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

當番禺郡這裡因爲軍隊的雲集而氣氛逐漸緊張的時候,西側的鬱林郡,同樣也被黑壓壓的軍營所包圍。

雖然軍事行動講究的是保密性,但是這一次大漢調動十五萬大軍,怎麼都不可能真的保密的,林邑人一向往來快捷,最擅長探查消息,肯定能夠探聽到什麼風聲的。

鬱林郡是中路漢軍聚集的地方,也是此次大戰的主帥李詢的中軍大帳所在。羅毅和杜齊作爲左右兩軍的統帥,還是要最終服從於李詢的命令的。

看着正在操練的軍隊,李詢深深吸了一口氣。

對於他來說,從當初的漢中戰敗被俘到今天的掛帥南征,人生當真好似大夢一場,當時的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

開疆拓土、討伐蠻夷,這是任何一個將軍都想要的功名,只要能夠拿下這樣的功名,就算是馬革裹屍還又算得了什麼?說不定在後世的史書上還能留下和伏波將軍並肩的榮耀!

秦代入嶺南的趙佗、漢代入嶺南的路博德,哪一個不是名留青史的名將?而現在大漢將第一次把華夏的版圖繼續向南拓展,這和當初趙佗等人的功勞豈不也是一樣?

人到了李詢這個年紀,所想的已經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如何才能名傳千古。

很顯然,李藎忱的安排完全滿足了他這個需求,甚至算得上是正中下懷。

因此李詢當真稱得上是鬥志昂揚。

“啓稟將軍,水師船隻已經轉運最後一批糧食到了,下一批糧食最早也應該是在半個月之後。”負責糧草的後勤將領一邊抹着額頭上的汗水,一邊說道。

這嶺南雖然是冬天,但是和其餘地方的春天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忙活一陣子,該出汗的還是得出汗。

“已經足夠了,”李詢果斷的說道,“擊鼓聚將!”

就像羅毅他們在努力和海軍相互配合,李詢這幾天也在等待糧食的到來,通過靈渠轉運糧食雖然是一條捷徑,但是再怎麼便捷,也終究需要時間的,大軍雲集,又是南下遠征,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不行。

此次漢軍不講究什麼出其不意——當然除了從海上走的那一路兵馬之外,講究的就是糧草充足、謀定而後動,一切都要穩紮穩打,最終完成對整個林邑的佔領。

進兵太快、只佔領核心城鎮,這是之前中原王朝對外征戰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的問題。

之前漢代征服南方的時候,雖然設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一直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林邑國,但是這些郡府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主要就是因爲漢朝的統治實際上只是侷限在一座座城鎮當中,而廣大的荒蠻之地中還是本地土著的地盤,朝廷的政令不出城牆,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對這個地方建立起來完善的統治,隨着後來道路交通都已經被阻斷,朝廷對這個地方的統治自然也就宣告結束。

不過這也是歷朝歷代想要解決卻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畢竟路途越遠,就意味着糧食供給的道路也會越來越長,而朝廷征服這些地方,只是佔領港口和城鎮,卻沒有辦法佔領周圍的廣大山林土地,自然也就導致長期需要中原地區供給糧食,因此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主動放棄這些荒蠻之地,往往是無奈卻也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等到亂世來臨,這些邊緣的地方更是很容易變成朝廷的沉重負擔。

因此華夏對周圍這些荒蠻之地的佔領,往往都短期的,大軍撤退之後,根本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如果不是因爲有靈渠以及穿越五嶺的幾條重要道路在,甚至華夏都很難建立起來對嶺南的完善統治。

工部已經開始謀求修建諸如秦代的直道那樣的道路,從而讓中原和大漢的各處更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但是這畢竟還只在探勘和考察之中,因此大漢現在想要征服南方,自然就需要從其餘的角度來多做一些工作。

這個難題自然而然就丟給了作爲主帥的李詢。

按照李詢的設想,大軍橫掃過去的首要目的並不是佔領整個林邑,而是儘可能的將林邑人從山林之中驅趕出來,控制這些蠻夷的人而不是他們的土地,纔是這一次漢軍南下的最重要目的,而糧食至少在短期內還是最重要的保證,因此沒有足夠的糧食,李詢並不敢貿然進兵。

“我們此次南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大漢在日南絕對的統治!”李詢走入中軍大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

每一名將領都挺胸擡頭。

日南,那是一個遙遠的、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名字,遙遠到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或者根本不知道。

而現在他們的目標,就是讓這片曾經的漢土重新迴歸大漢的懷抱。

“此次我軍從鬱林郡出發,一路向南穿插,根據斥候消息,林邑人的遊兵已經出現在交趾郡到宋平郡一線,我們需要越過諒山直插交趾。”李詢的手指在輿圖上重重一敲,“之後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南穿插,直接進攻九真郡,越過橫山之後和從海上出發的左翼會師象林!而杜巡撫率領的右翼軍將會從南中出發,從西北向東南進攻,和我們會師交趾,但是右翼軍屆時並不會參與向南進攻橫山的戰鬥,而是會折而向西掩護我們的側翼,因此這一戰的主要就在越過交趾之後到象林的進攻,這個過程將完全由我們來完成!”

頓了一下,李詢的目光在所有的將領們身上掃過:“此戰,陛下的要求諸位應該都清楚,而某的要求和陛下一致,穩紮穩打,確保我們踩過的每一寸土地,之後只能屬於大漢!哪怕是讓那些蠻夷的血全部都流乾淨,那片土地也不能再被任何人染指!”

“諾!”將領們同時應命。

李詢點了點頭,士氣可用。

“新列裝的火槍務必要儘快熟悉,另外其餘新到的器械也抓緊練習,我們這一次南下也是對這些新式火器的一個認識和熟悉的過程,”李詢緊接着說道。

新換裝的火槍數量雖然還沒有那麼多,但是已經不再是原來那樣軍中只有寥寥可數百餘人有火槍的樣子了。

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十九章 火光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九一一章 兩個撿便宜的人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完本感言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二二九五章 海軍的任務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
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十九章 火光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九一一章 兩個撿便宜的人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幾路敵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完本感言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二二九五章 海軍的任務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