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

月球專區。

雨海的中部地區。

一個工程浩大的項目,今天開始了動工建設。

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月球分部的負責人張鑫華,此時就在工地的臨時基地內,給項目進行剪綵。

“今天我非常榮幸,見證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的成立。”

話音剛落,在場的十幾個人,便鼓掌起來,這個項目也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爭取了好幾年,才通過了科學部和航天部的審覈批准。

前幾年,聯邦內部由於要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對於一部分理論領域的研究工作,支持力度都相對比較少。

比如高能所一直希望聯邦建設的大型粒子對撞機、暗物質探測器、引力波探測器之類,都沒有支持。

直到諾亞會分崩離析,露西亞主動投降,聯邦在藍星的內部壓力,得到了釋放。

纔開始重新重視理論上的研究工作。

不過現在重新發展理論領域,確實也有非常多好處,比如社會高度穩定,經濟上也不差錢,而且很多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給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就好比眼前的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如果建造在藍星,單單是環境改造問題、真空管道維持問題,都是相對麻煩的事情。

但是將對撞機建設在月球上,那問題就不大了,這裡的土地改造,可以不考慮生態保護、徵地移民、真空維持、地震之類的問題。

畢竟月球表面,本身就是亞真空環境,真空管道的強度上,可以不用考慮外面的壓差,只需要維持管道內部的潔淨度即可。

另外由於尾場加速器的技術,在材料和理論上,都已經初步成熟了,這可以讓粒子加速器的工作能級,從之前的14G,提升非常多。

就比如眼前的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按照設計方案,內部的真空管道長度達到了360公里,最大工作能級是西洲那個粒子對撞機的8萬倍左右。

兩者已經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了。

按照幾年前的技術,高能所的研究員們可不敢想象,可以建造能級如此強大的對撞機。

這就是技術積累造成的厚積薄發,加上聯邦人力物力財力都非常雄厚,可以支撐得起這種超級工程。

讓現在的西洲聯盟試一試,別說上馬月球大型粒子對撞機了,就算是重新翻新之前的老對撞機,他們都拿不出錢來。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西洲聯盟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之中。

單單是18年,就有超過54.7萬名高學歷的西洲人,向聯邦遞交了入籍或者工作申請。

雖然聯邦對於技術移民的門檻卡得非常死,但18年仍然有5.3萬名西洲人,獲得了技術移民的臨時資格。

人才的瘋狂流失,經濟大幅度倒退,黑綠又氾濫成災,社會非常不穩定,加速了西洲聯盟的衰敗。

現在要他們翻新對撞機,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高能所現在就有一大堆西洲人加盟,這些人一方面是爲了研究,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更好的入籍。

畢竟現在藍星上,除了聯邦有實力,支撐這種龐大的理論研究項目,其他勢力基本連溫飽都是問題。

指望一個連溫飽都不行的勢力,大力投資粒子對撞機,簡直是在異想天開。

他們不投奔聯邦,只能用顱內研究法。

臨時基地內,張鑫華和幾個年輕的物理學家討論着一些事情:“布魯斯,月球的對撞機建設可能需要兩年左右,你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早上來的。”

今年37歲的布魯斯,之前是德意志海森堡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笑着搖搖頭:“不,我是來見證歷史的。”

另一個本土的研究員常思新,同樣也是非常年輕,今年才33歲,他倒是沒有說什麼,而是建議道:

“既然來了,將別浪費這一次機會,你可以考慮到月球分部工作一段時間,在月球研究一些物理現象,比藍星更加容易一些。”

“沒問題,我會在月球分部工作半年。”布魯斯點了點頭。

聯邦一重視,理論物理方面的各類專家學者,都迅速活躍起來,顯然很多人都不甘寂寞了。

別說科學家不爭強好勝,他們只是有自己的驕傲,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條公式、一套理論。

前些年,應用領域的科學家們,可是拿出了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這讓理論領域的科學家,都不由自主的羨慕嫉妒恨。

當然,也有橫跨應用和理論兩個領域的大佬。

比如謝清團隊,他們完善了[電場合成理論],又利用電場合成技術,研發了各種高效合成技術,以及各種新材料。

還有黃修遠的納米結構理論,這也是理論和應用結合的典範之一。

這些材料領域的理論和應用,造就了當前聯邦科學界在新材料上的強大優勢,基本可以說,聯邦可以崛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些新材料的出現。

理論界那邊也是心服口服,畢竟沒有這麼多新材料,現在的發展速度,不會如此迅猛。

正是因爲應用領域的雄起,也讓理論界的一衆科學家,重新反思了之前的一些問題,究竟要不要堅持純理論研究。

現在的很多研究,其實早就和現實應用領域完全脫軌了。

這也是導致,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理論界越來越難的原因,畢竟資本是需要盈利的。

而類似於大型粒子對撞機之類的項目,最多就是多誕生幾個炸藥獎的理論成果。

要想拿出來盈利,可以參考一下石墨烯的困境,就知道理論和現實之間,存在多麼巨大的鴻溝了。

還有當年的納米線半導體技術,這個技術可不是黃修遠提出來的,而是學界在1998年前後,就提出來的技術。

理論上納米線半導體,可以迅速突破摩爾定律,讓芯片工藝進入十幾納米、幾納米時代。

但是爲什麼最後工業界,放棄了納米線路線?

原因就是因爲納米線無法量產。

這就是現實與理論的參差。

現在聯邦大力支持理論研究,其實也是擺脫了資本的唯利是圖局面,這些理論的研究,在當前階段,虧本是很難避免的。

但是在未來,這些理論可能會成爲人類文明的希望。

能不能走出太陽系,研發出超光速飛行技術,這需要新的物理學支持,聯邦是在投資未來。

太過於斤斤計較眼前的收益,可能會讓人類失去未來,徹底被困死在太陽系之中。

這和現在推進航天產業,是差不多的道理,明知道可能會虧本幾十年,但是聯邦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只有這樣纔有可能走出藍星。

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四百八十四章 配套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首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五百七十七章 虛實貨幣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八十七章 紡織
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四百八十四章 配套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首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五百七十七章 虛實貨幣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八十七章 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