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

十月十五日,早朝。

今日早朝,顯然是一場大風暴。

因爲呂公綽等人被抓的事情,早就傳了出去。

所以朝議上,各部們官員都各懷鬼胎,等着看一場好戲。

特別是夏竦,他原本以爲晉升無望,沒想到此案涉及到了打壓他的呂夷簡,這下有好戲看了。

至於其他大量官員,也在瞧呂夷簡他們的熱鬧。

之前范仲淹搞慶曆新政,政制院的宰相們都站在了范仲淹這邊,現在涉及到宰相們的利益,就看他們怎麼解決。

很快早朝開始。

垂拱殿內,文武百官都按照排列站好。

政制院諸多宰相站在隊伍最前面,接着就是諸部尚書、侍郎、僕射、舍人、館、閣、殿學士、直學士、待制、修撰、直閣等一百餘人。

再加上各路諫官、御史、殿丞,總共二百多人站在寬大的殿內,從上看到下,好似一眼只能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

因正是初冬清晨,早上四點鐘,天色黑暗,左右樑柱上、迴廊下、側庭邊,都點滿了蠟燭。

室內明暗不一,渾黃模糊,蠟燭柔和光線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衆人黑白交織,或期待、或嚴肅、或喜悅、或情緒複雜的臉龐。

殿中安靜得可怕。

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片刻後,趙禎從側殿緩緩走入。

“陛下到!”

王守忠大喊。

“參見陛下!”

百官行禮。

“免禮!”

趙禎雙手虛擡。

“謝陛下!”

百官起身。

趙禎坐在了龍椅上,俯首看着下方羣臣。

幾乎是在殿頭官大喊一聲:“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之後。

御史中丞鄭戩就站了出來,高聲喝道:“陛下,臣彈劾呂夷簡、盛度、程琳、李章.與開封府小吏馮士元勾結,貪贓枉法、收藏禁書、賣官鬻爵.”

剎那間,百官色變。

鄭戩還在繼續,他一口氣說了十多名高級官員,說了多個罪名。

此案光涉案四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十餘人,五品以下的上百人,這一百多人甚至都沒資格被報名字。

而他每念一個高級官員,在場的高級官員們臉色就是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哪怕事先已經聞聽了風聲,可還是讓他們感到恐懼。

特別是呂夷簡。

鄭戩做得太絕了,沒有私底下找他,而是直接當着御史臺所有人的面,詢問此事該怎麼辦?

那麼多人看着,那自然只能秉公處置,完全無法給呂夷簡安排的時間。

如此一來,哪怕是他想捂蓋子,也捂不住了。

事情在昨天就已經發酵,今天早朝議會,怕是要徹底爆發!

然而此時卻無人反駁。

一來證據確鑿,二來作爲高級官員,他們不會立即下場。

“陛下,臣請廢除考成法新政!”

太常少卿趙良規打斷了鄭戩的話,打響了第一槍。

他是趙安仁之子,呂夷簡是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進士,那一年趙安仁知貢舉,呂夷簡是他的門生。

同時趙良規還與掌禹錫一起擔任太常少卿,是同僚關係,跟呂公綽也是好友。

鄭戩不滿地看向趙良規道:“趙少卿,本官在奏事,爲何要打斷本官?你難道一點規矩都沒有嗎?”

趙良規沒有搭理鄭戩,而是說道:“陛下,新法嚴苛,百官苦不堪言。且牽扯太廣,光京畿周邊諸路,就有上千官員、數萬吏員受到波及,若是再這樣下去,恐怕全國官員都要慼慼難安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歐陽修站出來呵斥道:“官員儘自己的本分,完成每月應該做好的事情,難道不是應該的嗎?什麼時候官員偷懶反而是應理之事了?”

這下就徹底掀開了戰場。

集賢殿修撰錢延年說道:“君子九思,見德思義。陛下既以委任天下賢俊,自該信之,不可再以奸邪輩驅使,竊爲陛下不取。”

他的意思是皇帝應該信任他的大臣,不應該安排御史臺的人再督促大臣們每天干活。

蔡襄雙手一攤道:“這天下俊賢我倒是沒見到過幾個,天下貪官污吏倒是甚多。修撰口中的俊賢五美沒見到尊,四惡倒是學了個透徹,若是這天下真像修撰所言,那還要御史臺做什麼,要諫臺做什麼?”

“哈哈哈哈哈哈。”

頃刻間御史臺諸多同僚們都笑了起來。

現在御史臺可是相當威風,以前沒有直接監督,只能找到證據後進行彈劾。

如今即便沒有發現百官們的漏出,也能時時刻刻監督他們的工作有沒有賣力,每天是不是在偷懶摸魚,權威不就這樣立起來了嗎?

何況御史臺除了鄭戩以外,大部分御史都是范仲淹和趙駿任命,是他們較爲欣賞的正直之輩,都剛正不阿。

見到亂象,自然要悍然抨擊,絕不會坐視不理。

“你!”

錢延年大怒。

又有其他人站出來說道:“陛下,考成法,惡政也。這樣下去,官員眼中只會有政績,而忽視了民生。”

“笑死,說的好像天下官員以前就在乎民生一樣。”

王質說道:“至少如今考成法之後,官員反倒能夠做些事情,不至於像以前那般尸位素餐,蠅營狗苟。”

中書舍人錢希白道:“私以爲考成法會留下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官員在實際處理政務當中,本來就應該靈活處置,若是一位追求教條,難免死板,未必不能害民。”

“今日之事今日做,明日之事明日做。這考成法本就是嚴格執行了考課制度,以往考課形同虛設,如今嚴苛起來,你們反倒是不能接受了。”

王素予以反駁。

“非也,天子聖明,虛懷納諫。但羣臣也非不盡心做事,只是稍有疏忽,輒奮袂而起,惡聲相加,聲名盡毀,何至於此呢?”“所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有功當賞,有過則罰本就是朝廷法度,爾等要蔑視祖宗之法?”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若是日日緊繃,天下官員還不得發癔?何況亂中出錯,這並非好事。”

“我看不盡然”

當下反對派與御史臺及少量范仲淹支持者進行了辯論。

到這個時候其實還算好。

因爲他們只是圍繞着廢除考成法的事情討論,還沒有上升到伱死我活的地步。

這一點宋朝比明朝稍微強點。

即便是王安石變法那麼激烈的時期,雙方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司馬光也就罵了一句王安石“不曉事,又執拗耳”,雙方最多就是爭論的面紅耳赤,倒不至於破口大罵。

明朝就有意思得多,對罵都是小事,一言不合就演全武行,激烈程度倒是比宋朝強不少。

但隨着爭論加深,雙方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上升。

有人說道:“臣彈劾范仲淹任人唯親,御史臺皆是他的耳目。我聽說進言的人都希望陛下以堯、舜,而不知道要求輔臣以皋、夔。陛下有采納規諫的明,而輔臣卻阻塞了言路,長久以往,國家如何安寧?”

“哼!”

變法派御史立即駁斥道:“御史臺上對得起天子,下對得起庶黎。亦從未阻塞過天聽言論,此抑損之說,子虛烏有,汝等要誣告構陷否?”

“太祖皇帝鑑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又有人道:“今政制院立,范仲淹安然以宰相自居。其軍中又樹有威名,時不宜再掌政事。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祖宗朝,一切政事,臺省奏陳,部院題覆,司監奉行,未聞宰相有舉劾也。新法之下,人人無所遁形,事有利弊,皆能分清對錯。”

變法派駁斥道:“無管當朝權貴,亦或者王公大臣,皆按部就職,凡有過者及時能察,此非祖宗之願,天下之願者?”

“考成定令,御史考成章奏,每具二冊,一送政制院,一送檢法案。府衙延遲,則部臣糾之。諸部隱蔽,則諫臣糾之。御史隱蔽,則內閣糾之。”

反對派繼續說道:“夫部院分理國事,諫臣封駁奏章,舉劾,其職也。宰輔銜列翰林,止備顧問,從容論思而已。仲淹創爲是說,欲脅制臣等,拱手聽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無人脅制爾等,皆是爲國效力,況祖宗之法便令百官各行其職,諸臣懈怠,御史臺有責促其行事,這亦是御史自設立以來,千百年之未變之法也!”

變法派同樣繼續反駁。

“新法下,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訐,始以自用之私,終之好勝之習。好勝不已,必致忿爭,忿爭不已,必致黨比。唐之牛、李,其初豈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爲競勝。”

反對派又說道:“佞諛成風,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則等之伊、傅;言及邊帥,則擬以方、召;言及中官,則誇呂、張復出;言及外吏,則頌卓、魯重生。非藉結歡,即因邀賂,是爲佞諛,如此豈能長久?”

“呵,爾等也好意思提及伊、傅,方、召,卓茂、魯恭?新法當中,糾察了多少貪官污吏?呂夷簡之子,漏泄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吾觀之不似竇申,乃吏部尚書也。”

“休要巧舌如簧,我等擔憂的是國之不國。今得一嚴旨,範希文輒曰“我力調劑故止是”;得一溫旨,範希文又曰“我力請而後得之”。由是畏居範希文甚於畏陛下,感居範希文甚於感陛下。威福自己,目無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令國之不國的終究是爾等,上下作亂,欺瞞陛下,窮搜黎民。今朝廷釐清吏治,還朗朗乾坤,爾等卻爲貪腐張目,何其猖悖?諒爾等鼠目寸光,又怎麼知道此番新法政令之下,政治將如何清明?”

隨着事態愈發的嚴重,趙禎坐在臺上又沒有及時打斷雙方互相辯論駁斥,沒一會兒的功夫,原本還算整齊的朝廷上就變成了菜市場,變法派與反對派已是涇渭分明。

其中大多數人都是保持中立,但隨着呂夷簡、盛度手下的黨派人員率先發難,隨後大量的中間派也琢磨出味道來,立即開始上陣。

主要是考成法確實不得人心,不管放在哪一個朝代,誰都喜歡自己當着官,手裡捏着權力,沒那麼辛苦沒那麼累,吃着火鍋唱着歌,還把妹子摟在懷裡,就把這官當了,錢貪了,過着瀟灑的人生。

結果考成法出來之後,每個官員都必須認真完成工作,弄得好像上學的時候每天必須完成作業一樣,這自然是不被衆人所接受,因此趁着這個機會,馬上都加入反對派中。

事實上後世打工人都厭惡這種卷法,看似是民心所向。但實際上後世打工人拿着幾千塊錢工資,卻被老闆PUA。

老闆們嘴裡喊着,你不要問公司能給你什麼,要問你能給公司帶來什麼,又提倡什麼員工要奉獻,還說只想着掙更多錢跟行屍走肉沒差別,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奮鬥的結果云云。

一旦遇到好的高薪工作想跳槽。

原來的老闆還嚷嚷着,我花錢培訓了你,我付出了那麼多財力人力物力和時間,你拍了屁股就走了,那你下一個單位最少要賠償我的培訓費之類的話。

這種情況下純粹就屬於剝削了,那年輕人能慣着纔怪。

可在古代當官就不是了。

特別是宋代。

不提那高額的工資,單說當官之後的生活就遠不是後世打工人可比。

所以講道理的話,朝廷既然花那麼多錢養你,你每天認真幹活,辛苦一點難道不是應該的事情嗎?

然而古代官員們就是不幹。

我就是想拿錢不幹活,你要是逼我幹活,就聯合起來反對。

這不扯淡嗎?

但現實就是如此。

特別是在涉及到了呂夷簡和盛度的兒子之後。

歸根到底,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很快,隨着辯論愈演愈烈,慢慢地就已經開始往黨爭的方向發展。

大量官員彈劾范仲淹,有說他在軍隊裡威望太重,不應該擔任宰相,這樣容易出現權臣之類的話。

也有說他在御史臺安插了太多耳目,以此監視百官,這樣只會讓百官畏懼范仲淹,而不是敬畏皇帝,從而讓皇帝的權威大落。

更有甚者已經在隱射范仲淹可能會造反,如王莽董卓曹操一樣,對皇權產生威脅。

到了最後,整個早朝都亂成了一鍋粥。

趙禎看着下面這一幕,不由自主地對呂夷簡深深地感到失望。

他明明知道,改革勢在必行,卻還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如大孫說的那樣,成爲了歷史上的保守的利益集團。

爲此甚至也跟歷史上的那些反對派們一樣,構陷范仲淹。

難道呂夷簡不知道,在趙禎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情況下,這樣做只會皇帝加深對他的不滿嗎?

也許他知道。

但那終究是自己的兩個兒子!

趙禎看着下方面目呆滯,不知道在想什麼的呂夷簡,沒來由感覺到一陣心煩。

他倏地站起身,走到王守忠旁邊,只留下一句:“快去請漢龍回來!”

隨後拂袖而去,只留給百官一個氣惱的背影。

事情。

終究是到了要請大孫回來的地步。

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94章 該動手了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27章 交子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27章 交子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363章 大宋海軍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16章 靖康恥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83章 欽差到來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76章 趙禎的智慧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
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94章 該動手了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27章 交子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27章 交子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363章 大宋海軍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16章 靖康恥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83章 欽差到來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76章 趙禎的智慧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