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

神華集團。

該公司在包頭分公司的大型煤化基地,迎來了一批客人。

這個煤化基地,目前正處於試運行階段,每年可以生產聚烯烴產品50萬噸以上。

神華集團是國內少數具備全套煤化工工藝的煤炭集團,除了包頭分公司,還有其他四個煤化工基地。

包頭煤化基地的經理李書存,帶着神華集團的董事長陳必庭,還有燧人公司科研部的煤化工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趙英華,看着眼前這些大型反應釜和設備,不時和團隊的工程師、研究員討論着。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神華集團這邊的工程師們,也參與了討論。

趙英華擡起頭來問道:“李經理,目前工廠的煤化油成本多少?”

聽到這個問題,李書存不假思索地回道:“目前每桶327元左右,以現在的國際原油價格,煤化油是可以盈利的。”

對此趙英華毫不客氣的搖頭起來:“太高了,一旦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到每桶50米元,你們的項目將無利可圖。”

“這也沒有辦法,畢竟生產成本擺在那裡。”李書存也非常無奈。

神華集團的人,當然知道煤化油的致命缺點,那就是生產成本太高,一旦國際油價下跌,整個項目將無利可圖。

目前他們提煉一噸煤化油,需要消耗淡水13噸、煤炭5.5噸,加上設備折舊和人工費用,平均成本就是每桶327華元。

翻看了一會,趙英華髮現了包頭煤化油成本太高的原因。

包頭煤化油的工藝,採用間接液化法,所謂的間接法,就是先將煤炭氣化成爲水煤氣(即一氧化碳和氫氣),然後再合成燃油和其他產品。

這個生產過程中,煤炭5.5噸,以平均400元每噸計算,需要2200元。

煤化油:5.5噸煤炭=1噸燃油。

但是在熱值上:1.42噸標準煤=1噸原油。

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1.42噸標準煤=1噸原油,纔是煤化工的最大轉換效率。

趙英華轉過頭來說道:“你們的催化劑不行,改用我們公司的氮16吧!我在實驗室裡面,用我們公司的氮16催化劑,平均1.7噸煤炭提煉1噸燃油。”

負責煤化油技術的神華工程師,也非常吃驚燧人系的煤化效率,如果按照這個成本計算,煤化油中的煤炭成本將從2200元每噸,下降到680元每噸。

趙英華再次指出一個問題:“另外一點,你們的催化劑成本太高,一噸催化劑纔可以生產500噸燃油,氮16催化劑,一噸都可以生產幾十萬噸燃油了。”

項目的總工程師馬國升,被趙英華說得非常尷尬,彷彿在燧人系面前,神華的煤化工工藝真的一文不值。

“還有,氮16催化劑的氣化成本、雜質、環保,都高於你們的老催化劑……”

一番計算下來,他們發現煤化油的綜合成本竟然降低到了727元每噸,即每桶100元左右,相當於每桶燃油的成本才16米元左右。

一旁的神華集團董事長陳必庭,聽得眼神火熱起來。

如同連珠炮一般的趙英華,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無語的說道:“你們還可以利用那些貧煤、煤矸石,進一步壓低原材料成本,另外提煉後的廢渣裡面,還有大量可以利用元素,這些東西充分利用起來,工廠的綜合效益,會提升非常多。”

被說得面露尷尬的馬國升,一邊筆記下來,一邊虛心請教着。

陳必庭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趙研究員,全面改用新工藝,產能也應該可以提升吧?”

“嗯!煤化氣過程可以提升3.2倍效率,不過氣化油的過程,需要你們重新改造一下,纔可以將3.2倍的效率發揮出來。”趙英華點了點頭。

陳必庭和幾個神華的工程師討論了一會,按照神華集團目前的五個煤化基地產能,升級改造後,可以形成600~700萬噸煤化油的產能。

而之前國內還有不少爛尾項目,這些項目整合起來,初步可以形成1000~1200萬噸的產能。

快馬加鞭下,利用老廠房改造,在設備齊全的情況下,一年內形成3000萬噸產能,兩年提升到6000萬噸,是可以做到的。

另外除了煤化油產業,神華集團還可以爆煤化工。

畢竟國內消耗的原油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用在化工上,燃油和化工雙管齊下,煤炭系可以在一年內,抵消掉6000~7000萬噸原油的進口。

畢竟現在的國際能源局勢惡化,煤炭系只能拼盡全力,這既是爲了煤炭系的榮耀,也是爲了華國的能源安全。

和煤炭繫緊密相關的電力系,同樣在籌備煤化油、煤化工,他們本身就擁有高純度碳粉的儲備,預計到明年二季度,可以形成3000萬噸煤化油,以及1500萬噸的煤化工。

神華集團迅速和燧人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燧人公司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給神華集團的煤化項目,進行技術升級,然後每噸產品收取專利費3元。

其他十幾個大型煤炭集團,也開始秘密接觸燧人系,其中達成合作的企業,包括伊泰集團、陝煤化、晉能、平頂山、大同等。

他們本身就有煤化工項目,或者有一些爛尾項目在手,這一次只是重新利用起來而已。

其實煤化油項目,非常萬金油,如果不需要生產燃油,也可以轉煤化工、煤化氣。

按照目前國內的燃氣車推廣速度,預計到2015年前後,國內的燃氣車比例,就會提升50%左右,到2020年前後,提升到80%左右。

加上工廠的燃煤鍋爐,也要逐步改成爲燃氣鍋爐,未來國內的燃氣需求量,將進一步攀升。

單憑三大環保集團的生物質燃氣,可能還不足以滿足國內的需求量,至於露西亞和中亞的燃氣管道,同樣存在着不可控因素。

因此國內的煤化油項目,如果出現產能過剩,還可以改成煤化氣項目,本身煤化油的第一步,就是煤炭氣化,直接改供氣,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的壓縮成本。

這種激烈又隱蔽的煤化油項目,由於秘而不宣的原因,加上石油系在明面上吸引目光。

露西亞的輸油管道,已經和大慶的輸油管道連接,去年十月份就開始試運行,現在雙方正在加緊談判,這一條管道的開通,每年可以供應國內1500萬噸原油。

這件事吸引了不少目光,和兩桶油在國際原油市場大肆掃貨,兩件事遙相呼應。

全球的原油供應商和產油國,都將目光注視到兩件事上,他們以爲華國解決原油供應安全的方向,是加大從露西亞的原油進口。

卻不知道,真正的殺機,是在煤化油、油改氣上。

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七百四十三章 原罪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四百二十五章 隱秘的戰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五百九十二章 月球(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二百四十四章 奮鬥與追星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
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七百四十三章 原罪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四百二十五章 隱秘的戰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五百九十二章 月球(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二百四十四章 奮鬥與追星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