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着那個“去”字,心情十分複雜。
“這個字是連城璧的真實想法嗎?如果她能開口說話,會說什麼?紅拂女棄徒說出“三日大禍”是真的嗎?如果我離開,會不會有人因此而遭殃?”我無法給出答案,也無法讓連城璧開口回答我。
足足有十分鐘,我望着那個“去”字一動不動,腦子裡走馬燈一般飛轉着。
忽然,錦鯉遊動起來,迅速組成了另外一個字。仔細看,那是“5、1”這兩個阿拉伯數字。
現在,我確信連城璧是醒着的,既然“錦鯉”能以“吸血”的方式救她,那麼人和魚就是精神互通的,所以她才能驅動錦鯉組字。
“我去,跟紅拂女棄徒走。”我終於下定了決心。
我要好好活着,不能隨隨便便拿自己的命去冒險。寧願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是連城璧的心願,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出門之後,我發現女醫生並未遠離,而是站在十幾步以外等着我。
“我知道你會想明白的,走吧。”她說。
我們乘電梯下樓,直達地下二層,上了一輛黑色的越野車。
“去英雄山。”女醫生吩咐。
車子出了醫院,走了一程,從八一立交橋向南,進入了一個購物中心的地下停車場。
我們下車,車子立刻開走。
“跟我走。”女醫生在車上已經脫掉了白色工作服,露出裡面的一身牛仔衫、牛仔褲來。
我不多說話,一直跟在她後面。
我們從一個捲簾門出去,左拐右拐,持續向下,再經過了三道鐵柵門,進入了一個連環地下防空洞裡。
這個防空洞經過改裝,有兩個工作間、兩個臥室,另外還有健身房、廚房、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很明顯的,牆上曾經刷着幾十條革命標語,雖然反覆地用白色乳膠漆遮蓋,卻仍然能看出依稀的字跡來。
“這裡距離地面三十米,剛剛經過之處不但有鐵柵門,還有隱形防火隔離門,全部電腦控制。一旦發現情況不對,所有門戶同時關閉,阻止外面的人向裡衝。實際上,就算有人闖進來也等於是找死,一路上安裝了三十處射擊孔,連槍械都是計算機編程控制。除非來的不是人,只要是人,都能攔得住。”她說。
我相信她說的話,那些射擊孔呈梅花狀排列,細密地覆蓋了整個通道。
“你話裡有話,難道51地區那邊有很多不是人的人?”我問。
她點頭:“對,你說得沒錯,51地區的機構性質決定了他們招募的全都是各行各業的異人,只要是正常人,一律被他們拒之門外,就這麼簡單。”
我有些頹喪地坐下,心情並不舒暢。這時候,按照一般做法,我應該陪在連城璧身邊,以免她遭到青魔手的傷害。可是,我卻跟隨女醫生到了這裡,只爲逃過更大的劫難。
沒有人想當逃兵,這絕對不是一件光榮的事。
“喝什麼茶?”女醫生動手燒水沏茶。
“隨意。”我回答。
等她沏上茶,鄭重其事地向我伸過手來:“我的名字是夜明珠,希望我的出現並沒有攪擾你的生活。”
我跟她握手,真誠地讚歎:“真是個好名字。”
她笑起來:“這名字有什麼好的?只是個代號而已。在江湖上,我們這一派被稱爲‘紅拂女棄徒’,這可是很丟人的一件事。於是,只要加入我們的門派,第一條門規就是必須以畢生時間、畢生力量向鮫人開戰,以此來洗刷門派之恥。本派創立之初,正是鮫人鼎盛、邪風四起之時,連紅拂女那樣的超級俠客都鎮壓不住,招致光芒島、黃龍島、大門牙島、小門牙島連續四場敗仗,最終遣散門徒,一人一舟北去,退出太平洋之爭。我們與鮫人是世仇,永遠不可能言歸於好。這一點,與鮫人行善還是爲惡都沒有關係,我們必須以消滅全世界鮫人爲目的,把目光放長遠,把計劃做充足……”
“好。”我只答了一個字。
無論是國家政治還是江湖恩怨,其歷史都是具有悠久沿革的,今日果必定有昨日因,幾百年、幾千年這樣延續下來。江湖之中除了有少林寺這樣穩定堅固的千年傳承門派,也有各種各樣的小門派,時而沉浮於歷史,時而杳無音信,最終無人記得。
紅拂女只出現於大唐,之後便飄然出海,不再踏足中原,以至於今日江湖上的年輕人早就忘記了他們的存在。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要想成就大業,靠一個人的力量只會徒勞無功。”我又說。
夜明珠姿勢優雅地爲我斟茶,這造型簡約的青花茶器跟她的氣質十分相配,如同一幅活生生的古典仕女圖。
斟完茶,放下茶壺,她纔好整以暇地回答:“我總結過前人的失敗歷史,的確如夏先生所說,單槍匹馬,永遠無法達成紅拂女的遺願。於是,我將視線投向了環太平洋最強者。不必解釋,你也知道我指的是誰。”
她臉上的笑容十分從容淡定,似乎那些距離普通百姓十分遙遠的大國政治、大海激戰只是斟茶、喝茶那樣簡單的事。
“你與太平洋艦隊談合作?”我問。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帶路黨”,爲大國入侵做嚮導,最終成爲國家新貴甚至是小國之主,但那種人的結局都不會太好,沒有任何羣衆基礎,自己宗族高高在上,猶如空中樓閣一般。通常情況下,十年之內,樓塌人亡,當年風光一時的人最終都被押上了人民的審判臺。
大國不是供別人高枕無憂倚靠的泰山,其給予的武力支持都是有限期的。限期一到,該撤軍就撤軍,該停止金元扶植就突然中止,這已經有太多例子可以借鑑。
換句話說,即使借重太平洋艦隊的強大火力攻擊鮫人,也會在未來遭到鮫人的猛烈還擊,打蛇不死而遭其反噬。
“不是,夏先生是聰明人,再猜?”夜明珠搖頭。
她很年輕,看五官絕不超過二十五歲,但她的眼神卻如深井,令人猜度不透。
我不再胡亂猜測,面對這樣一個貌美如花、心機複雜的海外高手,從前的判斷方式都不再適用了。
“喝茶,喝茶。”夜明珠很善於察言觀色,看出了我心裡的猶疑,雙手捧起一盞茶,恭恭敬敬地向我遞過來。
當下國內,茶道中的“分茶、奉茶”這一工序全都是用竹篾製成的鑷子、叉子來完成,鮮有用雙手獻茶的動作了。單就這一動作評判,夜明珠學習的茶道頗有古風。
茶道盛行於中國、日本,後期才傳至海外其它各國。我看她斟茶、奉茶的手法,似乎與日本茶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再聯想到白龍灣一役中,她曾用“桃花裸顏”的幻術來試探我,於是更能確定她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日本,遂養成了這樣的習性。
我同樣雙手去接茶盞,在這一遞一傳之間,兩個人的心思立刻有了相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