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

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

西域浩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沙漠以及杳無人煙的戈壁。

這些沙漠與戈壁阻塞了人煙,充滿了危險。

因此在古時候,塔克拉瑪干沙漠又被稱爲瀚海,死亡之海,亡靈歸宿之地等等。

不過也事無絕對。

在這茫茫無垠到處充斥死亡的沙漠當中,卻有一條生命綠洲,沿着沙漠邊緣,貫通中西。

這條道路就是絲綢之路,位於天山山南腳沿線,因空氣受天山阻隔,導致雨水較爲充沛,形成了一片廣袤草場。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絲綢之路就成爲了東西交流的重要走廊,自此多年興旺發展,長盛不衰。

如今千年過去,滄海桑田,曾經西域三十六國大部分都淹沒在了歷史塵埃裡,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還在訴說着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

便在這千年之後,又有一支漢人軍隊,秉承着當年大漢開拓西域的進取精神,來到了西域,要將漢唐故土收回,納爲宋土。

時間也慢慢來到了大宋慶曆十一年十月份。

狄青於八月出兵,九月就攻克了高昌,其中大半個月都在悶頭趕路。

拿下高昌之後,他立即派人沿着絲綢之路,過焉耆、龜茲、倭赤等地,出使黑汗王國,要求歸附。

不過黑汗離高昌實在是太遠了,往來可能要數月之久,因而狄青沒有急於一時。

他另外一方面是立即把戰報送回朝廷,向滿朝諸公發送這個喜訊。

消息在九月底,十月初的時候送達。

此時大宋朝廷內部,卻並沒有因狄青收復大半個西域而多振奮,因爲他們現在正忙着另外一件事情——政制院新一輪改選。

十月三日,汴梁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雨點打在政制院的窗外,發出輕輕的滴答滴答聲音。

幾隻小狸奴跑到了屋檐下躲雨,然後又旁若無人地闖入院子裡,跳到了給宰相們準備的肉食盤前,大口朵頤起來。

宮中容易生老鼠,因而從漢朝起,地方就會供奉能抓鼠的貓。特別是真宗仁宗時期,宮中四處都有它們的身影,爲此誕生出狸貓換太子的傳聞。

政制院知院趙駿。

這個龐大帝國的實際主人,現在就在屋子裡批改着各地送上來的公文札子。

屋中檀香四溢,外面徐徐冬風吹進來,令人感到一絲寒意。

趙駿把手中批完的札子放在一邊,擡起頭倏地看到旁邊范仲淹眉頭緊鎖,便笑了笑道:“怎麼了老範,最近沒睡好?”

“是啊,確實有些煩悶。”

范仲淹揉了揉太陽穴,他的兩眼發黑,黑眼圈比較大,估計沒少熬夜。

他已經62歲了,這樣下去可不是件好事。

趙駿擡起頭看了眼四周。

晏殊今天去了戶部,其餘宰相要麼各有公幹,要麼離得較遠,正在奮筆疾書批閱札子。

范仲淹的桌子離得他最近,趙駿出於關心朋友的目的,於是說道:“是不是過幾天提名的事情?”

“是啊。”

老範苦笑道:“最近富弼、文彥博、韓琦他們幾個多次登門找我,讓我很是爲難。”

“富弼有他岳父,韓琦有賈昌朝,不如你舉薦文彥博算了。”

趙駿給出了個主意。

不要以爲名留青史的名臣就不找關係。

事實上仁宗時期的名臣確實挺多,但關係更加盤根錯節,非常複雜。

首先是富弼,他的岳父是晏殊。

其次是文彥博,他爹以前是河東轉運使,趙禎的寵妃張貴妃的父親曾經是他爹的門客,有這層關係文彥博多次送蜀錦給張貴妃,以謀求上進。

最後韓琦就更有意思,在家族聯姻上與呂夷簡家族、賈昌朝家族、王曾家族都有姻親關係,政治傾向又支持范仲淹。

這些年韓琦與范仲淹走得非常近,屢次在朝會和政治立場上對范仲淹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支持。

所以如今朝堂格局又有了新的變化。

最早時期呂夷簡仗着控制了人事任免權,在朝中一家獨大,連李迪、王曾等人都被他鬥下去,勢力非常強。

這使得范仲淹上百官圖,對呂夷簡進行攻擊。

趙駿來了之後,范仲淹等人利用趙駿,達成了清除呂黨的目的,完成了對呂黨中下層的清理,讓呂黨元氣大傷。

接着政制院成立,呂黨雖然元氣大傷,但呂夷簡的存在依舊中流砥柱,讓呂黨成爲政制院第一大黨。

而王曾也有王黨,勢力稍遜色於呂黨,卻被趙禎趙駿等人特意扶持,以此來鉗制呂夷簡。

當年呂夷簡和王曾在政制院互相鬥法,趙駿王隨盛度等局外人就只能看戲,兩幫人經常政見不合,或是明爭暗鬥,在除大方向以外的問題上,多有爭執。

那個時期趙駿雖然也是絕對權威,卻也時常要被呂夷簡反對,每次靠的是PUA趙禎才達成自己的目的,可見那個時候呂黨影響力還是很大。

五年之後,到慶曆二年,政制院第一次換屆,呂黨增加了賈昌朝,王黨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卻也換取了蔣堂和范仲淹的支持。

並且從那開始,趙駿也開始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把李迪弄了進來,偷偷給呂夷簡上眼藥,打擊呂夷簡的囂張氣焰。

第二次換屆是在慶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10月,呂夷簡雖然當時還沒死,但卻已經病入膏肓,無力再幹涉政治,因此夏竦、鄭戩、杜衍三人得以被選入政制院。

基本上從第二次換屆開始,就是轉折點。呂黨和王黨慢慢因老病而退出歷史舞臺,趙駿的趙黨開始一家獨大,在政制院內隻手遮天,再無人鉗制。

如今到了第三次換屆的時間節點,顯然將又是一次影響政制院格局的關鍵時候。

因爲這屆政制院人員缺額會非常大,首先是蔡齊和宋綬將不會再連任,其次是蔣堂、賈昌朝雖然是和范仲淹、晏殊同一屆,也就是第一次換屆的時候進入,但他們並非最早八人衆。

這樣按照十年限定,趙禎最多保留范仲淹和晏殊再留任五年,蔣堂和賈昌朝這次將不會再繼續連任,再算上李迪和張士遜的死,缺額將達到六人之多。

所以本來按照慣例,范仲淹和晏殊作爲趙禎特許挽留額外再多給五年任期的宰相,應該是不能有推薦人員,可這一屆直接少了一半人,因此趙禎特許他們有一個推舉名額。

沒辦法。

特殊時期只能這樣辦,畢竟按照流程入政制院只能由宰相舉薦,雖然這樣容易出現黨派勢力,然而選票制度會更加扯淡,還不如讓宰相挑選合適的接班人更靠譜。

聽到趙駿的建議,范仲淹搖搖頭道:“富弼和晏相關係不睦,韓琦雖然與賈相有姻親,然而關係還是較遠,他們可不會幫忙舉薦。”

“奇怪,我記得富弼跟晏殊歷史上不和是因爲慶曆新政初期,呂夷簡等反對派反對新政,晏殊不僅不幫忙革新派,還明裡暗裡維護反對派,讓富弼大怒,這才怒罵晏殊和呂夷簡是奸邪,怎麼現在沒有這種事情了還這樣?”

趙駿納悶不已。

范仲淹笑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叔公早年.”

說着略微猶豫。

趙駿追問道:“早年怎麼了?”

范仲淹苦笑道:“早年在陛下親政這件事上並沒有出力,而是找了個由頭外出避禍去了,也沒有反對太后,在諸多正直大臣看來,與奸邪無異。”

“原來如此。”

趙駿恍然大悟。

這件事就是典型的騎牆派兩面不討好。

晏殊這個人屬於明哲保身類型,在政治風波當中,不會輕易表面立場。

但這種行徑在兩派人看來,就屬於支持不徹底,等於徹底不支持。

最早禍根是劉娥垂簾聽政時期,當時章獻太后劉娥把持朝政。

於是有一批大臣諸如丁謂之流,擁護劉娥執掌大權,對劉娥非常諂媚。

另外一批大臣以呂夷簡、范仲淹等人爲首,要求劉娥放棄權力,還政於趙禎。

雙方互相攻訐,在朝廷上鬥爭不斷。

可大權又被劉娥掌握,導致親趙禎的皇帝派系陸陸續續都被下放到地方去。

這裡面就包括了晏殊。

但晏殊不是上書要求劉娥還政才被下放,而是自己找了個藉口由頭,犯了點小錯誤,主動被下放。

原因也很簡單。

隨着趙禎的年齡越來越大,親政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爲了表明立場,又不敢直接針對劉娥,那自然得如此。

所以事實上在與太后黨一派的鬥爭當中,晏殊根本就沒出過什麼力,完全是毫無作爲。

之後又因爲下放過的事情,反而被認定爲皇帝黨,又被提拔上來。

這自然引起了很多皇帝黨的不滿,名聲就臭了不少。

歷史上慶曆新政,晏殊又繼續明哲保身,但卻明裡暗裡幫助呂夷簡等反對派,那結果不言而喻,讓富弼、歐陽修等人直罵娘。

現在雖然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暗地裡反對新政,可政制院制度後,呂夷簡也還是與范仲淹有相當大的政治鬥爭。

比如第一次慶曆新政的時候,呂夷簡的兒子涉及其中,就差點廢除了考成法。

若非趙駿力挽狂瀾,恐怕吏治不會變好。

其中晏殊再次明哲保身,富弼、文彥博、歐陽修等力挺范仲淹的人一邊聲援范仲淹,一邊怒罵呂夷簡,又對晏殊的行徑不滿意。

因此雖然晏殊是富弼的岳父,但說實話,兩個人的關係還真不怎麼樣,富弼也不會去找晏殊的關係要名額。

“就這件事,現在我是一個頭兩個大。”

范仲淹雙手一攤道:“今年的情況你也知道,有六名宰輔要離開政制院,所以基本上舉薦了就大概率肯定能入院,但我手中的名額就只有一個,我能怎麼辦?”

“你的事情問我做什麼.等會”

趙駿眼珠子轉了轉,恍然大悟道:“好啊,難怪你今天一直在我面前長噓短籲,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原來是在打我的主意?”

范仲淹笑道:“怎麼,如今諸部尚書當中,有哪位得到漢龍的青睞不成?”

“那倒沒有。”

趙駿搖搖頭。

“所以嘛。”

范仲淹雙手一攤道:“既然沒有,那不如向國家舉賢能之士。漢龍你也知道,這些都是治國奇才,我也從未想過黨爭,但這些治國大才如果不能入主中央,從一部躍至天下事,殊爲可惜。”

“這樣啊。”

趙駿摸着下巴思索起來,片刻後長舒了一口氣道:“可以,這次我可以幫你,你自己舉薦韓琦,我舉薦富弼,夏竦會舉薦文彥博,但我希望五年後,你們得回饋我。”

范仲淹想了想,點點頭道:“這事我會與他們商議。”

“那就這樣,行就給我個準信就是了。”

趙駿說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政治交換了。

政制院雖然一家獨大,但諸多宰相其實會把趙駿的權力分走。

只是大方向他掌舵,在其餘小細節上,地方政務、各類事情處理,都是其它宰相在安排。

所以實際上趙駿雖然大權在握,可本質上來說,他也只是宰相的代表人物,在很多大事方面,都需要有人在政制院給他支持投票。

就如同當初推行慶曆新政一樣,需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把很多比較激進的策略刪除,才能換取呂夷簡他們的支持。

現在隨着呂夷簡王曾那一批人沒了,他的權力是越來越大了,但這種權力來源於一些特殊情況。

最直觀的就是晏殊、蔣堂、張士遜三人中立。

范仲淹暫時與他的理念和道路相同。

李迪和夏竦是他的黨羽。

蔡齊、宋綬、賈昌朝沒有呂夷簡那種與他對抗的權威。

新來的鄭戩、杜衍等人沒什麼話語權。

如此趙駿就能一言堂。

若是換一批新人上來,再出一個呂夷簡這樣的人物,說不好會影響趙駿的權威。

因此這些年他也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後備力量。

前些年帶着王安石等人行走天下,無疑就是在培養他們做儲相。

但可惜的是無論從資歷還是職務上來說,他們都不能一下子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

楊察楊告等人目前還只是各部侍郎,需要到一級機構擔任尚書纔有被提名權。

其餘王安石、李孝基、陳希亮等人更不用多說,還得升到侍郎才行。

預計要下一屆楊察楊告等人入院,下下一屆才輪到王安石他們。

目前唯一有資格被提名的是開封知府包拯,開封知府被提至正二品,與各一級機構尚書同級,有被提名權。

然而包拯有兩個問題,一是資歷問題,他雖然是與韓琦、文彥博同榜進士,可父母相繼去世,中間有長達七八年的守孝空白期,導致資歷有缺。

被提拔到開封知府就已經算是升火箭一樣快了,再提拔到宰相,那就太離譜了點。

二是性格問題,包拯這人對事不對人,別管伱是不是提拔他的人,只要他認爲你錯了,即便你是皇帝該噴還是得噴你。

所以如果讓包拯進了政制院,大抵政制院裡就不得安生,性格太剛直,很容易得罪同僚和上司。

綜合種種,包拯就只適合幹開封知府,不適合治理天下。

反倒是韓琦、文彥博、富弼等人都是治理天下的好手,特別是韓琦,趙駿雖然厭惡他在西北的行事作風粗暴,害得宋軍連連慘敗。

可政治和治理方面,韓琦確實是毋庸置疑的頂尖水平。

因此現在與老範做筆交易,把這些人選上來,下一屆再讓他的人幫忙舉薦自己的人,很多事情就方便許多。

仔細想想,如果是以前趙駿肯定不會這麼幹。

但到了如今政壇浮沉十五年,他才明白很多事情政治的本質就是利益交換。

如果你依舊是個愣頭青一樣什麼都不懂,只知道蠻幹,那麼結果和下場就只有一個——被牆倒衆人推。

所以唯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讓政制院的宰相全都變成自己人,那麼施政起來,才叫暢通無阻。

這亦是趙駿從呂夷簡王曾等人身上學到的最好的知識。

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第70章 島國?辦它!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379章 洪水洶涌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77章 出宮,刺青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22章 雙刃劍209.第206章 決堤了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來個大宋笑話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343章 全城搜捕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318章 李朝覆滅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18章 李朝覆滅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197.請假條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461章 謀西域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章 趙禎老色皮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26章 玩遊戲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317章 一炮轟殺大越皇帝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
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第70章 島國?辦它!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379章 洪水洶涌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77章 出宮,刺青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22章 雙刃劍209.第206章 決堤了172.第170章 心情不好,來個大宋笑話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343章 全城搜捕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318章 李朝覆滅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18章 李朝覆滅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440章 出京巡視,少殺一點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197.請假條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461章 謀西域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章 趙禎老色皮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26章 玩遊戲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317章 一炮轟殺大越皇帝第454章 幽燕路發展規劃,與世家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