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席捲西域(上)

玉門關,只要是中國人,誰又不知道呢?

着名的唐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膾炙人口,是個中國人都讀過。

乍聞“玉門關”之語,要秦異人不震驚都不成。

“娘嘞,戰國時代不僅牛人多如狗神人滿地走,就是這地名大名鼎鼎的也不在少數,上次西征把金泉弄成了酒泉,這次又弄出個‘玉門關’。幸好本公子的小心肝不錯,不用怕得心臟病。”秦異人在心裡不住嘀咕。

來到戰國時代遇到的牛人神人不知幾多,這且不說,就連地名都是大名鼎鼎的,都可以嚇人,要秦異人不感慨都不成。

事實上,“玉門關”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爲玉門關地處小方盤之地,連接西域和河西走廊,大量西域玉石從這裡運到內地,玉門關因此而得名。

“李斯,你言之有理,就叫玉門關吧。”秦異人一瞧衆人打量他的眼神,就知道需要他拍板,忙肯定道:“這名字不錯!不錯!”

是很不錯,很考驗人的小心肝。

秦異人一拉馬疆,轉過身,面對秦軍,準備訓話。

秦軍將士知道秦異人要訓話了,個個昂頭挺胸,臉上泛着喜色。秦異人率領他們打了一個又一個大勝仗,這讓將士們對秦異人特別愛戴,特別愛聽他說話。

“弟兄們:這裡叫小方盤,是西域和河西走廊的交匯處,過了這裡,朝西去,就是西域。”秦異人沒有讓他們失望,開始訓話了,道:“西域,對於你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爲去歲冬初我們就到了這裡,見識了西域的珍貨……”

去歲冬初,秦軍初臨小方盤,秦異人從行商手裡買下大量西域珍貨,諸如石榴、葡萄乾、苜蓿之類,用來犒軍,將士們方知西域珍貨之可貴。聽了這話,無不是臉上泛着喜色,一臉的嚮往,若是能有大量的石榴和葡萄吃,那該多好。

畢竟,秦異人雖是大量購買,也是不能滿足將士們的需要,行商人數有限,帶的貨物有限,只能讓將士們嚐個鮮。

這一嘗就不得了,將士們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果品,要他們不懷念都不成。

眼下,秦軍終於要向西域進軍了,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再度品嚐這些奇異的果品了,要他們不興奮都不成。

“……西域是個美麗的地方,卻是不知華夏禮儀,不尊華夏,今兒,我將率領你們前去西域,把這片美麗的土地踩在腳下,征服西域的蠻夷,要他們尊奉華夏!”秦異人的話沒有什麼王道天命之類的虛言,是赤裸裸的功利之言,卻是能激起將士們的激情。

“征服西域!”將士們爆發出驚天的吼聲。

吼聲直貫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秦異人拉轉馬頭,一拍馬背,右手猛的舉起,大氣的揮下,率先馳了出去。

“隆隆!”如同雷霆般的蹄聲突然響起,秦軍緊隨秦異人,進入西域,開始了征服西域的征程。

邵運騎着駿馬,來到秦異人身邊。他是秦異人請來的嚮導,在秦異人接觸過的衆多行商中,秦異人最是認可這個邵運。他多次進入西域,對西域極爲熟悉不說,更是留上了心眼,對西域的風土人情更是瞭解,一國多大,口衆幾多,他都能記住。更難得的是,一國國君的愛好他也知道。

可以這樣說,邵運就是一本“西域百科全書”,秦異人這才決定請邵運做嚮導。

對於這事,邵運大喜過望,二話不說,一口應承。對於邵運之個從事西域貿易的行商來說,他最是清楚秦軍此次西征的重要意義。一旦秦軍西征成功的話,會爲西域貿易提供無上便利。

“公子,這裡剛剛進入西域,還不算苦,再過了數日,就會很辛苦了。”邵運一邊馳騁,一邊爲秦異人解釋,道:“若是迷了路,只需要順着屍骨走便成,準會找到綠洲。”

絲綢之路就是用屍骨堆出來,人的馬的駱駝的,一路上不會少。這既是行商艱辛的明證,又是指明方向的路標。

果如邵運之所言,在最初的三五天裡,秦軍一路輕鬆,沒什麼困難。一旦深入之後,就有麻煩了,人煙稀少,有時上百里不見人,只見路旁的累累白骨。

不過,好消息是,綠洲不少,不用愁沒有地方宿營。

若是在後世的話,這些綠洲早就不復存在了,已經化爲莽莽黃沙。

第七天,在一片綠洲上遇到了小宛國。小宛國的口衆不多,不過三四千人,他們有一座小小的城池。這座城池在秦異人眼裡,這不配叫城池,因爲這所謂的城池就是用石頭亂七八糟的堆成,沒有章法,更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能不能擋住野獸都成問題,更別說一支大軍了。

當秦異人他們出現後,小宛國一片驚惶,不知所措。

秦異人派人前去向小宛國國君說明,他們是來自中原的大軍,只要小宛國歸降,就能得到秦國的庇護。

小宛國國君一聽這是來自中原的軍隊,二話不說,立時歸降了。

他之所以如此痛快,是因爲他聽說過中原很大,中原是富饒的天堂,中原的口衆比起他的國家的口衆多得太多了。往昔,他還有些不信,這次他信了,因爲他親眼看見比他這個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的軍隊,他不敢不信。

就這樣,秦異人他們一路西行,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滅了近十個國家。

這十來個國家,沒有發生抵抗,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敢。這十來個國家都很小,大的國家總人口不過三兩千人,小的不過數百人,他們哪有底氣與五萬武將到牙齒的秦軍作戰。只要打起來,他們會被打得種都不剩。

到了十三天的時候,終於發生了抗抵行動,其結果卻是一個笑話。

在一片綠洲上,有一個小小的“城池”。這城池之小,小得讓人無語,有多小?不過中原一個村莊那般大,若是在中原的話,沒人會注意。在西域,這不僅是城池,還是且末國的“國都”。

且末國,是西域的小國,總人口不過六百餘,就分住在國都附近的三個村莊裡。

整個國家有軍隊不過一百三十餘人。

其國王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身材瘦削,而且此人還貪得無厭。

這天,他正在飲酒,手下向他稟報:“稟大王,有美事了,有美事了。”

“哦。何種美事?”一聽美事二字,且開國王就雙眼放光,眼裡全是美妙的小星星。

“中原人來了。中原人來了。”這個手下忙回稟。

“中原人?太好了。中原人可是富得流油呢,比起我們且末國富得多。走,帶上軍隊,我們這就去剿滅中原人,搶了他們的財貨。”且末國王發出一陣陰笑聲道:“只要得到這些財貨,我們就不用爲吃穿發愁了。”

在當時,中原雖然還未征服西域,不過,因爲行商的關係,西域諸國知道有個中原,而且中原很富饒,是他們做夢都想的天堂。

乍聞中原人來了,且末國王能不歡喜嗎?這意味着財富。

“大王,使不得,使不得。”手下忙攔住,道:“中原人這次來的不是商賈,而是軍隊,聽說人數很多,馬蹄濺起的煙塵遮天蔽日……”

“閉嘴!”手下一句話沒有說完,就給且末國王粗暴的打斷了,道:“中原能有幾多人?能有幾多軍隊?你也不瞧瞧,我們且末是個不小的國家,也不過一百三十餘軍隊,難道他們的軍隊就比我們多?”

夜郎自大!

在當時,西域諸國雖然知道中原很大,卻是各有各的解釋,因爲西域諸國對國家的大小定義是完全不同的。對於西域大國來說,大似乎就是這些大國那麼大;對於西域小國來說,大就是他們這些小國這麼大。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他們對中原的不瞭解,他們的眼界有限,對於大的理解有限。

“大王,我們可以換些貨物,不必招惹中原人。”手下之所以歡喜,是因爲中原人來了,他們可以做些貿易,可以換一些生活必須品。

“傳令,集結我的大軍,一定要把中原人給搶光,殺光了。”且末國君右手一揮,大氣不凡,大聲下令。

見國君如此一意孤行,手下要阻止也是阻止不了,只得作罷。

命令一傳下,且末國的軍隊集中在一起,總共不過一百三十六人。這一百三十六人集中在一起,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人身材高矮不一,站在一起,參差不齊,頗具喜感。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站沒個站相,坐沒個坐相,有的站,有的坐,東一團,西一簇,沒有絲毫陣勢之可言,就是比起雜亂無章的匈奴和羌,也差上好幾條街。

至於武器,那就更讓人發喙了。他們手裡沒有一件真正意義上的武器,鐵兵?做夢吧!

青銅兵,有那麼三五件殘兵,有的是中央折斷,有的只餘刀頭,有的只有柄和一小截刀身。至於完整的武器,還沒造出來。

更多的人使的是木棍,有一部人使的是石塊,更有幾人連木棍和石塊都沒有,唯有緊握拳頭的份。

盔甲?那太奢望了,因爲他們個個衣不蔽體,袒胸露乳,他們連衣衫都沒有穿的,你還指望他們有盔甲,虧你想得出來。

他們身上可以稱得上衣衫的,只有用來遮羞的獸皮和樹皮了。

整支軍隊,唯一的副皮甲,就是且末國君身上的皮甲了,而且,這副皮甲還是破破爛爛,若是在中原,早就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

唯一的一柄比較完整的武器,就是且末國君手裡的彎刀,這是一柄青銅彎刀,鏽跡斑斑不說,刀尖還斷了一截。

(未完待續)

第47章 拐騙趙姬第30章 射鵰者第44章 滅楚之策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4章 《俠客行》第1章 反目成仇第80章 調教郭開第29章 逼債第69章 城下之盟第64章 大宛第37章 士俠第一 o一徐夫人第21章 匈奴太子第19章 斷匈奴退路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章 起兵滅韓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73章 使者大出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16章 樂毅入秦第88章 無恥之尤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29章 諸部動向第40章 不勞而獲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4章 賣人第31章 血染大漠(一)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1章 反目成仇第65章 信?不信?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33章 搶人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3章 提倡商業第一一o章 爭相拉攏第11章 絕戶計第25章 罪惡累累第20章 樂毅來了第47章 拐騙趙姬第41章 收拾民心第42章 趙姬第51章 取得進展第35章 鐵鷹銳士,出擊!第21章 張良第66章 秦軍敗退(上)第10章 大舉出塞第20章 秦軍擋道第41章 收拾民心第17章 追斬單于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76章 怨氣沖天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33章 搶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51章 廉頗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44章 逐客?第72章 再度合縱第57章 人才濟濟第19章 仗義執言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7章 朱亥來投第10章 稱帝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24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飛騎鼻祖第36章 出兵滅周第63章 席捲西域(中)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10章 稱帝第46章 雷霆萬鈞第96章 策反後勝第11章 絕戶計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上)第12章 征伐異族第24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13章 反詐(下)第82章 秦王決斷第93章 李斯拜師第32章 玉夫人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42章 李牧求援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67章 邯鄲解圍第23章 即位第112章 一之道第83章 羣英聚(下)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53章 天上掉餡餅
第47章 拐騙趙姬第30章 射鵰者第44章 滅楚之策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4章 《俠客行》第1章 反目成仇第80章 調教郭開第29章 逼債第69章 城下之盟第64章 大宛第37章 士俠第一 o一徐夫人第21章 匈奴太子第19章 斷匈奴退路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章 起兵滅韓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73章 使者大出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16章 樂毅入秦第88章 無恥之尤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29章 諸部動向第40章 不勞而獲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4章 賣人第31章 血染大漠(一)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1章 反目成仇第65章 信?不信?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33章 搶人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13章 提倡商業第一一o章 爭相拉攏第11章 絕戶計第25章 罪惡累累第20章 樂毅來了第47章 拐騙趙姬第41章 收拾民心第42章 趙姬第51章 取得進展第35章 鐵鷹銳士,出擊!第21章 張良第66章 秦軍敗退(上)第10章 大舉出塞第20章 秦軍擋道第41章 收拾民心第17章 追斬單于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76章 怨氣沖天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33章 搶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51章 廉頗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44章 逐客?第72章 再度合縱第57章 人才濟濟第19章 仗義執言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7章 朱亥來投第10章 稱帝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24章 風雲突變第11章 飛騎鼻祖第36章 出兵滅周第63章 席捲西域(中)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10章 稱帝第46章 雷霆萬鈞第96章 策反後勝第11章 絕戶計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上)第12章 征伐異族第24章 風雲突變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13章 反詐(下)第82章 秦王決斷第93章 李斯拜師第32章 玉夫人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42章 李牧求援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67章 邯鄲解圍第23章 即位第112章 一之道第83章 羣英聚(下)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53章 天上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