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鼎之重

齊國都城,臨緇,齊國王宮。

君王后、齊王建和丞相後勝在座,正在商議秦異人遷九鼎之事。

“母后,秦異人遷九鼎,這是春秋戰國數百載未有之事,此事已經轟傳天下了,想必秦國一定會大肆慶賀,大齊該當如何處置?”齊王建撫着額頭,很是豔慕的道:“九鼎怎就不歸大齊呢?”

九鼎之重,誰個不知,哪個不曉,誰不想得到?

一想到秦異人竟然把九鼎遷到秦國去了,齊王建心裡如同十五隻貓兒撓似的,七上八下,癢得難受。

“哎!”君王嘆口氣,道:“大齊在威王時是何等的強盛,列國退避,然而,自從樂毅伐齊後,大齊就衰敗了,難復當年盛況。惜乎哉,範睢不用於齊!若範睢用於齊,大齊不會如今日之般衰弱。”

君王后感慨無已,猛然想起了當年齊襄王發現範睢,想要招攬範睢而不得的舊事,更加傷感了。

範睢之纔不需要說的,天下皆知是大才,齊襄王率先發現他的才幹,想要招攬他,卻是沒有成功。後來,經過一系列的變故,範睢去了秦國,成了秦國丞相,一條“遠交近攻”之策震驚千古,更別說還有散佈流言解廉頗兵權一事。

要是這樣的大才用於齊國,齊國一定會很強盛。

“姐,範睢固然是大才,可是他不會用於大齊,徒增感慨罷了。”後勝聽了君王后的話了,有點不爽,要是範睢用於齊。他還能當上丞相嗎?立時轉移話題。道:“眼下還是說說如何處置秦異人遷九鼎一事吧。”

“嗯。”君王后也知道再感慨也沒用。收拾心神,道:“秦王年事已高,來日無多,想要成就帝業,此其時也。此次得九鼎,秦王很可能稱帝,這事就更大了。我之意,大齊要遣一重臣前往秦國道賀。重申兩國兄弟之誼。”

君王后不愧是明智之人,把秦昭王的心思說得很準。

這次得九鼎不過是手段,秦昭王真正的目的就是稱帝,成就“帝業”。

“這事非丞相不可。”齊王建打量着後勝道。

齊王建對這個舅舅萬分依戀,很不願與他分開,然而,除了後勝,還真找不出合適的出使之人。

“我也是這意思。”君王后微一頷首,道:“秦得九鼎,其勢更盛。其焰更熾,丞相此去千萬莫要惹惱了秦國。”

“諾。”去秦國一事。後勝倒不牴觸,他能當上這丞相,秦異人幫了他不少,他還真想當面感謝秦異人。

楚國都城,郢,楚國王宮。

楚考烈王急得團團轉,不住踱來踱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似的,額頭上已經見汗了。

春申君和李園侍立在側,大氣也不敢出。

李園因爲採納頓弱之策,成功的把自己的妹妹李嫣送給春申君,沒過幾多時間,李嫣就懷孕了,然後,再把李嫣送給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不知李嫣懷了春申君的種,還以爲是自己的骨肉,大是歡喜,對李嫣百般寵愛,順帶的,李園就成了國舅,擁有了不低的身份,雖然還沒有達到春申君那種程度,也是舉足輕重了。每當有大事,楚考烈王都要他參加。

“秦異人他竟敢遷九鼎,他竟敢遷九鼎!”楚考烈王猛的停下來,大聲吼道,如同雷鳴似的。

秦異人遷九鼎這事,太過重要了,只要稍有頭腦之人都能看得明白。

秦國已經是最強戰國,令天下忌憚,再得九鼎,秦國就能聚民望,收人心,就能名正言順的出兵掃滅列國,楚國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了,要楚考烈王不急都不成。

“九鼎,九鼎,害我大楚!”楚考烈王抹着額頭上的冷汗,沉聲喝道。

秦得到傳國聖器九鼎,對楚國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要楚考烈王不急都不成。

“你們說,大楚該如何處置?”猛然間,楚考烈王衝春申君和李園喝道。

“這……”春申君這個令尹無計可施。

“君上,臣以爲,眼下當以遺使入秦道賀爲第一要務……”李園忙道。

“閉嘴!道賀?虧你說得出口。”楚考烈王大喝一聲,如同雷霆萬鈞,指着李園數落起來:“秦得九鼎,對大楚不利,大楚能道賀嗎?哪有這樣的理!”

秦國得到九鼎,就能名正言順了,要打楚國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對楚國的威脅太大了。竟然要遣使前去秦國道賀,這對於楚考烈王來說,萬難接受,他那感覺比吃了蒼蠅還要難受。

“君上,若不遣使道賀的話,這就是招惹秦國,秦國立時就會加兵於楚。”李園忙提醒。

“呃。”楚考烈王嘴裡發出一陣磨牙聲,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李園說得沒錯,秦得九鼎是何等重大之事,其他的諸侯必然是要前去道賀。若楚國不派人道賀,那就是交惡於秦,秦國以此爲籍口發兵攻楚,楚國的禍事立時就來了。

“不僅要遣使道賀,還應該派一重臣攜厚禮前去。”李園再度提醒。

聽了李園的話,楚考烈王恨不得扇他幾個耳光,仔細想想又覺得在理。若是楚國不派一重臣攜厚禮前去的話,那就是在招惹秦國,這後果楚國可是承受不起。

“李園,你以爲當以何爲禮?大楚不缺珍貨。”楚考烈王很是不爽,卻不得不接受李園的建議,決定要派人道賀。

“君上,這次秦得九鼎,珍貨已不能入秦之眼,以我之見,莫若割地爲宜。”李園想了想,這才道。

“割地?”楚考烈王真想抽他幾個老大耳括子,可是,李園說得在理。

九鼎太過重要了。還有什麼珍貨比九鼎更珍貴的?楚國要交好秦國。除了割地外。不會有別的辦法了。

“好吧,大楚的土地多的是,不在乎那麼一點。就割四十肥沃之城吧。”楚考烈王萬般無奈,只得割地,衝春申君道:“這道賀一事,就有勞令尹走一趟了。”

“我?”春申君差點嚇尿了。

秦國是虎狼之國,他曾經陪還是太子的楚考烈王入質於秦。楚王死後,秦國扣留了楚考烈王。不放他回國。經歷一番波折,秦昭王這才改了主意,放楚考烈王回國,要不然的話,他與楚考烈王眼下還在秦國呢。

如今,又要他去秦國,他還真沒那膽。

“你不去,難道要寡人去?”楚考烈王很沒好氣的道。

“諾。”春申君只得硬着頭皮答應。

咸陽,秦國王宮,上書房。

秦昭王頭戴王冠。身着王袍,一臉的笑容。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跟個開心果似的。

白起、範睢、樂毅、王翦、蔡澤、太子嬴柱在座,個個滿臉的笑容,如同大過年似的。

秦異人遷九鼎的消息傳來了,九鼎之重誰個不知,哪個不曉?由不得他們不歡喜。

“呵呵。”秦昭王未語先笑,笑聲特別暢快,笑得鼻子眼睛擠作一團了。

“呵呵!”範睢、白起、樂毅他們也是發出一陣暢笑聲,個個笑得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

九鼎之重,他們都清楚。自從周室政衰以來,問鼎重的人不知幾多,就未有一人能把九鼎遷走,即使強橫而莽撞的秦武王也沒有遷走九鼎。秦異人竟然成功了,要把華夏傳國聖器遷到秦國來,要他們不歡喜都不成。

秦昭王、白起、範睢、樂毅四人這輩子經歷的大喜之事不知幾多,就未有一件能如遷九鼎讓他們歡喜的。

白起征戰一生,打的勝仗不知幾多,其中還有長平大勝這樣的天大勝仗,然而,與遷九鼎比起來,就要遜色多了。

長平大戰固然是難得的勝利,畢竟那是一勝之仗,而遷九鼎就意味着傳國聖器到手了,秦國可以稱帝了,秦國的“帝業”已成,還有比這更讓白起歡喜的嗎?

樂毅治理燕國,一舉扭轉燕國的局勢,燕國一舉而成爲一流戰國,差點滅了老牌諸侯齊國,樂毅之功可以說比天高。然而,乍聞秦異人遷九鼎之事,樂毅同樣是興奮莫銘。治理燕國,伐齊固然是天大的功勞,然而,與九鼎之重比起來仍是不足。

齊國雖是老牌諸侯,畢竟只是一個諸侯,即使燕國滅了齊國,還無法問鼎天下。而秦國得九鼎,就意味着秦國大勢已成,即將一天下。

範睢自從入秦以來,給秦昭王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遠交近攻”奇策了,這一計策的出世,讓秦國從中受益無窮,自此以後,秦國不用再象以前那般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方針。

然而,與得九鼎比起來,仍是有所不如。遠交近攻雖好,卻不過是一條計策罷了,得九鼎是由無數奇計追求的結果,範睢不能不興奮。

秦昭王十六歲登基爲秦王,一生經歷的大事太多了,就沒有一件能有得九鼎讓他歡喜的了。因爲得到九鼎,就意味着他可以稱帝了,秦國帝業已成,他的人生就達到了最巔峰,從此以後,再無遺憾。

“異人了得呢,竟然真的遷九鼎了。”秦昭王笑過之後,眼睛一眯一眯的,衝衆人道。

“恭喜君上,賀喜君上,有此賢孫!”範睢、白起、樂毅他們齊聲向秦昭王道賀。

“哈哈!”這話說到秦昭王心坎上了,仰首向天,一顆雪白的頭顱不住晃動,放聲大笑,暢快無比。

“得孫若此,夫復何憾!”笑過之後,秦昭王極是滿足。

能有秦異人這樣能遷九鼎的賢孫,此生何憾?

不要說秦昭王歡喜莫銘,就太子贏柱也是歡喜不已,雖然他與秦異人的關係不太好,畢竟秦異人是他的親子,他也有榮焉。

“異人即將回咸陽,大秦一定要做好迎接之事。一定要以隆重盛大的慶典,迎接九鼎!”秦昭王道。(未完待續。。)

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0章 呂不韋(下)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0章 自討苦吃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24章 魯句踐第21章 廢異人?第29章 同仇敵愾第27章 匈奴第20章 勝利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22章 水淹大梁第50章 攻心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3章 秦軍東進第51章 取得進展第32章 匈奴入伏(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1章 大烏龍第29章 斬盡殺絕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52章 異人掛帥第40章 不勞而獲第30章 殺雞儆猴第10章 白起辭世第47章 不出兵?第2章 扁鵲遺方第3章 骨氣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4章 強勢迴應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7章 匈奴第63章 欲並百越第43章 隳龍城(下)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8章 虎狼之威第35章 轟傳天下第14章 大破匈奴(下)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4章 賣人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55章 動亂伊始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章 扁鵲遺方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39章 廉頗奪權第65章 秦國響應第8章 子楚?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一 o一徐夫人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10章 呂不韋(上)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65章 信?不信?第64章 大宛第6章 調兵北上第42章 都江堰成第10章 玉天清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41章 直搗龍城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3章 鄭國渠成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5章 敲詐平原君第8章 革新舉措第61章 斬項燕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24章 驚恐難安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3章 華夏危機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5章 尉繚歸來第58章 羌滅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23章 各懷鬼胎(下)第54章 渠名:鄭國第45章 橫刀奪愛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76章 怨氣沖天第25章 開戰第1章 反目成仇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10章 玉天清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12章 滅周?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32章 魯仲連合縱
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0章 呂不韋(下)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0章 自討苦吃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24章 魯句踐第21章 廢異人?第29章 同仇敵愾第27章 匈奴第20章 勝利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22章 水淹大梁第50章 攻心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3章 秦軍東進第51章 取得進展第32章 匈奴入伏(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1章 大烏龍第29章 斬盡殺絕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52章 異人掛帥第40章 不勞而獲第30章 殺雞儆猴第10章 白起辭世第47章 不出兵?第2章 扁鵲遺方第3章 骨氣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4章 強勢迴應第40章 活捉單于第27章 匈奴第63章 欲並百越第43章 隳龍城(下)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8章 虎狼之威第35章 轟傳天下第14章 大破匈奴(下)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4章 賣人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55章 動亂伊始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章 扁鵲遺方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39章 廉頗奪權第65章 秦國響應第8章 子楚?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一 o一徐夫人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10章 呂不韋(上)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65章 信?不信?第64章 大宛第6章 調兵北上第42章 都江堰成第10章 玉天清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41章 直搗龍城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3章 鄭國渠成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5章 敲詐平原君第8章 革新舉措第61章 斬項燕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24章 驚恐難安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3章 華夏危機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5章 尉繚歸來第58章 羌滅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23章 各懷鬼胎(下)第54章 渠名:鄭國第45章 橫刀奪愛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76章 怨氣沖天第25章 開戰第1章 反目成仇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10章 玉天清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12章 滅周?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32章 魯仲連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