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

隨着貴金屬回來的,至於那些非金屬的礦石,由於不少技術還沒有達標,所以只能先找地方儲藏起來。很多礦石探礦員,按照烙印在記憶裡面的知識,他能夠分辨出來,但這些礦石到底有什麼用,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條件使用。

倒是石英和石灰石什麼的,可以用來冶煉玻璃和水泥。製作出來的水泥可以用於當地的居民房建設。畢竟李煜還正打算基隆港爲起點,打造出一個海港城市,以後肯定會陸續遷徙一部分居民過去居住。

於是水泥廠和玻璃廠就這樣建立,第一批燒製出來的帶着顏色不太美觀的玻璃也在三月份的時候完成,以現代人的感覺來說很糟糕,但以琉璃的角度來說卻已經非常不錯。

三十多件琉璃製品,就這樣隨着船隊運輸了回來,爲了小心不讓它們破損,可花費了不少心思。李煜拿到手裡之後,簡單跟隨船回來的技術員進行解說。

對方雖然有技術,到底是缺乏足夠的經驗,李煜要求每一件琉璃器皿,都得是無色透明的晶體狀,尤其不能有氣泡存在,比如如今這三十多件裡面,就有不少有點氣泡。

技術員這才知道,自己還是太驕傲了點,做出那麼點殘次品居然也好意思回來邀功。好在李煜對現階段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滿意,派人賞賜了技術工人們不菲的獎賞。當然,這些獎賞會直接送到他們在大陸這裡的家人手中,畢竟他們在那裡也沒地方花錢。

“誰能想到,如此精美的琉璃器皿,在元首的眼中居然還是殘次品。”袁渙這番過來,主要是來查看運回來的貴金屬,不過看到那些琉璃製品的時候,的確有點挪不開眼睛。又聽到李煜的評價後,不免苦笑着說道。

玻璃廠算是國有持股企業,本質上卻是李煜的廠子。國家對工廠具有監督監控的權力,但絕對不允許指手畫腳干擾經營,同時也不允許隨便把技術轉讓出售。否則就算是政府行爲,也將被視爲侵害他人私有財產的違法行爲,相關人員必須要接受行政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畢竟在《憲法》裡面,第一條就明確寫着‘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李煜享有琉璃的專利,而且還爭取到了十五年的時間,換言之十五年內在華夏共和國範圍內,能夠經營琉璃並且以此牟利的,只能是李煜,當然國家也會的到一定的分紅,甚至少數管理層和技工也能享受到分紅。

“盡善盡美,這是我的座右銘。再說這種品質的存在,也的確不算什麼……如果曜卿想要,儘管拿一件回去便是。反正這玩意也不值錢,我打算按照平價進行出售!”李煜笑了笑說道。

▪ тт kдn▪ ¢ ○

“爲何要這樣?按說這玩意出售給那些世家門閥,明明能夠換取更多的資金!”袁渙有點想不明白。

“大家都是華夏人,華夏共和國也不會只有揚州五郡那麼點地盤。以後當更好的琉璃低價出售的時候,那些世家門閥豈能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李煜笑道。

“非也非也,請元首把這三十多件琉璃器皿交給屬下處理,直接拿去大漢帝國,或者大漢共和國那裡進行拍賣。屬下到時候就報底價爲三枚銅錢,最終獲利多少,是別人給出的價碼,他們要當傻瓜,就讓他們當去吧!”袁渙卻是否定了這個說法,然後提議道。

說來也是,本來大家都不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又因爲這玩意主要只在李煜手中出貨,數量不定,是故袁渙完全能夠用拍賣的形式,把這些琉璃器皿給拍賣出去。

他給出的底價是三枚,換言之就已經有了‘這玩意就值三枚銅幣’的暗示。若其他世家門閥還要爲此爭破腦袋,那麼就算是真的傻x了,事後難道還能找袁渙的麻煩?

“那好,東西給你運作便是!”李煜也明白了袁渙的意圖,自然是把東西交給了他。

“那玩意真的那麼便宜?”袁渙走後,任紅昌有點不捨的問道。畢竟李煜一件也沒有留下,明明在她看來那些器皿的品相其實就很不錯。

“不過是燒沙子得到的東西,當然不值錢,值錢的是不過是燒製的工藝,那在現階段纔是最值錢的存在。再說造型也好,還是顏色也罷都還不算一流,二流都算不上,更別說裡面還有礙眼的氣泡。這玩意給我說,一枚銅幣一個都不划算!”李煜搖着頭說道。

“原來是這樣……”任紅昌這才釋然,畢竟女人對這種亮晶晶的東西,的確沒免疫力。不過知道了價值之後,那麼吸引力就低了許多。

“安心好了,等更好的琉璃器皿燒出來,我就讓他們製作出一套茶具或者餐具,直接擺在家裡,到時候隨便你怎麼看!”李煜也難得大方了一把。

“元首,現在是上班時間……請嚴肅點!”任紅昌不免嬌羞的回了句。

“是是是,我知道了……”李煜淡淡一笑,任紅昌如今這職業女秘的模樣,的確是非常撩人。奈何她在工作的時候,卻是最大限度的不回去談論兒女私情這點,也讓他佩服。

有了第一批貴金屬,自然就有第二批,越來越多的金銀銅開始匯聚過來,讓袁渙近段時間都有點合不攏腿。按照他的意思,這些金銀銅,應該儘快全部鑄造成新幣流入市場。

經過一年的發展,市場開始活躍起來,人口的增加也使得消費的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開始增加,於是導致貨幣的供應開始有點不足。如今在黑市裡面,一枚銀幣可以兌換一百五十枚銅幣,一枚金幣可兌換一百七十枚銀幣,似乎已經隱隱開始有人蓄意囤積金幣。

大漢帝國和大漢共和國的貨幣也出現一定的貶值,粗糙的工藝雖然還算有點防僞的能力,也是非常有限,至少對華夏共和國來說,兩個國家的鑄幣技術早已被破解。

他們兩國的貨幣,含貴金屬量並不大,使得質地非常堅硬,正因爲這樣兌換成華夏共和國新幣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大。華夏大部分金銀銅礦並不容易開採,這不大漢共和國甚至打起了胡人奴隸的主意,依靠兩家的礦奴來填補開採成本的增加。

饒是這樣,兩國的新幣,貶值也依然非常迅速。發行量不足,還有品質不佳都是死穴。

已當上中央銀行行長的管邈,昨天已經表示兩國新幣的品質進一步下降,他們今天似乎就要針對這個情況,進一步下調兌換標準,確保百姓的利益。

更有甚者如林銘,此刻便是在袁渙發言之後,公開表示:“爲什麼不推波助瀾一番,直接破壞他們兩個國家的貨幣體系,讓我們的新幣獨佔市場?”

最後他贏了,至少有六成的金銀銅錠立刻被秘密製作成更加劣質,但防僞技術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的兩國貨幣,開始流入市場之中。

或者說,通過楊浪的特種部隊,直接拿到兩國進行消費。對此楊浪也是抱怨了好久,說他們這些特戰隊員,可不是那麼用的……

效果卻是拔羣,到了公元193年5月份,隨着大量的假幣進入兩國市場,而且假幣的品質越來越糟糕,百姓開始感到危機,於是開始大量擠兌。甚至寧願兌換成堅挺的華夏共和國新幣。目前爲止,唯一沒有貶值,反而只是在升值的貨幣,便是它了。

兩國也曾經打算製作這種貨幣的假幣,但不管是鑄造工藝,還是防僞技術,他們都沒有這個條件仿造出來。就算仿造出來,在專門的宣傳下,基本上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假幣。

不知不覺,大漢帝國的金幣,最開始是三枚兌換兩枚華夏共和國的金幣,大漢共和國也是如此;到了現在,大漢帝國金幣,需要二十枚才能兌換一枚華夏共和國的金幣;大漢共和國那邊更糟,需要五十枚才能兌換一枚!

到了六月十五日,真正的經濟災害開始出現,這或許是華夏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國家’級別的經濟災害。兩個國家的新幣,徹底失去信用,百姓不斷擠兌,寧可換回原本的金銀銅錠,要麼兌換成華夏共和國的新幣。

兩國的新幣,在這一天哪怕被鑄造得純得不能再純,百姓甚至是門閥對其也沒有任何信心。貨幣本來依靠的就是政府信用,信用破產的結果就是貨幣大幅度的貶值,和金銀銅的純度無關。

反之,通過大量使用假幣,華夏共和國低價購買了大量的原料,對本國的生產,甚至促進了徐州軍政府的經濟發展。同時兩地銀行早早停止了兌換其他兩國新幣業務,也保證了本國百姓的利益。

最終,其他兩國不得不全面廢除新幣,重新推出新的幣種。並且正式宣佈,從此貴金屬含量恆定。劉辯以皇家名義作保,而大漢共和國則是世家門閥共同出面做保,終於是組織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

www☢ тt kдn☢ C 〇 百姓們對新幣多少還有些疑問,這使得兩種貨幣發行之後,和華夏共和國新幣的比例,一直維持在三比一的程度。順帶的,華夏共和國新幣,也成爲了最爲堅挺的幣種,如同後世最不靠譜的米元……

華夏共和國也藉助這次經濟危機,直接狠狠的宰了兩個國家一刀,賺得盆滿鉢滿。兩個國家的經濟差點直接倒退回初始狀態,甚至不少士卒因爲軍餉問題差點鬧起來。

最後好不容易彈壓下去,也對軍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經濟的倒退,使得不少門閥的資產也驟然縮水,使得門閥內部也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楊浪到現在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動居然能夠帶來那麼大的危害,按說這種情況在以前,根本不可能會出現。一切就這樣出現在他面前,容不得他否認。

無奈之下,也只能承認,果然時代不同,很多東西都不同了……

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一年春節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54章 社會黨成立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8章 劉備的運氣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
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一年春節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54章 社會黨成立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34章 領地建設忙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8章 劉備的運氣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