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

ps:即將大結局

葉應武很清楚老將軍的爲人,馬塈絕對不是那種誰強就跟着誰的騎牆派,當初他堅定地站在葉應武這一邊,或許只是因爲老將軍很清楚,一旦華夏自己亂了,這東南之天就算是徹底崩塌,而且他也相信已經創造了不少奇蹟的葉應武還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葉應武沒有讓他失望,而馬塈也沒有讓葉應武失望。

這一次馬塈以高齡掛帥、萬里遠征,抱着必死的心態爲大明在南洋的戰場搏取一線生機。事實證明,他燃燒了自己的生命,但也取得了成功。這一場和伊爾汗國的博弈,終究是馬塈勝了,哪怕是隻勝了半子。

“老將軍,想必你走的很從容吧,以死力搏,死得其所啊。”葉應武喃喃說道,將奏章重新撿起來細細擦拭掉上面的灰塵,“不過朕知道,你肯定還是有心願未了啊,不過你放心,這伊爾汗國早晚要對我大明俯首稱臣!”

葉應武的話音不高,但是擲地有聲。

格桑和晴兒都是一顫,下意識的對視一眼。讓葉應武下定決心剷除的對手,可並不多啊,大明和伊爾汗國之間的較量,恐怕只能算是剛剛開始啊。

“夫君?”格桑輕輕喚了一聲。

葉應武微微頷首,轉頭看向晴兒:“現在就召政事堂三位相公、禮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入宮覲見,此事容不得拖延!”

晴兒點了點頭,急忙轉身下去吩咐,而葉應武帶着歉意看向身邊的格桑:“對不起,本來答應一起看星星的······”

手指按在葉應武的嘴脣上,格桑微微搖頭:“夫君儘管去就是了,夫君所做是爲的這個國,如果這個國沒有了那麼這個家又如何能存?夫君的心意,妾身明白。”

葉應武並沒有笑,而是默默的擡頭看向滿天星辰,若有所思。

伸手幫着葉應武整了整讓風吹亂的衣襟,格桑柔聲說道:“這一次妾身倒是有些奇怪,老將軍爲國之柱石,夫君提到老將軍的時候言語之間也多有敬佩之意,老將軍戰死西洋,爲何夫君卻並沒有因此而氣憤?這和夫君一向的作風······”

葉應武眉毛一挑,霍然扭頭看過來。

或許是感受到了葉應武眼神之中的寒意,格桑急忙掩口說道:“呀,妾身說錯話了,夫君萬萬不要放在······”

葉應武勉強露出來一絲笑容,攬着格桑的肩頭看着天空:“老將軍離世,某心中又如何沒有氣呢?可是現在大軍在外,某就算是想要責罰也得等張貴他們回來問清楚情況才能定罪不是?更何況以老將軍的倔強脾氣,其在天之靈肯定也不願意看着某因爲他的死而怪罪誰······”

頓了一下,葉應武感慨了一聲:“對於老將軍來說,這樣的歸宿也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啊,畢竟老人家這輩子的心血都凝固在靜江軍上了,至少最後老將軍帶着靜江軍馳騁沙場······對於很多將軍來說,年老了解甲歸田,可不是什麼舒服的事情······”

“罷了罷了,不說這些了。”葉應武搖了搖頭,“這裡風也不小,格桑你也回去吧,若是被風吹出個好歹來某也心疼。”

“那······妾身回去等着夫君。”格桑微微頷首。

看着格桑轉身離去的身影,葉應武長長呼了一口氣,在他的頭頂上,星漢高懸,光芒摧殘。

這滿天星辰自己來不及駐足欣賞,是因爲自己要支撐起這片天空,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美麗而壯觀的景色。自己來到這七百年前,可不只是爲了讓在天傾之下的民族看到一線生機和希望,更是要讓他們在這一片遼闊的天穹下、在這絢爛的星河下永久的安樂生存。

當然這樣做的不只是自己,還有文天祥他們、還有當初的江萬里他們,當然還有離去的馬老將軍。就是這一雙雙手,就是這一道道身影,支撐起了這絢爛的天空。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葉應武輕輕嘆息一聲、

遠征西洋,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老將軍,你雖然終究“墮河而死”,但是很榮幸,你的堅持沒有被白白浪費,你成功了。

回想這些年,如老將軍者,又豈在少數?

甚至就連葉應武,不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刀尖上跳舞、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方纔一手開創了今日的局面。

不知道爲了這四海昇平,這個民族還需要犧牲多少?

這數百年中,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將士捨生忘死,這個民族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實際上想要的不過也就是在這天穹下搏取一片能夠安居樂業的空間罷了。

葉應武的目光緩緩落在不遠處燈籠光影中格桑窈窕的身影上,女孩似乎感受到了什麼,腳步一頓,轉身回首,衝着葉應武所在的方向嫣然一笑。

苦笑着搖了搖頭,葉應武不由得自嘲一聲:“實際上某也有私心啊。”

守護這天下的同時,也想守護她們的笑容啊。

——————————————

“這個張貴還有張全,都是吃乾飯的麼?!”劉師勇將手中的奏章狠狠一甩,“我大明開國時候立下赫赫功勞的兩位老將軍,是大明軍隊之瑰寶,也是我等大明將士之楷模,結果現在到好,老將軍就這麼走了,這讓某如何給老將軍的家人交代?!”

看着在御書房外面跳腳大罵的劉師勇,文天祥和陸秀夫對視一眼,都是微微搖頭。即使是他們這些和馬塈很少有來往的文官,聽聞老將軍的死訊也是心中惋惜,更何況這些武將。

而腳步聲再一次響起,張世傑大步走過來,看着劉師勇的樣子,不由得一挑眉:“這裡是御書房!”

“郡王!”劉師勇看清楚來人,一時間也不敢造次,急忙拱手行禮。

文天祥和陸秀夫也上前一步和張世傑見禮。

張世傑微微頷首,蘇劉義還在廣南,所以他雖然從北面回來,卻一時間還沒有辦法從朝廷諸多事務上脫身,比如之前一直由文天祥和劉師勇代管的右丞相職務,現在就等於落在了張世傑的肩膀上。

這也使得大明政事堂終於又有了三位相公,也能讓文天祥喘一口氣。

“陛下可曾到了?”張世傑看着已經點亮燈火的御書房,並沒有在意旁邊面帶愧疚神色的劉師勇。有些事情點到爲止就可以,張世傑也不想在這等地方細說。

文天祥和陸秀夫都讚賞的看了一眼這位大明的第二位郡王——第一位端郡王是陛下的兄長——相比於之前,經歷過北伐和草原大戰的張世傑愈發穩重,並且舉手投足之間,不怒自威。

一個強大王朝郡王應該有的氣勢,在張世傑身上展露無遺。

“陛下在裡面,不過一直沒有讓我們進去。”文天祥有些遲疑的回頭看了一眼緊閉大門的御書房,不知道葉應武這是什麼意思。

張世傑輕輕嘆息一聲:“老將軍之死,再加上此次南洋之戰陸師之損失並不小,陛下心中難免有些過不去啊。”

“從南洋傳回來的戰報某剛纔已經看了,此次西洋之戰,陸師和海軍雖然有所配合,但是兩軍之間之聯絡幾乎少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如果不是海軍艦隊威脅報達而老將軍也率陸師在卡爾巴拉血戰,恐怕這西洋一去就是全軍覆沒。”劉師勇在旁邊憤憤地說道,“此次能有慘勝,實際上全賴我大明之國力和將士之拼命,老將軍暫且不必說,張貴和張全等人應當負有責任。”

張世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你心中有氣,某心中又如何沒有氣,從西暉鎮到卡爾巴拉城,戰死的不都是我大明兒郎?但是畢竟這是萬里之外的一場大戰,相比於我們之前的北伐,沒有錦衣衛的全力配合,更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以孤軍遠征萬里,以弱軍死守西暉鎮,無論哪一點實際上馬老將軍還有婁勇等人都做得可圈可點。”

頓了一下,張世傑沉聲說道:“算起來我華夏上一次萬里遠征已經是盛唐時候了,更何況就算是那樣也沒有此次卡爾巴拉之戰距離遙遠。我大明的赤色龍旗在波斯灣的上空飄揚,至少已經能證明我大明有向伊爾汗國開戰並且真的打敗他的實力。”

劉師勇怔了一下,而文天祥和陸秀夫也若有所思。

之前大明軍隊已經打過太多勝仗,所以導致他們把勝利看得太輕鬆。這一次南洋之戰折損一員老將,再加上西暉鎮血戰、卡爾巴拉血戰折損兵馬數量不計其數,甚至已經超過當年成都府保衛戰。所以在潛意識中甚至就連文天祥和陸秀夫都將這一次看作慘勝甚至是失敗。

畢竟實際上南洋之戰並沒有達到誘導蒙古韃子主力大軍回師與之決戰的目標,伊爾汗國展現出來的實力不是大明的遠征軍能夠對付的,而根據張貴在奏章上所說,顯然已經做好了從巴士拉撤退的決定。

也就是說,大明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實際上只是將蒙古軍隊的主力拽了回來,並且摧毀了伊爾汗國的部分重要經濟地帶,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消耗蒙古人的有生力量,雙方的戰損都差不多。

可以預見在未來,伊爾汗國肯定還要挑起戰端,此次南洋之戰只是爭取到了一段時間罷了。

而對於大明來說,這一段時間應該怎麼運用,就很有考究了。

“幾位相公久等了,還請幾位入御書房。”小陽子大步走過來一拱手。

張世傑和文天祥點了點頭,率先邁步,而劉師勇和陸秀夫快步跟上去。

御書房中所有燭火都已經點亮,將整個御書房照的燈火通明。而一副尺寸巨大的輿圖就懸掛在一側的牆壁上,此時葉應武正負手站在輿圖前面,在輿圖上有用紅色箭頭標出來的兩條漫長的線。

一條是從輿圖上方,也就是大明的幽燕、河西以及西域一帶延伸出來,然後向西側蔓延,相比於大明這邊詳細的地名標註和對山巒河流的勾勒,向西幾乎也就是隻有一個輪廓。

而另外一條則是從輿圖下方,一路走南海、南洋,折而向西,在這條已經被很多人熟悉的海上絲綢之路中,伊爾汗國所在的位置被大大的圈了起來,顯然這條道路想要走通,最重要的還是拿下伊爾汗國。

“諸位卿家過來了。”葉應武並沒有回頭,“不用行禮,你們都來看看。”

張世傑等人隱約揣摩出葉應武的意思,紛紛順着他的目光看去。

葉應武拿起一側的杆子在輿圖上一指:“諸位,世界之大,遠超中國九州之範圍,而我大明財富之來源在於商貿,商貿之依託在於海上和陸上的絲綢之路。這絲綢之路的大致走向便是如此,北側這條道路是蒙古韃子當年西征走過的道路,而南面這條道路諸位想必更熟悉一些······”

“陛下的意思是?”張世傑眉毛一挑。

葉應武輕輕一笑,轉過頭看向張世傑他們:“無論是鞏固大明在南洋的統治也好,還是爲老將軍和此次遠征戰死的將士們報仇也罷,更或者你們理解成爲大明換取更多的財富也成······伊爾汗國,我們必須要征服!”

頓了一下,葉應武緊接着用長杆在輿圖上一敲:“從伊爾汗國向北是欽察汗國,現在蒙古分崩離析,這兩個汗國雖然常年相互敵對,但是在我大明面前,很有可能聯起手來,因此無論是海上絲路還是陸地上絲綢之路,想要使得此間的財富和利益最大可能的落入我們手中,蒙古這兩個汗國一個都不能留下。”

“陛下此言臣無異議,但是現在之大明,剛剛經歷連年惡戰,並且北地還有南洋之百姓安置······”文天祥向前一步沉聲說道。

葉應武轉過身,微微一笑:“朕可沒有說現在就要對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動手,我大明各主力戰軍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修整,朕可不想催趕着久戰疲憊之師上陣廝殺,這樣未免事倍功半。”

聲音微微遲鈍,葉應武的笑容隨時消散:“更何況······恐怕馬老將軍在天之靈也不想看着我們如此匆忙爲他報仇,從而引起一番大戰吧,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將軍臨走之前所喊的‘回來’,朕一定不會忘,不過很顯然不是現在。”

提到馬塈,文天祥他們也都肅然而立。

葉應武重新看向輿圖:“千萬裡大好河山,還在蠻夷手中。諸位愛卿,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漢唐極盛之版圖,什麼時候才能爲我華夏之生存壯大打開一片新的天地,諸位愛卿,任重而道遠。”

“陛下所言甚是,”文天祥點了點頭,“此次北伐之戰和南洋之戰的撫卹獎賞以及設置學院、編選大典等諸多事宜,還需要和陛下商量。”

葉應武大步走到桌子旁坐下,衝着文天祥他們幾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事不宜遲,那便一項一項的說。”

文天祥和陸秀夫等人對視一眼,臉上同樣露出鄭重神色。

萬里河山的輿圖就在他們身邊,雖然不知道葉應武和他們一起操控的大明這一輛巨大的馬車會奔向何方,但是他們清楚,從今天開始將要踏上的,是一個嶄新的征程。

華夏走過了艱辛,也當走向富強。

——————————————-

大明永樂二年十二月,朝廷追封原靜江軍主將馬塈爲“護國公”、上柱國,重賞戰死將士,並賜予靜江軍以“鎮西”軍號,同時賜予北伐之主力兩淮軍以“鎮北”軍號。

大明永樂三年正旦大朝,朝廷下達旨意,選擇成都府、興州、洛陽府、慶元府、泉州等二十三處州府爲醫療護理制度建立試行地點;同時集結天下才學之士編撰《永樂大典》。

大明永樂三年二月,大明皇帝葉應武在鐘山爲北伐將士、南洋戰死將士舉行盛大的祭祀。

大明永樂三年四月,冊封皇長子爲太子。

大明永樂四年元月,大明工部研製成功蒸汽機。

大明永樂七年四月,大明皇帝葉應武第一次西巡,歷時兩年,經過荊湖、川蜀,並向南巡視大理,向西南巡視吐蕃,原本因大明之逐步派遣官員而有所牴觸的大理偏遠地區部落以及吐蕃爲之懾服。

············

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重甲叩崤山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一百零五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上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四百九十九章 百戰碎鐵衣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今宵有酒今宵醉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窗含千秋夢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五百七十九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一百一十五章 赤血燃燒 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三百二十章 夜來風雨傳鼓聲第九十一章 夏風煙塵 上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九十七章 夏夜迷蹤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雪中總哀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濃雲籠川陝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三百二十章 夜來風雨傳鼓聲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清風徐徐笑玲瓏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六百零一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下)第二百一十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青燈孤盞星辰淡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杳杳神京路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彈指灞陵雪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四百五十章 暴雨落江淮第一百四十九章 只道是尋常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六部挽袖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十二章 惟願海波平 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三百八十九章 煙波度若飛(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三百九十九章 驟雨打芭蕉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
第四百三十章 萬衆披肝膽第二百一十二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中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四百二十一章 重甲叩崤山第六百六十一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上)第一百零五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上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風雪雜錯虎頭山 上第二百九十章 晴午歸棹聲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四百九十九章 百戰碎鐵衣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今宵有酒今宵醉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中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開城府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窗含千秋夢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第五百七十九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爲君王取舊山河(下)第九十二章 夏風煙塵 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一百一十五章 赤血燃燒 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風雪戰江東第三百二十章 夜來風雨傳鼓聲第九十一章 夏風煙塵 上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十九章 願將餘生託付君第九十七章 夏夜迷蹤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雪中總哀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五十章 密雲不雨 下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六百三十六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濃雲籠川陝第四百一十一章 流星探馬歸第三百二十章 夜來風雨傳鼓聲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清風徐徐笑玲瓏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六百零一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下)第二百一十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青燈孤盞星辰淡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杳杳神京路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二百三十五章 春風不渡漢 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彈指灞陵雪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觥籌金明滅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四百五十章 暴雨落江淮第一百四十九章 只道是尋常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六部挽袖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東來故人稀第三百八十一章 笳鼓萬貔貅(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十二章 惟願海波平 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三百八十九章 煙波度若飛(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入浮雲亦是崩(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三百九十九章 驟雨打芭蕉第一百七十一章 瓊海深處空足音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