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激戰吳淞

英法聯軍的登陸地點距離吳淞炮臺不過六公里,這速度就算再慢但是幾個小時也足夠了,因此當英法聯軍離開登陸地點後,兩個小時後其前鋒部隊已經抵達了吳淞炮臺的前沿防禦陣地。

而在他們的步兵抵達之前,英法聯軍的艦隊已經是順江而下,朝着吳淞炮臺進行了第二次猛烈炮擊,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這一次的炮擊目標並不僅僅是炮臺上的那些重炮,除了繼續對炮臺上的岸防重炮進行炮擊外,他們的一些中口徑艦炮,比如二十四磅,十二磅的艦炮則是對吳淞炮臺西側的步兵要塞進行猛烈的炮擊。

其目的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想要在步兵發起進攻之前摧毀這些陸地防禦工事以及火炮!

面對英法聯軍的艦隊炮擊,吳淞炮臺上的中華軍也不甘示弱,炮臺上的二十多門後裝重炮以及更多的前裝火炮陸續開火,對着冒險靠近炮擊的英法聯軍進行最猛烈的還擊。

一時間,吳淞炮臺附近的長江江面上再一次炮聲隆隆,雙方數以百計的火炮相互轟擊着,可惜的是這種炮擊雖然聲勢很大,但實際上命中率是相當低下的。

前幾天的那一場炮擊規模更大,但是持續了十個小時後纔給雙方造成各自數百人的傷亡,今天雙方的炮擊不過剛開始呢,大部分炮彈都是落空了,偶爾纔有一枚炮彈命中目標,並造成些許傷亡。

在英法聯軍的艦隊和中華軍的岸防炮部隊進行交戰的時候,雙方的陸軍也是各自進入了預定陣地。

中華軍方面,駐防在要塞內部以及邊緣的第七軍所屬的野戰炮,臼炮等已經是嚴陣以待,這些火炮都被部署在面型陸地的三個小炮臺上。

這些小炮臺規模自然無法和那些部署岸防重炮的炮位相比。但是修築工事的中華軍也沒有偷工減料,基本上爲每門野戰炮和臼炮都構築了半埋式的炮位,使得這些火炮在作戰的時候安全性大幅度上升。

在炮臺的下方,則是連續兩道的壕溝體系,這些壕溝都是中華軍內的標準壕溝工事,深度至少在一米二以上。寬度兩米左右,並且每隔一段距離都有着一個防炮洞,這些防炮洞可不是野戰臨時構築的防炮洞,而是提前構築準備的。

大體上就是在壕溝上方鋪設粗木以及厚木板,然後鋪上厚厚的沙土,足以有效抵擋榴散彈的破片威脅,對於十二磅口徑的榴彈也具有較強的抵擋力。

壕溝前方,則是各種木樁、削尖的竹條等障礙物,障礙物之前還有一條深達數米的水渠。水渠引來了江水灌注。

除了炮臺、壕溝、水渠外,還有諸多附屬建築,比如彈藥庫,營房等,這些建築大體都是修築在堅固的要塞內部,可以有效抵禦敵軍的遠程火炮炮擊,要想摧毀他們就必須攻入要塞內部。

這是一個完整的中華軍要塞防禦體系!

爲了構築吳淞炮臺以及外圍的步兵要塞,中華帝國方面單單在材料以及人工費用就至少投入了超過百萬圓的資金。這還不包括配屬上面的重炮,爲了滿足人工需求。蘇鬆太道政府配合軍方一共徵召了超過十萬人次的民夫參與施工。

英法聯軍要想通過正面進攻的方式攻克這座要塞,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超出額爾金伯爵的想象!

額爾金伯爵也並不是什麼笨人,他也沒有狂妄到脫離艦炮火力的支援,然後單獨率領陸軍發起進攻,實際上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的,其行軍以及進攻路線一直都在江邊一千米範圍左右。最右翼的兵力也沒有超過距離江邊兩公里的範圍,爲的就是能夠在作戰的時候隨時得到艦炮的支援。

但是額爾金伯爵的這個保守策略同樣也會遇上吳淞要塞防禦體系裡最堅固的一面,越是靠近吳淞炮臺的岸防炮位,各種堡壘工事就越完善,同時火炮力度也就越密集。到時候不僅僅有陸軍自身的火炮參與作戰,海軍的岸防炮中部分面向陸地的中小口徑火炮也能夠調轉炮口對進攻的敵軍發起炮擊。

在這裡,雙方都能夠得到最優的支援,但是也都面臨着最大的威脅!

自從英法聯軍的艦隊展開大規模炮擊後,那些已經進入防禦陣地的第七軍士兵就不得不躲進防炮洞裡,要不然的話人家的步兵還沒衝上來呢,他們就得被敵軍的艦炮大量殺傷。

第七軍的士兵們只能躲在防炮洞裡,但是對面額爾金的士兵也是不敢輕易上來,陸續抵達距離中華軍的壕溝大約兩千米就是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爲什麼?

因爲他們繼續上前的話,就會遭到來自中華軍陸軍以及部分岸防炮的密集炮擊!

但是雙方不可能一直都這麼僵持下去,因爲單純靠艦隊以及炮臺的岸防炮之間的炮擊是分不出勝負的,這一點在六月十號的那場大規模炮擊就已經得到了證明,如果繼續這樣炮擊下去,雙方除了浪費數以萬計的炮彈外沒有半點作用。

時值正午,已經提前用過午飯的英法聯軍士兵們終於是開始動了,最先動的並不是他們的大量步兵,而是他們好不容易纔搬上岸來的諸多火炮。

只見他們用馬匹拖拉着,或者乾脆是士兵推着把一門門火炮推上陣地,然後就地構築陣地,這些火炮有着最普通的十二磅前裝火炮,也有着部分九磅前裝火炮,此外還有一部分的後裝線膛火炮,甚至還有從軍艦上搬下來的大口徑,也就是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這些臼炮,然後還有幾門十八磅的艦載加農炮。

這些火炮相當多都是從軍艦上搬下來,然後臨時加裝炮架和輪子作戰,而這也是當代海軍支援登陸作戰的普遍情況。

當他們的火炮陸續上前並構築炮兵陣地的時候,中華軍方面的面向陸地的火炮也終於是首次開火了,衆多陸軍的十二磅前裝炮、三十二磅的臼炮,以及少量海軍的岸防炮。包括二十四磅的加農炮,六十四磅的臼炮等開始朝着英法聯軍的炮兵陣地發射密集的炮火。

於此同時,英法聯軍方面的艦炮也是開始轉移火力,大量重炮不再瞄準炮臺上的那些岸防炮,而是朝着吳淞炮臺左方的幾個小型炮臺,也就是陸軍炮臺進行猛烈的炮擊。

一時間。雙方的炮戰再一次升級了規模,並彼此雙方都調整了響應的戰術。

當初廣州之戰的時候,英法聯軍的炮兵能夠盯着炮擊把火炮推上去並一邊構築陣地一邊開炮還擊,就足以證明了這些英法聯軍的炮兵不是清軍或者太平軍,不會因爲身邊不斷落下的炮彈就轉身逃跑。

這一次他們同樣如此,在己方艦炮的掩護下,他們迅速構築了臨時性的炮兵陣地,甚至很多火炮都沒有陣地,抵達預定位置後。直接就是在平地上展開並進行炮擊。同一時間裡,諸多伴隨上去的士兵或者工兵們則是在隆隆炮聲中爲這些火炮修築臨時性的炮位,主要是給各火炮前方堆積一道護牆,同時在火炮的後方構築一個坡道,用以加速火炮射擊後的復位。

看着對面的英法聯軍的炮兵們在己方的密集炮擊下依舊順利展開並進行還擊,這讓親臨觀戰並指揮的邴曲松有些皺眉。

一旁的朱建佳也是發出感嘆道:“如果來的是僞清新軍的話,估計這一陣炮擊都能把他們直接打崩潰了!”

話裡的潛臺詞雖然沒有說,但是在場的其他人也能夠聽得出來。那就是眼前的這些英法聯軍很強,比他們之前遇到過的滿清綠營舊軍、江淮新軍。練軍還有太平軍等都要強,而且槍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很多。

要知道此時此刻吳淞炮臺上集中的火炮密度可以說是中華軍有史以來最強悍的,海陸軍相加超過兩百門火炮呢,這麼密集的炮擊就算是中華軍自己來攻,十有八`九也得跪。

但是眼前的這些英法聯軍卻是可以硬扛着密集的炮擊前進。並順利展開火炮進行還擊,單單是這份抗打擊能力就不是二三流的軍隊可以相提並論的。

如此也就怪不得觀戰的一羣中華軍將領面色不太好看了!

這來的可不是普通軍隊,一個是世界老大英國,各方面實力不用說了,橫掃全球不敢說。但是現在全球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加起來估計也登陸不上人家本土。

一個是曾經在拿破崙時代橫掃歐洲,並且已經在拿破崙三世的帶領下初步完成工業革命的法國,嗯,現在的他們還自詡陸軍天下第一。

英法聯手擁有多恐怖的力量呢?最明顯的就是前幾年的克里米亞戰爭,號稱歐洲碾壓機的俄軍被英法聯軍無情的碾壓,把尼古拉一世活生生的氣死了。

面對如此強敵,中華軍的高級將領們就算自信再大,但是內心裡一個個還是心中充滿了擔憂的,而現在看見英法聯軍的戰鬥意志果然在預料之上,這也就讓他們心中更加悲觀起來。

不管這種悲觀也是有好處的,自然不會和那些夜郎自大的人一樣以爲自己打敗了清軍,打敗了太平軍就天下第一,從而不把英法聯軍放在心上了。

中華軍對英法聯軍的悲觀態度,或者說一定程度上的恐懼讓他們在做出各種戰略、戰術選擇的時候,都是傾向於謹慎再謹慎的態度。

而戰爭,需要的就是這種謹慎!

別說中華軍方面謹慎無比了,?就算是率領英法聯軍的額爾金伯爵也沒有因爲自家有着龐大的艦隊支持,或者說因爲自家的軍隊各方面的素質都非常優秀而輕敵,實際上額爾金伯爵從戰爭開始到現在,包括當初出兵廣州,都是一直保持着非常謹慎的態度。

只是很有意思的是,雙方的這種謹慎卻是導致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對己方最有優勢,同時也是最大威脅的正面戰場進行對抗,沒有去選擇一些奇詭的,冒險的戰術。

而這種正面對抗一旦發生,那麼就會一場最強硬的對抗!

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14章 自籌軍費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24章 婆羅洲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348章 對策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74章 應對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9章 江海關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7章 一路橫掃
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14章 自籌軍費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513章 美國重歸統一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24章 婆羅洲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348章 對策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13章 見黃宗漢第274章 應對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9章 江海關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57章 一路橫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