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中窺豹

(求收藏,求推薦票,拜求讀者大大的支持。)

新龍鄉新龍裡距離寒鳴寺二十五里地,距離安遠縣城三十里地。

吳宗睿和廖文儒一大早就離開寒鳴寺,前往新龍裡。

結拜之後,廖文儒步履輕快,一臉輕鬆,吳宗睿卻是憂心忡忡,一路思索。

儘管對明末的歷史頗爲熟悉,可真正穿越了,情況就不一樣了,對於吳宗睿來說,穿越到這個時代,兩眼一抹黑,有太多的未知數。

這種感覺,在行路的過程之中,已經逐漸得顯露出來。

新龍裡在寒鳴寺的西面,一路向西,一路荒涼。

兩人行走在丘陵狀的山坡之間,道路崎嶇,坑坑窪窪,到處都是泥濘石塊,行走需要時刻小心,稍不小心就可能摔跟頭。

沿途幾乎看不見什麼人煙,偶爾看見道路兩邊的人家,不管老人青壯小孩,都是面無表情,面帶菜色,神情麻木。

吳宗睿看見的寥寥數人,都是穿着髒兮兮得粗布單衣,衣不蔽體。

冬末春初,氣候還有些寒冷,吳宗睿穿着棉服,還有些承受不住不時吹來的山風。

寒鳴寺所處得位置,屬於城郊,距離縣城僅僅五里地,按照吳宗睿的理解,這一片地域應該是有不少人家,但現實情況大大出乎他得預料,沿途幾乎看不見什麼人家。

“文儒,這一帶你經常來嗎。”

“好多次,寺裡的師兄經常帶我出去化緣,每次都路過這裡。”

“這裡是城郊地帶,怎麼看不見多少的人家。”

“一直都是這樣,以前師兄帶我出去化緣,我們大都是到縣城去,要麼就是到集鎮,路上不會停留,這附近沒有化緣的地方。”

“我記得以前不是這樣啊。”

“哦,大哥說的那是好多年以前了,以前周遭也有一些人家,不過我聽師兄說,這些年遭遇到太多的災荒,好多農戶家裡沒有糧食吃,活不下去,全家都離開了。。。”

廖文儒還沒有說完,吳宗睿腦海裡面冒出來一個詞語:流民。

明末流民氾濫,一方面是因爲天災,氣候惡劣,田地裡面收穫的糧食不多,根本不夠吃,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人禍,農民遭受災害,還要承擔賦稅,實在活不下去,只好全家流浪,外出討飯,希望能夠活下去。

“縣衙不管嗎,各地不是設立有義倉嗎,遭遇災害就要救濟百姓。”

“這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不過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官府拿出糧食救濟百姓的事情。”

吳宗睿微微點頭,他還想了解更多,繼續開口詢問了。

“文儒,你在寒鳴寺十年時間了,對周遭的情況一定很熟悉吧。”

“說不上很熟悉,大都是聽師兄說的,寺裡每年春季都要設立粥棚,救濟周遭的百姓,不過寺裡的糧食也不是很多,設立粥棚的時間不可能很長,我記得七年前設立粥棚的時候,來的人不少,後來人慢慢的減少,去年和前年來的人就更少了。”

一絲閃電,劃過吳宗睿的腦海,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明史記載,崇禎元年四月十一日,江西贛州農民暴動,建國號永興,暴民攻陷安遠縣城,劫掠錢財,知縣沈克封逃走,江西巡撫洪瞻祖專門奏報,朝廷派遣大軍,耗時兩個月,完全鎮壓贛州農民暴動。

至崇禎元年十一月,陝西農民起義全面爆發,白水縣王二、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掛、安塞高迎祥、漢南王大梁等紛紛舉旗,明末農民起義拉開了序幕。

吳宗睿的神色變得肅穆,他隱隱覺得,到了崇禎元年,大明王朝部分地方的局勢,已經陷入到了無法收拾的境地,只是這些困頓混亂的局面,在史書上面沒有詳細的記載。

想到這裡,吳宗睿再次開口。

“現在是冬末春初,寒鳴寺應該快要設立粥棚了。”

“今年就不一定了,寺裡都無法維持,昨天我還聽住持說,要讓各位師兄離開寺院,到外面去化緣,如果不出去化緣,住持和各位師兄都沒有吃的。。。”

“怎麼會到這一步啊。”

廖文儒看着吳宗睿,露出奇怪的眼神。

“大哥,你不知道這些事情嗎。”

“不是很清楚,這幾天腦子裡有些亂,好多事情都記不清楚了,不過我覺得寺院還是能夠維持的,畢竟有十來畝田地,每年還有香客的佈施,吃飯應該沒有問題。”

“寺裡兩年之前就遇見困難了,氣候不好,十多畝的田地,種下去的莊稼,沒有多少的收成,而且總是有人偷走莊稼,住持說都是走投無路的農戶,不要報官,也不要追究,當時我還奇怪,這是偷竊,怎麼能夠放過,可住持說了,我佛慈悲爲懷,農戶如果不是爲了活下去,也不至於偷竊田地裡的糧食。。。”

吳宗睿看着廖文儒,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就連寒鳴寺都無法維持,農戶是什麼樣子,就不需要多說了。

“咣、咣、咣。。。”

“四鄉八鄰聽好了,奉知縣大人鈞令,四月初一開始徵收田賦,各家各戶需按時繳納,不得拖欠,否則官府嚴懲不殆。。。”

還沒有真正的進入到鎮子,鑼聲與吆喝聲就傳來了。

大明的田賦分爲兩季徵收,春季徵收的爲春賦,秋季徵收的爲秋賦,春賦佔據田賦的四成左右,四月份開始徵收,持續兩個月的時間。

春季徵收賦稅,對於南方來說是有很大弊端的,所謂的青黃不接,就是指的春季這段時間,頭年的糧食基本要吃完了,來年的糧食剛剛播種下去,需要到七月才能夠收穫,很多農戶都會陷入到缺糧的困境中。

大明的南方和北方因爲地域與氣候條件不一樣,種植方面有所不同,北方以種植冬小麥和春小麥爲主,二月到三月即開始收割冬小麥,南方則是以種植水稻爲主,一般都是七月開始收割。

萬曆年間,張居正實施改革之後,田賦全部以貨幣的形式徵收,很少徵收糧食。

“文儒,寒鳴寺需要繳納田賦嗎。”

“不需要,還好不繳納田賦,要不然早就無法維持了。”

“這麼說農戶豈不是更加無法維持。”

“這個我倒是沒有想過,大哥,你是生員,有功名在身,也不需要繳納田賦。”

吳宗睿再次沉默,雖說大明王朝有功名的讀書人不是很多,佔據的數量不會太大,朝廷看重和依靠讀書人,免去了有功名讀書人的田賦,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農戶將土地掛在了有功名的讀書人或者官吏的名下,由此免去了田賦,更多的官吏士紳則是大規模的兼併土地,且不承擔田賦。

田賦的總額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繳納田賦的土地越少,每畝地需要繳納的田賦就越多,導致農戶的田賦越來越重,以至於無法承受。

對於明末歷史略微熟悉的吳宗睿,知道明朝的田賦不是很重,就算是加上遼餉、剿餉以及練餉,其數量也沒有達到天怒人怨的境地,可是明末正處於小冰期,自然災害頻繁,糧食歉收甚至絕收的情況時常出現,農民吃的糧食都沒有,這個時候,就算是低的可憐的田賦,對於農戶也是巨大的壓力和壓垮身體的稻草。

看見吳宗睿陷入到沉默之中,廖文儒再次開口。

“大哥,前面就是新龍集鎮,我聽住持說,你的家距離集鎮不遠。。。”

“是啊,馬上就要到家了,離家已經三個月的時間,也不知道家中的情形如何了。”

“應該沒有什麼事情,大哥到寒鳴寺代發修行,正是冬月。”

“不說了,回家去,文儒,戴好帽子,你已經還俗,頭髮要留起來。”

“我知道,住持早就告訴我了,這是我的身份文書,到時候還要到縣衙去報備的。”

從寒鳴寺到新龍裡,二十五里地,吳宗睿和廖文儒走了足足兩個多時辰,清晨的卯時三刻出發,此刻已經過了午時。

吳宗睿已經感覺到了,這副身體有些單薄,大概是以前陷入到讀書之中,缺乏鍛鍊,可能生活方面也不是很好,顯得羸弱,按說二十五里地,就算道路條件不是太好,也不需要走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十四歲就成爲了生員,而且是廩膳生員,這是很了不起的。

想要獲得生員的功名,需要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關,通過了院試,才能夠成爲生員。

生員分爲三類,分別是廩膳生員、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其中廩膳生員考試成績最好,地位最高,每月能夠獲取朝廷撥付的米麪糧食等等,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沒有這樣的資格。

當然,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生員,對於讀書人來說纔剛剛起步,關鍵的還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通過了鄉試,成爲舉人,有了做官的資格,通過了會試,成爲貢生,能夠被直接委派做官,至於說通過了殿試,成爲了兩榜進士,那是鐵定要做官的。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觀念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偏僻的山村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夠通過讀書這個途徑,那麼尋常百姓的子弟,沒有魚躍龍門的機會。

士紳和官吏,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特權階層,他們在這個社會的頂端,他們幾乎完全由讀書人組成,享受特權

吳宗睿的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這個特權階層,不過他沒有覺得高興,因爲他知道歷史發展的進程。

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六百零七章 內心想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區別對待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爾袞的霸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七百零一章 掌控山東(6)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四百零四章 狂歡下的冷靜第三百章 親征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三十三章 報備
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六百零七章 內心想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區別對待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五百五十五章 年關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爾袞的霸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見趙世奇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一百九十九章 趙氏家族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驗智慧(2)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七百零一章 掌控山東(6)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二十八章 過去的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轉變思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四百零四章 狂歡下的冷靜第三百章 親征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2)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三十三章 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