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

慶曆六年的新年剛過,正月大宋百姓還沉浸在新年喜悅的時候。

一份關於《大宋掃黑除惡》的專項公文,便由政制院發往了警察部、皇城司以及御史臺。

其中裡面內容提到,對於地方上的黑惡勢力背後的保護傘,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大老虎要打,小蒼蠅也要拍。

幾個部門的老大不敢怠慢,連忙開始着手推進。

各種各樣的文件傳達下去,從朝廷到路,再從各路到州,各地路臺衙門,州府衙門,縣衙門,聞風而動,四處抓人。

而且各路御史司也四處派人監察巡視,地方皇城司有明衛和暗衛,暗衛就像是便衣,融入民間。

在他們四處探訪當中,大量黑惡勢力以及背後撐腰者,即將面臨滅頂之災。

不過一道政令下達之後也不是立竿見影,特別是對於一個龐大的國家來說,自然需要一段時間來發酵。

這個時間可能是幾個月,半年,乃至一兩年。

建立郵政體系,設立郵政部,把原來的驛站體系納入郵政體系裡,從此寫信、託送就不再是官員的專屬,而是所有百姓都可以傳遞書信、寄送物品。

不要以爲在這個時候建立大學很讓人疑惑。

三月初,汴梁。

至於大學。

另外官場體制、軍事國防、經濟發展、農業建設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動。

而牛津大學則於1096年開始有人在此授課讀書,於公元1167年正式成立,離此時公元1046年不過121年的時間。

小學和初中在各州縣皆有分佈,而高中只有每路治所纔有一所。

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排排樹蔭隨風飄蕩,河上畫舫輕搖。

白牆灰瓦之間,彰顯出一抹抹靚麗的風采。

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只要調整好改革的方向,在改革難度上,其實宋代大背景改革,難度要低於明清。

事實上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就建立於四十二年後,爲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

還有牛痘接種、疫病防範手冊、煮沸水理論等等,相信不久的將來,後世基本上也沒什麼中醫和西醫之爭了,因爲全都是中醫。

所以在大宋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科學體系的情況下,不管將來設立的大學是否能有後世那樣的高度,但至少將給無數學生提供一個鑽研與進步的場所。

縱橫交錯的街道來來往往,一列列招牌在風中搖曳,由於天氣回暖,溫度升高,販夫走卒們擦着汗水從街上走過。

不然光一個允許人體解剖,就屬於大逆不道,爲世人所不容了。

從慶曆元年開始到如今,五輪下來,大大小小的政策不下百條。

此時的大宋東京早就已經不再是十年前的模樣。

除了宣揚中醫以外,西醫的發展也不能少,朝廷會給判處死刑的犯人一次做大體老師的機會,如果自願捐獻遺體,家屬將得到一份國家補償資金,讓醫學院可以進行人體解剖。

由朝廷撥款,加上各路、州、縣自己的府庫存餘,開啓全國性基礎建設,對本縣的官道、河渠、荒田進行大規模修葺工作。

但這種好似現代與古典的結合並沒有一點違和感,因爲這些建築都充滿了柔和的線條以及優美的東方元素。

畢竟你想建廠就得先修路,先有夯土路才能建水泥廠,有了水泥廠才能修水泥路,有了水泥路才能修鋼鐵廠,有了鋼鐵廠就能修高速公路。

目前還處於籌備階段。

所以除了京畿路已經正式由警察部牽頭,開始對全京畿路十八個縣開始行動以外,其餘路也僅僅只是即將展開工作。

醫療上推動醫學建設,創立衛生部,建立汴梁醫院以及附屬醫學院,召集全國經營豐富,水平高超的大夫擔任專家教授,培育學生。

科技上加大數理化的研究投入,對科學人才的培養和重視,科研水平和成果發現給予積極保護,並且還創立了科技學刊,在汴梁小範圍內發行,慢慢加大百姓對科學的認識與瞭解。

一環扣一環,不可能直接從夯土路躍遷到高速公路,那是不現實的事情。

如女子不許爲婢,可以出門,可以改嫁,可以離婚。男子不允許爲奴,商人可以參加科舉,樂戶、娼妓、乞丐、疍戶等傳統賤籍也不存在,都屬於自由民範疇。

不過總體改動不大,因爲這些東西基本上在前幾輪的改革當中就已經變得差不多,沒有必要再進行大刀闊斧。

這次新政,同樣涵蓋了方方面面,有對以前政策的補充,也有全新的政策指導。

“香料勒,香料勒,西域來的香料哦,物美價廉。”

本來大基礎建設肯定是要設計方案和圖紙,比如你修一條路,總歸是要把從哪修,修到哪的方案做好?

但這次基建並不是要修新路,而是把原來的老路重新打理一下,讓它能夠發揮出作用。

而除了這些方面以外,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就是今年的大基建項目了。

比如在官方層面,朝廷允許諸路自行建立國有企業,對本路的鋼鐵、煤炭、水泥、紡織、燒磚產業進行建設,具體建設方法由武安鋼鐵廠派人指導。

也幸好此時封建禮教還沒有發展到後世明清那樣的程度,整個社會風氣依舊處於唐宋相對開放的時代。

允許私人商賈參與承包煤礦、鐵礦,建立水泥廠、紡紗廠、磚廠、報紙等行業,進一步放開商業管制。

而就在這個過程當中,慶曆六年二月,朝廷再次發佈了一大批新的政策。

所以林林總總下來,各方面的建設其實都在慢慢給大宋進入工業化發展建立一個雛形,就相當於起一個地基,正式從封建社會,轉變爲科學社會。

正是孟春時,春日陽光正好,暖暖的撒在大地上,讓世間滿是生機勃勃。

教育上正式開始設立小學、初中、高中。

在滿是二三層樓的木製房屋世界,這些五六層的鋼筋水泥樓房顯得格外耀眼。

這次新政,就正式屬於第五輪慶曆新政了。

“來哦,剛出鍋的餛飩,好吃勒。”

“走一走看一看啊,上好的杭州絲緞,一匹只要兩貫錢,只要兩貫錢啊!”

各種叫賣的聲音,各種香臭的味道,各色模樣的人羣猶如魚羣隨着河流涌入了大海,充滿了激盪。

內城小紙坊街口,幾名士子正在旁邊的狀元樓吃飯。

他們是汴梁書院的學生。

從景佑四年開始,朝廷就在汴梁興辦學校,取名爲汴梁書院。

區別於太學,這裡除了教儒學以外,還教理科。

招收的學生不看家庭條件,唯獨看學習能力、人品道德以及是否能吃苦耐勞。

簡單來說,這所學校就是大宋剛進行理科教育的試點學校,也是除了趙駿最開始教的那批學生以外,第一批接觸理科的孩子。

當年趙駿從後世帶來的《物理有趣小實驗》《化學基礎反應》《小學數學》等課外書,也成爲了這裡的教科書。

九年過去,這裡不少學生都已經順利畢業,並且參加了去年的科舉。

今年二月春闈,由於朝廷在今年正式把數理化納入到科舉當中,汴梁書院就成爲了最大受益者,二百多名進士,有一百二十多人出自汴梁書院。

一時間汴梁書院名動京師,讓這個原本只存在於傳說當中,基本沒什麼名氣的學校,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此刻狀元樓內,幾人互相敬酒。

“諸位,這次春闈高中,一雪前恥,再也無人敢說我們學的科學無用了。”

“是啊,多年努力,也算是有了回報。”

“考中進士之後,就要被選官磨勘。王兄、李兄、張兄,你們以後是什麼打算?”

“我想入科學院,你們呢?”

“王兄你也是?”

“巧了,我也是。”

“校長說過,科學纔是未來之道,當官有什麼好?科學院的院士在外行走,誰不尊敬?”

“額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想當官?”

幾個一起中進士的同學互相說着,大部分人居然都想進科學院搞科研,這也算是一件奇事。

不過目前科學院的門檻確實很高,除了必須要有專業的素養之外,還要有學術水平和進士出身。除非前兩者能力過硬,朝廷賜同進士出身,否則很難進去。

沒辦法,現在科學院還是跟官員品級掛鉤,可以理解爲科學院並非是一個科研機構,而是朝廷下面的一個研究科學的官邸。

裡面的高級專家教授都是正五品往上走,科學院院長更是正三品。

雖然現在科學院院長由趙禎掛名,平日裡由賈憲、萬直臣、燕肅三位副院長主持工作,但隨着朝廷重視科學,他們的地位可比普通尚書侍郎高,待遇也更豐厚。

“賣報咯,賣報咯。朝廷又有新政了,快看看,這次又是大改革,關乎我們每一個老百姓哦。”

就在這個時候,賣報的報童揮舞着手中的報紙走了進來。

有人連忙說道:“快來一張。”“我這邊也要。”

“小哥,給我這邊來兩張。”

“好嘞。”

報童來來回回地賣報,很快兜裡的報紙就少了十多份。

“朝廷要全面建設科學學校了,各州縣都要有小學和初中,路有一所高中。”

“太好了,咱們的科學之道就又有不知道多少學子踏入其中了。”

“我改變主意了,我要去教育部。”

“劉兄怎麼想去教育部了?”

“現在全國各地都要興辦科學學校,教學方面肯定缺人,我想去參加。”

“劉兄要去做先生?這不知道待遇是否豐厚啊。”

“額那確實是需要問一問。”

那名有志進入教育界的劉姓進士也猶豫起來。

他貧困出身,但自幼好學,苦讀九年才一朝中進士。

雖然他自知沒有背景,無人提攜,進官場肯定是寸步難行,不如另闢蹊徑,找一條更好的路子。

比如去教育部,將來下放到地方教育局,或者去哪所高中當校長那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可也擔心朝廷待遇不好,有沒有像當官這樣,不僅分房還發高額薪水。

不過片刻後他就篤定道:“朝廷現在對科學如此重視,肯定不會苛待教育人士,我進士出身投身教育,想必直接就是校長起步,待遇不會太差的。”

“那就祝劉兄桃李滿天下了。”

衆人都紛紛給予祝福。

事實上沒過多久,教育部就發了新通知。

對於新晉進士有願意前往各路的,確實都是各地小學初中副校長起步,都是從七品級別,與當地縣丞級別相當。

而一路高中的校長就不是新晉進士,而是從科學院選拔的一批博士,級別爲正五品。

在眼下這個科學剛剛啓蒙的時候,教新學的小學初中校長,文憑至少得是科舉同進士,老師也得是舉人,就可以知道朝廷對於教育的看重。

此刻酒樓當中。

除了幾個新進進士以外,酒樓裡多有商人,他們其實也很關心朝廷政策,紛紛購買報紙看起來。

鄰桌就有一桌,剛好汴梁做紙的馬家正在宴請做糧油生意的孟家,馬家老大今年三十來歲,與孟家老大差不多年紀,正是接手家族生意的時候。

孟老大看到報紙上說朝廷開放鋼鐵、水泥、紡織等產業,頓時激動道:“馬兄,朝廷終於允許咱們經營鋼鐵和水泥了。”

馬老大納悶道:“孟兄,以你們家和知院的關係,這事你還是看報紙才知道?”

汴梁商圈很多人都清楚,孟家原來不過是個中等糧商家庭,後來就是抱上了知院大腿,入股了國營商行,這才一朝發跡,擠進了最上層圈子。

孟老大搖搖頭道:“知院素來剛正,我二叔也不是善於鑽營的人,只知道朝廷只要讓我們出力,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幫上忙,這才能得到朝廷青睞,怎麼可能會被提前給內部消息呢?”

馬老大敬佩道:“孟叔真乃當代孟嘗君也。”

“這鋼鐵廠和水泥廠既然是朝廷希望大家興辦的,那咱們孟家肯定不能落後,我打算自己註冊一家商行,響應朝廷號召。”

孟老大義正言辭地說道。

馬老大想了想,便也說道:“孟兄敢爲人先,讓兄弟十分欽佩,賢兄既然有如此心情,愚弟自然也不能幹看着,願意與兄長一同作股,你看如何?”

“那感情好。”

孟老大連連點頭。

其實別看已經有不少商人在打探鋼鐵廠和水泥廠的事情,但觀望的還是居多。

鋼鐵廠大家都能看到利潤,民間用鋼需求大,未來不缺銷量。

可興辦這樣的廠子成本也不知道多少,普通商人肯定辦不起,只有那些巨賈纔有資格。

而水泥廠則是不知道未來是否有市場,是否會虧本。

不過商人做買賣本身就有風險,朝廷已經給出了水泥廠未來的發展方向,那自然也不乏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很快消息出來之後,汴梁就有不少商人打算前往工商局,詢問興辦這幾個廠子的問題。

教育界和商界都引發了不小的地震。

而相比於不少讀科學出身的進士和看重鋼鐵水泥的商人們來說,民間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汴梁真正看報的其實沒有多少底層百姓,看報的受衆多是汴梁市民。

這些汴梁市民就跟後世北京市民一樣,在當地有房產,有產業,都是小有家資,所以能夠認識字,看得懂報紙,識字率也高。

可底層百姓是看不懂的,他們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內城,連外城都不住,而是住在城外。

此刻城外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荒野。

這幾年汴梁大興土木,城外東西郊區,如今早就修建出大批房屋,住滿了百姓。

房價最低的是東郊,東郊離城近,離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河等運河碼頭近,走路到碼頭去可謂近在咫尺,按理來說應該是最搶手的地方。

但新曹門外的房價低至一月租金不到三百文,比官府修建的公房還便宜一百多文,跟外城靠近新曹門的房租比,更是差了五倍。

朝陽門和大通門外的房租稍微貴一點,大概五百文一個月,差不多是現在碼頭工人兩到三天左右的工資。不過與靠近朝陽門和大通門的城內房子比,還是非常便宜。

之所以東郊房租低廉,除了這些房子大多數都是朝廷修建,供給城外百姓居住的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因爲東城外死了數以萬計的人。

趙駿當初處理無憂洞和鬼樊樓,還有清查整個開封的污穢,不管是貪官污吏,還是黑惡勢力,紛紛抓起來關入皇城司和開封府大牢,牢中在一段時間人滿爲患,一間六平米的牢房裡,關了十多個犯人。

然後經過皇城司的審訊,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東城外處決,連砍了得有大半年,東城外當時還是野荒地,一度那裡的草都變成紅色,那裡的小山坡都變成了亂葬崗。

結果短短不過七八年時間,汴梁的城市圈開始向城外擴張,東城外的亂葬崗也被剷平,搖身一變變成了新城區,大量樓房拔地而起。

因此東郊無論從地理、環境以及離工作單位距離,都遠勝西郊,可西郊的房價就是比東郊貴。

這誰說理去?

此時相比於城中正處於樓房與平房變革時代,東城外就簡單許多。

猶如一個縱橫交錯的鎮子,沿着新曹門出城,過橋之後,就踏入了河邊馬路,馬路一側是圍繞着汴梁外城的護城河,另外一側則是街道。

有三四層的房子,有四五層的房子,也有二三層的房子——它們的共同點在於,基本上已經不是木製,而是鋼筋水泥房。

原來東郊有不少木屋,現在都被朝廷徵收拆除,按照規劃,建造出了一個向城外延伸達一里長的集鎮。

鎮子雖然不如城中繁華,卻也一應俱全,各類門店鋪面經營,絲毫不比城中差多少。

而在各個路口以及城外的一些官署衙門外,都有告示。

東郊歸開封府管,在通往新曹門、大通門和朝陽門,過橋進城的路口處,幾個衙役拿着告示和米漿走了過來。

見到這一幕,周圍的百姓頓時停住,有附近商鋪的店主不再看店,有進城要上工的工人選擇遲到,就連附近沒有上學光腳跑的孩子,都圍攏過來湊熱鬧。

“又有告示了。”

“快看看朝廷又有什麼新政了?”

“好消息啊,朝廷這次要大規模招工,修建道路和水渠了。”

“真的嗎?現在城裡很多地方都招滿了,我家就老大找了工作,老二和老三每天無所事事,我都快愁死了。”

“這上面說了,如果要去的直接到當地官府報名,是去修路和水渠的,待遇豐厚。”

“那太好了。”

諸多百姓們頓時議論紛紛。

這些年汴梁因爲日益興旺,經濟越發發達,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前來打工。

問題是在非工業化時代,哪怕伱經濟高速發展,哪那麼多工作崗位?

所以隨着最近幾年人越來越多,汴梁的工作反而越來越不好找。

雖然這個問題將來隨着第一次工業革命鋪開之後輕鬆解決,但至少眼下還是非常缺勞動力。

現在朝廷又開始招工,對於汴梁過剩的勞動力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一時間,民間百姓奔走相告,開封府衙和負責招工的工部衙門外,擠滿了長龍,都是來報名參與的百姓。

第70章 島國?辦它!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26章 玩遊戲第99章 瓶中人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16章 靖康恥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77章 棄子攻殺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26章 玩遊戲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77章 棄子攻殺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18章 李朝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7章 趙禎是二傻子和蠢笨驢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章 大宋笑話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81章 無憂洞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
第70章 島國?辦它!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26章 玩遊戲第99章 瓶中人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16章 靖康恥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77章 棄子攻殺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26章 玩遊戲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77章 棄子攻殺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18章 李朝覆滅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7章 趙禎是二傻子和蠢笨驢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章 大宋笑話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81章 無憂洞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