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

偏殿,朱由檢看着手中的奏摺,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內閣首輔張至發,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及兵部左侍郎熊文燦等人,矗立在下首。

吳宗睿的這份奏摺,是由熊文燦親自送到京城的。

放下手中的奏摺,朱由檢看向了熊文燦。

“熊愛卿,你代表朕和朝廷前往遼東督戰,一去就是數月的時間,遼東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宜,你一定是清楚的,詳細說給朕聽聽,也讓張愛卿和楊愛卿聽聽。。。”

熊文燦早就有思想準備,知道皇上一定會詢問自己。

“皇上,臣在遼東歷時兩個月的時間,的確見到了不少的事宜,有一點臣可以肯定,吳宗睿大人的確是打敗了後金韃子,遼河以東的廣寧、西平堡、右屯和大淩河城等城池,悉數都收復了,至於說吳大人採用的作戰辦法,臣也知道一些,專門給皇上稟報。。。”

熊文燦說及了自己在遼東兩個月時間的所有心得,說的非常詳細,其實他是準備將這些心得全部都寫下來的,可惜時間不允許,回到京城之後,馬上就來到了紫禁城。

朱由檢聽得非常仔細,楊嗣昌也聽得很仔細,唯有張至發,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

熊文燦剛剛說完,楊嗣昌跟着開口了。

“熊大人,你在遼東的所有心得,可以寫出來,專門呈奏給皇上。”

“楊大人,下官正是這麼想的,不過剛剛回到京城,還沒有來得及。”

朱由檢滿意的點頭,看着熊文燦,笑着開口了。

“熊愛卿不必過於着急,抽時間寫出來就是,朕剛剛聽得很仔細,也記住了一些,還要慢慢思索。。。”

皇上如此說,楊嗣昌和熊文燦沒有感覺到奇怪。

很快,朱由檢看向了張至發。

“張愛卿,吳愛卿在奏摺之中,舉薦登州知府史可法出任遼東巡撫,舉薦蓬萊知縣吳宗坤出任登州知府,舉薦漕運總督府知事龍建宏出任蓬萊縣知縣,不知道你是什麼看法。”

張至發看着朱由檢,不慌不忙的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吳大人的提議,皆可以准奏。。。”

“不可,皇上不可,臣以爲,吳大人之提議,皆不可準,不僅不能準,皇上還要調整登萊巡撫、登州知府和萊州知府之人選。。。”

張至發扭頭看着楊嗣昌,冷冷的開口了。

“楊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是準備陷皇上於何種境地。”

楊嗣昌臉色發白,看着張至發,不服氣的開口了。

“張大人不必如此說,下官剛剛的提議,完全是爲了皇上考慮,爲了朝廷考慮。。。”

朱由檢看着張至發和楊嗣昌等人,沒有開口,兩人爭執的焦點很敏感。

張至發看了看朱由檢,抱拳開口了。

“皇上,臣接下來的話語,若是有冒犯的地方,還望皇上恕罪。。。”

“張愛卿,你儘管開口說就是了,朕恕你無罪。”

張至發點點頭,看着楊嗣昌開口了。

“楊大人,本官問你幾個問題,且看你如何的回答。”

楊嗣昌看着張至發,用力的點頭。

“第一個問題,楊大人是不是認爲吳宗睿有壯大自身實力、成爲藩鎮的可能性。”

楊嗣昌楞了一下,隨即用力的點頭。

“張大人,下官有這種擔心,目前倒是不認爲吳大人會成爲藩鎮。”

張至發微微一笑,輕輕點頭,看着楊嗣昌再次的開口詢問。

“那好,楊大人的意思,是說吳大人有成爲藩鎮的可能,那麼皇上就不能夠準了吳大人的奏摺,避免吳大人繼續壯大實力,他日成爲藩鎮。”

楊嗣昌輕輕的鼓掌,再次跟着開口。

“張大人說的是,下官正是有此等的擔心,所以才懇請皇上不能準了吳大人的奏摺。”

張至發臉上譏笑的神情一閃而過。

“如此看來,是本官多慮了,不過本官有一件事情,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那就是遼東防禦的事宜,這後金韃子剛剛在遼東遭遇到慘敗,後金上下一定是羣情激憤,意圖再次的進攻遼東,獲取勝利,這吳大人身爲薊遼督師,理應承擔抵禦後金韃子的作戰任務,可惜皇上沒有能夠準了吳大人的奏摺,吳大人一時想不開,身體有恙了,無法住持遼東的事宜,是不是請楊大人到遼東去主政,或者讓遼東巡撫方一藻大人來主政啊。。。”

楊嗣昌壓根沒有注意到張至發的譏笑,而是認真思索張至發提出來的問題。

足足沉默了近一分鐘的時間,楊嗣昌搖搖頭。

“張大人,下官無法主政遼東的局勢,遼東巡撫方一藻更是無法主政遼東的局勢。”

“既然如此,那就請楊大人提出解決遼東困局的辦法來。”

楊嗣昌的臉色逐漸的發白,看着張至發,用力的搖頭。

“下官一時半會想不到解決遼東困局的辦法。”

楊嗣昌實實在在的回答,讓張至發的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了。

“楊大人擔心吳大人會對皇上和朝廷不利,這一點本官想到了,內閣同樣想到了,不過因爲有此等的擔心,就開始限制吳大人,處處防着吳大人,只怕是適得其反,一旦惹怒了吳大人,讓吳大人甩手不幹,遼東出現危局怎麼辦,後金韃子入關劫掠,甚至是威脅到京城該怎麼辦,難不成依靠各鎮的援軍解決這些天大的麻煩嗎。”

“遼河以西若是能夠穩定下來,能夠在我朝廷的掌控之中,廣寧、義州、西平堡、右屯和大淩河城悉數爲我朝廷大軍駐紮,後金韃子就不敢隨意的入關劫掠,一旦他們大軍出擊,駐守這些地方的朝廷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瀋陽,這是後金無法承受的。”

“遼東能夠穩定下來,京畿能夠穩定下來,後金韃子不敢繼續囂張,我大明朝廷就能夠完全穩定下來,皇上就能夠集中精力徹底剿滅流寇,如此情況之下,讓吳宗睿大人掌握一些權力,得到一些好處,這算什麼,哪一頭划算,相信不要本官明說,楊大人也是明白的。”

“這吳大人的奏摺之中最爲關鍵的一點,楊大人不知道是忽略了,還是沒有關注,那就是遼東巡撫的人選,吳大人讓史可法出任遼東巡撫,這史可法本就是登州知府,與吳大人共事多年,他們是同一年的兩榜進士,關係一直都很好,史可法出任遼東巡撫,明顯可以聽從吳大人的安排部署,如此遼東局勢更加穩固,將成爲我大明朝廷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如此絕佳的機會,楊大人居然要反對,本官不知道楊大人是怎麼想的。”

。。。

朱由檢一直都仔細聽着張至發和楊嗣昌兩人的辯論。

說實話,朱由檢對於張至發這個內閣首輔,不是很滿意,儘管溫體仁已經被罷免內閣首輔的職位,也不大可能再次成爲內閣首輔,但朱由檢還是有些懷念溫體仁,一直以來,張至發基本都是按照溫體仁行事的方式,主持內閣的所有事宜,朱由檢感覺到舒服。

想不到今日張至發與楊嗣昌的辯論,展現出來不一般的思維。

朱由檢也擔心吳宗睿坐大,與楊嗣昌商議軍事方面事宜的時候,還時常想起登萊新軍,想着是不是能夠派遣其他的官員去接管登萊新軍,可惜這一點不成立,派遣吳宗睿到遼東去,出任薊遼督師,朱由檢真正的想法是削弱登萊新軍的實力,也就是讓登萊新軍與後金韃子在遼東火拼,如果登萊新軍打敗了後金韃子,那是最好的事情,如果登萊新軍失利,則朱由檢內心的擔憂得以消除,也不用繼續擔心吳宗睿坐大了。

遼東還有山海關,這一道屏障,後金韃子根本無法逾越。

剛剛聽了張至發的建議,朱由檢豁然開朗,爲什麼不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問題,譬如說讓吳宗睿長時間駐守遼東和登萊之地,這兩處的地方能夠切實的限制後金韃子,能夠讓大明朝廷的北方徹底穩定下來。

吳宗睿在遼東打敗了後金韃子,後金的皇太極,必定高度重視吳宗睿和登萊新軍了,依照皇太極的性格,絕不肯善罷甘休,一定會繼續進攻遼東。

後金韃子和登萊新軍捉對廝殺,得到最大好處的是皇上和大明朝廷。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張愛卿,楊愛卿,你們不必爭論,朕以爲,吳愛卿在遼東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勞,朕若是否定了其的奏摺,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這份奏摺,朕準了,內閣馬上草擬旨意,朕看過之後明詔下發,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

。。。

張至發走出偏殿的時候,臉上沒有多少的笑容,甚至沒有多看楊嗣昌一眼,急匆匆的朝着官邸而去。

皇上的心思,張至發多少明白了,他的心裡是冰涼的。

其實張至發與溫體仁的關係很不錯,溫體仁離開京城的時候,與張至發在皇宮見了一次面,說了幾句話,溫體仁的那幾句話,張至發琢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總算是明白了。

溫體仁表達的最爲明確的意思,就是告誡張至發,萬萬不要得罪薊遼督師吳宗睿,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交好吳宗睿,因爲吳宗睿有着常人都沒有的能力,他日一定會成爲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歸心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九百四十五章 特急聖旨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八百八十六章 寶劍就要出鞘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險惡用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楔子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一十三章 魚與熊掌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
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二十一章 焦灼和忐忑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歸心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2)第九百四十五章 特急聖旨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一百二十章 關心和鼓勵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八百八十六章 寶劍就要出鞘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險惡用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楔子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三百一十三章 魚與熊掌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