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轟傳天下

韓國都城,新鄭,韓國王宮。

韓桓惠王正與一衆大臣飲宴,一個勁的吹噓自己的奇計絕世,竟然靠上了秦國這個大靠山,自此以後,韓國再無後顧之憂。

“諸位愛卿,大韓已是大秦之臣了,大秦再也不會攻打大韓了。自此以後,大韓就是穩若泰山,大韓再無後顧之憂。”韓桓惠王自以爲得計,得意洋洋,美滋滋的一口飲幹美酒,放下酒爵,衝羣臣大聲道。

羣臣聽在耳裡,很想作嘔,就沒見過你這樣臭的“奇計”,可是,沒人敢說個不字,那會要小命的。

不僅不能反對,還要齊聲頌揚:“君上料事如神,奇計絕世,是大韓之福也!”

“呵呵!”韓桓惠王聽在耳裡,異常受用,一個勁的點頭,道:“大韓這些年與秦交惡,總是被秦國攻打,這又何苦呢?寡人爲何不能早點想出如斯奇計呢?要是早日稱臣,大韓就不會這麼苦了吧?”

言來極是惋惜,彷彿稱臣太晚了似的。

羣臣聽了這話,真想掩住耳朵,這等話虧你說得起出來,堂堂一國之君能說這等話麼?大韓的臉面給你丟盡了。

“諸位愛卿,你們說,如此大韓有大秦撐腰,是不是應當藉機撈上一票呢?”韓桓王眉頭一挑,道:“是不是對魏國用兵?”

“對魏國用兵?”韓開地這些大臣如同在聽天方夜譚似的,這是亂來啊。

“要不是趙國已經降秦了,寡人就會對趙國用兵。”韓桓惠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笑得特別歡快,道:“韓趙魏都是三晉之地嘛。若大韓能並魏,那就是天大的美事。即使不能並魏,能佔得一些城池,也是好的啊。”

韓、趙、魏三個戰國都是春秋時的第一強國晉國的封臣,後來三家聯合起來瓜分了晉國,是以,韓趙魏合稱“三晉”。

以弱韓之兵能打得過魏國嗎?魏國雖然很衰敗了,卻也不是韓國能敵的,無端樹這樣的強敵。那是不智。韓開地一聽這話,急得不得了,就要諫阻,就在這時,只見一個內侍飛也似的衝進來。遠遠就嚷開了,道:“稟君上,洛陽傳來消息,秦異人遷走九鼎。”

“遷九鼎?”一片驚呼聲響起,上自韓桓惠王,下至一衆大臣,無不是瞪圓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

九鼎是華夏聖器,是傳國之器,春秋戰國時“列國紛紛鼎重”,卻是無一人能把九鼎遷走。乍聞這消息,韓桓惠王那感覺如同雷霆在耳際炸響似的,讓他震驚莫銘。

“當真?”韓桓惠王扯起嗓子,大聲喝問。聲若雷霆。

“千真萬確!”內侍忙肯定一句。

“不可能吧。”內侍的話極爲篤定,讓人不敢有絲毫懷疑。然而,韓桓惠王仍是不太相信,忙再問一句。

“君上,這是真的呀。如此大事,誰敢亂報?”內侍忙分辯。

這話有理,韓桓惠王微一沉吟,道:“秦異人沒有象秦武王那樣舉鼎?”

“砰!”韓開地他們一個趔趄,撞翻了短案,鼎碟亂摔,響成一片。

見過亂想的,就沒有見過你這樣亂想的,秦異人又不是莽撞的秦武王,他爲何要舉鼎?再說了,秦異人又沒有秦武王那樣的力氣,他就是想舉鼎也舉不起來,你真能想的。

韓桓惠的胡思亂想真是夠讓人無語的了,怪不得他能“奇計”迭出,讓人匪夷所思。

“哈哈!”突然之間,韓桓惠王仰首向天,放聲大笑,一雙手輕擊,一個勁的道:“天賜良機啊,天賜良機啊!”

“天賜良機?什麼天賜良機?”韓開地這些大臣聽在耳裡,奇在心頭,不明所以。

秦國遷九鼎,與韓國屁相干,哪來的天賜良機?

“秦國遷九鼎,這是數百載未有之大事,大韓不得不賀,這是交好大秦的良機呀。”韓桓惠王滿臉含笑,道:“大韓就備下一份厚禮,遣使……不,寡人親去道賀。”

“君上,不可呀。”一衆大臣忙阻止。

“遺使即可,君上千萬不能去呀,那是虎狼秦國,一旦有不測……”韓開地差點沒給嚇死,韓桓惠王要入秦,這是蹈不測之淵。

想想那楚懷王,不就是入秦,最終落得客死秦國嗎?要是秦國扣留了韓桓惠王的話,韓國就完了,後果不堪設想。

“這事就這麼定了!”韓桓惠王右手一揮,大氣的道。

魏國都城,大梁,魏國王宮。

魏安釐王眉頭緊擰着,不住踱步,一臉的焦急,一個勁的問:“丞相來了嗎?”

“稟君上,丞相還未到。”一個內侍忙回答。

“寡人不是派人去找他了嗎?這麼久了,怎生還不來?”魏安釐王很是不耐煩。

“君上,去請丞相的人這纔出發呀,沒幾多時間。”內侍忙提醒一句。

魏安釐王也太心急了,剛剛傳下旨意,派人去找丞相須賈,他就在問須賈有沒有來,哪有這樣快的。

“慢死了。”魏安釐王眉頭一挑,很是不滿。

就這樣,在魏安釐王的焦慮中,丞相須賈終於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趕了來,還未衝魏安釐王見禮,魏安釐王就衝他道:“丞相,你可算是來了。你說,這事怎生辦?”

“君上,何事呀?”須賈一愣,不明所以。

“還能有甚事?當然是秦異人遷九鼎之事呀。”魏安釐王撫着額頭,一臉的焦慮,道:“這可是大事呀,春秋戰國數百載,‘列國紛紛問鼎重’,就是沒人能把九鼎遷走,秦異人卻是做成了,這是天大的事兒呀。大魏一個處置不好,就會招來天大的禍事。”

九鼎之重,誰個不清楚,哪個不曉?春秋戰國時。那麼多人想要遷九鼎,卻是沒有一人能做成,只能“問鼎重”罷了。秦異人卻是做成了,把九鼎遷到秦國去了,這是轟傳天下的大事。對於山東列國來說,這事一個處置不好,就會招來秦國的雷霆怒火,就有滅國之禍,由不得魏安釐王不憂。

“君上。臣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這就趕來了。”須賈額頭上已經滲出冷汗了,強自鎮定道:“這是秦國從未有過的大喜事,大魏當備下一份厚禮,遣一重臣前去咸陽道賀。”

“道賀是必須的。備下厚禮自不是問題,問題是誰去合適?”魏安釐王眉頭擰着了。

秦國遷九鼎這事太過重要了,若是魏國不遣一重臣前去道賀的話,很可能被秦國當作籍口,出兵滅魏,由不得魏安釐王不懼。

“君上,國尉可使。”須賈立時想到老繚子了。

“國繚自然是重臣。可是,他能去秦國嗎?他的兒子尉繚不是與秦異人打得火熱嗎?他還不把大魏給賣了?”魏安釐王大是不悅。

“誰去呢?”須賈皺着眉頭問道。

“你去。”魏安釐王眼睛一亮,衝須賈道。

“我?”須賈嚇了一大跳,一雙手忙亂搖道:“君上。這事臣不能去呀。臣國務繁重,抽不出身。”

“國務?暫緩吧。先把這事做好了再說。”魏安釐王右手一揮,斬釘截鐵的道:“就這麼定了。你與範睢甚爲交好,你先去見範睢。送上厚禮,相信範睢一定會幫你的。”

一聽這話。須賈差點摔倒在地上。他差點害死了範睢,範睢恨他恨得要死,要他去見範睢,那不是要他的命嗎?若不是範睢在秦國,他倒是樂意出使秦國,只是因爲範睢在秦國,打死他也不願意去。

須賈還想再說,魏安釐王不耐煩的揮揮手,須賈不敢再說了,只得硬着頭皮前去秦國。

燕國都城,薊城,燕國王宮。

燕王僖正與羣臣商議大事,只見燕王僖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秦異人人遷九鼎,這是數百載從未有過之大事,大燕該當如何處置?”

“君上,九鼎之重,誰個不知,哪個不曉?秦遷九鼎是天大的事,大燕不能不遣使道賀。”一個大臣站起身,忙道:“臣以爲,當派一重臣,攜重禮前去咸陽,向秦王道賀。”

“是呀,臣等也是這意思。”一衆大臣忙附和。

“道賀是必然的。”燕王僖重重點頭,道:“只是,這禮物要如何準備呢?”

秦遷九鼎,那是何等的大事,若是這禮物太輕了,那就是惹惱秦國,那會招來滅國之禍的。是以,這禮物務必要厚重。

“君上,臣以爲不如割十城予秦爲賀。”有大臣提議。

“十城?太輕了,至少要二十城。”立時有大臣反對。

“依我看,要三十城,而且還要是肥沃之地。”

一衆大臣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決定,割地三十城給秦國,當作賀禮。

秦異人遷鼎,竟然有如此副作用,還真讓人想不到。

“嗯,三十城應該是夠了。”燕王僖大是滿意,又道:“誰可使?這道賀一事,一定要重臣前往方可。”

這道賀的大臣一定要是重臣,方能顯出燕國的誠意,才能讓秦國沒有對燕國動武的籍口,一衆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沒有一個符合這條件。

“君上,臣保一人。”就在這時,有大臣舉薦道:“臣以爲劇辛可使。”

“劇辛?”一片驚呼聲響起。

劇辛與樂毅是同時代的人,名滿天下,若他爲使的話,份量足夠。只是,劇辛惹惱了燕王僖,被罷官了。

“也罷,就讓劇辛官復原職,出使秦國吧。”燕王僖萬分不願讓劇辛官復原職,處此之情,又不得不如此。

(未完待續)

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1章 天下震動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9章 秦始皇?第11章 登基第13章 反詐(下)第11章 巧取豪奪第53章 滅羌?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30章 入秦營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33章 清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16章 秦軍出動第17章 趙括第二第9章 太子贏柱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0章 射鵰者第32章 玉夫人第24章 翻臉(上)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77章 走馬上任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50章 如何救?第49章 拓地千里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8章 換將?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28章 虎狼之威第38章 廉頗出山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7章 不出兵?第73章 使者大出第7章 培養太子第45章 頭曼即位第93章 李斯拜師第37章 匈奴單于第34章 樂毅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17章 逃!逃!逃!(上)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14章 明珠蒙塵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5章 大勢已成第7章 朱亥來投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24章 翻臉(下)第16章 兵臨城下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3章 舉國歡騰第18章 匈奴來了第28章 虎狼之威第9章 異人之怒第43章 隳龍城(下)第42章 鬥信陵君第27章 雷霆手段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12章 敲詐勒索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93章 項燕奪軍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5章 鬥朱亥第47章 三川郡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24章 魯句踐第32章 不愧吾孫!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9章 風光大葬第30章 大戰開始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70章 拜訪樂毅第82章 秦王決斷第40章 勸降第40章 樂毅辭世第1章 名士風采第1章 冒頓第10章 稱帝第33章 清第67章 邯鄲解圍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1章 鐵鷹銳士第19章 大破東胡第9章 秦始皇?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73章 未來之星(下)
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11章 天下震動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9章 秦始皇?第11章 登基第13章 反詐(下)第11章 巧取豪奪第53章 滅羌?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30章 入秦營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33章 清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16章 秦軍出動第17章 趙括第二第9章 太子贏柱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0章 射鵰者第32章 玉夫人第24章 翻臉(上)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77章 走馬上任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50章 如何救?第49章 拓地千里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8章 換將?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28章 虎狼之威第38章 廉頗出山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7章 不出兵?第73章 使者大出第7章 培養太子第45章 頭曼即位第93章 李斯拜師第37章 匈奴單于第34章 樂毅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17章 逃!逃!逃!(上)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14章 明珠蒙塵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5章 大勢已成第7章 朱亥來投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24章 翻臉(下)第16章 兵臨城下第35章 抄呂不韋老窩第3章 舉國歡騰第18章 匈奴來了第28章 虎狼之威第9章 異人之怒第43章 隳龍城(下)第42章 鬥信陵君第27章 雷霆手段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12章 敲詐勒索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93章 項燕奪軍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5章 鬥朱亥第47章 三川郡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24章 魯句踐第32章 不愧吾孫!第一o三章 攻佔邯鄲第39章 風光大葬第30章 大戰開始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70章 拜訪樂毅第82章 秦王決斷第40章 勸降第40章 樂毅辭世第1章 名士風采第1章 冒頓第10章 稱帝第33章 清第67章 邯鄲解圍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1章 鐵鷹銳士第19章 大破東胡第9章 秦始皇?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73章 未來之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