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

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

“草民見過知院。”

幾個農會的人大約四十來歲,畏畏縮縮過來。

農會的宗旨是互幫互助,因此選的人往往都是當地壯年有威望者。

而且入會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擁有大量田地的地主是不允許進入的,只有二十畝土地以下的中農、貧農以及僱農參與。

剛開始趙駿是把農會當作鄉政府來看待,希望給予農會一定的治理能力,配合縣衙官府共同管理地方。

如此一來,縣衙通過農會治理基層,不再需要鄉賢和宗族,將大大削弱士紳權力。

但范仲淹卻強烈反對,認爲如果基層出現一個這麼大權力的機構,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農會的會長以權謀私,或者在鄉野欺上瞞下,稱王稱霸。

趙駿覺得有道理。

雖然他也明白,范仲淹這樣做是基於封建王朝的統治。

在鄉賢宗族制度的時代,鄉賢宗族往往站在朝廷那一邊,幫助朝廷管理和控制基層民衆。

而出現農會就不一樣了,農民組織力度加強的話,可能會讓原本一盤散沙的百姓力量做大,從而出現造反起義的情況。

這也是大宋連年多次起義朝廷被搞怕了。

不過范仲淹說的問題也不無道理,在一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農會如果成爲基層權力機構的話,很容易讓他們的權力不斷膨脹。

特別是古代百姓與縣衙的溝通較少,農會的控制力太強,很可能直接取代掉縣衙的作用,這就有點得不償失。

因此如今的農會基層權力不大,規模也一般,一個縣數萬到十餘萬百姓不等,根據鄉鎮劃分出數個農會,一個農會直接參與管理約數千至萬人左右。

他們沒有調查、執法、審問等權力,只能配合縣衙做協助工作。

比如村莊與村莊之間有矛盾,或者生產資料分配、官府分發田地、官田的租賃、爭奪水源、村寨械鬥等等,由農會與官府進行統一協調。

這就意味着目前農會以輔助爲主,趙駿突然召見,又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一時間心中有些惶恐,不明所以惴惴不安。

趙駿看到他們,並沒有生氣,畢竟這事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和顏悅色地說道:“無需多禮,你們是本地農會的成員嗎?”

“是的,知院。”

爲首漢子又拱拱手道:“草民是臨城幹言鄉農會會長,草民叫鄭勇,他們是農會幾個主事。”

“嗯,鄭勇,我來問你,你家有幾畝地。”

趙駿和藹問道。

“二十畝。”

“有池塘和桑田嗎?”

“有。”

鄭勇說道:“合計三十六畝,其中十八畝是租的朝廷官田。”

“哦?”

趙駿詫異道:“這麼說以前你們家也有十八畝地?”

鄭勇苦笑道:“父母走後俺與兄弟分家,大半都給了兄弟,草民家只留了五畝,要去縣城做工才能養活,是前幾年周大官人拋售土地,趁着價低草民把積攢了二十年的積蓄拿出來,買了十三畝回來。”

宋代一畝地大概在後世0.974-0.865之間,有609平方的,也有591平方的,比漢代的一畝地多不少。

在漢代一家五口需要至少30畝地才能生存,也就是6畝養一個人。

但到了宋代大大減少。

農具、漚肥技術、水利設施、占城稻等生產資料的提升,帶動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宋代平均一畝半就能養活一個人。

所以一家五口有個8畝左右田地就能吃飽飯,如果有個20畝地,那就妥妥的中農階級。

“看來你的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趙駿笑道。

鄭勇也笑道:“都是現在官府在四處募人修渠修田,又徵收富戶的田畝,然後低價賣給俺們,若非如此,俺們哪能買得起地?平日裡遇到災年,不賣地就算不錯了。”

趙駿扭過頭看了眼黃安文,見他擦了擦額頭的汗,便笑道:“這說明縣裡的工作還是做得很到位,沒有對朝廷的政令置若罔聞。”

黃安文忙道:“朝廷要求我們多開墾土地,多修建水渠,把開墾出來和購置的田畝低價賣給百姓,這是惠及百姓的事情,下官自然要全力以赴。”

“做得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

慶曆新政下,全國大基建,就是從地主手裡搶人,同時修水渠、建農田,把田畝搞得多多的,把地主手裡的田地價格打下來。

擊敗遼國和西夏之後,軍費大幅度下降,加上外貿收入,可以說是朝廷每年要拿出數千萬貫補貼農業。

運氣不錯的是由於小冰河時期結束,最近幾年天下都沒有發生過波及太大的天災。

即便有旱災、洪澇,也都維持在小範圍內。

另外就是蟲災,慶曆年間記載的洪澇旱災比較少,唯獨蝗災很多。

慶曆四年餘靖等人就上書過,說天下蝗災頻繁,希望趙禎能重視天意,對於朝廷的人事和政策做出調整,儘快讓天災消失,百姓恢復平靜的生活。

面對這種情況,趙駿下令地方一旦發現蝗災,就立即組織人手撲滅,並且散播謠言,說蝗蟲並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上天的饋贈,因爲吃蝗蟲可以滋陰補陽、延年益壽。

要知道古代從官方到民間對蝗蟲都頗爲敬畏,認爲這是老天爺的使者,因此別說撲滅,就算是看着滿天蟲災吃自己的稻穀,也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但現在趙駿不僅打破這種傳統封建思想,還在這個思想上賦予了大衆喜聞樂見的意義,加之又是官方散播的謠言,可信度自然增加。

一時間各地蝗蟲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災害減輕了許多。

幾種因素迭加之下,大宋各地的田畝數量大大增加,又有花生、紅薯、土豆作爲補充,百姓對地主手裡的土地需求大幅度下降,地價自然也應聲而跌。

可以說朝廷算是半買半強迫地主把手裡的土地交出來,並且對從官府手裡買地的人進行限制,極大惠及了下層百姓。

雖然不乏有貪官污吏,聯合地主將朝廷開墾的田地中飽私囊,但這樣的人下場一般.

所以可以說現在大宋的政策就是把大量土地從地主轉移到農民手裡,完成一次不需要王朝變革,就能夠解決土地兼併的變革。

正常情況下王朝想達成這一點難如登天。

但宋朝一是本身對地主非常嚴苛,不存在什麼舉人、進士免稅一說,就難以形成明清時期那種江南士紳集團。

二是通過擊敗西夏、遼國的大勝,加上推動商品經濟和外貿發展,地主階級的重要性就進一步下降。

簡單來說就是明清時期的地主是和官員綁定在一起,因而皇帝想要推動改革應該說難如登天。

而宋朝官員和地主只是可能有利益糾葛,卻不是完全綁定在一起,失去了官方層面的庇護,地主階級面對國家機器,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聽到臨城普惠百姓的政策非常得力,趙駿還是很高興,又問鄭勇道:“現在縣裡還有多少沒有田地的佃農?” “縣裡不知道,俺們鄉的話,總共有一千七百二十四六戶,丁口是一萬一千三百三十二人,無地佃戶去年有五百多戶,到今年就只有四百多戶了。”

鄭勇回答道:“官府對這些沒有地的佃戶都優先考慮,沒有錢也沒有關係,官府會把他們僱傭去修河、修路、開墾荒地,一年下來就能買那麼三四畝。”

“很好,這纔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事情。”

趙駿愈發滿意,雖然慶曆元年之後,大宋幾乎大部分財政全都補貼進農業了,但效果顯著,這些錢沒有白花。

隨即他又說道:“那你們農會平日裡都在做些什麼?每天的工作又做哪些?”

“就是傳達一下縣裡的政令,再四處收集一下鄉里田地、丁口數量,哪些人家裡有幾畝地,幾間房之類,有時候遇到各村有爭執,也會幫忙勸說一下。”

說着鄭勇鼓起勇氣,苦笑道:“說起來不怕知院笑話,這農會就是個苦差事。咱們沒什麼人想幹,俺也是被鄉鄰推舉上來的,要不是處事公道,鄉鄰信任,早就不想做了。”

“這差事確實不好辦,沒什麼好處不說,上面有任務就只是發給你們,又不體諒你們的難處。下面的人想讓伱們幫忙,不幫忙還埋怨你們。”

趙駿想了想,自然也就迅速明白了原因,說道:“甚至他們還會覺得你們在裡面撈好處,我說的對嗎?”

“可不是嗎!”

鄭勇一拍手訴苦道:“那些家裡有十多畝地,不符合要求的,就希望我們幫忙瞞報。那些沒有地的,就希望我們儘快幫忙把地批下來。我們哪有這能耐?縣衙又給了任務,兩頭不討好。”

“朝廷讓農民組建農會的本意是希望有人幫扶農民,能夠直接與官府對話,解決農民的困難。現在看來雖然有一定幫助,但確實讓農會比較辛苦。”

趙駿沉吟片刻,說道:“你說的問題我知道了,朝廷會進行一定的變動,讓農會能夠更好地成爲連通官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

“多謝知院,多謝知院。”

鄭勇千恩萬謝。

“嗯,我注意到如今農村裡有很多陳規陋習,就像今天遇到的這吃絕戶,你覺得這是對的嗎?”

直到此時,趙駿纔開始正題,目光望向遠處。

就看到遠處的東陽村騷亂已經平息,不明所以的村民都被釋放,主謀的劉家老二、老四,以及瞞報的老大都被官府抓走。

家家戶戶都躲進了自己屋裡,現在整個東陽村都是一片風聲鶴唳,很多人連門都不敢出來。

雖然這事與他們無關,可本質上來說,他們就是吃人血饅頭。

即便吃絕戶是傳統陋習,但在這種潛規則下,劉家老二、老四辦這種宴會本身就是在堵他們的口,哪怕他們隱隱猜到劉老三的死不同尋常,可吃人最短,他們同樣在默許這種陋習出現。

所以趙駿亦是對村民的愚昧無知感覺到難過,一時間也切身體會到了爲什麼當年魯迅先生能寫《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祝福》這樣的名篇鉅作。

“這肯定不對啊。”

鄭勇作爲農民,具體心裡怎麼想的不知道,但他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如果這個時候他說對,那麼這農會會長肯定是幹到頭了。

哪怕他其實不一定想做這個農會會長。

“不錯,鄉間多有陋習,殘害人的尊嚴,踐踏人的精神,如此長久以往,我大宋如何能談得上禮儀之邦?因而更需要德化,需要朝廷來引導。”

趙駿點點頭道:“今鄉民愚昧無知,我希望農會以後要擔起教化鄉民的責任,配合地方教育局、縣衙,宣傳教育,廢除諸多陋習,如這吃絕戶、配女兒骨等等,皆爲惡風惡俗,當爲人不齒。”

“是。”

鄭勇連連點頭:“草民以後多在鄉里宣傳。”

趙駿繼續道:“農會不應該只是輔助縣衙,而應該成爲縣衙的下屬機構,增設官吏,組建人員。以後如果當地出現人員死亡,不能等報官才由人勘驗,而應該由農會第一時間前去調查,看是否爲非正常死亡,再由官府進一步勘驗,開具證明方可正常入殮下葬,否則切不能草草了事。”

“是是是。”

鄭勇先是本能地連連點頭,但片刻後就猛地擡頭露出愕然的表情,隨後一臉驚喜,又知道這時不能太興奮,便強忍了下去。

因爲趙駿的話已經透露出,以後可能要把農會從原來的半官方機構,直接變成官方機構。

而且裡面還有官吏,吃朝廷的皇糧。

那到時候他作爲會長,豈不是就直接能當差了?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嗯,好了,你們先去忙吧。”

趙駿說道。

“是。”

鄭勇隨即退下。

與他溝通結束之後,趙駿又看向黃安文道:“黃縣令。”

“下官在。”

黃安文連忙走過來拱手道。

“作爲縣令有一方教導的責任,這解決溫飽,讓百姓有土地的事情要抓,但移除惡風惡俗的事情,也要抓。”

趙駿說道:“還有鄉間野祭淫祀,也要一一搗毀,若有犯者,必須嚴重懲治,明白了嗎?”

“是。”

黃安文應下。

趙駿雙手揹負在身後,擡起頭看了眼天空。

如今他已經整治了朝堂,肅清了大部分貪官污吏,政治也得以短暫清明,朝廷的政令通暢,下達和執行的速度很快。

這是好事。

但同樣的現在對基層掌握不足,而一個國家,基層纔是最重要的東西,因此現在也是時候開始對基層進行大範圍治理。

其中包括解決各地陳規陋習,祭邪神祀惡鬼的各種習俗。

因爲大宋現在這種問題非常嚴重,根據王安石他們的說法,北方算好的,南方纔是重災區。

如邕州“俗好淫祀”;蜀地“尚淫祀,病不療治,聽於巫覡”;荊湖南北路“歸峽信巫鬼,重淫祀”;揚州“信鬼神,喜淫祀”;吳俗“信鬼神,好淫祀”;洪州“俗信巫,有疾輒屏去親屬,飲食衣藥悉聽於神,死者甚衆”;“湖南北兩路風俗,每遇閏月之年,前期盜殺小兒,以祭淫祠,謂之‘採生’。”等等。

這些還是史料記載,像祥林嫂遇到的那種改嫁有罪,捐門檻贖罪的惡風惡俗還不知道多少。

所以趙駿現在只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

看到民間這些百姓的愚昧,又見識到了大量百姓心靈無法寄託,只能將各種疾病、發財、天災等因素,求救於神靈,甚至不惜殺人祭祀邪神和惡鬼。

他就覺得要想澄清玉宇,把整個社會的風氣往好的方向引導,實在是太困難。

“如今才明白偉人的艱辛,看來,是時候該掃除牛鬼蛇神,哪怕不能讓百姓堅定唯物主義,也要讓他們信仰正統的佛教和道教,而不是把希望寄託於這些妖魔鬼怪身上。”

趙駿心裡想着。

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3章 大宋笑話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376章 防守反擊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60章 上架感言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78章 看看這大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
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3章 大宋笑話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376章 防守反擊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60章 上架感言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83章 趙禎不可信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78章 看看這大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