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戲忠親筆信

賢弟郭嘉,自吾來到這越人自治區,已有月餘。

此處紙張較潁川更爲廉價,公文書寫皆以白話文寫之,爲兄甚爲滿意,不許再如以前般惜墨如金。另這裡還使用名曰標點符號的斷句之法,信件會附上詳細說明,可先閱覽。

憶往昔,於書院之外,若非賢弟於文若襄助,只怕都未能進學。數年寒窗,終有所成,當年無紙筆可以書寫,寫字不敢過多,今日終於可以暢所欲言,爲兄甚爲歡暢。

外人皆言,自治區乃蠻荒之地,然此地治所桃源縣者,卻超潁川甚矣,隱超雒陽,實難想象,此城卻是在四年間,從無到有建立起來。

如陵陽縣與黔縣,繁華程度不亞於桃源縣,往來客商絡繹不絕,市集之中人山人海,實難想象如此城池,居然是在偏遠的吳越之地。

自治區外,爲兄初至,卻是發現外圍處,坐落大量的村落。詢問墨門帶路之人,方知皆爲昔日南下逃難之民。百姓受黃巾逆賊侵害,不得不背井離鄉,逃至此地。

據聞昔日有百萬衆逃到此地,然自治區並未有如今之範圍,未能全部接納。然則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安置這羣難民,幫其建立這些臨時落腳的房屋。據帶路者所言,這些房屋將作爲常設,爲日後繼續收容難民時能用到。

百萬餘難民,死難者不足數百人,自秦漢以來,如百萬衆難民流竄者,死傷在數百人之內者,史書可有記載?

問起方法,以工代賑,衛生清理兩者爲主,鼓動百姓招募難民爲工人爲輔。細問之下,方知‘病從口入’真有其事,難民從未關心衛生,瘟疫爆發時有發生。

此等手段,昔日楊太尉《防疫手冊》中便有提及,仔細觀察,卻甚矣。或自治區善於總結和改進,或此法原本便來自這裡。

或許賢弟不知,此地百姓居然沒有私有的土地。自治區原有治下,所有土地都爲官府贖買,就連最近收入治下的縣城,官府也在和百姓商量,欲贖買全部土地。

據說這是主事提議,一則便於統一管理,一則也可避免私人兼併土地。各地劃分出農業區,百姓可承包耕種。除了農業區,還有居民區,商業區、工業區、礦區和林業區等。

經官府統一管理後,縣城爲止整潔乾淨,秩序井然。

初來此地,見道路平整結實,以爲整塊石頭鋪設,後防止乃是名曰‘水泥混凝土’所造。施工者大多乃是受災百姓,少數則是此地原有工人。此地沒有徭役,官府不管以何等形勢徵發勞役,百姓必須自願,且必須要支付薪酬,不得剋扣,否則將會被撤職追責。

或許賢弟尚未知曉,此地官府大門敞開,第一層百姓可自由進入,向官吏尋求幫助。此地所有政策制定都將廣而告之,透明公開。所有官員財政都在公開範圍內,爲兄雖在軍中,領取那微薄薪俸,卻也是要公諸於衆,若有隱瞞,或有牢獄之災。

主事李煜,帶頭公開收入,除官府收入,尚有工廠和商店股份在手,每月收入如何每個自治區的百姓,皆可查閱瞭解。百姓並不以爲此舉與民爭利,反作爲經營參考,據聞主事爲此曾花費一夜時間,給百姓講解過經濟規律概念,可惜爲兄還是來遲了些。

自治區對百姓照顧有加,哪怕是逃難來的難民,都有最低薪水保障。任何人僱傭他們,都不得低於此標準。更規定每天工作四個時辰,超過算加班,薪水需要翻倍。

據聞最近於陵陽、黔和桃源開設工會,乃是新衙門,專門處理用工問題。若工人有受到委屈或得不到薪水,可向工會反應。不定時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卻不知道都說些什麼。

賢弟,可喝過牛奶否?不是北方常見之黃牛,而是黑白相間的奶牛。此牛乃自治區專有,產奶量大,奶味醇厚。只是爲兄想不明白,主事是如何知道此牛奶好喝的?

此地對孩童有不少優待,三歲以前可送往幼兒園接受啓蒙,或由教師代爲照顧;六歲開始上學,六年小學,六年中學。中學畢業還能進一步去大學學習,或前往專科院校學習。

前九年上學不需要學費,不過拜師禮還需要進行,只是不需要束脩,由官府支付。早上提供一頓早餐,配有一杯豆漿或牛奶,還有一枚雞卵或鴨卵。

據聞主事曾言‘國家的強大,就在孩童身上,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爲兄保留意見,但佩服主事的遠見!

此地道路遍佈,從城市到鄉村不過半個時辰就能到達,快的甚至兩刻鐘即能抵達。平坦寬闊的道路,能讓百姓更快的把貨物運輸出來,商人也能更快的把貨物運輸出去。

自治區重工商,商人和工人在此都有很高的地位。只要的合法所得,則不擔心任何人膽敢覬覦,若有官府中人濫用職權者,可直接向法院告狀,若屬實,則官員當即被革職。情節嚴重則,據說還將被判斬首,沒收財產。

此地官員五年一選,由百姓決定,若未能選中,則有降職的可能。軍方不走這個程序,但軍隊的紀律尤爲嚴苛,訓練存在合格線,不合格者將被貶爲後勤部隊,再不合格則將開除軍籍。

自治區軍人待遇豐厚,家屬可享有各種福利,死後更能被葬入英烈墓地之中。將士一日三餐,有魚有肉,管飽!難得的是有軍餉,這是邊軍和禁軍纔有的待遇!

弟今年十五,然你我二人爲忘年之交,弟之才華,兄由衷佩服。然賢弟出身郭氏旁支,且不爲家族所重,若坐等舉孝廉,恐非易事。

潁川書院,只對世家子弟傾囊相授,我等之輩,只能學習皮毛。然在自治區這裡,有專門的軍官學院,兵法韜略應有盡有,不亞於蘭臺。賢弟若要進修,不妨前來。

以爲兄之間,自治區,應爲賢弟大展宏圖之地!李煜並非甘於人下之輩,自治區已經初露端倪。墨門在此大行其道,所言只有萬民,淡化君王。更是爲李煜鼓吹,使其威望如日中天,儼然成爲此地無冕之王。

然自治區居於吳越之地,先天不足,若得你我謀劃,或有所爲。若賢弟不以爲然,則權當爲兄酒後胡言亂語也罷。

更多見聞,爲兄會繼續寫信於賢弟。

信件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這原本是應該寄出去給潁川郭嘉的信件,如今卻是落在了李煜的手裡。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所有信件都會有墨門的人去偷看,有敏感內容的信件,更是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李煜手中。

戲志才人不錯,居然已經在爲你招攬賢才了!”林銘淡淡一笑,信件裡面的那些調侃或者詢問,只怕戲志才也意識到李煜會偷看信件,而故意爲之。

“郭嘉什麼情況,你可知道?”李煜對此也是無語,這戲志才太不老實了。

“據說是潁川難得的神童,只是脾氣不好,喜歡的就鑽研通透,不喜歡的則不屑一顧。平時放浪形骸,不拘一格,也是青樓或酒樓的常客。”這不是戲志才第一次寄出信件,也不是第一次招攬人才,他的交際圈也大概被墨門知曉,資料林銘也背了下來備用。

“才十五歲,就上青樓了?”李煜不免哭笑不得。

“青樓乃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若只是爲了嫖.宿,去那些半遮門之地即可。士子若要出名,有時候就得三五成羣,於青樓羣聚,互相吹捧。久而久之,名望既成。”林銘無奈的回道,這年頭缺乏宣傳的手段,士人就算有才華,若不能出名誰知道他有能力?

“他的才華如何?”李煜看向林銘。

“如信中所言,尚在修業,若能在自治區培養一段時間,或能成爲當世英才!”林銘對郭嘉的才華還是非常肯定的,這是建立在墨門不斷確定的基礎上。

“那就附上我的一份道歉信好了,想來他也會意識到,我偷看了他的信件。”李煜想了想說道。

“這個沒問題,對於戲志才你怎麼看,能收服嗎?”林銘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他其實已經給出了這個善意,關鍵是我如何去承下這個善意。”李煜笑道,“幫我訂一桌酒菜送到我府上,並且告訴戲志才,我要宴請他,希望能賞臉過來做客!”

“我可不是你的秘書啊……”林銘不免抱怨起來。

“但是你待會出去還是要把善後的事情做好不是?順路唄,拜託!”李煜大笑。

“我怎麼就攤上了你這個師弟。”林銘搖了搖頭,但還是出去安排了起來。

當天,夾着李煜道歉信的書信,就這樣寄往了潁川治所陽翟。同一天,李煜在家中設宴,招待了剛剛進入參謀部的戲志才。兩人相談甚歡,宴席之中戲志才公然認主。

次日,戲志才便作爲副總參謀,領總參謀長職務。其實大家都看得出來,他轉正那不過是遲早的事情。戲志才精通兵法韜略,體質姑且不說,本事卻不能忽視。

不過他也並沒有小看參謀部,一羣傢伙把各種數據羅列起來,並且進行推斷和計算。最終的結果非常的完善,甚至可以制定出數個方案。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方案裡面,找出最有可能的那個,避免過多的浪費精力去研究方案。

期間徐庶發起挑戰,雙方各領一半參謀部參謀,模擬某個戰局,三戰兩勝,饒是徐庶學習已久,依然以微弱的劣勢惜敗於戲志才。只能說智商這玩意是天生的,真的強求不得。

徐庶的才華在於他本身就是全才,能統兵征戰,也能在幕後運籌帷幕。戲志才卻是純粹的謀主,並不擅長統兵打仗。

“幹得漂亮!”眼看戲志才坐穩了副總參謀長的職位,徐庶也下場休息。離開戰局推演室後,李煜已經在外面等候多時。

“以副總參謀長的才華,根本不需要徐某襄助。”徐庶搖了搖頭回道。

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47章 究竟誰算誰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一年春節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22章 野獸和羽絨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
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19章 與張角初見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47章 究竟誰算誰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一年春節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41章 輕取汝南郡(上)第95章 收官的時刻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29章 自治區擴充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8章 國有與承包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76章 朝廷文書到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22章 野獸和羽絨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64章 徐福找上門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