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孫乾畢竟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幫朝廷和戶部決定抄引銷售的實施細則。

他只能是上書建議調整,但考慮到從成都到長安送奏表的信使都得走半個月,免不了耽誤今年秋冬兩季的預售,所以孫乾略微做了點權宜之計的變通:

一邊上書,一邊把他要上書的內容,提前通過非正式渠道暗示給益州的富商們。

讓大家意識到“未來鹽引等抄引的實際提貨優先級,會與抄引的發行年份綁定,年份越早的提貨優先級也越高”這個建議,是極有可能被朝廷採納正式頒佈的,等到時候再想買說不定就來不及了!

道理也很簡單,孫乾那兒雖然有沉重的抄引銷售任務揹負着,可這些抄引畢竟是戶部防僞印刷、分發到益州來銷售的。

即使一開始考慮到給各州布政使的攤派額度、再加一點額外的備貨,那也不可能是無限制備的。

比如,劉備今年打算賣出去各色抄引至少八十億錢,給益州的預攤派額度是四十億,其中井鹽的鹽引二十億。

那麼,戶部分發印好的抄引到益州時,會留點餘量,比如分發給益州六十億,其中鹽引三十億。到時候只按計劃賣出去四十億,那就回給朝廷四十億的錢或等價物資,剩下二十億沒賣出去的,還要交還朝廷。

如果到年底還沒賣出去,那就會回收、拿去酸洗把印的內容洗掉,明年重新印刷成不帶年號的普票,留着下次用。

反正戶部和各州之間的賬目都是要對得上,賣不完的抄引和上繳的錢糧總數是一定的。

這種操作下,至少意味着益州布政使能往外賣的鹽引不是無限量的。現在賣出去十二億鹽引,手上還有十八億。

這十八億再賣完,就沒有“章武三年”的鹽引可賣了,明年就算重新發行,也是利息少一年的章武四年鹽引,而且提貨優先級還得排在章武三年的後面。

更關鍵的是,商人是一個會高度算計競爭對手的行業,他們比工農階級要狡猾得多,擅長用“黑暗森林法則”來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敵人。

他們很容易聯想到,一旦這個預期成立,他們的競爭對手有可能去搶購更多抄引、以壟斷未來兩三年內的井鹽優先提貨權。

雖然這事兒朝廷做得不地道,事實上超發了抄引,但朝廷也沒說不承兌,只是讓商人們要排隊,所以也沒法過於攻訐朝廷。

更何況,大漢舊制,三百年來鹽鐵都是官營,現在朝廷開了口子民間只要交特許經營的稅款就能賣,這本來就是讓利、盤活經濟。

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出現“富商爭相競買從業機會”,從而發生“擠兌”,也不能怪朝廷吧。

益州的鹽鐵等產能有限物資的抄引銷售,迎來了一波新的高潮。

孫乾截止到九月十五,他的奏表都還沒送到長安呢,短短几天之內,就又多賣出去五六億。

不過,富商們鬱積的不滿也在漸漸熾烈,成都城裡一時物議洶洶,各方面都表示要使君和有關部門正式出來給大家一個解釋,答疑解惑。

孫乾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能和稀泥,於是提前幾日發帖公告,九月二十日在布政使衙門設宴,請所有認購三千萬錢以上的超級富商,都可以派代表來赴宴。

朝廷會在當天給大家一個正式的解釋,答疑各種政策執行細節、未來抄引的承兌細則。

買不夠三千萬錢的人,那就等宴會後自己相互打聽吧,畢竟布政使衙門的大廳坐不下那麼多人赴宴。

大家對這個回覆倒也能忍,就再熬幾天,要個明確解釋。

……

九月二十,很快到了抄引發售答疑會的日子。

孫乾在布政使衙門大擺宴席,水陸畢陳,酒水都是上好的五糧液和江陽老窖,免費隨便喝。

畢竟都是認購三千萬錢的大客戶了,這種招商引資大戶,州級官員請他們喝好酒也是應該的。

不過,富商們顯然都不是來喝酒的,也沒什麼心情多喝,唯恐醉了神志不清一會兒遺漏掉什麼重要政策解釋。

酒過三巡,看其他人不敢發言,原犍爲郡太守陳實的一支旁支族人代表,一個叫陳秋的世家族長,就率先向孫乾發問。

當年的蜀儒四宗、董任陳楊,董任兩家早就滅族了,陳、楊還有旁支。

陳家雖然被削弱了兩次,尤其是六年前第一次租庸調法改革時,陳家某個旁支跟其他一些巴郡豪強勾結,想要加槓桿放糧囤錦、趁着秋收後糧賤錢貴,百姓繳稅非得有錢、錦的契機,讓市面上缺錢缺錦盤剝一下百姓。

結果那次被李素和諸葛亮敞開放貨供蜀錦、把他們的資金盤打崩了,那些參與囤積炒作的傢伙根本沒那麼多本錢接住天量的蜀錦拋盤,不但鉅虧一筆,連抵押融資的田地莊園都被抄走了無數,一度連益州的土地兼併問題都得到了極大緩解。

不過,陳實的家族畢竟也是在蜀中經營三百年了,分支太多,其中幾個分支被朝廷趁機掃滅了,總還有安分守法的。

這次代表發言的陳秋,就算是還比較安分守法做生意的一支,只是想趁着新鹽法賺點小錢。

陳秋問道:“使君,朝廷一開始開賣鹽鐵抄引,可是說了能夠足額兌換成鹽鐵專賣權的,現在朝廷超額多賣,導致來年可能發生擠兌提貨,貨源不足,這未免有損朝廷信義、出爾反爾。

還請使君向上傳達下情,新法初施,不可失了朝廷信義。我們都是朝廷順民,少賺一些倒是沒什麼,只怕因此使遠人惶惑,裹足不前,不敢共襄盛舉,那才誤了大事。”

這陳秋說話倒還知道本分,他沒敢說“朝廷沒信用害我們少賺、擠兌”如何如何不對,只是說“我虧了不要緊,就怕更遠方的還不夠充分信任朝廷的人,因爲看到我虧了而害怕新法”。

這巧妙的說辭,直接把孫乾架在了臺階上不好下。

幸虧孫乾也是充分討論準備過了,他知道在朝廷信用上不能有絲毫含糊,所以他立刻拿出了對策:

“諸位不必擔憂,首先本官要澄清一點:朝廷絕無超發之意,第一年多印一點,一方面實話實說,朝廷今明兩年確實是比較缺錢,天下重歸一統在即,哪裡不要花錢?

另一方面,抄引印刷,確實也是需要不少成本,每一次雕版、刻印、每一批特製的抄引印刷布料的紡紗,都是成本。

所以,一次性多生產一點,可以把這些成本攤薄。朝廷也是爲了節約印鈔的損耗,所以不想每年都印。最好開機之後一次多印幾年、幾年就印一波。

今明兩年多印的話,後年說不定就只印沒有年號的無利息普通版了。所以這理論上就不存在超印超發的問題,本來就是打算讓大家三年用完的。”

孫乾解釋完之後,一開始提問的人暫時沒消化完這些信息,但很快又有其他富商提問:

“孫使君,您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我們商人也有錢財週轉之難。現在朝廷一次性賣數年,對於我們這種家產不過億的小本買賣,若是也跟進多買,又恐來年經營中再有未知的缺口,週轉不靈。

朝廷既然賣了抄引,就該給一個隨時可以贖回、變錢的門路。哪有讓人買了後,說好隨時能用,實際上卻非得多等兩三年的道理?”

孫乾聽了,心中冷笑。這些傢伙還真是會找藉口,家裡資產不過億,就敢說自己是“小本生意”了,大漢朝的小本生意什麼時候門檻這麼高了!

可見,還是陛下聖明,司空與劉巴擅長理財鼓勵民間工商,短短九年發展下來,成都周邊和犍爲郡,都富成什麼樣了!

好在孫乾也是有準備的,他示意鹽鐵校尉王連來解答這個問題,顯得專業對口一點。

王連便起身對衆富商解釋:“諸位不必擔心,朝廷知道,你們擔心的無非是抄引一旦擠兌提不到貨,贖回年限過長,可能導致週轉不良。

不過,以司空和劉尚書的遠見,定然早已想到這方面的問題。朝廷爲此補充過一條特許,那就是如果出現緊缺資源型的抄引,因爲缺貨承兌不了對應貨物,就允許持抄商人用擠兌抄引另外折抵其他稅賦。

我舉個例子,比如鹽鐵和燒酒,產量是朝廷限制的,所以這三種引有可能在缺貨之年出現擠兌。

但是瓷的燒製和蜀錦、棉布的織造,朝廷從不限制產業規模。只要你們有錢自建織機、磁窯,想擴產多少都可以,只要你們自己賣得出去。

所以,資源型緊缺抄引在多出來的時候,朝廷會承認你們用於支付織機稅、磁窯稅,甚至還可以支付相關技術的專利費。你們想轉業經營其他不受產能限制的產業,儘管轉。只要出現擠兌,都可以等額轉到不擠兌的行業。

更有甚者,你們如果保守一點,不想擴產,但只要家族還有良田莊園,就可以用這種出現擠兌的抄引,等價繳納朝廷的租庸調輸稅。

那種算上佃戶家奴、有幾千口人的大家族,按照每人每年租庸調輸折一千八百錢算,族中有五千口人,一年繳正稅也要九百萬錢了。多買兩千萬錢鹽引,也就夠交家族兩年正稅而已,還怕花不完麼?”

王連這個政策解讀說清楚後,場內富商們反對的聲音立刻低了很多。

畢竟朝廷想得很細,“出現擠兌就允許轉票跨行,甚至折農業稅”,這樣一來信用擔保就更高了。

換言之,抄引是比錢更高級的存在,想轉錢隨時都能轉,只要出現擠兌,政府收任何稅的時候都是認的。

這下子,很多富商想了想,都盯着鹽鐵和燒酒這三項明顯容易出現短缺的貨物,立刻增購抄引,不少人直接在酒桌上就表態要買。

當然他們不可能帶那麼多金銀隨身,有些就拿之前爲政府採辦物資的契書、拿朝廷還沒給付的賬款衝抵。

幾樣最容易短缺的物資對應的抄引,銷售形勢立刻大好。

把這些抄引搶了一遍之後,富商們才注意到幾項原本不太注意的、但朝廷也將其標註爲“有可能短缺”的物資。

他們看到,“白瓷抄引”和“白糖抄引”這兩項,也被孫乾列爲“容易出現提貨擠兌,請注意風險”。

之前蜀地商人很少有買這兩樣抄引,主要是他們還沒大批量見過白瓷和白糖這兩種貨物呢,也就打算觀望觀望。

白糖上個月纔在博望縣量產,白瓷更是隻有試燒成功,但大規模的瓷窯還沒建好,產量極少。

於是便有富商追問:“敢問使君,白糖和白瓷這兩項的抄引,爲何也歸爲‘產量有限、容易擠兌’呢?瓷和糖我們益州也有出產,紅糖還不至於太貴。

青瓷雖貴,主要是原先諸葛使君在時,他族中收的‘專利費’高些,但只要給了高額專利費,也是可以民營的。白瓷和白糖如此歸類,不會故意製造稀缺麼?”

孫乾示意大家安靜,好整以暇地回答:“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今年朝廷確實也缺錢,而這兩樣東西,分別是司空和諸葛府尹所發明,這點也不必覺得意外了吧。

他們願意爲朝廷分憂,說他們預計未來幾年這個產業也就年產二十億錢、年稅數億。如果沒有人認購這些物資的分銷抄引的話,他們願意壟斷認購十年。

一旦他們壟斷認購之後,朝廷會規定,未來十年天下人都不許生產這些東西,要轉賣的話,也得從李家或者諸葛家那兒連貨和抄引一起買,獨此一家。

衆所周知,之前朝廷實施的專利制度,是給了一筆專利費之後,就允許別人也進入這個行業生產,不管技術是否有泄密。

這次諸葛家選擇買斷十年白瓷稅的話,那就是徹底不許別人生產了,朝廷給他們十年獨家特許經營,你們想給專利費都沒門給了。

如果違禁生產,族中有官爵的,那還可以拿爵位削低抵罪,同時按侵權所得的三到五倍罰沒賠款。

如果沒有官爵的民間商人,故意犯禁侵權……那就別怪朝廷醜話沒說在前面,與販私鹽同罪,可以抄家斬首的。

當然了,司空和諸葛府尹仁慈,他們也不是與民爭利之人,這次是爲國分憂、如果沒人買,他們纔買斷十年。這個時間是以年底爲限,也就是到年底的時候,距離壟斷還差多少,他們把剩下沒賣完的買了。

在此之前,如果民間商人百姓願意買,還是百姓優先。”

李素和諸葛亮的姿態是非常清高的:我們不追求直接壟斷,百姓要讓百姓上,百姓不要我們才壟斷。壟斷之後就別後悔,到時候就是陷陣營保護的壟斷,誰偷偷犯禁生產就等着抄家吧。

成都富商們一聽瞬間噤若寒蟬:臥槽?這是給我們機會看我們中不中用了?要是不抓住,就不給後悔藥了?

反正真要是產生了擠兌,還是可以折換成其他沒擠兌的物資的抄引的,也能拿來繳農業稅,還有每年一成利息……算了,還是買一點吧,走過路過別錯過。

此後半月之內,孫乾手上凡是有可能出現提貨擠兌的緊俏物資的抄引,都順利把三年期的份額都賣完了。

富商們錢幣週轉不夠,就大量拿蜀錦和其他硬通貨折抵,官府倒也按官價承認,照收不誤。

“這下今年的布政使業績,咱益州可算是在陛下和司空面前露臉了。”看着自己的成績,孫乾內心也很是得意。

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50章 官位秒回收,元寶秒到賬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422章 袁曹謀主許子遠(第四更,明天早上結束支線劇情)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230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第109章 吃完上家吃下家第64章 拿糜竺的錢當然不用客氣第8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68章 誰敢殺我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15章 這不是訛詐,是友好協商第46章 虛實之法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86章 李素用過的詭計,換層皮還能用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番外第69章 最後一站第190章 開戰藉口:花椒鹽事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676章 蠻夷拓荒周公瑾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40章 瞞天過海第621章 純粹是妄想受害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番外第71章 楊修:我帶來了這個時代的和平第135章 兩斬蠻王第47章 子龍!你搶我人頭!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514章 斬殺弒君賊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426章 猝不及防的最高形態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836章 四姓漢臣楊修第658章 張遼:大家要有信心,呂布將軍會來救我們的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586章 海盜本色(今天就恢復兩更吧,還四千字)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430章 我乃破羌氐王咕嚕咕嚕咕嚕第1章 我不想被滅口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848章 劉曹對決-上第65章 撈了錢就去禍害丹陽豪帥第66章 用丹陽兵打丹陽兵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77章 千層餅餡張衛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75章 數郡之地也敢稱帝?第530章 賈詡復出,連克二縣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503章 兩路北伐第685章 有兵無糧豈可冒進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720章 息壤降世:李司空強要逆天而行,遭天譴啦!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653章 張任死不死你們投票決定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343章 被踩得懷疑人生第245章 你這個長沙太守就是有可能辦不出房產證的小產權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
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317章 北伐在即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50章 官位秒回收,元寶秒到賬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38章 張純與遼東世家同歸於盡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8章 假裝中了詐降計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422章 袁曹謀主許子遠(第四更,明天早上結束支線劇情)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230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第662章 完美繞後開團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第109章 吃完上家吃下家第64章 拿糜竺的錢當然不用客氣第8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68章 誰敢殺我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425章 四省鎖鑰第15章 這不是訛詐,是友好協商第46章 虛實之法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86章 李素用過的詭計,換層皮還能用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番外第69章 最後一站第190章 開戰藉口:花椒鹽事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71章 斬太守祭鉞第149章 教科書式的劫營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676章 蠻夷拓荒周公瑾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第691章 作的最高境界:不氣死老公不罷休第40章 瞞天過海第621章 純粹是妄想受害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番外第71章 楊修:我帶來了這個時代的和平第135章 兩斬蠻王第47章 子龍!你搶我人頭!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820章 永不言敗第514章 斬殺弒君賊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322章 張濟:還沒打我就被包圍了第426章 猝不及防的最高形態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836章 四姓漢臣楊修第658章 張遼:大家要有信心,呂布將軍會來救我們的第832章 全取淮南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586章 海盜本色(今天就恢復兩更吧,還四千字)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430章 我乃破羌氐王咕嚕咕嚕咕嚕第1章 我不想被滅口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848章 劉曹對決-上第65章 撈了錢就去禍害丹陽豪帥第66章 用丹陽兵打丹陽兵第405章 四兩撥千斤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172章 救火雒陽城第77章 千層餅餡張衛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75章 數郡之地也敢稱帝?第530章 賈詡復出,連克二縣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503章 兩路北伐第685章 有兵無糧豈可冒進第330章 雙方都是貨比三家只看不買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720章 息壤降世:李司空強要逆天而行,遭天譴啦!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653章 張任死不死你們投票決定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343章 被踩得懷疑人生第245章 你這個長沙太守就是有可能辦不出房產證的小產權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