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

賀一龍部被徹底剿滅,吳宗睿沒有懈怠,立即下達命令,登萊新軍所有將士,做好一切準備,前往新野一帶,剿滅在新野一帶活動、朝着鄧州方向而來的四天王李養純、掃地王張一川、射塌天李萬慶等三路流寇。

從獲悉的情報來看,李養純、張一川、李萬慶三路流寇,其麾下共有流寇十萬人左右,看起來力量異常的龐大,實際上其中新加入的流民人數佔到了六成以上,其中的任何一路流寇,實力方面與賀一龍都是無法比較的。

熟知農民起義軍發展歷程的吳宗睿,特別注意農民起義軍力量的變化,高迎祥身亡之後,農民起義軍力量的發展,進入到真正的轉折期,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中,不管是能力還是遠見方面,李自成是首屈一指的,他成爲了農民起義軍首領之後,在整合農民起義軍力量、壯大農民起義軍實力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就算是期間遭遇到朝廷大軍無情的打擊,險些全軍覆沒,憑藉着睿智的頭腦和能力,也能夠在很短時間之內東山再起。

也就是說,雖然農民起義軍造反已經有九個年頭,可實力方面,還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各路農民起義軍依舊各自爲政,相互之間鮮有配合協調作戰,而每一次的聯合作戰,都是利益方面的驅使,如果沒有任何的好處,各路農民起義軍幾乎沒有聯合與協調作戰。

這是吳宗睿的機會,務必要把握住。

但吳宗睿剿滅流寇,又有自身的目的,他不可能爲即將顛覆的大明王朝嘔心瀝血,在剿滅流寇方面,肯定有所保留。

十二路的流寇,賀一龍部被徹底剿滅,剩下十一路流寇,接着剿滅其中三路流寇,還剩下八路流寇,至於剩下的這八路流寇,吳宗睿會選擇性的對付,剿滅其中幾路,不過李自成與張獻忠等流寇,吳宗睿放到最後圍剿,短時間之內不會觸及。

時局隨時在變化,吳宗睿的戰略部署也會跟着變化,他不可能算準每一步,很多時候要隨機應變。

“大人,皇上下詔書了。。。”

喬明俊走進中軍帳,手中拿着朝廷的塘報。

吳宗睿幾乎沒有擡頭,皇上的詔書多了,他哪裡關心得到那麼多。

“大人,皇上下罪己詔了。。。”

“什麼,皇上下罪己詔了嗎,所爲何事。”

吳宗睿終於擡頭了,其實他也沒有感覺到特別的意外。

歷史上,大明的崇禎皇帝,下了六道罪己詔,是所有皇帝之中,下罪己詔最多的一位,對於一個心高氣傲、剛愎自用的皇帝來說,下這麼多的罪己詔,實在是少見。

平心而論,崇禎皇帝絕非荒淫無度的皇帝,相反他比較剋制,當皇帝之後,從未安與享樂,他殫精竭慮、乾剛獨斷、勵精圖治,試圖做一箇中興之君,可惜的是,事態的發展與他的想法背道而馳,他成爲了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

總體來說,吳宗睿對崇禎皇帝還是同情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是一個好的鄰家大哥,但不是一個好皇帝,是一個好人,但絕非中興之君。

在皇宮中長大的朱由檢,因爲特殊的環境,導致其多疑嬗變、刻薄寡恩,做事情沒有長期規劃,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性格急躁,求治心切,且極度的自戀,這樣的性格,作爲平常人,沒有什麼大不了,作爲王爺,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但作爲皇帝和君主,就是致命的。

看了看喬明俊遞手中的塘報,吳宗睿還是有些奇怪,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做皇帝十七年,一共下了六道罪己詔,第一道罪己詔是崇禎八年,第二道罪己詔是崇禎十年,崇禎八年已經過去,朱由檢沒有下罪己詔,到了崇禎九年,反而下了罪己詔。

“念一唸吧。”

喬明俊點點頭,打開了塘報。

“朕以涼德,繼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至虜猖寇起。夫建州本屬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撫御得宜,何敢逆我顏行。。。”

中軍帳裡面很安靜,廖文儒和劉寧等人都沒有開口說話,連呼吸聲都輕了很多。

吳宗睿的嘴角浮現一絲冷笑的神情。

朱由檢的罪己詔,聽上去言辭懇切,甚至是情真意切,但仔細的揣摩,朱由檢依舊是將幾乎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下面的文武大臣。

作爲皇帝,朱由檢當然不可能親力親爲,務必要依靠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可惜的是,不能親力親爲的朱由檢,偏偏在用人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其刻薄寡恩、多疑嬗變的性格,導致最爲關鍵的內閣大臣唯唯諾諾、瞻前顧後、缺乏大局觀,朱由檢本人的才大智疏,更是將朝廷昏庸的決策推向了極致。

面臨如此的局面,就算是神仙下凡,也無法改變大明王朝轟然倒塌的結局。

喬明俊唸完了之後,吳宗睿若有所思的點頭。

“看樣子皇太極稱帝建國,刺痛了皇上,讓皇上悲憤不已,對了,賀一龍被剿滅的奏摺,送出去多長時間了。”

“大人,奏摺已經送走兩天的時間,應該到京城了。”

“可能還沒有到,文儒,劉寧,命令所有將士,明日拔營,前往新野,六月底以前,徹底剿滅南陽境內的流寇,不得延誤。”

。。。

天黑了,吳宗睿走出了中軍帳。

所有的馬車都已經備好,卯時就要出發前往新野,鄧州到新野,不足一百里地,大軍以最快的速度行軍,一天時間可以抵達。

時間還是倉促了一些,畢竟有近三萬的俘虜需要處理,完全交給地方官府是不可能的,完全的遣散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僅僅五天的時間,甄別和留置的事宜根本沒有做完,就要立刻出發前往新野,對於廖文儒和劉寧等人來說,是頭疼的命令。

吳宗睿沒有辦法,按照時間的推算,剛剛登基的皇太極,已經派遣大軍,準備入關劫掠,到時候,北方廣袤的大地將是一片哀宏,京城遭受巨大的震盪,朝中的文武大臣都要分別把手城門,而各地的援軍,根本不敢與滿八旗面對面廝殺,都是躲得遠遠的,朱由檢不知道下了多少的詔令,都沒有多大的作用。

承擔抗擊滿八旗重任的,一定是登萊新軍。

其實吳宗睿也想着與滿八旗硬碰硬的幹一仗,以檢驗登萊新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廖文儒和劉寧同時走過來了。

“流寇俘虜的情況如何了。”

廖文儒看了看劉寧,皺着眉頭開口了。

“大人,此次俘獲的流寇,絕大部分都是流民,基本都是南陽本地人,生活無着,屬下和劉寧商議過了,老弱婦孺一律發給糧食遣散,令其回到家鄉去,作惡太多的流寇,移交縣衙處置,還有部分的青壯,甄別之後加入到軍中,不過人數不是很多,迄今不足三千人。。。”

吳宗睿點點頭。

“五天的時間,能夠做到這一步,很不錯了,遣散的老弱婦孺,倒是翻不起什麼大浪,其中一部分人能夠回到老家去,還有一些人,怕是走不回去,至於說那些作惡太多的流寇,能夠處置一部分就處置一部分,全部移交給縣衙,他們也無法處置。”

劉寧跟着開口了。

“大人,移交給官府的流寇不多,一共兩千餘人,流寇之中的總管、掌家、管隊,以及各營的大領哨和領哨,基本都處置了。。。”

吳宗睿看着劉寧,頗爲不滿的開口了。

“劉寧,兩千人,對於登萊新軍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對於縣衙來說,就是天大的難題,鄧州縣衙守備衙門的軍士,頂多兩百人到三百人,且大都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軍士,讓他們對付兩千人,怕是拱手將縣城交給這些流寇,我看這樣,該要遣散的一律遣散,該要處置的一律處置,其餘的流寇,暫時看押在軍中,視他們的表現,再行做出決定。”

。。。

廖文儒和劉寧轉身離開,按照吳宗睿的吩咐去做了。

偌大的營地很安靜,四周都是火把,將營地的絕大部分地方照的亮堂堂的。

吳宗睿沒有任何的睡意,穿越之後,他的起居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穿越之前,每晚睡覺都是十一點以後,甚至是半夜十二點鐘,穿越之後,一般在戌時一刻到戌時二刻就睡覺了,最遲也就是亥時一刻,也就是晚上八點鐘到十點鐘左右。

朱由檢的第一封罪己詔,讓吳宗睿感覺到了隱憂,應該說,中都鳳陽失陷,朱由檢就應該要發罪己詔,不過吳宗睿和登萊新軍很快將高迎祥和馬守應等人生擒,讓朱由檢緩了一口氣,而皇太極登基稱帝建國,讓朱由檢緩下的那口氣提起來了。

看樣子朱由檢也知道,北方的後金,或者說大清,纔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

接下來,登萊新軍肯定要承擔抵禦後金韃子的作戰任務,如何利用與後金韃子周旋和交戰的機會,爭取到更多的權力,徹底壯大和夯實自身的班子,是吳宗睿馬上就要面臨的任務了。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無毒不丈夫(3)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章 殘陽如血(2)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籌謀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報(5)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氣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七百八十一章 脣亡齒寒(3)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不一樣的態度(2)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來不及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八百一十六章 重大打擊(2)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的資本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無毒不丈夫(3)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章 殘陽如血(2)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籌謀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二百三十章 絕妙建議第九百九十八章 皇家日報(5)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氣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四十七章 父親續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七百八十一章 脣亡齒寒(3)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不一樣的態度(2)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來不及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八百一十六章 重大打擊(2)第二百一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的資本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