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

趙駿有個大膽的想法。

他其實也沒有想到這次出海收穫那麼大。

除了那麼多提高生產力的作物以外,居然還帶了價值三百多萬兩的金銀回來。

宋代白銀很少,遠不像明清那樣,擁有超過十億白銀儲備。

所以雖然官方定額是1貫等於1兩白銀,但由於官方的1貫是770文,可往往要1000文以上才能兌換到一兩白銀,因而實際比例更高。

也就是說這三百多萬兩白銀換算成宋朝銅幣的話,大概能價值五百多萬貫,等於大宋去年十五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看着好像不多,而且花了一百多萬貫的成本,五年時間才收入五百多萬貫,相當於年賺八十萬貫。

但廣州一個市舶司一年累死累活也才收一百五十多萬貫的稅。

將門那些勳貴目前大概是吃了二十多萬兵丁的空餉,由於上等兵和下等兵俸祿不同,算每人每年30貫平均數,一年下來就是貪了600萬貫。

問題是這600萬貫可不是一家人吃,而是大宋幾十家開國將領的後代們吃,分到每家頭上能有個幾萬貫十幾萬就不錯了。

而海洋利潤可比這個暴利得多。

趙駿之前沒有想到海洋有那麼大暴利,他站在朝廷的視角,覺得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農作物作用更大。

可站在民衆以及其他人的視角,那白花花的銀子,黃燦燦的金子,纔是迷人眼球。

如果把這些人忽悠着去出海,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因此趙駿一下子就覺得豁然開朗,陳海忠的遠洋船隊回來,給他打開了一片新思路。

果然。

在後世新時代,全球飽和的情況下,上升通道被封死,工廠打螺絲,再怎麼努力也最多與父母齊平,普通人就完全沒有了晉升通道。

可在這樣一個全世界都是藍海的時代,歐洲、東南亞、中亞、北美、南美、澳洲、非洲,多的是發財機會啊。

崇政殿內。

外面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從今天中午大家一直聽陳海忠講述海外的事情,到如今纔開始談起政務。

趙駿環顧衆人,告訴大家他有了一個新想法。

晏殊好奇道:“漢龍,什麼想法?”

“其實這件事一直沒和你們說。”

趙駿看着大家說道:“本來我是想正式開始解決三冗問題,但怕你們反對,所以就先壓着,沒想到或許能順手解決這個問題了。”

“你倒是說啊。”

呂夷簡急得翻白眼,三冗問題朝廷的士大夫其實不是不想解決,不然也不會有人提出來,並且找到解決的辦法。

只是他們也都知道這樣得罪的利益集團實在是太大,因此一直是個棘手問題難以處理。

若是能解決的話,當然最好。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只見趙駿好整以暇道:“是這樣的,我原本是打算強硬裁軍、淘汰官員、清查軍隊數量、簡化官員隊伍,但這些問題都是困難重重。”

“伱們也知道,三冗問題一直是個紮根在南北兩宋三百多年曆史裡的毒瘤,深深地影響了南北兩宋的命脈,嚴重拖垮了朝廷財政,成爲了三道鎖在宋朝朝廷以及宋朝百姓頭上的沉重鎖鏈。”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在這個蛋糕還沒那麼容易做大的時代,只會不斷地給朝廷帶來負擔。哪怕是現在蛋糕已經被我做大了一點,可三冗如果不及早解決,會拖慢前進腳步。”

“比如說現在朝廷一年朝政是七千萬貫收入,其中五千萬貫要支付一百二十萬人的軍隊開支,包括俸祿、馬匹、武器裝備等等,那麼可供朝廷支配的錢,就只有不到兩千萬貫,還得拿去填冗費、冗官。”

“那這樣的話,今年一年朝廷就不能修水渠,不能建學校,社會得不到發展,我們裹足不前。即便我把蛋糕做大,明年財政收入變成一億,可能支配的錢能有多少,能修多少水渠,建多少學校?”

“所以這個問題,你們也應該明白,只有把三冗問題搞定,讓軍費開支和官員費用開支降下來,我們纔有餘錢去做別的事情,增加教育、經濟、建設、科研等等投入,國家才能變得更好。”

“這一點,我相信你們也是贊同我的吧。”

說到最後,趙駿看着衆人問道。

這顯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每個人不管心裡認不認同,道理是這個道理,無從反駁。

所以呂夷簡、王曾、晏殊、范仲淹等人也是說道:“不錯,是這樣的。”

“我們自然是贊同你的,可問題擺在這裡,能怎麼辦呢?”

“你先說說你的想法吧。”

衆人說道。

“那我先說裁軍,這裡面會遇到什麼困難。”

趙駿說道:“首要困難自然是他們作爲利益既得者,肯定不會輕易放棄這部分利益。”

“如果這些將門勳貴犯了法還好說,大家有個人來當惡人,比如老範,直接就找到罪名把他們處置了,自然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

他苦笑道:“你們也知道,這件事其實都是我那坑孫子的祖先行爲,一招杯酒釋兵權,把將門勳貴當豬一樣養着,只有打仗了纔會派他們去,弄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這就是朝廷完全送給他們的利益,如果朝廷強制奪走的話,顯然會對皇室造成很大的影響。”

“光一個後宮不寧的問題就不好解決。”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都比較慎重,拖了七八年都沒解決,主要也是一直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之前我是打算讓他們入股一些公司,或者一起搞鋼鐵廠,建設兵團之類。”

“但這些東西短期很難看到效益,他們不一定會答應。”

“可現在的話”

說着趙駿看向衆人,指了指門口的方向,微微一笑道:“這航海的利潤,難道不豐富嗎?”

北宋開國將領們好像不怎麼知名,跟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那羣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們比起來,後世怕最多就知道一個曹彬,一個潘美。

就這潘美還是因惡名而來,其餘除了專門學歷史或者宋史愛好者以外,都不知道有哪些人物。這些人難道毫無能力嗎?

當然不是。

事實上北宋初年有不少厲害將領,如王審琦、石守信、高懷德、慕容延釗等等都是名將。

那爲什麼後世不知名呢?

因爲本身趙匡胤繼承的是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的後周,等到這個時期後周國力非常強大,消滅剩餘幾個割據勢力並不難。

其次是趙匡胤一招杯酒釋兵權,這些開國將領幾乎沒打幾年仗就很快退休了,個個都當起了富家翁。

因此導致北宋初期將領知名的不高。

而趙匡胤解決他們的手段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給他們奢華的生活。

這就導致將門勳貴做生意、吃空餉、喝兵血、佔土地、有農莊、握特權,乃至讓幾百上千個小兵給他們當奴僕之類的都是合法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皇室默許,甚至是縱容他們這麼幹。

當然了。

皇室想翻臉還是很容易。

默許歸默許,一旦皇權想把這些東西收上來,已經被收走兵權的將門想反抗也難。

可有一點比較尷尬,宋朝皇室其實跟勳貴將門糾纏很深。

比如皇后往往都出身於高級軍事貴族家庭,只有極少數是出身於高級文官家族,平民出身的皇后屈指可數。

另外就是勳貴將門雖然不直接掌兵,可二代三代們往往擔任三司中下級軍官,一旦開戰的時候,這些人就要被派往前線率領軍隊作戰。

歷史上仁宗時的西北軍中,大半中下級軍官,乃至中高層將領都來自於勳貴世家,如曹琮爲曹彬子、葛懷敏爲葛霸子、高繼宣爲高瓊子、王凱爲王全斌曾孫、劉滬爲劉文質子等等。

這些人雖然平時沒有直接軍權,可對軍隊有一定影響力,再加上宋朝皇室本身就給了他們很大特權,又與他們利益深深捆綁在一起,使得雙方之間處於互惠互利的狀況。

因此趙駿才說,處理冗軍問題,是砍向自己身上的一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確實是不希望和將門勳貴發生正面衝突,那樣牽連太廣,連老婆都要被連累。

但這些人把持軍隊,讓軍隊士兵給他們當奴僕,還在軍中經商,讓軍隊幫忙運送貨物去邊境販賣,又吃空餉喝兵血,儼然已經成爲國家的蛀蟲。

宋朝皇室要拉攏他們維護自己皇權穩定,可趙駿也想解決冗軍問題,使大宋國家變強,如此一來,自然就要發生立場不同的情況。

之前趙駿雖然多次想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特別是他老婆家還牽扯在裡面,就更不好辦了。

畢竟這件事情本很就是皇室默許,朝廷給予他們的特權,這玩意兒放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啊。

所以趙駿其實蠻腦殼疼。

包括調選精銳之士,也是爲了防止意外發生,最後被迫動手清理。

可萬萬沒想到陳海忠帶回來的利潤頗高。

而且已經在汴梁掀起了波瀾,估計到明天后天,整個汴梁談論的事情就是陳海忠他們找到新大陸,帶回來無數金銀的消息。

這利潤可比吃空餉喝兵血要高得太多,何況本身將門那些權貴也能調集個幾百上千士兵給他們當奴僕。

要是忽悠他們去的話,既能開拓海外,又能解決三冗,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漢龍的意思是,正式開拓美洲嗎?”

呂夷簡作爲支持開拓派,大喜過望。他弟弟從商,自然也對這個事情比較上心,這利潤也太高了點。

“錯了,我是支持權貴、富商去開拓,並不支持民間百姓去。”

趙駿搖搖頭:“現在開拓的成本還是太高,民間百姓根本不可能負擔起,只有那些有家底的人才能去。”

“我明白了。”

晏殊恍然大悟:“前往一次海外,光成本就要幾十萬貫,朝廷可以讓那些勳貴將門聯合起來,以讓他們放棄軍隊利益爲代價,幫助他們前往海外經營美洲?”

“正是。”

趙駿讚許道:“如此高的利潤,不信他們不心動。但他們一來沒航海地圖,二來不熟悉沿線情況。如果他們想要這利潤,要麼只能找陳海忠,要麼就找倖存下來的水手,但如何這些水手都被朝廷控制着呢?”

“嗯。”

衆人沉吟着。

晏殊思索道:“所以這就是利益交換,朝廷可以讓那些水手幫助他們遠去海外,但他們也必須不再吃空餉,不再負責軍備銷售,不再擁有一定私軍?”

趙駿點點頭道:“是的,想要獲得更高的利益,自然就付出一些代價,否則朝廷憑什麼幫你?”

不出意外,明天全汴梁都知道這事。

如果報紙和邸報再宣傳一番,估計整個大宋很快就知道了陳海忠帶回來三百多萬兩白銀的消息。

要是朝廷再推波助瀾一下,然後把繪製的地圖賣出去,順便允許那些已經有過一次經驗的水手充當嚮導,估計最近幾年,整個大宋都要掀起一股向着大海遠航的熱潮。

可現實與理想差別是很大的,理想中的遠方,到處都是金銀財富,一趟走船,頃刻間就能讓一個窮小子變成萬貫富豪,直接跨越階級完成人生夢想。

但現實是長達一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即便沒有橫跨太平洋那麼危險,也是困難重重,普通人根本就沒有那樣的能力和成本完成這事。

將門勳貴以及富豪商人就不同了,他們有錢,可以僱傭更多的船隻,更多的水手,買到更多的貨物。

哪怕路上遇到風險,一有錢人出資五十萬貫,僱傭二十多艘大船,三千多名水手,總不至於這二十多艘大船同時全軍覆沒吧。

即使只有一半到北美,帶回來的錢都能血賺幾倍。

所以還是那句話,有錢人抗風險能力比普通人強得太多,這件事情對於朝廷來說,一能擴展外貿,收稅商稅。二來也能擴展航線,將這條線路穩定下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忽悠將門勳貴們去,同樣也能解決三冗問題,解放大量財政支出,緩解國庫壓力。

一舉多得,朝廷要賺麻了。

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385章 決戰前夕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92章 得加錢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50章 拗相公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75章 我要當狀元!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53章 帝王之術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29章 趙禎的果決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318.第314章 給我轟!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524章 趙禎出京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18章 李朝覆滅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
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385章 決戰前夕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92章 得加錢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50章 拗相公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75章 我要當狀元!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53章 帝王之術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29章 趙禎的果決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318.第314章 給我轟!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524章 趙禎出京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318章 李朝覆滅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