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

ps:新書《權傾南北》上傳求收藏

大明皇宮正殿,紫宸殿。

“陛下駕到!”一聲高喊響起。

所有臣子都屏住呼吸,用眼角的餘光追着那一道屏風後面轉過來的身影,而到看到葉應武站在龍椅前的時候,文天祥和劉師勇同時率先躬身,而文武百官緊跟着躬身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卿平身,”葉應武雙手一擡,自己也坐在龍椅上,“今日大朝會乃是天下百官來朝,諸位卿家和朕,也是許久未久了啊。”

百官之中傳來低笑聲,陛下調侃,大家當然得配合着笑兩聲,至少說明今天陛下的性情似乎很不錯。站在前面的文天祥和劉師勇下意識的對視一眼,不知道葉應武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難道陛下已經胸有成竹了?

不過不等文天祥他們去細細揣摩,葉應武已經笑眯眯的開口:“諸位卿家,此次前來肯定有諸多事宜需要稟奏,那就開始吧。”

文天祥輕輕咳嗽一聲,向前邁出一步:“啓稟陛下,臣有本要奏。在過去十二個月之中,我大明將士奮勇殺敵,取得了北伐的勝利,克復燕雲,拓土河西和遼東,使得我大明之疆域從大河一直向北拓展到長城,從山西岢嵐河谷一戰之後,長城以南已無蒙古韃子之蹤影,漢唐之土地盡復我大明所有!”

整個大殿上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默不作聲的靜靜聽着,就算是他們有再多的小算盤,都必須要放在這一件事情後面,因爲北伐的戰果已經出來幾個月了,甚至就連陣亡將士的撫卹也已經全部完成,按照大明慣例,論功行賞應該是緊跟在撫卹後面進行的——這有犧牲將士尊重、死者爲大的意思,軍中將士對此毫無異議,畢竟誰也不想等到自己戰死的那一天,撫卹被一拖再拖。

而現在如果再不對北伐有功各部論功行賞的話,恐怕難以服衆。畢竟朝野上下因爲北伐的勝利可是着實振奮了一番,必須要給朝野、給軍隊一個足夠的獎賞。

誰都不傻,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到天下人的對立面。

葉應武點了點頭,而吏部尚書汪立信和兵部尚書劉師勇同時向前一步:“啓稟陛下,這是對此次北伐文官(武將)的功勞簿,還請陛下過目。”

這功勞簿葉應武倒是還沒有看過,因爲是張世傑和陸秀夫擬定的,所以葉應武也用不到提前看——身在前線的張世傑和陸秀夫肯定比葉應武更瞭解實情,更主要的是葉應武相信他們兩個不會幹出來什麼糊塗事。

功勞簿的最頂端赫然寫着葉應武的名字,張世傑和陸秀夫雖然都是老實人,但是這一點兒拍馬屁的功夫還是會的,更主要的是誰都不能否認,這一次如果不是因爲葉應武毅然率領禁衛軍北上頂在沁水,恐怕北伐就是以大敗收場了,所以這首功落在葉應武的頭上也合情合理。

對此葉應武只是一笑了之,自己有功,總不能學着朱厚照同志封自己一個“大將軍”噹噹吧,那就未免貽笑大方了。

而在葉應武下面,列在第二功,實際上是首功的,正是兩淮軍第一旅的旅長徐晨。對於徐晨,葉應武當然早有了解,這個曾經以一旅之兵死守合蔡鎮的勇將,是他親自點將作爲包抄隊伍率先出擊的,而事實證明徐晨也確實沒有讓葉應武失望,徐晨率領八百壯士扼守長城,古北口一戰可以說打斷了幽燕蒙古大軍的脊樑,讓伯顏和史天澤失去了突圍的鬥志,最後在猶如浪潮般殺來的明軍面前舉手投降。

這實際上的首功歸於徐晨,全軍上下都毫無異議。徐晨的功勞,可不是簡簡單單做到的,是第一旅兩次血戰的傷亡險些打滿了兩次編制換來的,是徐晨帶着第一旅的將士提着腦袋換來的。

在功勞簿上徐晨名字背後,赫然寫着“遷師長,請議封侯”,徐晨兩次血戰的功績加起來升到副軍長或者一軍督導——這裡的軍是主力戰軍下面一階級的軍——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現在大明軍界,年輕或者中年將領太多,倉促之間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職位可以讓徐晨補上來,所以只能先升爲師長,而作爲補償,張世傑毫不猶豫的提出了“議封侯”。

對於很多武將來說,封侯是最終的夢想和追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多少名將都倒在了封侯的道路上,而如果以徐晨現在的年紀就封侯的話,那對於徐晨來說絕對是一個殊榮,哪怕是在大明實際上爵位除了可以讓幾代子孫輝煌一些之外,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榮譽頭銜,卻是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就算是徐晨的功勞巨大,但是以封侯酬功也已經足夠了。

葉應武苦笑一聲,這個張世傑和陸秀夫還真是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啊。而他的目光順着功勞簿向下看去,在下面張世傑以及各主力戰軍統帥和督導的名字一字排開,倒是符合情理,而天雄軍將軍高達的名字緊跟在張世傑之後,葉應武知道這是前線的將領們對於老將軍的尊重,而且所有人也都清楚,此戰之後老將軍恐怕也要解甲歸田了,所以功勞大一些倒也無妨,畢竟老將軍這些年支撐川蜀天空、又開拓河西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

對此葉應武同樣沒有什麼異議,當下裡他擡頭看向文武百官:“這功勞簿朕過目了,朕準了,但是還有一點需要百官商議,在功勞簿的第二位,僅次於朕的就是兩淮軍第一旅旅長徐晨,張、陸兩位卿家向朕提議封侯,不知道諸位卿家意下如何?”

武將們臉上都露出驚喜神色,徐晨以而立之年封侯,那麼意味着只是癡長几歲甚至更爲年輕的他們,同樣也有年少封侯的可能性。而文官們的神情就複雜很多了,徐晨升遷在情理之中,但是讓徐晨既升遷又封侯,可就不是文官們想看到的了,畢竟無論朝野之中有怎麼樣的矛盾,文官和武將這之間的對立是恆久的,所以武將坐大當然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一名吏部主簿當即站出來朗聲說道:“啓稟陛下,臣以爲不可,徐將軍有大功於北伐,其功績足以青史留名,但是畢竟年紀太輕,如果直接封侯的話,恐怕容易助長其驕傲之情,不利於一員我大明未來驍將之崛起,還望陛下三思!”

這吏部主簿看上去是在吹捧徐晨,但是實際上是在提醒葉應武,徐晨現在的年紀若是貿然封侯的話,恐怕很容易導致徐晨驕躁,未來很有可能鑄成大錯。

只不過他話剛剛說完,汪立信等人的臉色就變了。

而劉師勇等武將的嘴角邊露出一抹冷笑,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嘲諷文官們竟然派出這麼一個白癡。

至於站在最前面的文天祥,微微低頭,嘆了一口氣。這吏部主簿實際上算不得站在葉應武這邊的人,他出身世家,此時是在爲誰說話足可以看出來。而這個傢伙這個時候“頂風作案”的原因,十有八九也是要試探一下葉應武的忍耐和底線,爲等會兒做準備。

就算葉應武直接動怒——文天祥甚至懷疑這並非不可能——除了這個吏部主簿倒黴之外,也多少得牽扯到吏部尚書汪立信,一個御下無方的牽連罪名是少不了的,這也是爲什麼汪立信臉色變了。

他只不過表態站在葉應武這邊沒有幾天,世家這一羣瘋狗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咬上來了。

葉應武的目光轉移到這個並不年輕了的吏部主簿身上,又轉移到旁邊臉色有些發白、着急的跺了跺腳的汪立信身上,再看看那些神情各異的文武百官,葉應武忍不住輕笑一聲。

這官場百態,何其有趣!

而聽到陛下的笑聲,所有官員心中都是一震,有些錯愕的擡頭看去。

什麼時候陛下的脾氣這麼好了?

而葉應武不慌不忙的敲了敲桌子:“是不是在你看來,朕也很年輕?”

整個大殿在剎那鴉雀無聲,原本交頭接耳的官員們下意識的屏住呼吸。因爲在葉應武這突如其來的質問之中,他們都聽出了憤怒。陛下怎麼突然發火了,還是剛纔的那一聲笑聲只是怒極反笑?

而那吏部主簿也震驚的擡起頭,正對上葉應武的目光,他的雙手忍不住劇烈顫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這個時候他也意識到自己剛纔說錯了什麼,他強調徐晨年輕,卻忘了眼前坐在皇位上的這位皇帝陛下更加年輕。徐晨沒有辦法勝任侯爵的虛銜,那麼葉應武是不是更當不了皇帝?

這再粗淺不過的指桑罵槐,就算是解釋也解釋不清楚。

而現在陛下顯然已經在氣頭上了,就算是解釋什麼,陛下又聽得進去麼?那吏部主簿輕輕吸了一口涼氣,緩緩站起來,此時的他看上去蒼老了幾十歲,腳步踉蹌的走到大殿之外,再轉身跪下。

這是宋明兩代朝堂上的規矩,下殿聽參!

等於這個人的仕途基本上已經走到終點了。

汪立信輕輕鬆了一口氣,而文天祥微微搖頭,世家竟然派上來這麼一個廢物打頭陣,果然根本不是陛下一回合之將啊。不過換句話說,這麼一把年紀方纔混到吏部主簿的身份上,顯然這個人也知道自己的仕途就算是向前也沒有什麼用了,反倒不如趁着這個機會遠離旋渦、一走了之。

隱約猜測到這個老人的意圖,文天祥在心中輕輕嘆息一聲。或許現在的朝堂上,現在的那麼多世家出身的臣子們之中,這個傢伙反而是最聰明的。

“徐晨遷大明兩淮軍第一師師長,封侯爵,封侯之名稱由吏部和兵部共同擬定之後上報政事堂。另外大明兩淮軍第一旅授‘大明干城’稱號,以表彰該旅在北伐之戰中的功績,全旅官兵功另多轉一級。”葉應武沉聲說道,撐着桌子猛地站起,彷彿剛纔那個讓羣臣一驚一乍的喜怒無常皇帝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殺雞儆猴的作用是明顯的,這一次回答葉應武的,只有整齊劃一的“遵旨”。而站在那裡、雖然年輕得有些過分,但是氣勢咄咄的陛下,讓所有臣子都不敢小覷。

“大明將士在前浴血廝殺,如果論功有差錯和偏頗,朕有何顏面去見那些曾經和朕並肩奮戰的將士,又有何顏面去面對鐘山的忠魂英烈和那些站在招魂白幡下的百姓們?”葉應武的聲音雖然低沉,卻振聾發聵。

整個大殿上,鴉雀無聲。此時此刻的葉應武,猶如一座險峻直衝雲霄的山嶽,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攀爬。

而站在後排的不少年輕官員,都下意識的攥緊拳頭,他們實際上尚且遠離朝廷和世家鬥爭的旋渦,也沒有將文官和武將的隔閡和相互提防看的那麼重,所以他們都以鄙夷的目光送那佝僂的身影離開,然後迎上葉應武的目光,在他們看來,爲大明做出如此貢獻、如此犧牲的將士們,就應該得到這樣的嘉獎。

站在前面的鄧光薦也感受到了背後一道道灼熱的目光,心中感慨萬千。

如此年輕的陛下,如此年輕奮進的官員,如此年輕的日月大明,即使是人到中年的他,在此時此刻也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一段努力奮進的歲月啊,鄧光薦的臉上不知不覺的露出了笑意,任何跳樑小醜,在這熊熊烈火之下,都將化爲灰燼。

生逢此世,何其幸也!

——————————————————--

炮聲轟響,炮火拉出來的地獄之網在並不開闊的山坡上端來回拉鋸,任何想要越過這一道火網的人,都會被無情地撕成碎片。血肉殘肢飛上半空,而原本山坡上的蒙古旗幟已經不見蹤影。

這裡是高樹坡的西坡,也是高樹坡這一帶連綿山坡的制高點,這山坡扼守道路,而且可以俯瞰東側谷地,爲兵家形勝之地,搶佔了西坡,高樹坡的主要陣地和險要之處纔算是全部落在掌控之中。

而蒙古人顯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之前東側山坡以及中間段谷地落入明軍手中之後,便開始死守這西側山坡,力求將明軍拖在西側山坡下。至於明軍也毫不猶豫的將兩路兵馬合二爲一,集中全部力量猛攻西側山坡,所有火炮不惜一切代價向前推進,只求能夠更準確的命中山坡上蒙古人倉促之間構築的營寨和工事。

這些營寨主要由土牆和一些石塊構成,若是放在平地上根本沒有什麼威脅,但是在這山坡上依託地勢,想要輕鬆拿下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更主要的是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退路了的蒙古人,死咬着牙堅守。

如浪潮般的明軍將士不顧炮火過後的煙塵散去,就向着山坡衝擊,而那一面滿是創痕的赤色旗幟在風中呼嘯舞動。一道道背對着山坡下狄孟和蔣紹的身影不斷的向前、不斷的倒下,而又有更多的人陸續頂上去。

狄孟的臉色鐵青,死咬着嘴脣一言不發。

蔣紹同樣是一聲不吭,他知道狄孟鬱悶的地方,好好地一場伏擊戰硬生生打成了遭遇戰,而且現在更是變成了明軍進攻的攻堅戰,在行軍上晚了一步導致現在處處受制於人,並且第一師爲了拿下這高樹坡上的幾處要點,着實付出了血的代價——要知道這些犧牲按照原定計劃應該是蒙古人來付出纔對,而現在明軍將士無疑流了更多的血。

當然更主要的是,現在高樹坡還沒有拿下來,而後續的蒙古韃子主力卻不知道已經到了什麼地方,這種整個戰場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覺,怎能不讓狄孟感到鬱悶?

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一百六十九章 飛雷炮震山半壁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血色洗庭前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上)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一百一十九章 激流暗涌 中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赤血燃燒 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上)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南北星疏第二百九十一章 棋子空敲落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十九章 風雨夜寥殺機重第六百二十五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一百九十九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五百一十四章 卷地風來忽吹散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七十章 乾坤朗朗 中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三十六章 驚變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帆渡海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六十六章 青石路遠 上第二章 前世今生七百年第五百二十章 有客自遠方來兮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
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永樂開新政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一百六十九章 飛雷炮震山半壁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蛟入江誰人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血色洗庭前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上)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七十六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上)第十五章 餘孽何聊生第四十章 千軍北渡江 中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三十七章 驚變 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四百零八章 朔風袖底生(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上)第八十一章 青山依舊第一百一十九章 激流暗涌 中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何在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照金戈萬馬動(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赤血燃燒 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上)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南北星疏第二百九十一章 棋子空敲落第三百六十六章 錚然一葉秋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型階級的產生第十九章 風雨夜寥殺機重第六百二十五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一百九十九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五百一十四章 卷地風來忽吹散第三百零六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喋血長安道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第二百零三章 兵來如水輕迴轉 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鎌倉黑潮生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七十章 乾坤朗朗 中第二百零八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上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下)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第六百七十二章 蓋州大屠殺第三十六章 驚變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下第四百七十章 艨艟破神風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春江潮水連海平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帆渡海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雨夜生死決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六十六章 青石路遠 上第二章 前世今生七百年第五百二十章 有客自遠方來兮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戈壁星辰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四百二十章 明王定濟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