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

新年剛過,時間來到了大宋慶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歷史上的今天是北宋皇祐五年,這一年大宋國內暫時穩定了局面,呈現出繁榮的形勢。

但在國際上卻十分被動,在西北被李元昊連敗三次,被迫簽訂《慶曆和議》。

之後又被遼國敲詐,簽署《重熙增幣》,不得不往外輸送大量歲幣。

在西南遭受越李朝的屢次侵犯,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不滿朝廷放任越朝對他們的欺壓,於是憤然掀起戰亂。

可以說歷史上的皇祐五年在外交上大宋的形勢非常不好,不僅有戰事,還與周邊國家矛盾重重。

但如今大宋的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國內安穩太平,同時整個東亞的國際環境上,大宋亦是打遍四方沒有敵手。

特別是新年前一日的大閱兵,威震八方,讓東亞各國都心生恐懼的同時,也令中亞、印度半島、東南亞、歐洲乃至非洲國家覺得震驚。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在他們還處於封建時代甚至是部落奴隸時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文明展現出了質的飛躍。

與大宋比起來,全球其它國家就好像處於蠻荒時代,落後了遠遠不止一個文明。

所以新年剛過,等到十五元宵節之前,一些國家的使者就陸陸續續開始向大宋朝廷告辭,要立即把大宋國內的情報送回國內去。

不過基本上都是周邊國家,如大理、越朝、高麗、日本、遼國等國使者,他們倒是想買武器,可整個國家的命脈都被大宋把持住,大宋不點頭,他們哪來的自主權。

至於別的國家,都在等待着大宋把他們買的貨物運到廣州去。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點兩點,很多國內頂尖富豪一次性運輸貨物也才價值數十萬貫,最多不會超過一二百萬貫。

而這一批貨物價值上億貫,除了火器以外,還有很多商品,包括大宋的茶葉、瓷器、書籍、紙張、鉛筆乃至於望遠鏡等等,想運到廣州沒有兩三個月根本做不到。

因而從去年十二月份到年初一月份,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成爲了汴梁火器司最忙的時候。

庫存太多了,臨時需要大量的維護和運輸,又得根據各國使者返程的時間,將貨物分批次運到廣州去。否則一次性運輸,容易把運河給堵住。

等到新年剛過的時候,汴梁短暫地出現過一段時間的蕭條。

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官府停頓,交子鋪無法兌換錢幣,百姓急於把貨幣兌換成食物,許多家庭更是在門口張貼標語表達訴求,街上充滿着爆炸物殘留的火藥味。

人們大都無所事事,整天蝸居在家中酗酒、打牌,走街串巷的人也少了許多,彷彿一夜之間,原本興盛的大宋首都汴梁經濟瞬間低迷。

而這種景象,中國人稱之爲過年。

後世北上廣深應該最有體會,一到過年的時候,原本擁有一兩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馬上就空置,家家戶戶關門歇業,街道上都沒有幾個行人。

如今的汴梁也漸漸出現了這樣的現狀。

畢竟汴梁本地人口在景佑年之前其實非常少,只有二三十萬,大部分都是進城打工者。

原本這些打工者也不乏定居在汴梁,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汴梁周邊州縣人口,一到過年也願意花一兩天時間回家一趟。

只是當時人比較少,城市建設也沒有那麼大,自然就顯得沒那麼嚴重。

到慶曆年後,汴梁的人口從百萬暴漲到了三四百萬,到慶曆十二年的時候,已經接近五百萬,今年突破五百萬是遲早的事情。

這麼多進城務工人員,原住民又少,大年初一到十五假期又多,新年假加天聖節假加上元節假,大量百姓離開汴梁回家過年,可不就顯得蕭條了嗎?

不過這種蕭條也僅僅持續幾天,基本上到天聖節假期過後,也就是年初三四之後,打工人就開始陸陸續續返京。

現在官道修得還不錯,很多人都騎上了自行車,往來於京畿路周邊州縣。四通八達的道路到處都能看到自行車大軍,猶如後世我國千禧年間回家過年的摩托車大軍。

基本上到初七之後,汴梁也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那幾天的蕭條就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店鋪紛紛開門營業,工廠紛紛返工上班,碼頭和火車站這兩個主要交通樞紐更是人山人海,熱鬧再次回到了汴梁,城市與街道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個新年趙駿沒過幾天清閒日子,大年三十跟大年初一要搞慶典,大年初二和初三還得進宮裡陪趙禎一家人吃飯。

之後曹家過來拜年,帶了一家子過來,除了曹琮以外,還有曹修、曹任幾個兄弟。

趙駿在這個世界沒什麼親人,跟趙禎的關係只能說是二三十代往上數都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那自然只能是跟老婆那邊孃家關係近點。

並且曹氏也必須要依附於趙氏,不管是趙禎還是趙駿,都是他們必須要抱的大腿,因此幾家人走動得勤也正常。

到初五初六就又是呂家、王家、晏家、範家、宋家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宰相家族過來拜年。

雖說趙駿基本上沒有他主動去拜年的時候,但自家永遠不缺客人,即便其餘宰相家族的主人沒有過來,至少也得派個兒孫晚輩過來見個禮。

這也讓趙家年後家裡基本上沒有消停,從新年到元宵節,直到大年正月十五之後才清靜一點,難得過了幾天舒坦日子。

可惜的是元宵節那幾天假期剛過,就得馬上上班。

正月二十一日,一大早趙駿就到了政制院,政制院的大門甚至纔剛打開,蘇渙帶着幾個制敕司的小吏還在搬運文書。

見到趙駿過來,蘇渙雙手還抱着公文,站在門口連忙微微彎腰道:“知院。”

“嗯。”

趙駿一邊點點頭,一邊跨入了屋子裡。

二十多天沒有辦公,屋子裡好像都快落了一層灰。

蘇渙把手中的公文放到了靠近門口的吏員桌案上,然後就去把燈打開。

“趴”的一聲。

政制院天花板上吊着的電燈點亮,原本昏暗的屋子迅速通明。

趙駿一路走到了屋子最裡面自己的桌位,然後對着蘇渙招招手道:“文甫,過來一下。”

“知院。”

開完燈的蘇渙走過來。

“剛纔那些是年前後積累的公文嗎?”

“是的,我給知院拿過來?”

“嗯。”

趙駿應了一聲。

他還是這個老毛病,關心工作上的事情。

倒不是說戀權。

到了眼下這個位置,權力已經大到沒有邊際,自然也就不存在戀權的行爲。

有些人有了這樣的權柄,那就只管去享受,猶如封建皇帝。

但趙駿卻在家裡閒得不自在,每天不看看公文,關心一下國家大事,就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了存在價值。

這或許也是他現在的人生意義。

把希望全都放在了只要自己努力,那麼大宋的明天會更美好上。

蘇渙將公文拿了過來。

這東西自然是有講究的,哪些放在上面會被宰相先看到,哪些放在最底下最後看到,甚至於被忽視。

要不然制敕司權力爲什麼這麼大?

各個部門都得巴結。

不過蘇渙很清楚趙駿首先關心的是什麼,所以也沒有耍那麼多花招,而是把重要事情放在了上面。

趙駿拿了第一本公文看了眼,是禮部與外交部的聯合公文。

這些天大宋新年慶典,汴梁又是過年,年後街道稍微蕭條了幾天,諸多外國使節團就一直由禮部與外交部共同招待。

除了招待花費的費用上報過來以外,還有兩個部門與諸多使節團接洽的很多事務。

比如各國使者回國的日期也差不多定好,他們自己在汴梁把帶來的貨物委託給本國商人售賣,然後大肆採購了很多東西。

在採購的物資都已經裝船之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多使者就急着離開。

還有些是已經下了訂單,但這次沒有帶這麼多錢過來,於是決定先帶着部分商品回去,等準備了足夠的錢,再來大宋採購。

因此基本上從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將陸陸續續有二十多個國家的使者走,公文裡詳細列表了這些國家的訂單以及要送往廣州的哪些貨物。

“嗯。”

看完了公文之後,趙駿很是滿意地說道:“這是個好的開始啊,以後各國的貿易會越來越頻繁。”

蘇渙在一旁笑道:“也是這次慶典做得好,天下諸國來大宋之後,都被大宋的繁華興盛跟震驚到了,全都仰慕於天朝上邦,聽說還有高麗、大理國王子不願意離京,想留在汴梁做質子。”

“真有意思哈。”

趙駿樂了起來:“我大宋又不興質子那一套,還有主動想留下來做人質的。”

蘇渙也笑了起來:“估計是汴梁春花秋月太吸引人了,這些天各瓦舍、青樓、酒樓外邦藩人流連忘返,他們可是各店家的貴人,工商部那邊說是年底稅都多收不少。”

趙駿原本臉上的笑容就慢慢消失,又變得沉吟起來。

蘇渙看他的表情不對,一時不解,只誤以爲自己說錯了話,便連忙閉口不說。

其實他沒有說錯話。

只是趙駿聽到瓦舍、青樓和酒樓的時候,想起一樁糟心的事情。

那就是雖然紡織廠的出現極大改善了女性在舊社會的地位,不少女性能夠自力更生,去工廠上班養活自己。

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絕大多數女性的地位其實依舊變化不大,汴梁五十四家青樓勾欄,依舊照常營業,夜夜笙歌。

雖然朝廷禁止強迫,奈何很多都是自願,也有不少重男輕女的父母逼着女兒去,就因爲幹這一行來錢快,能讓家庭迅速富裕起來。

只能說難怪後世要全面禁止,可在古代如果沒有一場大變革的話,這一行業想要禁止阻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

這可不是殺多少官員、地主、勳貴能做到的事情,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唔”

趙駿放下禮部和外交部的公文,又看起了其它的文件。

年前年後堆積的公文如山,很多東西都只能初略掃一眼,先了解一下什麼情況再做決定。

等約過了半個時辰,就到了早上八點多鐘,諸多相公才陸陸續續開始上班。

本來按例朝臣們要先去垂拱殿上早朝,不過這些年下來,早朝漸漸趨於形式,趙禎也就慢慢減少了早朝的次數。

一般是三到五天才開一次,所以現在也就不需要再經常早上七點鐘跑到垂拱殿去坐牢。

“漢龍,這麼早。”

晏殊跨入政制院,看到趙駿也不意外,打了個招呼。

“嗯,在家閒得無聊。”

趙駿已經看了不少文件,還在看着,隨口應付了一句。

“年輕就是好啊。”

晏殊來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坐下。

趙駿掃視了一下辦公室,問道:“希文公還沒到嗎?”

此時包括夏竦、鄭戩、富弼、文彥博、韓琦、龐籍、曾公亮、宋庠等人基本都到齊了。

就差年齡最大的杜衍和范仲淹還沒到,杜衍不意外,老頭今年都七十五歲了,遲到一會兒是常有的事情。

倒是范仲淹出奇地晚到,也算是一件奇事。

富弼說道:“可能是有點事耽擱了。”

說曹操曹操到。

范仲淹邁步進入屋子,手裡還拿着份公文,臉上非常高興。

“怎麼了希文公,吃蜂蜜屎了,這麼開心?”

趙駿打趣了一句。

范仲淹白了他一眼道:“好好說話。”

“開個玩笑嘛。”

趙駿好奇道:“是什麼事發生了嗎?”

范仲淹把手中的公文扔在桌子上道:“你自己看。”

趙駿把公文拿過來,札子上面有農業部的印章,他頓時想到了什麼。

打開一看,就看到裡面赫然寫着,農業部下屬的農學院和農業大學研究所經過廣泛搜索,最終在一畝試驗田中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苗。

“雜交水稻?”

趙駿睜大了眼睛。

范仲淹笑道:“是啊,也是農業部那邊剛送過來,被我碰見了。”

“太好了。”

趙駿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可以自己給自己授粉產稻。

但長期自花授粉的結果就是降低種植品種的抗病性、耐旱性等優良特性,導致產量大幅度減少。

這就跟近親結婚是一個道理,會讓後代畸形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果想要完成雜交,就必須找到一株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的雄性不育水稻,然後與其它水稻授粉,完成雜交。

雜交出來的水稻遺傳大量優點,產量也會更高,所以這就是爲什麼雜交水稻具備優勢的緣故。

大宋農業部也成立了十多年,這些年來一直在組建專家團隊,往遺傳學上大量研究。

雖然沒什麼太大的研究成果,但至少也探究出了許多理論知識,在生物學上與科學院的生物學院一直在努力探究糧食增產的問題。

只是想要搞雜交水稻非常不容易,要想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苗就難上加難,花了那麼多年,才終於找到了它。

趙駿馬上做出指示道:“這確實是一個寶貴,但高中生物告訴我,雜交水稻必須要用三系法來維持,還要不斷改善口感和質量,希望農學院那邊好好利用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抓緊做研究。”

“嗯,到時候我會批條子下去。”

范仲淹點點頭,接着又從懷裡取出一份公文道:“對了,去年年末定的烏溪江引水工程今年就要開工了,財政部那邊要撥款,你籤一下字。”

“老範你遲到就算了,還總是在外面拿些公文回來,就不能讓他們放在制敕司嗎?”

趙駿調笑了一句。

“我們可以等,百姓不能等啊。”

范仲淹苦笑着搖搖頭。

“烏溪江引水工程?”

趙駿接過公文掃了一眼,忽然一愣道:“是衢州那個?”

“是啊,衢州那個。”

范仲淹說道。

趙駿沉默片刻,拿起筆簽字說道:“讓他們加快工程進度吧,百姓確實不能等。”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雖然衢州地處金衢盆地西部和錢塘江上游,有衢江穿流而過。

但這裡地形特殊,每到雨季容易發生洪災,到了夏秋季節又容易發生旱災。歷史上的衢州,曾有“一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的說法。

這是個歷史老大難題,千年以來,多次旱災讓衢州百姓十分痛苦,人吃人的歷史不僅在唐代,至民國都有。

如民國三年,五月至七月大旱,稻苗自燃,民大飢,流離,掘觀音土爲食。

一直到新時代挖了烏溪江引水工程纔算是解決。

如今大宋各地雖然生產力豐富,可災害這種事情依舊頻發,只是生產力提高了,朝廷有抗風險的能力,災害的危害程度就小了許多。

可這並不意味着大宋一直有這樣的能力。

人越來越多,糧食會越來越不夠,現在的生產力輕鬆養活三四億人綽綽有餘,但如果人口達到七八億呢?

所以不管是各種工程還是農業技術水平,永遠都要不斷提高,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握住手中的飯碗。

趙駿將手中批款項的條子簽好之後,輕聲說道:“以後,中華漢人,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4章 數學課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392章 析津城破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第392章 析津城破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524章 趙禎出京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4章 趙禎老色皮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93章 解試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394章 決戰圈套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492章 得加錢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
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4章 數學課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392章 析津城破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第392章 析津城破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524章 趙禎出京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4章 趙禎老色皮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93章 解試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394章 決戰圈套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悵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第492章 得加錢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153.第152章 趙禎有子與元豐改制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