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提議開絲路

次日,武夷的訪問已經算是告一段落。李煜把楊浪留了下來,挑選二萬士卒。至於趙風的親衛隊,就跟着他回去。

一路閒着無事,這幫兵痞居然直接唱起了《中國人》,看來他們的確很喜歡這首歌。或者說對這種旋律很感興趣。唱着唱着,回到了自治區這邊,結果越多越多人知道這首歌,然後也開始學了起來。

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首歌會變得很流行。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若是各族同胞能夠忘記地域和民族,團結在華夏龍圖騰之下,那麼說不定很多煩惱都不會有了。

地域意識和種族意識,這完全是制約華夏發展的兩大毒瘤。

華夏只要有民族就好,種.族之類的觀念根本不需要。只要大家認可華夏,認可華夏的法律,認可自己華夏人的身份,以維護華夏的利益爲己任,唾棄那些損害華夏利益的存在。這樣的人便是華夏人,何必非得分出什麼什麼種.族出來。

地域意識更是坑爹,就因爲春秋戰國時代大家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所以秦國統一天下後,依然有不少人想念過去那種分裂的形態。這種思想就算到了今天還有,比如張飛就自稱燕人,畢竟他所在的地方就算故燕國所在。

正是這種分裂意識,還有國人與國人不同的想法,是故內戰打得也非常厲害,還真的是把內戰當成了國戰來打。就算是到了李煜那個時代,排斥外鄉人,欺負外鄉人的情況也是經常出現。長此以往,還談什麼民族團結一致對外?天沒亮就被外人,各個擊破了……

好在歷代即將亡國滅種之際,華夏民族總能夠拋卻地域問題團結起來。能不能抵抗得了姑且不說,正是這種精神讓華夏能存續到了現代。

“恭喜主公滿載而歸!”臣子們自然是親自在桃源縣外,迎接李煜的歸來。在對方即將抵達城門處,紛紛拱手高呼起來。

“有勞大家出來一趟了,這次和武夷部落的人談判得很不錯,不過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可就多了。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準備,只怕是有的忙了!”李煜大笑道。

“不辛苦,不辛苦!”就算再辛苦,此刻自然也要說不辛苦。且對於不少人來說,只要自治區的影響或是疆域擴大,那麼再辛苦其實也沒什麼。

很多人和李煜已經是一條船上的存在,李煜的地位越高,他們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

進入到縣衙裡面,卻沒想到這裡居然也有不少人哼唱着《中國人》。想來是先派回來報信的士卒,把這首歌給帶了回來。只是李煜到底是剽竊者,別人公開哼唱他剽竊的歌曲,難免讓他的老臉有點滾燙。

此去從離開到回來,也差不多花了四五天的時間,時間也到了清明前後。按照以往的習慣,李煜還是帶着所有高級官員,來到了烈士陵墓裡面祭祀。這一天不止是他們,甚至桃源、黔和陵陽那邊也組織學生去給烈士掃墓。

正所謂落葉歸根,烈士在哪個籍貫,最後就會在當地建立同樣,但規模相對小一些的陵墓,來祭祀他們。每年學校組織孩童前去祭祀這些英烈,也加強他們保家衛國的精神。

李煜記得小時候,清明前後他們那裡也會組織學生去給烈士掃墓。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活動就不存在了。

“泰山和秦嶺自治區被滅掉了?”李煜回來後,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卻是讓他詫異。

“曹操和孫堅兩人帶兵滅掉了兩地的自治區,前者按照旨意在譙縣招收了一批士卒,夏侯氏這一代的兩個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淵都是難得的人才。同族的曹仁和曹洪似乎也有幫忙,結果南北夾擊,還坐着獨.立自主美夢的卜己就這樣給滅掉了。

孫堅那邊也不簡單,假裝去給前線運糧,結果卻是悄悄殺入了秦嶺之中,趙慈部到底人數太少,結果被他們伏擊成功,也全部消滅殆盡。

最後張燕也上書,願意取消自治區,只想擔任一個小官就好。太行山自治區就這樣被撤掉,不過張燕的職位暫時沒變。要說張燕和陛下若沒有什麼私下的交易,我都不信!”林銘鄭重的說道。

“那麼我們這個自治區呢?”李煜有點意識到不對。

“的確有不少官員正在上書,要撤掉自治區。主要是擔心自治區尾大不掉,更別說你還主掌這裡的軍政二職。不過辦法不是沒有,陛下正在想。不過適當放棄一些權力還是有必要的,不若把軍權下放給黃忠如何?”林銘提議道。

“這個不行,我還不如把政權讓給袁渙!”李煜搖了搖頭,這年頭兵權才值錢。

“不若這樣,你不是有個族弟叫李懿的已經出仕了嗎?據說跟着朱儁也賺了不少的軍功,那麼就把他調過來,擔任軍職。他是隴西李氏,你是陵陽李氏,別人區分得出來,想來閒話會減少許多。對於你而言,到底是交給兄弟而不是外人,也損失不了什麼。

政權若是讓給了別人,那豈非證明其他漢人也能擔任自治區主事,或者說越人們對誰當主事已經無所謂了。到時候那些臣子們只怕會上書,正式撤除自治區!”林銘緩緩解釋道,佔據兵權看似風光一時,但若是自治區這個安身立命的存在沒了,那麼有兵權也沒用。

“那好,給陛下去一封書信,就說我自願讓出建威將軍職位,但只能讓李懿來繼承!”李煜想了想,還是隻能選擇妥協。

心裡卻是在嘀咕着:看來要把政委和軍校的想法,迅速落實才行了!不過政委既然出來了,那麼政黨似乎也不能落後。眼看內門弟子已經增加到了五百多人,那麼幹脆早點把政黨組建起來吧,哪怕是框架也無所謂!

林銘不知道李煜居然有那麼多的小心思,見他妥協,不免鬆了口氣。如今還沒辦法直接扯旗造反,主要還是新的幾個地盤還沒辦法吸收消化。現在起事首先幾個新縣城那邊就沒辦法同時相應。

關鍵是百姓那邊也還沒有享受太多自治區的福利,對自治區的認可還沒有完全。這個時候就算扯旗,他們難道就會響應?本來就是不想加入太平教,才南下逃難,結果又遇到人扯旗造反,別說響應,沒有組建義勇軍反抗都不錯了!

到了6月份,公元185年7月10日前後,朝廷大軍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剿滅了北宮伯玉和邊章叛亂。自治區這三四年都有給朝廷輸血,使得朝廷有足夠的軍力去打仗。

更別說由於黃巾軍起義時,朝廷迅速進行撲殺,雖然對世家的危害程度比歷史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卻也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撲殺,朝廷軍隊的最大限度的得到保存。

這支有過戰鬥經驗的部隊,在董卓的配合下兩面夾擊。李懿在戰場上也是表現出色,戰場上成功斬下北宮伯玉的首級。

由於楊氏和李氏開始私下結盟,終於是打破了世家對歷史的壓迫。李懿自然也開始嶄露頭角,大家都知道隴西李氏出了個能征善戰的小將。

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使得原本應該打到九月份的戰爭,在六月份就提前結束。與北宮伯玉和邊章結盟的韓遂,眼看北宮伯玉被殺,他設計殺死了邊章,吞併了他麾下的部隊遁入了羌人的地盤之中。

部隊凱旋歸來之時,巴蜀世家組建起來的義勇軍也成功奪回了巴郡,把張衡部趕到了漢中。張衡上書請降,漢帝允,封其爲漢中太守。楊賜等人上書勸說,卻被直接駁回。

甚至於張溫也打算請戰,打算順利去把漢中收復回來。只可惜也沒有得到允許,只是讓他們回京覆命。事已至此,要是誰還看不出劉宏和張衡的關係,那就是真的傻了。

劉宏也知道這裡,但他就是裝聾作啞,反正就是不承認這件事情。

李煜的書信到來,的確是很快引開了世家們的注意力。李煜打算放棄自治區的兵權,這點的確是給不少人看到了希望。不過劉宏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允許李煜放棄建威將軍的身份,不過卻任命李懿爲建威將軍,坐鎮自治區。

當然自治區的名義也是直接取消,朝臣們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劉宏就表示將這片區域改爲特區,意思是特殊的區域。政治不需要有所改變,保留原樣,軍事必須要歸大漢統御。

偏偏統御這支軍隊由李懿來統御,哪怕明明知道雙方都來自不同的家族,卻也覺得劉宏和李煜是在玩偷龍轉鳳的戲碼。

好在很快,大家就被另外一個提議給吸引住了,劉宏打算重開絲路。

如今北宮伯玉已經被擊殺,羌人羣龍無首,已經不足爲慮。大西北基本安定了下來。關鍵是最近大家都在搞工坊,這玩意搞多了就意味着市場佔有率飽和。在沒有新的市場之前,生產越多虧本越多。

世家大族還自己經營商業的習慣,這個時代的商業活動和思想也非常的原始。是故小世家很快就撐不住,開店沒有顧客,沒多久就倒閉。大的世家也不好受,百姓的購買能力不高,市場就那麼點,糧食若是沒辦法賣出高價,那麼他們的經濟就有了很大的問題。

近段時間,已經開始有些不怕死的世家,開始和南匈奴和東夷做買賣。喪盡天良的,甚至已經開始和鮮卑人做買賣。

饒是這樣,利潤還是不夠,開拓新的市場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有人提議開發南方,有些人翻找出史冊發現在東夷那邊有個叫做倭奴國的。不過要說商業的熱門地方,當然還是絲綢之路。

以前大家不重視,因爲沒有必要。但如今大家都在從事商業的情況下,絲綢之路的重新開啓,已經得到了大家的重視。

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02章 一下擄了三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4章 世家的尊嚴
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90章 開價攬二賢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39章 好壞兩消息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8章 戰後的安排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02章 一下擄了三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113章 戰後的餘韻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2章 祖橫要復仇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6章 喋血的叢林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63章 深山工業區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45章 戲忠親筆信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0章 死間的啓用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4章 世家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