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

盧象升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下來,楊嗣昌的建議被完全採納。

誰都知道,這樣的決定意味着什麼,盧象升的家人得不到任何的撫卹,盧象升的屍首只能夠草草的掩埋,盧象升的家族將要蒙羞。

朝中上下都知道,盧象升是大明的一員悍將,能文能武,曾經痛擊流寇,也曾經打敗過後金韃子,立下了赫赫的戰功,不過這又怎麼樣,真正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盧象升什麼都得不到,說得不好聽一些,沒有被貶斥就算是很不錯了。

商議完畢盧象升的事宜,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接下來商議的事情,纔是最爲重要的,對於薊遼督師吳宗睿,朱由檢已經存在太多的不滿意,如果有可能,朱由檢恨不得將吳宗睿打入大牢之中去。

“諸位愛卿,盧象升的事宜已經商議完畢,接着商議山東巡撫宋學朱彈劾薊遼督師吳宗睿的事宜,濟南之戰,吳宗睿擅自與後金的多爾袞接觸,同意交換後金多羅貝勒嶽託的屍首,此乃通敵行徑,朕還得到了情報,濟南之戰還在進行的過程之中,吳宗睿與多爾袞之間就有書信往來,涉嫌私通後金。。。”

偏殿裡面安靜的可怕,只有朱由檢的聲音在迴盪。

從這些話語之中,所有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嚴懲吳宗睿。

皇上說話的時候,孔貞運一直低着頭,眯着眼睛,顯然是在強忍着怒氣。

孔貞運很明白,與盧象升比較起來,吳宗睿就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如果這根柱子倒下了,那大明王朝也很有可能轟然倒下。

遼東之戰、濟南之戰,接連給予後金韃子重創,打擊了後金韃子的囂張氣焰,保住了遼東的穩定,保住了山東不被蹂躪,保證了京師的安全,也讓後金韃子不得不迅速撤離關內。

濟南之戰是吳宗睿指揮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獲取的勝利,這一點是證據確鑿的,原山東巡撫朱大典、原山東巡按御史宋學朱,都有奏摺,至今留存在內閣。

要說吳宗睿唯一的錯誤,就是未經請旨,擅自調動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前往濟南作戰。

可這點錯誤,在濟南之戰重大的勝利面前,壓根不算什麼。

難道說皇上爲了維護皇權,準備置整個大明江山於不顧嗎。

皇上可以這麼做,身爲內閣首輔的孔貞運,決不能這樣做,他很清楚,如果皇上真的下旨降罪吳宗睿,必將在朝中引發轟動,到時候背鍋的就是他這個內閣首輔。

這個旨意真的下了,孔貞運很有可能陷入深淵之中,也會給祖上孔子老大人抹黑。

一股怒氣在孔貞運的胸中迴盪,有那麼幾秒鐘的時間,他險些失去了理智。

決心已定,孔貞運顧不了那麼多了,什麼明哲保身,什麼沉默是金,在關乎自身和家族榮辱的面前,都要統統拋開。

“諸位愛卿,朕說完了,說說你們的看法。”

皇上話語剛落,孔貞運第一個站出來了。

抱拳擡頭的時候,孔貞運的神色不是很好。

“皇上,臣以爲,當嚴懲山東巡撫宋學朱,宋學朱居心叵測,陷害同僚,欲毀我大明江山,宋學朱纔是真正的勾結後金韃子、壞我朝綱的罪人,罪大惡極之人。。。”

孔貞運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吐字清晰,意思明確,明顯不同意皇上懲戒吳宗睿。

朱由檢的臉色變了,偏殿的其他人,悉數都低下頭。

孔貞運無所謂,他的理由充分,根本無所畏懼。

“濟南之戰前,宋學朱曾經寫來奏摺,至今存放在內閣,原山東巡撫、現任南京禮部左侍郎朱大典的奏摺,同樣存放在內閣,兩份奏摺的內容基本一致,言薊遼督師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馳援山東,在濟南府城外的長亭設伏,抵禦後金韃子,濟南之戰結束之後,朱大典再次寫來奏摺,稟明濟南之戰的始末,正是因爲吳宗睿的指揮,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將士拼命,重創後金韃子,迫使後金韃子倉皇撤離關內。”

“至於吳宗睿大人歸還嶽託屍首的事宜,朱大典奏摺上面也寫的很明確,當時圍攻濟南府城的後金韃子,尚有十多萬人,守衛濟南府城的軍士,不足五萬人,爲了護衛濟南城內的百姓,避免濟南府城遭遇荼毒,吳宗睿大人做出決定,用嶽託的屍首,換取後金韃子撤兵,事實證明,吳宗睿大人的決定是正確的,後金韃子在遭受重創的同時,不敢繼續進攻濟南府城,得到嶽託的屍首,迅速撤離山東,撤離關內。”

“要說吳宗睿大人通敵,與後金韃子之間有勾結,更是天大的笑話,濟南之戰,吳宗睿大人率領大軍,剿滅數萬的後金韃子,若是吳宗睿大人通敵,何不獻出濟南府城,且不說濟南之戰,就說遼東之戰,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將士,剿滅六萬後金韃子,一舉收服大淩河城、廣寧、右屯和西平堡等地,將後金韃子趕到了遼河以東,這遼東之戰和濟南之戰,吳宗睿大人率領大軍,剿滅後金韃子超過十萬人,若是這樣的情況之下,吳宗睿大人還有私通後金韃子的嫌疑,天下豈不是沒有黑白之分了。”

“臣從南京禮部左侍郎朱大典的奏摺之中,得知吳宗睿大人秘密抵達濟南設伏的時候,曾經怒斥宋學朱,言宋學朱不知道如何指揮大軍作戰,仗着皇上和朝廷的信任,胡亂插手山東的事宜,有可能壞了抵禦後金韃子的大事,所以將宋學朱留在軍營之中,讓朱大典負責全面防禦後金韃子的事宜。”

“這本是大戰之前的決策,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從濟南之戰的結果來看,吳宗睿大人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讓臣想不到的是,宋學朱居然因爲這樣的嫌隙,喪心病狂,陷害吳宗睿大人,此等小人,還有何資格在朝中爲官。”

“臣敢斷定,吳宗睿大人歸還嶽託屍首的事宜,宋學朱一定是知曉的,當面不說話,背後卻彈劾,這是何等的行徑,小人和齷齪之人才會這樣做。”

“臣建議,嚴懲山東巡撫宋學朱。”

。。。

孔貞運的話語,在偏殿迴盪。

朱由檢的臉色發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孔貞運說完之後,朱由檢看向了楊嗣昌。

低着頭的楊嗣昌,感受到了皇上的眼神,期期艾艾的走出來了。

“皇上,臣以爲,孔大人所言有理,吳宗睿爲朝廷立下了大功,若是朝廷這個時候因爲山東巡撫宋學朱的彈劾,就降罪吳宗睿大人,的確難以服衆。。。”

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化,他萬萬想不到楊嗣昌是這樣的態度。

楊嗣昌說完,高起潛也站出來了。

“皇上,臣也覺得,吳宗睿大人立下了大功,且不爭功,本應該得到賞賜,這山東巡撫宋學朱,參與了整個的濟南之戰,應該是知曉一切內情的,按照孔大人剛剛的說辭,宋學朱的確是污衊了吳宗睿大人。。。”

無力的感覺瞬間襲來,朱由檢開始懷疑自己了,難道說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這個時候,他甚至沒有了太多的憤怒。

楊嗣昌是朱由檢最爲信任的文官,高起潛是朱由檢最爲信任的太監之一,兩人都站出來爲吳宗睿說話,這就是大勢所趨,朱由檢身爲皇上,可以決定朝中大小的事宜,但不能夠違背大勢,那樣做毀掉的不僅僅是朱由檢自身的威嚴,甚至可能毀掉整個的大明江山。

輕輕的咳嗽了幾聲,朱由檢開口了。

“諸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不過吳宗睿與多爾袞私下裡通信,這究竟是什麼情況,誰能夠給朕解釋一下。”

朱由檢說完,站出來的是楊嗣昌。

楊嗣昌臉色發白,從懷裡掏出了奏摺,顫抖着身體遞上去。

“皇上,這是今早剛剛送到兵部的奏摺,是吳宗睿大人寫來的,奏摺說明了多爾袞寫來信函的緣由,包括多爾袞的信函,也和奏摺一併寄來,因爲時間緊急,臣沒有來得及給皇上奏報,沒有給內閣稟報,這是臣的失職,臣願意接受皇上的一切懲戒。。。”

拿着吳宗睿的奏摺,朱由檢的手在微微發抖。

想要懲戒吳宗睿,已經成爲不可能的事情。

“承恩,念一下吳愛卿的奏摺,還有多爾袞的信函,讓諸位愛卿都聽一聽。。。”

。。。

奏摺和信函唸完的時候,朱由檢的臉微微有些紅,吳宗睿的奏摺裡面,點明瞭這是後金多爾袞使用的離間之計,目的就是讓大明的皇上與臣子之間相互猜忌,最終後金得利。

就在朱由檢準備散朝的時候,孔貞運再次出列,抱拳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一定要嚴懲山東巡撫宋學朱,若不然,就是給我朝廷留下巨大隱患,宋學朱不顧大明朝廷,誣陷同僚,就是想着毀掉我大明江山。。。”

包括楊嗣昌和所有內閣大臣,全部都站出來,要求皇上和朝廷嚴懲山東巡撫宋學朱。

就連王承恩和高起潛,都表態了,需要懲戒宋學朱。

朱由檢無奈,決定讓內閣商議,草擬聖旨。

離開偏殿的時候,朱由檢終於清醒過來,臉色瞬間變得陰沉。

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語成讖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八章 準族長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十四章 酬謝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八百二十九章 必須要堅持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千零一章 微服私訪(2)第四百六十四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膽英雄(2)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東(1)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4)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七百六十二章 滅頂之災(6)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九十八章 遠見卓識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末路(8)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梟雄末路(11)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三十一章 登高望遠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八章 準族長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變
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語成讖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八章 準族長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一百九十章 啞巴吃黃連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十四章 酬謝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一千零二十章 孤膽英雄(3)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八百二十九章 必須要堅持第九百零五章 大明悲歌(8)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擊下的機會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千零一章 微服私訪(2)第四百六十四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孤膽英雄(2)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百九十六章 掌控山東(1)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4)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六百章 精準應對第七百六十二章 滅頂之災(6)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九十八章 遠見卓識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末路(8)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梟雄末路(11)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視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頓軍務(1)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三十一章 登高望遠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試探第八章 準族長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