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

隨着葉應武一聲令下,幾名工匠頂着呼嘯的熱風,打開弔筐的門,將幾個籠子放進去,籠子中裝着一隻貓、一隻狗,其目的自然是爲了驗證這熱氣球升到高空是不是還能夠確保生命的安全,另外工匠們又向那熊熊燃燒的火中多增加了一些可供燃燒的木材。

因爲第一次試驗,不可能直接讓人上去——這熱氣球也很小,最多也就是讓兩個人並排或者一個人轉動——所以乾脆就多加一些木材,從而儘量讓其飛的高一些,畢竟第一次又是陛下當面,所以一切都是以小心爲上,只要能夠飛起來,且不管高度,都算是成功了。

“扔沙袋!”最後一個工匠跳下來,隨手解開了外面網兜的沙袋。

而另外幾個人同時解開纜繩,原本就已經不斷想要掙脫束縛的熱氣球,此時終於得到了釋放,在一道道火熱期待的目光注視下,熱氣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直向蒼穹!

爲了以防萬一,第一次試飛,在熱氣球下面還拖拽了繩子,有些像放風箏的風箏線,這樣若是偏離方向就可以及時將其拽回來,畢竟是大明的第一個熱氣球,要是出了什麼意外甚至墜毀在別的地方,都有可能導致泄密。而現在這繩子也在不斷地拉直,一圈一圈盤旋的繩子有如一道天梯,直通向九天。

那一面懸掛在熱氣球上的赤色龍旗,隨着高度的升高,迎風舞動,所有的將領、工匠,包括大明皇帝葉應武在內,都默默注視着那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在這一刻,那龍旗上的金龍彷彿徹底活過來,在九天雲端張牙舞爪,向着下面的神州大地,盡情咆哮!

工匠們、官員們還有明軍將士們,在短暫的震驚之後爆發出歡呼,所有人緊緊的擁抱、呼喊,手中的帽子盡情的拋向半空。

飛天,飛天,飛天的夢想,與焉實現。

呼喊聲在青山中迴盪,山呼海嘯。

葉應武依舊靜靜看着那天空中的熱氣球,看着那飄舞的旗幟,也聽着那歡呼聲,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九天攬月啊,自己帶着這個國度,帶着這個時代,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沒有白來。”葉應武拍了拍手,如釋負重。

跨越七百年而來,自己終究不是白白走了一遭,除了挽回那天傾,他也終於將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視野拓寬,帶着他們早一步睜眼看向這萬里山河,看向這世界。

或許別人不知道這早一步意味着什麼,但是葉應武很清楚。因爲這不會再有割地求和的屈辱,意味着不會再有數千萬人的流血犧牲,意味着······這個民族將恆久站在世界之巔。

身邊吳楚材和張順等將領低聲議論着,臉上滿滿都是笑意,而主持了這工程的郭守敬以及幾名工部官員,早就被工匠和士卒們緊緊簇擁着,一次又一次的拋上半空。

“奇蹟。”第一次見到熱氣球的鄧牧,喃喃說道。

“太多的奇蹟。”周密在他身邊嘆了一口氣。

現在他們想要知道的,是葉應武還能帶來多少更多的奇蹟?

因爲沒有人繼續向裡面添加燃料,所以熱氣球在繩子的拖拽下緩緩落地,早就激動不已等候在旁邊的工匠們手忙腳亂的向熱氣球外面的網兜之中增加石頭,讓熱氣球平穩的落在地面上,而士卒們上前固定住吊筐,在工匠們的簇擁下,葉應武上前伸手打開弔筐。

吊筐中兩個籠子中的一隻貓和一隻狗顯然受了驚嚇,各自蜷縮在角落中,或許是聽到外面鼎沸的人聲,兩個這個時代有幸在人類之前升空的陸地小生物,同時瞪大眼睛看向吊筐的開口處,渾身的毛都炸起來。

“郭卿家,這兩個小傢伙如此目無尊上,該當何罪?”葉應武忍不住笑着問道。

“陛下何不懲罰它們這輩子不準上天?”郭守敬也是含笑回答。

葉應武點了點頭,身後的將領、工匠和官吏們爆發出陣陣笑聲。

而郭守敬一邊吩咐手下迅速收拾熱氣球,一邊跟上葉應武的步伐,士卒們自覺地站在道路兩邊,工匠們也都各自忙各自的,陛下親臨在這裡看着,大家雖然心裡激動,但是也不想給陛下一個偷懶的印象。

“這熱氣球需要多久才能生產一隻?”葉應武沉聲問道。

身後吳楚材他們也都下意識豎起耳朵,身爲將領,他們在意識到熱氣球在凌空殺敵和偵查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後,自然更關心自己什麼時候能夠用上這種全新的神奇器械。

郭守敬有些慚愧的微微低頭:“啓稟陛下,摸索着製作出來這第一個熱氣球,用了十個月的時間,之後製作肯定要更快一些,不過也不能單純仿照這個熱氣球的樣式,畢竟這個傢伙實在是太小了,說什麼也得擴大一倍,容納三個人,才能夠保證有一個人控制熱氣球,另外兩個人觀察作戰。”

“今年年內能夠生產多少?”葉應武眉毛一挑。

“臣不敢多說,兩臺應該是可以的。”郭守敬謹慎的回答,他本來就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性格,想要讓他多說那做不到。

葉應武點了點頭,既然郭守敬保證兩臺,那麼兩臺是肯定有的,至於還會不會再多就難以估計了,畢竟葉應武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剛剛起步,如果要求太多的話反而會出意外。在場的這些工匠可都是大明的寶貝,損失了一個葉應武都感到心疼,更何況熱氣球一旦出事,肯定不是小事。

“一切以小心爲上,”葉應武吩咐一聲,揮了揮手,小陽子帶着兩名親衛擡着一個箱子過來,“郭愛卿,這一箱子是朕從皇家內庫拿出來,便獎賞給將軍山工坊所有參與器械的研發製作的人,你們,功莫大焉!待到年底,朕會讓戶部專門撥款,重重獎賞!”

小陽子將箱子打開,金光閃動,閃耀的郭守敬和身後鄧牧等人眼前一花。郭守敬當即跪倒在地:“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這個獎賞臣不敢收!在其位、謀其職,此我將軍山之工匠所共識也,火器和熱氣球的研製都是我們分內應做的,陛下不責怪做的不好臣就已經慚愧萬分,現在陛下以錢財獎賞,臣如何受的?更何況陛下對我等工匠不以賤民和‘奇巧淫技’視之,工部與將軍山上下已不知應當如何報答皇恩,顯然若是收下陛下的獎賞,臣對不起良心!”

郭守敬這麼一跪,身後鄧牧和周密等工部官員也都跟着黑壓壓跪下,且不說眼前這錢財有多麼豐厚,單單就是剛纔郭守敬所說的話就讓他們感到發自內心的震撼。能夠將萬民百姓無論何等出身、何等職業,都一視同仁,有這樣的陛下已經是人生大幸,如何還能收陛下之錢財。

而似乎感受到什麼,不遠處的工匠們紛紛扭頭,看着跪在地上的郭守敬以及其餘工部官員,也看着葉應武身邊閃動着光芒的錢財,他們哪怕是不聰明也多數都是頭腦靈活之人——否則也不可能這麼精通這些工藝技巧——哪裡還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當即整個山谷中的工匠們紛紛跟着跪下,每一個人都不說話,但是一道道目光落在葉應武身上,想要表達的意思和郭守敬如出一轍。

“起來!”葉應武沉聲說道,郭守敬是不善言辭之人,所以他這麼一跪、一說,更是讓葉應武心中也有所觸動,郭守敬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葉應武知道自己帶給這個時代工匠的是什麼。

尊嚴。

他們之所以跪下,是因爲他們感激面前這個人帶給他們和別人平起平坐的尊嚴。

這個時代的人,不會輕易行三跪九叩大禮,也不會輕易給別人跪下。跪天跪地跪父母,只有在祭天等大禮以及父母面前才用或者說纔可以跪下,即使是面對君王也只是拱手行禮。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跪下,就是在救命恩人面前,再造之恩,自然沒有什麼所謂的違背祖宗禮法。

“起來!”葉應武又重新說了一遍,“這是你們應得的!”

話音未落,葉應武快步走到郭守敬面前,朗聲說道:“沒有你們,就沒有大明現在的疆域,而大明的將士們也會付出更多的犧牲!沒有你們,甚至朕都有可能早就戰死在不知道哪個戰場上!”

張順、吳楚材還有小陽子等將領,同時上前邁出一步,向着這黑壓壓的人羣鄭重的行禮。

“於你們每一個人血脈之存續、於你們每一個家族子子孫孫之存續、於此國此大明之存續、於我華夏民族之存續,你們功莫大焉!”葉應武的聲音在寂靜的山谷之中迴響,在風中不斷撞擊着青山、不斷地迴盪。

所有的工匠,此時已經是熱淚盈眶,甚至要比熱氣球升空的時候還有激動。在這一刻,他們似乎終於知道自己爲什麼這麼努力、爲什麼要付出血汗。民族、家國,有一些曾經模糊不堪的概念,此刻在心中前所未有的清晰明瞭。

郭守敬帶頭,所有人默默地站起來。

而葉應武看着這些支撐着大明火器生產、甚至可以說以雖然沒有上戰場但是同樣功勳赫赫的人們,同樣什麼都沒有說。

家國,沒有國即沒有家,沒有家也組不成國,兩者本來就是相互依存、共同延續的,國破日既是家亡時。葉應武很清楚,在五千年封建歷史中,絕大多數的百姓甚至官員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國事是皇帝的家事,和自己沒有多少關係,所以很多人對於皇帝到底是誰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要還有皇帝就行。

這也是爲什麼王朝更迭的時候,大多數百姓還是會留下來做順民,也是爲什麼另外一個時空中明朝滅亡的時候,怒吼的只是少許的仁人志士,而後來清末那麼多屈辱的割地求和也只是少數睜眼看世界的有識之士在爭鬥,一直經過數十年的文化浸潤之後,在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日寇,華夏百姓纔算是第一次徹徹底底團結在了國家的身邊。

在大多數的百姓心中,國與自己的家沒有關係。

所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因爲當皇家自己亂作一團的時候,這個王朝和國家也就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候。

穿越伊始,葉應武一直想要樹立的,就是一種家國不分的意識,無論是打造天武軍這樣擁有軍魂的強軍,還是對士農工商一視同仁,實際上都是爲了加強民間的家國意識,讓軍隊、讓百姓深切的意識到,自己爲這個國努力,實際上也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家。

只有這種意識深入人心,葉應武才能夠保證大明的軍隊和百姓永遠團結在自己的赤色龍旗之下,從而讓葉應武有足夠的精力去對付四面八方虎視眈眈的敵人,畢竟在之前的三百年之中,華夏丟失了太多,讓葉應武必須竭盡全力才能全部拿回來。

簡而言之,葉應武就是通過這種意識,讓整個大明上下團結一心,而不是之前歷代王朝之中經常出現的政令不出京城。只有千千萬萬華夏百姓爲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努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向着同一個方向,葉應武纔有信心徹底掌握這一種強大的力量去力挽狂瀾甚至是開天闢地。

葉應武作爲一個歷史專業畢業的文科生,當然也看過不少網絡上的穿越小說,也知道那些穿越客是怎麼訓練軍隊的,大把的錢糧撒下去就有了嗷嗷叫的軍隊,對此葉應武雖然沒有想要批評什麼的意思——畢竟歷史上很多精兵確實是這麼訓練出來的,不過似乎好像很多王朝滅亡時候的軍隊也是這麼訓練出來的,只是不堪一擊罷了——但是葉應武很清楚,這樣純粹用功名利祿懸賞出來的軍隊,根本沒有辦法保持長久,甚至當別人開出更高價格的時候,這支軍隊能不能對你保持忠誠還得另說,要知道葉應武初來乍到,就算是有江南西路的財政支持,但是在蒙古和南宋賈似道面前,還只是一隻隨時都可能碾死的螞蟻,要說錢財,自己都不夠人家零頭。

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雖然成軍快速而且戰鬥力應該也不差,但是葉應武並沒有想要走這條道路的意思。如果單純用這種辦法訓練軍隊,那麼自己最後可以成爲割據一方的梟雄,但是很難成爲天下之主,五代朱溫就是一個前車之鑑,所以葉應武挖空了心思着重鍛鍊天武軍的歸屬感和家國榮譽感,錢糧豐厚只是作爲一個輔助條件。

葉應武當時需要的是一個即使是在困難絕境之中,對自己都能夠保持忠誠和信任的軍隊。否則葉應武也不敢帶着天武軍直接大搖大擺的進入臨安。一支堅信只有葉應武能夠帶給他們輝煌的軍隊、一支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戰的軍隊,纔是葉應武需要的軍隊,否則葉應武訓練出來一些只知道豐厚錢糧的軍隊,沒有任何的意義。

而現在從天武軍推廣到整個國家的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葉應武要讓所有的大明百姓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不只是爲了填飽肚子、養家餬口,更是爲了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更是爲了自己的子子孫孫能夠過上比今天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簡而言之,就是開啓民智,讓所有人都能夠睜眼看世界。

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所謂的睜眼看世界,在葉應武看來,並不只是看到西洋先進的科技和制度,更要看到一個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甚至進一步稱雄世界的根本——每一個百姓都願意爲這個國家付出代價甚至犧牲。

看着郭守敬,也看着這些工匠,葉應武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給了這些人夢寐以求的尊嚴,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一切努力,不只是爲了簡單的溫飽。

(此章後半段的目的是爲了回答之前有書友提出的一個問題:“爲什麼不直接用錢糧砸出來一支軍隊,能夠更輕鬆的取得勝利?”,也是爲了闡述作者關於開啓民智和國家意識的一點兒淺薄之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五百一十八章 沾衣欲溼杏花雨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七十八章 大局底定 上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五百四十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魂難安息第四百八十二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中)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萬里人歸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三百九十四章 八百里烽煙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九章 鋒鍔染血平石灘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陸門多恩怨 中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既載譽歸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八十二章 整軍備武 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誰向東行誰向西第二百七十八章 當時明月在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七十四章 是非成敗 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六百八十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下)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嘆江山如故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八章 波瀾起處是慶元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五百一十八章 沾衣欲溼杏花雨第三百零九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下)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七十八章 大局底定 上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五百四十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魂難安息第四百八十二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中)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萬里人歸來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三百九十四章 八百里烽煙第二百五十七章 春意浮江漢 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麗山河變第九章 鋒鍔染血平石灘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陸門多恩怨 中第三百零一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上)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既載譽歸 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八十二章 整軍備武 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誰向東行誰向西第二百七十八章 當時明月在第三百零八章 十萬貔虎控雕弓(中)第七十四章 是非成敗 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帝蹕臨南海(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三百零三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下)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六百八十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下)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嘆江山如故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八章 波瀾起處是慶元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種相思兩處愁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