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

京城,劉寧在都督府的廂房,仔細看着桌案上面的文書,這是吳宗睿下達給他的命令。

攻陷京城的戰鬥,順利的劉寧自己都沒有想到,十萬登萊新軍的將士,輕而易舉的佔領了京城的外城和內城,京城周遭的通州、宛平和大興等地,也被登萊新軍佔據,李自成部署在周遭的十多萬大順軍的軍士,壓根不敢向京城的方向開進。

佔據京城的同時,麻煩接踵而來,主要還是李自成在京城登基稱帝之後,朝中的那班文武大臣的事宜,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在登萊新軍開赴京城的時候已經逃離,劉寧沒有專門派遣軍士去抓捕他們,吳宗睿也沒有下達這個命令,要說劉寧的骨子裡是瞧不起牛金星和宋獻策這樣的文人的,覺得他們和自家的大人比較起來,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京城裡面歸順李自成的那幫文武大臣,讓劉寧感覺很無語,特別是原大明內閣首輔陳演等人,前來拜見的時候,專門上了奏摺,請求吳宗睿登基稱帝,穩定天下的局勢,雖然說吳宗睿登基稱帝是遲早的事情,但也不需要陳演這些人說出來。

劉寧是絕不會進入紫禁城的,他認爲那裡是自家大人才有資格進入的地方,在自家大人沒有來到京城、沒有進入紫禁城之前,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許進入紫禁城。

紫禁城的外面,已經被登萊新軍將士牢牢的守衛。

崇禎皇帝的三位皇子,全部被李自成帶走,前往山海關去征伐,這也省去了劉寧一些麻煩,這方面他與廖文儒的認識基本一致,若是抓獲了朱慈烺等人,絕不能放過,必須毫不留情的斬殺,以免朱慈烺等人攪亂天下的局勢。

京城周遭的局勢不是很穩定,主要還是缺糧,漕運停止了數月的時間,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攻陷京城之後,不遺餘力的搜刮糧食,導致京城極度的缺糧,好在劉寧率領大軍進攻京城的時候,南直隸總督盧發軒,已經恢復了漕運,最遲四月二十日左右,第一批的漕糧就能夠運送到北方,暫時解決京城周遭缺糧的問題。

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幫着李自成搜刮的近五千萬兩白銀,全部被封存在庫房裡面,劉寧同樣派遣重兵看守,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如何的處置這些錢財,也要等到吳宗睿做出決定。

傳令兵進入廂房的時候,劉寧站起身來了。

“傳我的命令,通州留下五千軍士,大興和宛平各自留下兩千軍士,京城留下一萬軍士,其餘的軍士,做好準備,明日跟隨我前往營州征伐,剿滅大順軍,堵死李自成的退路。。。”

傳令兵離開之後,劉寧喃喃自語。

“怪了,大人的命令之中,爲何沒有提及李自成部署在京城周遭的大順軍軍士啊,情報司偵查到的情報顯示,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應該是逃往了昌平州啊。。。”

劉寧的擔心是有些道理的,京城以及通州、宛平和大興等地,部署的登萊新軍軍士的總兵力也就是兩萬人左右,根據情報顯示,李自成在京城周遭部署的大順軍軍士接近二十萬人,其中僅有兩萬人被他率領大軍剿滅,剩餘的還有十八萬人左右,最新的情報顯示,牛金星和宋獻策等人逃往昌平州之後,部署在京城周遭的十餘萬大順軍軍士,正在朝着營州的方向移動,明顯是打算去馳援山海關或者是接應李自成的,吳宗睿的命令是要求劉寧率領八萬登萊新軍的將士,徹底打敗這些大順軍軍士,可誰也不敢保證,牛金星和宋獻策是不是會突然的改變主意,命令大順軍軍士朝着京城的方向開進。

更讓劉寧感覺到擔心的是,張東濤和李巖率領的四萬登萊新軍將士,依舊圍困大名府府城,沒有對府城內的十萬大順軍軍士發起進攻,如果這十萬大順軍的軍士破釜沉舟,逃出大名府府城,朝着京城的方向開進,那京城就真的有些危險了。

總之,京城周遭的大順軍軍士,尚有近三十萬人,這是巨大的隱患,必須要乾淨果斷的除掉,否則京城就不可能完全的穩定下來。

擔心歸擔心,劉寧還是要毫不猶豫的執行吳宗睿下達的命令,率領八萬登萊新軍的將士,開赴營州,徹底打敗前往營州集結的十多萬大順軍軍士。

走出都督府的時候,劉寧禁不住往紫禁城的方向看去。

“大人,屬下命令軍士牢牢守衛紫禁城,您什麼時候才能夠到京城來啊。。。”

。。。

大名府,府城外,登萊新軍臨時軍營,中軍帳。

張東濤看着李巖,一字一頓的開口了。

“李兄,你我必須要執行大人的命令,大人給我們的命令是死死的圍住大名府城,拖住城內的十萬大順軍軍士,不必着急的發起進攻,我想大人的意思很明確,當下最爲關鍵的戰鬥,還是山海關方向的戰鬥,如果李自成被徹底打敗,這大名府城內的大順軍軍士,自然是沒有心思繼續作戰了。。。”

李巖點點頭,看着張東濤也開口了。

“大哥,我就是有些擔心,您和我給城內的大順軍寫去了勸降信,他們沒有絲毫的反應,如今山海關的戰局還不明確,這府城內的十萬大順軍突然發難,我擔心北直隸的局勢發生重大的波動,令大人陷入被動之中啊。。。”

張東濤的臉上閃現了一絲的笑容。

“李兄,看來你還真的不知道我登萊新軍將士的強悍,這樣和你說吧,這城內的十萬大順軍,根本不是我登萊新軍的對手,就算是他們全部殺出來,也是死路一條,再說了,你所擔心的事宜,大人肯定是考慮到了,一定會做出安排。。。”

李巖略微的思索了一下,點點頭。

北直隸和京城局勢的突然變化,沒有人能夠想到,當初李自成率領百萬大順軍攻陷京城、登基稱帝的時候,很多人儘管不服氣,但也承認李自成的實力最爲雄厚、認爲這天下非李自成莫屬,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登萊新軍四面出擊,佔領了河南行省,拿下了京城,將登基稱帝不到一個月時間的李自成逼到了絕境。

這等局勢的出現,絕非偶然,李巖仔細想過,如果沒有雄才大略,沒有超乎常人的睿智,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全面宏觀的佈局。

“大哥,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按照大人的命令,您和我圍困大名府城,我覺得,我們不必等候山海關方向的戰報傳來,可以提前告知城內的大順軍軍士,讓他們徹底的失去鬥志,所謂攻心爲上啊。。。”

張東濤略微的思索了一下,也是點點頭。

“李兄,你的這個建議很好,這樣的信函,還是你來起草,要告訴城內的大順軍軍士,京城已經被我登萊新軍攻陷,李自成在山海關遭遇到慘敗,走投無路了。。。”

李巖對着張東濤抱拳開口了。

“大哥放心,我一定做好此事。。。”

。。。

開封府城,巡撫衙門,廂房。

坐在椅子上的羅典明,仔細看着手中的信函。

張東濤與李巖挑選的兩萬原大順軍的軍士,還算不錯,羅典明按照要求,正在對這些軍士進行魔鬼般的訓練,隨着實力的壯大,登萊新軍甄別軍士的要求也愈發的嚴格。

巡撫衙門知事進入廂房的時候,羅典明放下了手中的信函。

“你幫我寫一份文書,大致的意思如下,開封府城被我登萊新軍控制,一切正常,我正在訓練歸順的兩萬軍士,預計一個月左右時間可以完成訓練,讓他們投入作戰之中,河南行省赤地千里,人口很少,如果想要完全恢復平靜,需要大量的救濟,特別需要糧食,今年的春耕已經耽誤,想要種植大量的糧食有困難。。。”

說到這裡的時候,羅典明微微的嘆了一口氣,他本來不想給吳宗睿添亂,不過河南行省的情況太糟糕了,如果任由局勢惡化下去,很多人會餓死,流民也會大量的出現。

河南行省的位置太關鍵了,這裡是中原的核心地帶,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能夠快速的穩定河南行省的局勢,則整個中原的局勢也會逐漸的平靜下來。

還有一點羅典明有些擔心,河南行省曾經是李自成和大順軍的老巢,在這一帶大順軍的名聲還是不錯的,至少比朝廷大軍的名氣要好很多,李自成和大順軍得到了一些老百姓的支持,如果不能夠快速的穩定河南行省的局勢,被打敗的李自成萬一跑到河南行省來,很容易藏匿起來,形成巨大的隱患。

羅典明雖然是武將,耳聞目睹之下,也學到了一些處理地方事務的知識。

知事離開廂房,前去撰寫文書。

羅典明站起身來,走出廂房,不由自主的朝着北面的方向走去,帶到回過神來,他已經走出了巡撫衙門,朝着北門的方向而去了。

身邊跟隨的親兵低聲開口了。

“將軍,您是記掛着大名府的情況吧。”

羅典明扭頭看了看親兵,嘆了一口氣之後開口了。

“想是肯定想的。。。”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戰(1)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二百二十七章 等待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七百五十章 迴避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頭疼的事(1)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動向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五百三十章 三軍協同(1)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變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七十九章 赴任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戰(1)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七百四十四章 抓住了關鍵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九百六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二百二十七章 等待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七百五十章 迴避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頭疼的事(1)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爽了(2)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鎮北關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擇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摧枯拉朽(7)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運大整頓(1)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動向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五百三十章 三軍協同(1)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爲時已晚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驚變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見洪承疇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課第四百三十章 被動與主動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七十九章 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