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

南方的局勢,正在朝着吳宗睿期盼的方向發展,不過這個時候,他不能夠繼續留在南京,必須要回到京城去了,離開京城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一直都在南方調兵遣將,對於登基稱帝時間不長的吳宗睿來說,如果沒有絕對的自信,肯定不敢這樣做。

情報司已經偵查到,北方後金的局勢開始穩定下來,也就是說,後金的攝政王多爾袞,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終於徹底掌控權力,將最大的對手豪格徹底打壓下去了。

多爾袞的能力比較皇太極雖然差一些,但也是一代梟雄,而且在權力博弈中展現出來的冷酷和無情,絕不會弱於皇太極。

穿越的吳宗睿,曾經將皇太極看做是最大的對手,遺憾的皇太極因爲身體的原因,過早的去世,吳宗睿沒有和皇太極直接交手的機會了,接下來,多爾袞將替代皇太極,成爲吳宗睿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掌控遼東之後,吳宗睿一直都在佈局,針對後金佈局,後金的八旗軍異常的驍勇,登萊新軍想要強過後金的八旗軍,務必另闢蹊徑,而從熱兵器方面取得突破,就是吳宗睿想到的最好的辦法,現如今的登萊新軍,有了經過大幅度改進的紅夷大炮與撞擊式燧發槍,戰鬥力已經強於後金的八旗軍,至於說經濟方面,吳宗睿自信能夠隨時摧垮後金脆弱的經濟。

吳宗睿很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強大的經濟能力支撐,很難維繫強大的軍隊,後金的八旗軍也是如此,如果後金有着雄厚的經濟基礎,早就發起對大明王朝全面的進攻,皇太極在這方面有着清醒的認識,歷史上的皇太極,在取得了松山大捷之後,沒有乘勝追擊,發起對大明王朝全面的進攻,就是因爲經濟實力方面存在太大的差距,一度時間,皇太極甚至同意與大明王朝議和,從而爭取到發展經濟的時間。

就算是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造反,大明王朝遲早被後金所滅,只不過時間上面要推遲一些,因爲皇太極和多爾袞等人,在擁有強悍的八旗軍之後,都明白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皇太極登基稱帝之後,努力推行了很多有利於後金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令後金開始朝着自給自足的方向大步的邁進。

可惜的是,穿越的吳宗睿,重拳出擊,不給皇太極機會,他通過在遼東西平堡、廣寧和義州三地設立互市,以及設立錢莊等方式,一方面讓後金輕易從互市交易得到糧食,從而弱化了本地農耕生產的作用,讓後金的權貴絲毫不重視農業生產,肆意的凌辱精通農業生產的漢人,另外一方面,通過錢莊的運作,大量吸納後金權貴的錢財,逐步掌握後金的命脈。

如果不是想着穩定大明崇禎皇帝留下來的亂攤子,不是想着徹底穩定南方和北方的局勢,不是想着讓老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吳宗睿早就命令登萊新軍發起對後金八旗軍的進攻,進而徹底滅掉後金的政權。

盧發軒、劉寧、喬明俊和牛犇等人進入廂房的時候,吳宗睿的臉上帶着微笑的神情,他對着衆人揮手,示意衆人不必行禮。

“兩日之後,我就要回到京城去了,南方的局勢,已經被我們掌控,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推進局勢的變化,而後抓住機會,一舉統一整個的南方,我預計同意南方的時間爲一年左右,這期間,我們需要剿滅張獻忠,需要降服劉澤清、劉良佐以及鄭芝龍等人,當然,如果這些人不服從我們的統領,那登萊新軍不需要客氣,一樣徹底剿滅他們。。。”

“至於說隆武朝廷,本就是依附於鄭氏家族,一旦我們降服了鄭芝龍和鄭氏家族,隆武朝廷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說孱弱的隆武朝廷,不是我們的重點。”

吳宗睿說話的時候,所有人的神情都是舒緩的。

吳宗睿看向了盧發軒。

“路廷,你的建議很不錯,我仔細想過了,我們的確需要放開手腳,你儘管在南直隸各地大力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宜,不用有什麼擔心,這麼長時間過去,南直隸各地基本都穩定下來了,我看在南直隸大規模徵收商貿賦稅的事宜,也沒有引發巨大的反彈,諸多的商賈,包括那些士大夫家族,都已經習慣。。。”

“劉寧,登萊新軍征伐的事宜,就由你直接負責了,喬明俊、牛犇、張東濤和李巖等人協助你,你們都要記住,儘管整體的戰略已經確定下來,但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果局勢發生了某些變化,那我們的作戰部署,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不管是民生還是軍事上面的事宜,要果斷的拍板,除非遭遇到重大的情況,一般的事情,你們可以自行決定,以免貽誤了時機。。。”

“好了,都說說吧,還有什麼擔心的事情。”

不管是什麼樣的戰略戰術,吳宗睿都需要盧發軒等人來執行,所以在離開南京回到京城之前,他需要聽一聽衆人的想法,特別是對未來的局勢如何更好的把控。

首先開口的還是盧發軒,開口說話之前,盧發軒看了看劉寧等人。

“皇上,臣以爲,登萊新軍一定能夠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徹底掌控南方。。。”

吳宗睿輕輕的點頭。

“路廷,說說你的分析,一直以來,你在軍事方面,也展現出來了能力,可謂文武雙全。”

盧發軒連忙抱拳。

“皇上的讚譽,臣不敢當,臣就是覺得,盤踞在四川和湖廣一帶的張獻忠,不管是從實力方面,還是佔領的地域方面,與李自成都是無法比較的,所以面對登萊新軍的大舉進攻,張獻忠根本不可能堅持多長的時間,至於說劉澤清、劉良佐與鄭芝龍等人,如果他們足夠的聰明,就應該知道該怎麼做。。。”

吳宗睿臉上閃現一絲苦笑的神情,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從登上皇位之後,聽到的奉承話語越來越多了,包括曾永忠、盧發軒和史可法等人,說話的時候,都會首先奉承一番,反倒是廖文儒和劉寧等人,說話直接很多。

盧發軒的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沒有多大的含金量。

登萊新軍最終肯定是要統一南方的,吳宗睿離開京城來到南京兩個月的時間,一直都在佈局,其目的也是要早日的統一和掌控南方。

如果以登萊新軍的主力強行進攻四川和湖廣,徹底剿滅張獻忠,這沒有問題,以登萊新軍的影響力和威懾力,迫使劉澤清、劉良佐和鄭芝龍等人屈服,也可能做到,但這樣做,吳宗睿很多的目的都沒有達到。

譬如說在南方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宜,南方強大的士大夫集團和讀書人集團,因爲自身的特權被剝奪,一定會抱團反對,用最爲強硬的辦法,或許能夠鎮壓下去,但會帶來諸多的後遺症,大吳王朝這個新生的政權,暫時還需要這些士大夫集團的支持。

讓張獻忠來收拾這些士大夫集團,徹底打掉他們的傲氣,讓劉澤清、劉良佐和鄭芝龍這些所謂的武夫,在情況緊急的時候去得罪那些士大夫集團,進一步的打壓士大夫集團的自尊,如此情況之下,吳宗睿統一南方之後,很多的政策就能夠順利的推行下去,不至於遭遇到士大夫集團的強烈反彈。

高手與對方博弈,不需要完全使用蠻力,能夠借用他人的力量達到目的是最好的。

盧發軒說完,劉寧抱拳開口了。

“皇上,臣與喬將軍、牛將軍、張將軍和李將軍一道,一定拼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統一南方,不辜負皇上的重託。。。”

吳宗睿內心嘆了一口氣,看着衆人再次的開口了。

“好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統一南方,其餘的就不多說了,我強調兩點。”

“第一,民生方面,我們不能夠徹底完全的拋棄南方的士大夫,有些方面朝廷要依靠他們,九月到十月就要進行鄉試,來年的二月要進行會試和殿試,考試該如何進行,我還在思索,不過我想,能夠考中舉人乃至於進士的,大都會是士大夫家族的子弟,路廷,這方面你要多多思考。”

“第二,登萊新軍的征伐方面,登萊新軍部署在南方的兵力,以十五萬人到二十萬人爲限,兵力不能夠太多了,須知作戰征伐,錢糧方面的消耗是巨大的,天下百姓遭受戰爭的苦楚太多了,我們統一南方的同時,絕不能忽略了民生的事宜,絕不能讓老百姓活不下去,繼而起來造反。”

“我需要強調的就是這兩點,希望你們都記住了。。。”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盧發軒就陷入到沉思之中,劉寧的神色有些茫然,大概是沒有明白其中的意思,喬明俊低下頭,應該是想到了其中的關鍵。

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二百三十七章 論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關鍵旨意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三百六十九章 準確的部署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誕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三百零七章 聲東擊西(6)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十一章 縣衙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
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五十六章 爭執和決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相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層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二百三十七章 論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關鍵旨意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三百六十九章 準確的部署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六十章 炮兵的正式誕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三百零七章 聲東擊西(6)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六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痛快(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十一章 縣衙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