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

ps:感謝書友akrmenross和碇忠虎的支持

葉應武站在輿圖面前已經沉默了很久。

六扇門來往傳遞消息的人風風火火的衝入大堂當中,然後又轉身離開,樑炎午和一衆幕僚們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自從雙方開戰以來,這座側殿就已經成爲了彙總消息的中樞所在,包括戶部、兵部甚至吏部、工部,都派遣了要員在此駐紮,同時葉應武又抽調了翰林院的十多名學士過來幫忙處理這些從四面八方送來的紛亂文件。

而外面的禁軍也是將這個並不起眼的偏殿嚴謹保衛,畢竟現在這裡是整個大明的核心和中樞,一旦這裡出了什麼意外,大明也就殘廢了。

“殿下,最新戰報!”一名幕僚快步而來。

葉應武急忙接過來,旁邊來往忙碌的一衆幕僚和官吏都緊張的看過來,所有人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手中的動作都放緩,畢竟這是自開戰以來第一份戰報,他們當然很關心。

打開看了一眼,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迎着一雙雙急迫的目光,鄭重點了點頭。頓時大殿中迴盪起歡呼聲。葉應武也是喃喃感慨一聲:“鎬子這一戰打得不錯,雖然損失大了一點,不過總算是把戰火遏制在了陳州邊境,沒有讓整個淮北都亂成一鍋粥。”

江鎬率領天武軍緊急北上,和南下的蒙古騎兵狹路相逢,最後雙方死傷都在兩三千左右,蒙古騎兵見事不可爲,最終退卻,而江鎬雖然莽撞,但是也明白現在是遍地狼煙,整個千里邊境亂成一團,所以並沒有着急追趕,只是勒兵緩緩向陳州挺進。與此同時,兩淮軍也陸續北上,和天武軍互成掎角之勢。

葉應武看了一眼輿圖,沉聲說道:“來人,帶着朕的旨意,口頭嘉獎一下天武軍,一概功勳,戰後再算。另外告訴蘇任忠,淮北國家重地,不能有失,朕此次派遣他北上坐鎮,就是爲了守住淮北,至於是不是進攻徐州、陳州,讓他自行決斷。”

樑炎午有些詫異的看了葉應武一眼:“殿下難道就不給各部一個指示?”

轉過身緩緩走到桌子旁,葉應武淡淡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沙場之上,戰況瞬息萬變,即使是身在其中有時也難以判決,更何況朕在南京這數百里之外,況且蒙古韃子騎兵本來就以速度見長,等到朕的命令下達了,恐怕爲時晚矣。”

樑炎午點了點頭,葉應武說的倒是沒錯,畢竟現在這消息來往傳達,等到葉應武的聖旨傳到淮北,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北宋開國之初對北方的幾次大戰,都是因爲臨出征的時候皇帝畫好“將圖”,大將作戰只依靠將圖作戰,沒有任何的變通,即使是北方金國和西夏的軍隊部署變化,這些大將也不敢更改命令,最後導致次次北伐都是兵多將廣,最後卻總是鎩羽而歸,最後導致整個大宋對於北伐已經不抱任何的期望。

不過話說回來,古往今來大將在外擁兵自重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甚至漢唐亡國,都和藩鎮擁兵自重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對於這些率領精銳在外的將領,不可能沒有提防的手段。

而葉應武採取的就是委派朝廷高級官員,然後將地方將領的地位、力量擺到一個高度上。上一次南征便是如此,葉應武讓李芾、馬塈和楊寶掌控的兵力差不多,這三個人當中誰都沒有一家獨大的能耐,然後又在這之上派遣了張世傑這個兵部尚書坐鎮,張世傑對於葉應武的忠誠不言而喻,同時他個人的能力和軍中威望也是實所共鑑,所以這三個來路各不相同、性格迥異的指揮使對於張世傑都是言聽計從。

這一次葉應武也是使用了相同的辦法,由從南洋返回的張世傑坐鎮京中,然後主掌軍事的右相蘇劉義坐鎮淮南,統籌兩淮戰事,與此同時,作爲葉應武劃定的重中之重——川蜀,葉應武更是毫不猶豫的派出了左臂右膀文天祥,恐怕想要壓住川蜀如同犬牙交錯的各部,也只能讓文天祥出馬了,至少有了文天祥,再加上川蜀裡效忠葉應武的王世昌,葉應武還是有信心能夠掌控川蜀各部走勢的。

當然,這樣往外派遣高級官員,也不是沒有壞處,左右相先後離開朝廷,意味着參知政事陸秀夫必須主持大局,同時六部也要分擔部分屬於丞相的工作,使得大明原本就繁雜的政務更加難以處理。

對此葉應武也並沒有強求,畢竟戰時不比平常,各種事務自然而然的會很繁重,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是葉應武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從翰林院和學士院,甚至御史臺當中調取一定的年輕官員來負責各個部門的事務處理,從而緩解六部的壓力。同時憑藉着這個,葉應武也能夠培育和訓練年輕官吏,使得大明新的一代能夠儘快成熟,並且在以後隨着大明領土的增加,這些官吏能夠儘快的走馬上任,有效地避免上一次文天祥北伐時候少有官員可用的困境。

當然了,能夠抽調的官員也在少數,畢竟翰林院和御史臺現在也是忙得不可開交,葉應武交給翰林院的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配合六扇門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宣傳,要告訴百姓和蒙古韃子開戰能夠爲大明、爲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少的好處,同時從道義上聲討蒙古不守信用,率先撕毀條約。

至於御史臺,王爚親自坐鎮,陳宜中帶着一羣得力官吏披星戴月檢查每天的賬目,戰爭時期,每一點兵刃和錢糧都不容有失,更不能容忍居心叵測之人在其中牟利,所以御史臺要負責把每天的賬目至少覈查兩遍,以防任何不必要的損失。

而每天六部、御史臺和翰林院都要詳細描寫今天的所作所爲,同同時把統計出的數據上報,由樑炎午帶着幕僚們處理之後,整合給葉應武,從而使得呈現在葉應武案頭的,是工工整整甚至帶着幕僚們建議的一排排文件,葉應武只要根據這些文件********即可。

大明這種獨特的以三權分立爲核心,設置類似於後世的參謀部進行統籌兼顧的規格,雖然在一開始引起了包括江萬里、王爚等老臣在內的異議,不過葉應武堅持己見,這些老臣們也就沒有繼續爭辯,畢竟這天下歸根結底還是葉應武的天下,他堅持的終歸有道理在其中,倒不如先讓他運行來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而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相比於前宋朝廷上每天爲了各種瑣碎雜事爭吵的不可開交、最後一事無成的方式有很高的效率,皇帝不用再無聊的看着大臣們互相噴吐沫浪費時間,甚至所有的官員忙的團團轉,根本就沒有在朝堂上面對面爭吵的可能,他們只需要把自己負責的這一方面的意見和處理方法寫下來呈遞給葉應武就好。

隨着戰爭的爆發,整個大明就像是高速運轉起來的機器,其中的每一個齒輪都沒有停下來的可能,即使是自己不想動,也要被其餘的齒輪推動着不斷運轉。

面對北方滾滾而來的朔風,大明不再昏昏欲睡,而是毫不猶豫的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這不是前宋,而是一個逢戰爭先的嶄新朝代。

樑炎午下意識的追尋着葉應武的身影,他能夠從一個臨安城的落魄官吏一步步走到現在的位置,和葉應武的賞識任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正是這位曾經的葉使君,現在的明王殿下,憑藉一己之力,帶着一羣在前宋鬱郁不得志、甚至處處被朝廷壓制的人,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面對北方的強敵,尚且佔據山河半壁的大明,不再是如同前宋的退縮,而是毫不猶豫的展現對於鮮血的渴望。

大明愛好和平,但是並不畏懼戰爭。

走到大殿門口,葉應武伸了一個懶腰,冬日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身後是幕僚們來往的呼喊聲和匆匆忙忙的腳步聲。

——————————————

文天祥還沒有到達,川蜀的戰爭實際上就已經爆發了。

和葉應武預料的大致不差,忽必烈選定的主攻方向正是川蜀,在兩淮鬧出那麼大的動靜,甚至在最重要的河洛都沒有集中兵力抵禦神策軍,一味地採取防守,就是爲了能夠集中最多的兵力在川蜀打開局面。

衆所周知,從北方南下只有川蜀、襄樊和兩淮三條道路,因爲當初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下殞命,所以蒙古放棄了這一條路,轉而走襄陽,在忽必烈當政期間也是堅定不移的進攻襄陽,只是沒有想到橫空殺出的葉應武將蒙古從襄陽南下的可能性完全粉碎,又接着擊敗了嘗試走兩淮道路的南征軍和怯薛軍,甚至就連不切實際的從大理進攻大明腹地、從真臘牽制大明廣南的可能都被葉應武無情的消除。

所以現在擺在忽必烈面前倒是很好選擇,畢竟每一條道路都已經失敗過了,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和擔憂的。而對於忽必烈來說,實際上他還有川蜀這一條道路沒有嘗試,畢竟當時戰敗的是蒙哥,不是他忽必烈,而且現在的大明守將是張珏和高達,不是當初那個真的有如銅牆鐵壁的王堅,對於忽必烈來說,蒙哥會失敗,不代表着他也會失敗。

更何況從事實上來說,川蜀也是大明控制力最弱的地方,川蜀軍的戰力在各部當中並不算出衆,而且大明的新式火器也沒有在川蜀軍當中大規模的列裝,一旦在川蜀開打,川蜀軍除了依靠險峻的地勢和後方可以支援的水師之外,並沒太多的優勢。

這一點葉應武看的很清楚,忽必烈自然也清楚。

所以忽必烈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從川蜀下手。

大明鹹淳三年十二月廿一日,蒙古突破綿竹關外的兩處營寨,兵臨綿竹關下。自古以來綿竹關都被視作成都府的北面屏障,一旦突破綿竹關,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到時候就算是成都府城高池深,也難以進行長時間的堅守。

“砰!”巨大的響聲在關城上回響,一塊一塊巨大的石彈呼嘯着重重撞擊在城牆上。

“蒙古韃子哪裡來的這麼大威力的投石機?!”大明成都府路安撫使、川蜀軍四廂都虞候昝萬壽一邊弓着身子,一邊在一片狼藉的城牆上跑過,不斷有石彈落在城牆內外,每一次石彈落地,除了掀起滾滾的煙塵,還會對城牆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

綿竹關落入明軍手中實際上不過幾個月的時間,雖然明白這綿竹關的重要性,不過昝萬壽也沒有那麼多的功夫來修整關牆,再加上在之前蒙古韃子南下的過程中,這座雄關曾經受到過戰火的破壞,而且年久失修、一直荒廢,現在城牆上找不到荒草,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昝萬壽從軍多年,也算得上是老將了,自然明白這樣的城牆承受不了太久的進攻,甚至很有可能堅守不了一兩天,這綿竹關就要守不住了、

雖然這石彈對士卒的傷害不大,只要看清楚了天上石彈的方向,還是能夠靈活躲閃的,但是卻大量的摧毀了城牆上的牀子弩和飛雷炮,同時也很容易造成城牆的垮塌,到時候蒙古騎兵順着缺口殺進來,就算是昝萬壽再有兩三萬大軍,也阻擋不住。

更何況看着城外黑壓壓的蒙古大軍,昝萬壽的心中都不清楚,到底是自己手下的兵將多,還是攻城的蒙古韃子更多一些。

“這樣打下去撐不過兩天。”終於跑到一處敵臺下面,昝萬壽靠在牆壁上大口大口喘着氣,敵臺是被重點關注的地方,而通到敵臺上的臺階一側,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死角。

看着臺階上遍佈的屍體,還有敵臺上已經被還原成零件的牀子弩,昝萬壽的臉不由得一白。

“指揮使。”幾名士卒恭敬行禮,昝萬壽也看見從上城步道大步而來的張珏,衝着張珏點了點頭,兩個人雖然搭檔時間不長,但是畢竟原來都是在川蜀打拼,所以還是比較熟稔的。

“難怪城外的幾處營寨連兩個時辰都沒有支撐過去,”張珏掃了一眼被破壞的一片狼藉的城牆,眉頭緊皺,“蒙古韃子這新式投石機射程遠不說,而且威力巨大,不可小覷。”

昝萬壽點了點頭:“不是沒有辦法對付,而是蒙古韃子造出的這投石機數量不少,精度也不差,咱們的飛雷炮還沒有來得及阻止,往往就被石彈摧毀,甚至有時候都沒有辦法轉移。現在這城上牀子弩和飛雷炮已經越打越少了。必須得想出一個法子,否則別說綿竹關了,就連成都府都保不住。”

沉默片刻,張珏沉聲說道:“天慶(昝萬壽字),你有沒有膽量冒險?”

昝萬壽有些詫異,看了一眼已經準備發動進攻的蒙古大軍:“你說。”

伸手指了指腳下的綿竹關,張珏看着昝萬壽,只是不說話。隱約明白過來什麼,昝萬壽迎着張珏的目光:“這樣真的可以?”

“不試試怎麼知道,更何況······咱們現在,還有別的方法可以選擇麼。”張珏輕輕呼了一口氣,“所以某問你,有沒有膽量冒險,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失敗了,丟的就不只是綿竹關和成都府了,咱們上一次北伐灑的鮮血,恐怕都要付之東流。”

咬了咬牙,昝萬壽壓低聲音,卻帶着不可動搖的堅定:“那就這麼決定了,某倒要看看,這蒙古韃子的氣運,難道真的有這麼好。不過就算是這樣,也不過是拖時間罷了,蒙古韃子吃了虧,必然還會故技重施,按照今天的法子進攻,到時候······”

“有一天是一天,總比直接丟了綿竹關來的要好。”張珏的眼眸之中泛出殺氣,“自從上一次北伐費盡千辛萬苦殺到這個地方,某就不允許自己再撤退半步。大明的其餘各部在荊湖、兩淮高歌猛進,咱們川蜀軍也不能碌碌無爲,蒙古韃子這投石機再厲害,終究也只是投石機罷了,又如何真的能夠比得過火器?”

跺了跺腳,昝萬壽的聲音中反倒是多了一份灑脫,一種向戰友託付一切的豁達:“那某就信你一回,咱們殺個痛快!”

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四章 飛揚跋扈馬蹄輕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五百零七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二百二十七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笑千般變化 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上)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三百四十八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族崛起的代價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將膽氣豪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共倒金荷家萬里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五百六十四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中)第九十六章 咫尺之間生死決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片孤城萬仞山第一百七十章 書聲琅琅環此軒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七十章 乾坤朗朗 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街小雨潤如酥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三十章 天武赤旗揚九穹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中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赤血燃燒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一百七十四章 清風徐徐笑玲瓏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五百五十八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一百九十九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上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多景樓上笑今古 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臣四方之夷(謝謝書友鋣夜魔皇打賞加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日勸農桑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率土之濱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
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敗寇常含怨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杏不須梅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四章 飛揚跋扈馬蹄輕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五百零七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三十一章 江北壯士英第二百二十七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洗瘴蠻煙(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笑千般變化 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下)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播蘭馨妃后里(上)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三百四十八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族崛起的代價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中)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八十章 大局底定 下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將膽氣豪第五百一十二章 月下大火連天燃第二百二十九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風檣遙天際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共倒金荷家萬里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五百六十四章 幾時真有六軍來(中)第九十六章 咫尺之間生死決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二百一十七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一片孤城萬仞山第一百七十章 書聲琅琅環此軒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四百零九章 鐵騎踏關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七十章 乾坤朗朗 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街小雨潤如酥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三十章 天武赤旗揚九穹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中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赤血燃燒 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不醉人醉第一百七十四章 清風徐徐笑玲瓏第六百六十三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上)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五百五十八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一百九十九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上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多景樓上笑今古 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臣四方之夷(謝謝書友鋣夜魔皇打賞加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日勸農桑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六十九章 乾坤朗朗 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王率土之濱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陋巷織布聲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一百九十一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漢箭朝飛金僕姑(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