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

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

後世有無數類人國家。

比如殖民全球的帶嚶,掀起二戰的德三,近乎反人類的魷魚,割印第安人頭皮以及後來大搞霸權的黴帝,每一個都是一個時代的毒瘤。

但後世中國人卻對他們頂多就是厭惡,談不上刻骨銘心的仇恨。

因爲人都是這樣,刀子沒割到自己身上,也就體會不到其它受苦受難的國家民族的痛苦。

那麼誰曾經用刀子砍在中國人身上,中國人的痛苦根源又是什麼呢?

是小鬼子!

他們侵略我們的國家,四處燒殺搶掠、大搞屠殺,造成了三千多萬軍民的死亡。

他們活剝人的臉皮,挖眼、割鼻、掏出內臟,用開水煮嬰兒,活剖孕婦,把嬰兒放在磨盤上碾成肉醬逼嬰兒的母親吃。

他們以虐殺活人取樂,以殘暴嗜血爲榮耀,把人埋在土裡,放狗去咬,自己則在一旁拍手大笑。

他們甚至進行殺人比賽,讓新兵拿活人刺殺練膽,用病毒細菌做試驗。

種種行徑,令人髮指。

因此趙駿可以不對任何國家抱有敵意,唯獨對島國的事情極爲上心。

從掌權開始,就派皇城司以通商名義滲入。

宋彩作爲在日的宋國大商人,實際身份就是皇城司在日的最大間諜頭子。

皇城司在日本調查情報,收集內幕,全都整理給他,再由宋彩通過商業渠道送回國內。

而趙駿所做這一切,並非是覬覦日本的財富,而是單純地記仇,是印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仇恨,缺一場清算的復仇。

如果後世暫時不能清算他們,那就先清算他們的祖先避免將來再發生那樣的情況,也不失爲一件壞事。

也許會有人說,那是日本後人乾的事情,與他們的祖先有什麼關係,這不是禍及家人嗎?

然而趙駿通過整理資料,發現他們的祖先與後世的日本人一個德性。

欺軟怕硬,殘忍嗜血,時時刻刻惦記着北方大陸。

他們對外根本就沒有加入過中華朝貢體系,對內則一直保持着侵略的野心。

他們所謂的遣唐使也僅僅只是想來偷學制度文化和知識,從未想過真正尊重大唐這個國家,甚至覬覦中原文明的寶地。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那所謂“三國合一”的宣言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朝鮮戰爭豐臣秀吉贏了的話,絲毫不用懷疑,朝鮮也將受到極爲慘烈的殖民對待,甚至可能亡國滅種。

因此綜合種種,趙駿就不可能放過倭人。

不過現在的國力暫時還不能完全滅了倭島,即便能夠消滅,對於自身國力消耗也很大。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以武力威脅,再在他們內部挑起事端,讓倭島出於長期分裂、內亂的狀態,等將來國力再次提升再說。

因而趙駿也不得不使出大缺大德的帶嚶套路了。

‘任重而道遠啊。’

開完會後,趙駿心裡想着。

上午時分,趙駿並沒有先處理公務,而是先去了北宮。

這畢竟是出國作戰,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因此還是要知會趙禎一聲,以他的調令讓樞密院派鎮海軍去。

趙禎得知情況之後,也沒有多做顧慮,直接寫了一份詔書,蓋上印璽,送去了樞密院。

趙駿則回到了政制院,又簽署了他的政制院知院手令,對宋彩進行囑託。

手令內容有幾點。

一是讓宋彩爲陸朝給日本豪族、反叛勢力提供武器裝備和資金的行動給予支持。

二是讓宋彩馬懋他們表面堅決的立場,如果有必要的話,寧海軍和鎮海軍可以直接上岸,打響第一槍,殺奔平安京威脅甚至生擒天皇。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馬懋這次行動很好,立下大功,升爲潤州團練使,給予全軍表彰,等回國後就進行表彰大會。

爲什麼說這點很重要呢?

就在於樹立一個典型,哪怕馬懋在這中間有猶豫,但政治就是這樣,需要掩蓋缺點,放大優點。

如此就能告訴全大宋的軍人,如果你在海外執行任務,爲了維護國家利益,千萬不要手軟,該打的時候就打,朝廷永遠是他們的後盾。

不過說實話,這個表彰對於馬懋來說,顯然有些不公平,一戰收回了礦產,武職沒升,升了個寄祿職,總共就升了兩級。

可趙駿也沒辦法,因爲海軍目前就七個軍,軍指揮使上面就是海軍總管和副總管。

再升就是海軍副總管了,那是高級將領,呼延守用跟着狄青立那麼大功勞都沒有升上去,更別說馬懋。

因此只能升點寄祿職提一提品級。

而且說實話,大宋這混亂的官制也讓趙駿頭疼。

現在文官還好,已經取消了寄祿官和差遣官,都統一進行了品級劃分,解決了混亂的問題。

唯獨武將涉及到大宋重文抑武的立國國策,各方面的地位都暫時還沒有進行提升。

不是趙駿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這樣做的話,必然會引起全體文官反對,阻力可以說是相當大。

當初老範和趙駿能夠把慶曆新政推行下去,是靠着拉一派打一派,分化文官集團。

比如利用大量閒散的中下級官員,給予他們實際職位,從而換取大量中下級官員支持,通過了很多如改革官制、考成法、攤丁入畝等新政。

而若是想提高武將地位的話,那原本那些支持趙駿的官員,恐怕全都要轉換陣營,連政制院那些宰相也都不會同意。

因此趙駿暫時就沒有動武將的制度,想着等以後順勢劃定軍區,改革軍銜制度,把武職和官職徹底區分開來,文武變成兩個系統,再完善晉升流程也不遲。

甚至到時候還可以進行大授銜,將來再算他們的功勳足矣。

幾條手令送出去,然後就是政制院以大宋國家的名義,對日本那邊進行譴責,這樣就完成了明暗兩條對策。

明面上對日本譴責加武力威脅,暗地裡則挑動日本內部矛盾,分化他們的力量。

雙管齊下,拿捏個小日子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

四月十日,在昨天確定了對日方針,並且實施下去之後,趙駿就沒有再在這方面關注,而是投入到了另外一項事情上——黃河治理。

一大早趙駿就沒有去上朝,甚至連政制院都沒有去,而是穿戴好整齊,準備出門。

“夫君,路途遙遠,還是要早去早回。”

曹苗芯幫趙駿整理了一下衣服,送到門口囑託着,身邊還站着趙曇和一個小丫頭。

趙曇出生於慶曆二年八月,如今快七歲了,目前在汴梁小學讀一年級。

小丫頭是趙駿的女兒,叫趙清韻,與隋國長公主趙清晗,鄧國公主趙清安同一個輩分,今年四歲,被賜爵長興縣主。

“爹爹,早去早回。”

趙清韻奶聲奶氣地道。

“好。”

趙駿笑着摸了摸女兒的頭,又看向趙曇道:“兒子,在家中好好讀書,不可惹事生非,在學堂聽老師的話,知道嗎?”

“是,父親。”

趙曇連忙拱手說道,像個小大人似的。

趙駿點點頭。

說實話,對於家人他是有虧欠的。 因爲常年處理公務,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時間非常少,子女教育都要曹苗芯來操心。

好在曹苗芯並非普通家庭女兒,而是將門曹氏,家教森嚴,對於子女都沒有溺愛,一旦趙曇調皮,就有棍棒伺候。

雖說棍棒教育太粗魯了些,可有的時候“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並非沒有道理。

很多人在教育上過於寵愛子女,養成子女無法無天的性格,甚至讓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反而最終是害了子女。

棍棒教育下,讓子女從小就意識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從而給予他們規範,樹立良好的品德。

“好了,這次我可能要去好幾個月的時間,家裡就託付給你了。”

趙駿笑了笑,隨後轉身離去。

從屋裡出來,門口就已經有大隊護衛和馬車在等着他了。

負責水利的工部侍郎朱巽以及水利專家都水監丞劉彝上前拱手說道:“知院。”

“嗯,走吧。”

趙駿點點頭。

整個黃河水利工程總負責是政制院同知兼任工部尚書的賈昌朝。

但賈昌朝作爲宰相當然不可能天天在黃河,他只是做了堵、疏的計劃,以及加入了趙駿提出來的束水衝沙的策略。

下面的實際負責人則是工部侍郎和負責水利專家設計師。

此番趙駿要巡視整個黃河上下游。

因爲歷史上出現三易回河的事情,趙禎和政制院都非常重視,從景佑年開始,就對黃河治理做出了各種治理方針。

包括在關中上游地區種樹,在洛陽等中游地區挖水渠分流,在下游地區堵河口、衝泥沙、疏舊道、通運河等等。

這些年光爲了黃河的投入就花費了超過千萬貫,調動了接近百萬人力。

如今十二年過去,終於到了歷史上黃河第一次改道的時候,自然要看看如今黃河治理的成效。

因此趙駿就作爲代表出巡,視察黃河沿線,看看現在的黃河是什麼樣子。

趙駿上了馬車,馬車用的是橡膠輪胎,再加上鋼筋彈簧避震器,在街面上獨樹一幟。

現在汴梁的發展有點奇怪。

五六層的高樓大廈已經出現,但因爲還沒有修水電站,而沒有電燈。

蒸汽機已經出現,但因爲缺少橡膠而沒有汽車和自行車。

電力已經出現,但因爲一些技術還沒有攻克,而沒有電報之類的遠程發信裝置。

整體情況有點像清末民初,處於封建社會轉成工業社會的初級階段。

橡膠於慶曆六年從海外運回來,橡膠樹已經在海南、廣西、廣東等地種下,生長了兩年。

以橡膠樹大約八年左右的生長週期來算的話,預計六年後,也就是公元1054年第一批橡膠將會成熟。

基本上1054年之後橡膠將迅速應用於工業各個領域,自行車時代在十年後開啓。

而電力時代則基本處於初步成熟階段。

可以用蒸汽機發電,但目前蒸汽機比較珍貴,因此就沒有用,而是考慮用水力發電。

政制院今年的任務除了民生以外,主要還是關於電力發展的問題。

預計到明年後年,科學院就能完成電力輸送、調節等技術難點,讓水力發電站正式開始發電。

可以想到的是,未來十年左右,大宋就能夠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轉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屆時大宋的發展將領先全球不知道多少年。

趙駿上了馬車之後,他的衛隊徐徐帶着他離開。

此時的西華門外已經是熱火朝天,香鼎樓已經被拆除,半條清泰街都在進行拆除工作,趙駿家的宅子靠近結尾,大概一個多月後也會被拆掉。

由於趙駿提出的城市改建計劃,把原來的低矮木質城池改成鋼筋水泥的那種五六層筒子樓構造,同時擴張皇城面積,大宋第一批因爲拆遷而暴富的拆遷戶即將誕生。

像趙駿的家當初是趙禎花了一萬多貫幫他買的,就一座佔地大概兩三千平米的宅院,現在按照汴梁土地價格,飆升了大概四倍多一點。

而且比其它拆遷戶沒有的是,他還分了一套房。

是高級官員的福利,依舊在皇宮外,位於西華門街與啓聖院大街的交匯處上,佔地數畝的大宅院,宮殿式結構,爲趙禎下令建造。

可以說趙駿現在居住的清泰街即便被拆了,他以後依舊也還是住在西華門外。

因爲現在皇城面積規劃是把皇宮外的幾個坊市全部吞併掉,往西延伸大概四百米,直到啓聖院大街。往東延伸五百米,直到馬行街。

往南延伸五百米到橫街,往北延伸九百米到龍德宮,這樣算上皇宮原本洞悉寬1050米,南北長1090米。

整個皇宮面積就是4.8平方公里,面積達到了原來的4倍。

不過趙禎當然居住不了那麼大的面積,紫禁城才0.72平方公里,因此根據規劃,這4.8平方公里將成爲皇城面積。

正如清朝皇城面積爲6.87平方公里一樣,裡面將修建大量的公園、人工湖、花園等娛樂設施,並且中央朝廷的幾十個部門總部也在這裡面。

所以總得來說,以前的皇宮只是變爲了趙禎的居住面積,將會比紫禁城大一點,皇城則是皇帝與整個朝廷共用。

但即便如此,也比以前皇帝與朝廷各部門一起共用那1.14平方公里強太多。

穿過這片已經被拆遷的街道,就走入了啓聖院大街,街道縱橫交錯,人來人往,還保留着以前的木質結構。

然而人來人往的衣着和出行方式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初夏人們穿着清涼的短衫,長褲。轎子成爲了常見的出行方式,遠處還能看到高樓已經正在修建的統一紀念碑。

從景龍門出去就到了外城。

外城更熱鬧了。

車水馬龍之間,各種吆喝聲音不斷傳來,招牌林立,在風中輕輕搖曳。

街頭巷尾,擺着最多的就是煤爐子,茶鋪邊用煤爐子燒水,包子鋪用煤爐子蒸包子,自己家宅用煤爐子炒菜。

菜刀、勺子、鍋子這類鋼製廚具也出現在了每戶人家家中,成爲了必備用具。

馬車徐徐從酸棗門到了城外。

若是以前,過了護城河就是郊區,城外一片沃野,青草遍地。

但如今看到的卻是高樓大廈,最高七層樓的鋼筋水泥樓房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的街道井然有序,商業氛圍不比外城差多少。

汴梁的城區現在正每天都在往郊外擴張,原本的楊柳岸曉風殘月,現在也變成了水泥堤鋼筋鐵骨,充滿了現代化鋼鐵森林的力量感。

大概又走了兩刻鐘,隊伍總算是到了汴滑運河邊。

這條運河就是當初趙駿規劃,賈昌朝主持修建,一路從汴梁直通滑州,連接了黃河。

河邊碼頭船隻不計其數,往來於河北的商人總算是不用繞遠路或者走陸路進京,汴滑運河開通之後,吞吐量遠遠超過了上游汴河以及惠民河,目前是僅次於下游汴河的第二大運河。

此刻運河邊早就已經有大船在等着,趙駿抵達之後,下了馬車,目光掃視四周。由於他的出行,周圍都被管控,人們只能繞其它街道走。

但看到城外運河兩岸連綿而起的高樓大廈,看到遠處街道縱橫,趙駿心裡還是十分感慨。

短短十二年之間,汴梁就已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大宋這隻幼苗小樹,也已經在茁壯成長,即將成爲世界森林裡最繁茂,最偉大的那一顆!

“走吧!”

趙駿上了大運船,下令道:“啓程,再去看看這天下的變化。”

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445章 內燃機?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70章 島國?辦它!第80章 所見,所聞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343章 全城搜捕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84章 揚帆,出海!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26章 玩遊戲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47章 梟雄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24章 巡視黃河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43章 全城搜捕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2章 嫌棄大宋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第322章 雙刃劍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13章 朕要打死他!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第98章 江大郎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94章 該動手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16章 靖康恥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
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445章 內燃機?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70章 島國?辦它!第80章 所見,所聞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316.第312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343章 全城搜捕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484章 揚帆,出海!163.第162章 離開前的規劃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26章 玩遊戲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347章 梟雄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24章 巡視黃河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第343章 全城搜捕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261.第257章 大宋藥丸!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2章 嫌棄大宋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198.第195章 月色很美,多看看(二合一)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第322章 雙刃劍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13章 朕要打死他!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第98章 江大郎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94章 該動手了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16章 靖康恥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