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

大淩河城的修築,難題不是很大,後金韃子毀掉了原來的城牆,但基腳還在,在原有基礎之上構築大淩河城,事半功倍,可惜的是,吳宗睿對原來大淩河城的構築很不滿意,認爲原有的城牆格局太小了。

這也難怪,當初孫承宗構築大淩河城,想到的就是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大淩河城是作爲軍事重鎮構建的,沒有其他的功能,所以只要城牆足夠高大厚實,也就可以了,至於說城內的構建是不是合理,倒不算什麼了,反正也是軍隊駐紮其中。

可吳宗睿的想法不一樣。

大淩河城、廣寧和西平堡三座城池,的確是作爲犄角抵禦後金韃子進攻的,可謂是最前沿的陣地,但是三座城池絕不僅僅是軍事重鎮,其商貿的作用同樣要體現出來,吳宗睿已經決定與後金韃子、蒙古韃子實施商貿交易,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很快將會體現出來。

一旦商貿交易鋪開,廣寧和西平堡兩座城池,同樣是最前沿的商貿城池,而大淩河城則是作爲商貿緩衝地域的存在。

大淩河城已經被後金韃子徹底毀掉了,包括所有的建築都不復存在,如果重新構建,需要大量的錢財,遼東的凋敝,所有人都知道,遼東邊軍的所有開銷,完全依靠朝廷撥付的錢糧,最爲關鍵的是遼東沒有人,因爲後金韃子長期的侵襲,導致遼東農田荒蕪,百姓逃離,幾乎成爲了無人區,商貿交易關鍵就是要有人,運送過來的商品需要有人購買。

吳宗睿明白,想要讓遼東繁榮起來,需要不短的時間,現階段主要的任務,第一是防禦後金韃子和蒙古韃子的進攻,第二就是與後金韃子和蒙古韃子展開交易。

既然有了遼東發展的構架,那麼一切的建設就要圍繞這個構架來進行,不能夠有絲毫的含糊,務必不折不扣的完成。

沒有錢糧倒是難不住吳宗睿,因爲他未雨綢繆,擁有了錢莊。

由曾永忠把握和運轉的錢莊,已經集聚了大量的財富,這個時候完全能夠派上用場了。

大淩河城的修築,西平堡和廣寧城池的加固,預算很快造出來了,一共需要近二十萬兩白銀,吳宗睿派遣親衛,趕赴登州,告知曾永忠,馬上籌集足夠的銀兩。

忙完這一切,吳宗睿還是無法歇息,下一個重點任務接踵而至。

關外的八座城池,必須要恢復正常的運轉狀態,需要有文官和吏員來管理,這就需要調遣不少的官吏來到遼東。

多年的征伐,遼東早就不同於關內,幾乎沒有什麼文官的存在,大都是武將管理地方。

除開薊遼督師吳宗睿,遼東巡撫史可法,剩下的就是祖大壽、金國鳳和吳襄等人了,想着依靠這些人來管理遼東,就是笑話,他們治理地方的能力存在不少的欠缺,至少不符合吳宗睿的要求,所以吳宗睿必須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摺,舉薦人才。

遼東的行政區劃構建,自薩爾滸之戰後,就徹底打亂了,朝廷對於遼東的區劃完全沒有作用,依照朝廷的意思,遼東巡撫管轄的地方不僅僅是關寧錦防線所含的區域,還包括被後金韃子佔據的遼陽、瀋陽、撫順、鐵嶺和開原等地,這些地方原來都是大明王朝所轄的地域,可實際情況是,遼東巡撫所能夠管轄的地方,僅僅剩下錦州、寧遠和前屯等少量的幾座城池,其餘地方悉數被後金韃子實際控制。

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但吳宗睿實際控制的地方,也就是原來的關寧錦防線所包含的區域,其餘地方依舊被後金韃子所控制。

所以在考慮行政區劃的時候,吳宗睿實事求是,拋棄了朝廷自以爲是的那一套,結合遼東的實際情況,將關寧錦防線所包含的區域,進行了重新的劃分。

錦州作爲遼東的重鎮,在此設立府衙,薊遼督師府以及巡撫衙門,悉數設立在這裡,錦州府下轄錦州縣、寧遠縣、前屯縣、廣寧縣、大淩河縣、西平堡縣,以及義州,原松山、杏山、大興堡等地劃歸錦州縣管轄,原塔山劃歸寧遠縣管轄,原右屯劃歸大淩河城管轄。

一府一州六縣,這就是吳宗睿所控制的遼東區域的行政區劃情況。

嚴格說來,這樣的劃分還是有些不合適,譬如說大淩河城和西平堡城,按照其管轄的區域和所發揮的職能,是不需要設立縣衙的,但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吳宗睿必須突出這些地方的重要性,唯有設立了縣城,這些地方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才能夠真正的體現。

官府所需要的官吏數量,吳宗睿也進行了嚴格的界定,目前的遼東,不需要太多的官吏,譬如說錦州府衙,官吏人數二十人足夠了,其餘的州縣衙,官吏人數暫時控制在十人左右。

饒是這樣,算是薊遼督師府和巡撫衙門的官吏,遼東的官吏數量,總是也是近兩百人了。

這筆開銷,皇上和朝廷是不是認賬,還說不清楚。

吳宗睿不在乎,在他看來,官吏的俸祿一點都不高,可以說低的可憐,朝廷撥付的那點俸祿根本不算什麼,如果遼東真的發展起來,完全能夠承受官吏的俸祿。

薊遼督師府,廂房。

遼東巡撫史可法臉上寫着疲憊,默默看着吳宗睿。

“憲之兄,剛剛你我已經商議過了,在關寧錦防線之內,設立一府一州六縣,還是較爲合適的,也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你我確定此事之後,我將給皇上和朝廷寫去奏摺,舉薦前來遼東任職的官員。”

“錦州知府由陳思宇出任,錦州縣知縣由戴明傑出任,西平堡縣知縣暫由牛犇代理,登萊水師設立在西平堡轄下的右屯碼頭,廣寧縣知縣暫由喬明俊代理,義州知州暫由劉寧代理。”

“其餘地方的知縣人選,由朝廷做出決定,我們也不能夠將所有職位都安排了。”

“我以爲,願意到遼東來的官員少的可憐,皇上和朝廷怕是派不出人來,最終這件事情,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辦理。”

說到這裡,吳宗睿看着史可法笑了笑。

“遼東的重點,在於兩處地方,其一是錦州,這裡將要成爲遼東的核心所在地,今後一段時間,人力物力財力都將朝着這個地方集中。”

“其二就是西平堡縣、廣寧縣和義州三處,西平堡縣將要直接負責與後金韃子之間的商貿交易,廣寧縣和義州將要負責與蒙古韃子的商貿交易,其中廣寧和西平堡軍事重鎮的地位同樣突出,所以我考慮讓牛犇和喬明俊代理兩處的知縣。”

“至於說義州,純軍事方面的作用更大一些,讓劉寧兼任義州知州,可以凸顯出來義州的作用,讓廣寧縣城更加的安全。”

。。。

吳宗睿說完之後,史可法帶着疑惑的神情開口了。

“大人,下官還是有些擔心,劉將軍、喬將軍和牛將軍三人,都是武將,按照朝廷的規矩,他們是不能夠出任文官的。。。”

吳宗睿笑了,看着史可法開口了。

“憲之兄,剛剛我們說的情況你忘記了嗎,從現在開始,遼東所有的事宜,都按照薊遼督師府的敕令執行,不管是皇上和朝廷派來的官員,還是我們自己舉薦的官員,都要按照我們薊遼督師府的敕令繼任到位,至於說皇上和朝廷的要求,我們不用過多的考慮。”

“武官和文官,按照朝廷的規矩,是不能夠相互交流的,不過遼東的情況不一樣,西平堡、廣寧、義州和大淩河城等地,既是軍事重鎮,也是商貿交易的重鎮,所以我們決定了,這些城池主事的官員,必須是能夠由我們直接掌控的。”

“皇上和朝廷是不是同意,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遼東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的目的,是要徹底的掌控遼東,只要我們能夠完全的掌控遼東,我們就能夠在遼東擴展登萊新軍的力量,等到登萊新軍的力量真的壯大起來,皇上和朝廷也不敢對我們指手畫腳。”

“憲之兄,該說的話我都說了,可謂是肺腑之言,我不管你是怎麼想的,也不管你是不是心甘情願跟隨在我身邊做事情,不過你要記住一點,你現在是遼東巡撫,不管是皇上和朝廷的要求,還是我的要求,遼東是必須要傾力打造的。”

“登萊新軍的軍官,出任地方官吏,這恐怕是遼東今後的常態,你是遼東巡撫,這樣的情況,你需要適應。”

“憲之兄,我沒有很多的時間給你解釋這些事情,如果你覺得這些事情不符合朝廷的規矩,不符合皇上的要求,你可以直接說出來,不要擔心我會埋怨你。。。”

說完這些話,吳宗睿看着史可法。

按照史書的記載,史可法性格軟弱,而且忠於皇上和朝廷,如果想要史可法改變想法,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吳宗睿說完,史可法馬上表態了。

“大人,下官前兩日已經表明了態度,大人所說的話語,大人都會照辦。。。”

吳宗睿看了看史可法,笑了笑,他沒有想到,很多的事情,若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需要費心費力,但實際操作起來,沒有那麼複雜。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緒(1)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誓死效忠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七十章 預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乾脆利落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九百零八章 拋卻憐憫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章 親征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脣亡齒寒(3)第七百五十六章 臨機決斷(3)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夠聰明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八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心思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七百六十七章 事態緊急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二十章 應對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八百三十四章 殘陽如血(5)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緒(1)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四百四十七章 糧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六百二十四章 果然轟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誓死效忠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緒(2)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戰規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七十章 預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乾脆利落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九百零八章 拋卻憐憫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硬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章 親征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腔怒火第九百三十一章 定鼎之戰(15)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脣亡齒寒(3)第七百五十六章 臨機決斷(3)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夠聰明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八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心思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對家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應第七百六十七章 事態緊急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二十章 應對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八百三十四章 殘陽如血(5)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