一)

隆武五年農曆五月初四,萬里無雲,湛藍天空得就象新織的錦緞一般讓人賞心悅目。蒼穹底下的盛京城周圍佈滿層層的壕溝。冰涼的渾河水便靜靜的從中流淌而過將這座古老的遼東重鎮守護在了其中。盛京東門前數千清軍正環炮列陣的嚴陣以待。在他們對面河灘上列陣的是同樣錦衣怒馬的兩萬明軍。面對於數倍於己的敵人塔木爾絲毫沒有流露出畏懼的表情。他和他的騎士們依然挺直着象標槍一般的脊樑怒視着對面的敵人。在他們的身旁一字排開着十來門口盞將軍炮之類的輕便火炮。另有2000多名步兵分列騎兵之後。他們身後的高聳的城牆之上數百門大小銅炮亦冷冷的俯視着鴉雀無聲的戰場。城頭上迎風飄舞着的白色龍旗向世人昭示着守城的乃是八旗中響噹噹的鑲白旗。無論是爲了武士的榮譽,還是爲了身後盛京城內的數萬族人。殘酷的現實都容不得他們有半點的退縮。

同塔木爾部一樣此時列陣於明軍右翼的第十騎兵師也對即將到來的戰鬥躍躍欲試。第十師是這次遠征軍中唯一的一支騎兵師。在登陸後的歷次戰鬥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英勇、他們的善戰、以及他們的機動力,都爲這支部隊博得了大量的榮譽和讚揚。然而除了對榮譽、勝利的渴望外。真正支持這支部隊一路走來的卻是他們擁有的共同背景。那就是包括師長劉宗亮在內的七成十師官兵都是出身遼東的關外兵。他們有的是隨劉宗亮一同投靠孫露的,有的則是黃得功當年帶入關內的,還有人是隨當年的難民一起逃難到南方的。總之對十師官兵來說遼東纔是他們真正的根。能打回遼東,親手收復老家是他們做夢都在想做的事。如今這夢就真真實實的擺在了面前。又怎能不讓這些遼東漢子激動萬分。

隨着一記刺耳的呼嘯聲劃破了天空,醞釀已久的盛京之戰終於在這個晴朗的早晨拉開了序幕。明軍的炮兵陣地上頓時冒起了股股煙霧,一枚枚炮彈從騎兵戰士的頭頂上方呼嘯着飛了過去。然而十師陣地上依然寂然無聲。每當聽見炮彈飛過的響聲,騎兵們就像聽從口令似的,都屏住了氣息。一枚、兩枚、三枚炮彈迅速而有節奏地從騎兵頭頂上呼嘯着飛過,命中了前方的塔木爾部陣地。

同想象中的一樣對方陣營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頭帶斗笠的清軍炮兵匆忙地開始點火反擊起來。然而清軍的火炮打得既不遠,也不狠,更不會傷到明軍的皮毛。早就習慣於火炮聲的明軍戰馬依然興奮的打着賁。馬背上的騎士也懷揣着同樣興奮的心情望着對面的敵軍。從騎兵軍官到號手,此刻在每個人的臉上,在嘴脣和下頦旁邊流露出一種興奮和激動的神情。早已等得不耐煩新兵則偷偷地斜起眼睛互相望着,懷有好奇的心情仔細觀察戰友的感應。或是望着各自的連長,等待他發口令。

與此同時明軍在主戰場上也很快就擂起了一陣沉悶的戰鼓聲。列陣與城池之前的明軍迅速兵分兩路展開了第一輪的進攻。明軍以右翼攻東門,以左翼攻小西門閘口。一邊以火炮壓制城頭的炮臺,一邊以土包沙袋添埋壕溝。好在清軍準備工事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這壕溝挖得也不算太寬太深。一個衝鋒明軍便翻過了第一、第二層的壕溝。然而就在此時一直沒有出聲的盛京城突然發怒了。數十門火炮同時開火,密集的炮彈落在了盛京城前。箭石猶如雨點般的從城頭上紛紛落下,將本已接近盛京城的明軍又擋了回去。眼看第一輪進攻傷亡不小,對面的明軍陣地立刻便鳴旌收兵停止了進攻。一瞬間剛纔還氣勢洶洶的明軍立刻就象退潮一般迅速的撤回了自各兒的陣地。

眼看着明軍如此輕易的就退兵盛京城頭上的清軍將領們對明軍也開始藐視起來。才死了這麼幾個人就嚇得鳴旌收兵了。看來那些漢人不過是仗着手中握有利器。股子裡還是當年的那些軟骨頭。想到這兒幾個清軍部將立刻激動地向蘇克薩哈請戰道:“將軍,我等願領兵出戰追擊潰敵!”

然而清軍將領們的熱情卻被蘇克薩哈的一盆冷水給澆滅了。只見他把臉一鼓厲聲阻止道:“傳令下去,沒本將軍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城追擊敵軍。違令者,斬無赦!”

剛纔還在躍躍欲試的幾個將領頓時就傻了眼。有幾個不甘心的還不服氣地嘟囔了幾句道:“這南蠻子不都潰逃了嘛。”

“你們見過如此嚴整的潰敗嗎?”蘇克薩哈聽罷橫掃了衆人一眼,指着底下的明軍反問道。衆將領這纔回頭看了看底下的戰場。只見剛纔還一直衝到城頭底下的明軍轉眼間已經在對面又集合起來。戰場上除了留下數十個彈坑和清軍的屍體外便沒有其他東西了。原來明軍在撤退的同時連帶着傷員和屍體一起清理出了戰場。這樣的撤退,這樣的紀律確實不多見。在感嘆明軍舉動怪異的同時在場的衆人當下都閉上了嘴。

其實讓蘇克薩哈感到焦慮的不止是明軍嚴整的紀律。更害怕的是明軍強大的火力。從城頭放眼望去盛京城外可謂是滿目創痍。特別是自己在城外安置的營寨如今各個成了一片廢墟。看來昨日明軍進攻時並未使出全力,自己確實有些低估對方了。一想到城外的工事蘇克薩哈腦中立刻反映出了塔木爾部。可還未等他開口詢問,只聽城東一陣巨響,緊接着塔木爾營方向上頓時火光沖天。蘇克薩哈見狀馬上舉起了望遠鏡想看個究竟。就在這時一個兵勇匆匆地趕了過來打千道:“將軍不好啦。南蠻子炸燬城東水關,堵塞入水口啦!”

“什麼!”蘇克薩哈兩眼一瞪怒氣衝衝地大叫道:“那塔木爾呢?他在幹什麼?讓他提頭來見我!”

“回,回將軍。塔木爾將軍他…他已經中彈身亡了。”

“啊,塔木爾他死了?”蘇克薩哈和在場的將領聽到噩耗當場就呆在了那裡。過了半晌突然從對面明軍的陣營裡頭又一次傳來的陣陣低沉的戰鼓聲。那鼓聲猶如催命符一般擊醒了呆立着的蘇克薩哈等人。才反應過來的他連忙回頭一望,卻見對面的明軍開始向盛京發起了第二輪進攻。戰場上再次響起了隆隆的炮轟聲,可這一次蘇克薩哈卻覺得自己和盛京的前途異常的渺茫。朝廷的援軍啊。你們什麼時候能到?

此時此刻在離盛京數百公里外的遼東灣上平南王尚可喜正自信滿滿的站在船頭看着同樣湛藍的天空。爲解救盛京之圍,多爾袞這次特命滿達海率領包括正紅旗和蒙古科爾沁部在內的三萬人馬從陸路出關救援。另一邊則命尚可喜率遼東水師協同威海衛的魯直水師一同從水路阻擊明軍。爲卡斷登陸明軍的糧草補給。營口要塞再一次成爲了明軍和清軍互相爭奪的焦點。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攻防雙方換了個位置。而主戰場也由原來的營口炮臺,改成了現在的遼東灣。爲確保此次行動的勝利,清軍這次出動了福船、栢槽、沙船、蒼船、銅絞艄、海舫、等大小戰船五百餘艘。其中還包括了五艘仿荷蘭人的三桅杆戰船以及八艘仿朝鮮龜船的鐵甲船。這樣的陣容自然是讓尚可喜得意萬分。當然誰也都知道這支數一數二的遼東水師,正是當年崇禎朝花了大把銀兩組建起來的。然而清軍戰艦上攜帶的火炮數量卻並不多。最多的一艘三桅杆戰船也不過是安了20門紅衣大炮而已。但清軍在每艘戰艦上倒是安置了大量的水手。在尚可喜看來海戰打的就是船的大小,水手的多少。

“王爺,聽說營口炮臺已經被南蠻子轟塌了。看來咱們這次定能在多羅親王他們之前拔得頭酬了。”

“是啊,南蠻子這次是自找苦吃。雖說南船北馬,可咱遼東水師也不是吃素的啊。”一旁的部將們眼見尚可喜一副自信滿滿的表情連忙爭先恐後的奉承起來。

一番阿諛奉承聽起來雖舒服但尚可喜本人還沒忘記自己來這兒的真正任務。只見他將笑容一收嚴肅的向部將問道:“還有多久能到營口?”

“回將軍,今個兒咱們正好是逆風,估計到正午時分就能抵達營口港外了。”

“恩,傳令下去命各艦張帆划槳全速前進。咱們一定要打他個措手不及。”尚可喜滿意的點頭命令道。

“喳。”那部將打了千之後趕緊下去傳令了。可他還未走幾步就裝上一個匆忙趕來的水兵。卻見他同那水兵交談了幾句後臉色刷的一下就變了。顧不得傳令的他趕忙回到尚可喜身旁顫聲報告道:“王爺,前方東北角發現了明軍艦隊。”

“哦?明軍艦隊?”尚可喜聽罷眉頭一皺,趕忙舉起了望遠鏡,一邊探察這海面一邊狐疑的問道:“怎麼咱們的行蹤被發現了嗎?”

“王爺,依末將看來這只是個巧合吧。畢竟明軍的水師也往來於旅順和營口之間啊。咱們是不是要回避一下。”另一個部將接口進言道。

“都已經撞到刀口上。他們才這麼點船怕什麼!”通過望遠鏡瞧見明軍艦隊的尚可喜傲然的說道。按照他的觀察對方的艦船不會超過100艘。由此可見清軍在戰艦數量上足足比明軍多出了幾十倍。一但打起來自己的數百條船一涌而上,一口吞了明軍的那幾十條船,還不是小菜一碟。想到這兒,眼見自己行蹤已然暴露的尚可喜殘忍的一笑後,果斷的命令道:“傳令下去給我狠狠的打!”

隨着尚可喜的一聲令下華麗的旗艦上掛起了高高的號旗。於是還未調整隊型的滿清水師率先開火了。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轟鳴聲過後,平靜的海面上頓時就激起了十數根巨大的水柱。然而這水柱雖高卻絲毫沒有傷到明軍戰艦分毫。就這樣原本是先發制人的攻擊。結果非但沒有讓清軍佔得先機會反而是讓他們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突如其來的炮轟確實使明軍艦隊猛然一驚。此刻站在甲板上的李海看着對面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清軍水師,不由撇了撇嘴道:“咱們的運氣還真不錯啊。一早就有麻煩上門了。”

“恩,看樣子韃子這次是衝着營口要塞來。好在咱們這幾天也在營口休整。要是他們再晚幾天來,估計營口要塞這次真的要危險了。”面對如此多的敵艦一旁的鄭森也跟着倒抽一口冷氣附和道:“若是屬下沒有猜錯的話前面的應該是尚可喜部的水師。”

“尚可喜?就是那個漢奸平南王?”李海放下望遠鏡回頭問道。

“是的。就是他當年同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將大明的遼東水師連同火炮一起送給了韃子。真沒想到會在這裡碰上!”一想到當年尚可喜等人的所作所爲鄭森就忍不住恨得咬牙切齒。說罷他又轉而向李海提醒道:“提督,叛軍這次來的戰船可不少。要不咱們聯繫李世子的水師一同對付韃子吧。”

“不,發信號給李世子他們讓朝鮮水師先退回營口港避難去。”李海皺這眉頭命令道。原來自從明軍登陸遼東之後李朝也開始躍躍欲試起來。李朝不但在鴨綠江邊增派了數萬人馬。李朝的世子更是親自帶了艦隊前來給“天朝”送糧草。李海當然知道這羣高麗棒子送糧草是假,來探聽虛實是真。想到這裡他又不禁改了主意道:“等一下上校。算了,先別管朝鮮水師了。他們要走自然會走。他們要留下來同我們一同作戰咱們也歡迎。”

“那提督的意思是要艦隊獨立迎戰叛軍?那咱們是否也退回營口要塞,畢竟那裡有要塞炮做掩護。”

“不必了,營口港雖有炮臺做掩護,但那裡航道太窄了,吃水也不深。既然早晚都要打,擇日不如撞日,咱們就在這裡迎戰韃子。好好幹一架看看誰纔是遼東海域的主人。”李海說罷收起了望遠鏡傲然的命令道:“傳令,全軍備戰!成兩個縱隊前進!”

“遵命提督。”明白了李海意圖的鄭森敬禮後,果斷地將指令傳達了下去。旗艦的桅杆上迅速地掛上了兩串彩色信號旗。藉着上風向的優勢四十艘明軍戰艦按照旗艦的命令迅速排成了兩列縱隊。毫不畏懼的向着數十倍於己的清軍水師發起了挑戰。隆武五年農曆五月初五,一場雙方實力、戰術都有着極大差距的海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

()

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二十八節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二十二節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8節 巨獸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46節 忠烈廟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17節 暗戰(三)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8節 盛宴(三)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3節 帝都風雲(三)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3節 休整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十一節第12節 太后的決斷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十四節第25節 孟津渡口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17節 國會(一)第三十五節第14節 盛宴(六)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9節 南夷與胡虜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5節 痢疾!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三十五節第32節 忙碌的四月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3節 芝蘭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十三節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11節 禪智寺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15節 暗戰(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3節 血染東直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節 芝蘭第二十七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9節 搏弈之間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1節 支援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4節 登基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0節 寧古塔將軍
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二十八節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二十二節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8節 巨獸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46節 忠烈廟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17節 暗戰(三)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8節 盛宴(三)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3節 帝都風雲(三)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3節 休整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十一節第12節 太后的決斷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十四節第25節 孟津渡口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17節 國會(一)第三十五節第14節 盛宴(六)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9節 南夷與胡虜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5節 痢疾!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三十五節第32節 忙碌的四月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3節 芝蘭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十三節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11節 禪智寺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15節 暗戰(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13節 血染東直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節 芝蘭第二十七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9節 搏弈之間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21節 支援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4節 登基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20節 寧古塔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