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

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

當王安石乘坐火車抵達汴梁的時候,也爲汴梁現在的繁華嚇了一大跳。

他看到城外的擴建區域比以前城裡還大了至少兩圈。

曾經的郊區此時已經變成高樓大廈。

想要從火車站的方向到吏部,還得僱傭馬車或者轎子,走接近一個半時辰才能到。

據車伕說東西南北城區已經各延伸出了十餘里,這就意味着開封城面積不止擴大了一倍,而是可能有數倍之多。

因爲以前開封城面積約爲53.2平方公里。

如果在原本東西南北城牆長度約在7.3公里的平均長度下,哪怕南北或者東西各延伸出的只有10裡,加起來是10公里,面積也將增加六倍。

就如同一個長寬都爲1米的正方形,面積應該是1平方米。

但若是把長寬增加到2米,那麼面積就會變成4平方米,比1米的正方形多了4倍面積一樣。

所以可以想象,現在的汴梁城比以前大了不知道多少。

不過即便如此,王安石一路走來,看到的卻是人口極爲稠密,大街小巷,道路相當擁擠,很多街道水泄不通,需要開封府指揮交通。

這也正常。

開封府配合統計部每年都在做統計和規劃。

去年年末的數據是開封府的城區面積爲382平方公里,增長了7倍,而人口呢?

是317萬。

這就意味着每平方公里有8200多人,人口稠密度跟後世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有得一比了。

但後世深圳都是高樓大廈,而大宋卻是平房居多,可見大宋的稠密度要遠勝深圳。

只是相比之下,如今的汴梁已經算好的了。

要知道以前汴梁是53.2平方公里擁擠了150萬人口,到宋徽宗時期甚至超過260萬人,人口稠密到跟人擠人沒什麼區別。

便在這滿是驚訝當中,王安石抵達了吏部,隨後就被一路帶入了皇宮,進入了政制院。

二月底的政制院花團錦簇。

外面的小花園綠茵遮天,溫暖的陽光灑落下來,只讓人感覺到心曠神怡。

院外來來往往的官員很多,除了政制院的官吏以外,還有其它各部前來送公文或者奏事的官員,其中不乏有穿緋紅大袍的高級官員。

王安石並沒有被安排進院內,而是從側門進了政制院後院,在一間會客室當中。

領路的官員指着椅子說道:“你先在這裡坐一下。”

“好的。”

王安石就坐到了椅子上等着,侍從給他上了一杯茶,門就關上了。

過了大概一刻鐘,穿着一身紫色大袍的趙駿才推門跨入屋裡,說道:“介甫來了嗎?”

“知院!”

王安石急忙放下喝了一半的茶杯,站起身拱手道:“下官王安石見過知院。”

趙駿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快五年未見了吧,你又黑了不少。”

“勞知院關心。”

王安石又拱手一禮。

“哈哈哈,坐吧。”

趙駿笑着說道。

“謝知院。”

王安石坐下。

“現在請你是難請啊。”

趙駿一邊坐到了椅子上,一邊打趣道:“最開始是想把你放在汴梁,你以祖母年高拒絕。後來祖母離世,再想提拔你,你又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現在降職了,心滿意足了?”

“只要是爲百姓做事,爲朝廷和官家分憂,即便是降職,王安石也是心甘情願。”

王安石面色不改地說道。

趙駿笑了起來。

現在的王安石早就不是歷史上那個。

因爲歷史上由於宋夏戰爭,使得原本康定元年的科舉會試取消,直到慶曆二年纔開新科。

當時二十一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並且本來應該是第一名,只是文章中有一句話讓趙禎不是很喜歡,結果就改成了第四。

但如今宋夏戰爭打是打了,可並未影響太大,導致科舉取消。

於是王安石提前兩年參加,以十九歲的年齡一舉高中,力壓蘇頌、黃庭堅的父親黃庶以及蘇洵榮登金榜狀元。

他當了半年的將作監觀政,隨後被授予鄞縣知縣,任期爲三年。

到慶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的時候,恰好任期結束,前往吏部磨勘。

沒想到趙駿那個時候剛好要解決三冗當中最後一冗兵冗問題,將門勳貴敬酒不吃吃罰酒,趙駿就下令徹查。

兵部尚書富弼需要組織了一批欽差前往各地軍營調查軍隊。

其中包括王安石、黃庶、蘇洵等那一大批同榜進士正處於任期結束等待磨勘,便都被選爲了調查使者。

雖然任務期間遭遇到了刺殺,但王安石冷靜指揮,破壞了將門勳貴的陰謀,功勞不小。

當時趙駿還親自接見了他,給予他鼓勵,並且當着他的面,要直接宣佈任命他爲從六品監察御史行裡。

北宋時期地方按照地域、人口大小,有縣令、知縣之分。

景佑改制之後就重新劃分品級。

其中縣令一般在正九品到從七品之間,而知縣最低都是正七品,四京縣令更是正五品。

王安石由於是狀元出身,觀政半年之後,直接被任命爲正七品的鄞縣知縣,升御史爲從六品御史,也算是正常升遷。

但一個地方知縣與朝廷御史臺的御史,權力區別就像後世一個地方縣長,和中央某監察室某審查調查處處長一樣,都是正處級,權力卻天壤之別。

並且有功勞加上正常升遷,這也不算是越級提拔。

可沒想到王安石卻以祖母年事太高,不希望離開江南西路地區太遠爲由,拒絕了趙駿給他提出的升遷任命。

無奈之下,趙駿就只能給他安排舒州通判。

舒州就是後世安徽潛山市,離王安石的老家比較近,而且也是從六品,符合升遷要求。

唯一可惜的是相比於御史擁有彈劾、糾察百官的權力,一州通判顯然權力要小得太多,雙方之間,完全沒有無法比較。

但王安石甘之若飴。

三年任期滿後,祖母也病逝了,由於出色的政績再加上王安石確實是個人才,趙駿還是想把他調到中央來。

沒想到他依舊拒絕,說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於是就只能按照常例,從通判升知州,調去了歙(she)州,也就是後世安徽歙縣。

今年是王安石當歙州知州的一年半,本來當得挺好,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終究被一紙調令調到了汴梁。

不過這次他接受了。

因爲朝廷把他從知州位置上擼了下來,改爲了正七品的巡查御史,降了足足五級,他自然也就沒有了理由拒絕。

聽到他的話,趙駿笑道:“挺好,你這個小同志覺悟很高嘛,伱十九歲中狀元,今年也不過才二十八歲,在這個年紀沒有少年得意,而是戒驕戒躁,沉澱自己,這份心境很了不起。依我之見,很多年齡比你大,跟你同期乃至前幾期的進士,都不如你啊。”

王安石沉聲道:“下官並不覺得年少高中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下官只知道,是天下父老在奉養我們,我們所圖就應該回饋報恩於他們。”

“不錯。”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你知道我爲什麼要把你調到開封來嗎?”

“請知院相說。”

“因爲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願意爲自己的理想奮鬥一生的人,而這恰好是我看重你的一點。”

“下官惶恐。” 王安石忙道。

“不用謙虛。”

趙駿擺擺手道:“你知道在你這個年紀應該做什麼嗎?”

王安石想了想道:“當爲民請命。”

“不是。”

趙駿搖搖頭道:“這不是你現階段該乾的事情。”

“那是?”

王安石不解了。

在他的理念裡,當官,不就是爲民請命嗎?

然而趙駿卻道:“若我告訴你,並且讓你現階段應該怎麼做,你會聽嗎?”

“若知院說的下官覺得有道理,下官願意。”

王安石道。

“很好。”

趙駿更加滿意了。

不盲從,也不因爲對方是最高級別長官而唯唯諾諾。

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最好的品質。

因爲唯唯諾諾的人雖然用得順手,但卻不可能成爲他需要的人才。

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了聽令,又怎麼可能分析出國家弊病,去尋找辦法解決呢?

所以趙駿是把王安石當成宰相在培養。

哪怕他的年齡只比自己小七歲,不一定成爲自己知院的接班人。

但至少在范仲淹、晏殊這一批人退下之後,政制院會有一個合適的幫手。

不然什麼事情都要趙駿親力親爲,科技發展要關注,財政狀況要關注,教育事業要關注,國家計劃要關注,實在是太累了一點。

“我認爲在你這個年紀一定得先學習知識。”

趙駿說道。

“學習知識?”

“不錯,不是傳統的儒家知識,而是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請知院明示。”

王安石一頭霧水。

“很簡單,學習一些新的思想,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要盲目,要思考,看事情得看本質不要看表面,還要看的長遠。”

“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錯就去糾正去改。”

“不要驕傲,要虛心學習,好苗子終會成參天大樹,我們的目的是讓百姓乘涼,百姓衣食無憂,要堅信我們的事業是偉大的。”

“那些打擊以及攻擊你的言論不要在意,不要灰心。心裡有信念就去做,哪怕面對千夫所指,只要是爲了天下人民,爲了國家事業,就不要去懼怕。”

“分析事物,瞭解事物。多下基層,多與百姓溝通,找到問題在哪裡,然後去解決問題,不要有任何心裡負擔。”

“如果有些貪官污吏、牛鬼蛇神阻撓,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退縮,更不要畏懼。因爲敵人越是反對,就越說明我們是對的,要勇敢與他們鬥爭。”

“但若是發現事情不對,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想的事情和做之後卻是兩個結果,那麼你就得去思考其中到底有哪些錯漏之處。”

“不要一根筋,也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思想和政治是靈活的,守住自己的底線,可也要勇於承認錯誤。”

“當一個縣令治理地方的時候,也許還有試錯的機會。”

“可若掌管一個國家,一旦頒佈了錯誤的法令,失敗的政策,那麼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都會萬劫不復。”

“所以我們要貫徹那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貫徹學習和積累知識這個道理。”

ωωω •тt kǎn •¢ O

“以後在頒佈政策的時候,哪怕你覺得方向是對的,只是中間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國家偏離了原有道路,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你就得去思考。”

“去想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中間某個環節有差錯。”

“然後找到問題之後,再去改變,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眼看着它錯了,卻依舊繼續這麼走下去。”

“你明白了嗎?”

趙駿雙眼目光直直地盯着他。

之前趙駿就對趙禎他們分析過,王安石變法本質上並不壞,也非暴政。

那爲什麼最後反倒害得老百姓妻離子散,乃至家破人亡呢?

就是施政的中間環節出了極大差錯,吏治沒有搞好,讓下面那些官吏把一個好政策,變成了壞政策。

王安石不管知不知道這裡面的問題所在,但事實就是,他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依舊一根筋地把這個變法政策實施下去,導致百姓過得更加不好。

所以趙駿如果真要把他培養起來,首先就要改變王安石的思想,對他進行潛移默化,要他向自己學習,學習“趙駿思想”,把他變成自己人。

否則要真是依舊是歷史上那個王安石,哪怕政策出了問題也還是沒有改變,就顯然不適合接趙駿的班,或者入政制院當一名宰相。

此刻王安石被這一番話說得有些暈。

但稍微消化過後,就漸漸回味過來,然後緩緩開口說道:“知院的話,如至理名言,下官會細細思量。”

“嗯,好好學,好好看。”

趙駿又道:“如果你不明白,那我最後來問問你,你從地方上再到汴梁,有什麼感悟?”

“地方上這些年雖然稍有起色,但依舊貧困,遠不如汴梁富庶。”

王安石想了想,隨後感慨道:“距離上次來京,短短四五年時間,汴梁的變化,讓我歎爲觀止。”

“你知道爲什麼嗎?”

趙駿問。

王安石想了想道:“因爲汴梁是天下中樞。”

“這只是其中一方面。”

趙駿笑道:“我剛纔還讓你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怎麼這麼快就忘了呢?”

王安石就拱手道:“下官愚鈍,還請知院明說。”

“因爲汴梁的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以及朝廷的規劃,這是多方面的一個因素。”

趙駿說道:“汴梁東西南北居中,水陸交通發達,去全國各地都不算特別遠,因而容易成爲交通和經濟樞紐。再加上朝廷將此地作爲首都,來往客商雲集,天下商品和新鮮事物也最容易集中,所以像水泥、鋼鐵都迅速流通至此,共同構建了這繁華的城市。”

“原來如此。”

王安石恍然大悟,但心裡卻在想,那不跟他說得差不多?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他說的也確實不如趙駿那麼詳細,分析得也不如對方那麼透徹,一時間又有些慚愧。

趙駿繼續說道:“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就是要告訴爲什麼要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本質。你作爲一個縣令,你就得去想如何讓本縣發展得更好,百姓衣食無憂,農業、商業繁茂,讓本縣百姓窮苦。若只看到表面而不在乎本質,那麼將會一事無成。”

“同理做一州知州,一路轉運使,乃至一國宰相,都要找到其中的關鍵,問題在何處,才能一步一步,完成你心中的理想。”

他輕輕敲了敲桌子道:“就好像這桌子敲一敲就會響,那它爲什麼會響你能明白嗎?或許想搞明白這個道理很容易,但一個國家該如何發展,該如何富強,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學,多聽,多想,多問,只有如此,你才能進步,才能明白治國之道。”

“這就是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吧。”

王安石已經心悅誠服,站起身恭恭敬敬地道:“知院的話,令我醍醐灌頂,我願意聽從知院安排,只希望能夠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趙駿欣慰道:“孺子可教矣。”

王安石。

終究還是會上自己的船!

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92章 析津城破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3章 大宋笑話第3章 大宋笑話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24章 趙禎出京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129.第129章 誰幹的?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15章 景祐黨爭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
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92章 析津城破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3章 大宋笑話第3章 大宋笑話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24章 趙禎出京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129.第129章 誰幹的?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15章 景祐黨爭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