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評英雄

洛陽,大漢帝都,是天下最爲繁華的都市,在這繁華之下,又隱藏着多少不爲人知的陰暗、腐朽。黃巾之亂這纔剛剛過去一年,並沒有經歷戰火的帝都似乎就已經望去了戰爭的傷痛,整個帝都內從上至下,照樣是一片歌舞昇平,就仿若去年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嘿嘿!”在洛陽城內最大的一間酒樓的二樓臨街窗口,看着街道上人來人往,繁華與歡聲笑語妝點着整個帝都,就彷彿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而斜靠在窗口上的一名穿着黑袍男子臉上則是露出了一絲譏諷、不屑的笑容,這男子的身材並不算高大,皮膚甚至還有些黝黑,咋一看上去,好像並不起眼。但在他的眉宇之間,卻是藏着一種讓人移不開眼睛的神采,特別是從他的雙目中,時不時迸發出的精光,奪目而燦爛!

“孟德!你一個人在這裡看什麼呢?”一把喊聲從男子的身後傳了過來,卻是一名身形挺拔的華服男子,手中端着盛滿美酒的酒鐏,滿面春風地走來。與黑袍男子不同,這名華服男子卻是長相俊朗,配合那一身華服,更是顯得俊偉不凡。只見華服男子快步走到了黑袍男子的身邊,笑着對黑袍男子說道:“大家在那邊喝得開心,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裡來坐着?”

對於華服男子的親近,黑袍男子只是淡淡一笑,目光也是從下面的街道轉移了過來,淡淡地說道:“本初兄,你看看這洛陽城內,還有誰記得,就在一年前,黃巾叛兵兵犯三輔,整個城內那是人心惶惶。呵呵!看來,人總歸是健忘的!”

“孟德,你這話說得奇怪了!難不成,你要看到滿城依舊是混亂不堪,那才高興嘛?”華服男子笑着上前,走到了黑袍男子的身邊,身子挺拔,透着滿心的驕傲。華服男子身爲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更是袁家在這一輩最爲看重的袁紹袁本初,自然是有着驕傲的本錢。

“本初,你不懂,呵呵!很多人都不懂啊!”黑袍男子,沛國曹家子弟曹操曹孟德,搖頭就這麼嘀咕了一句,臉上滿是古怪的笑意。

聽得曹操的話,袁紹的眉頭稍稍皺了些許,不過很快又是恢復了之前如春風一般的笑容,伸手搭在了對方的肩膀上,輕輕拍了拍,笑道:“孟德,今天這麼一個好日子,你就別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了!別忘了,今日我們可都是來爲孟卓慶生的,現在大家都在那裡敬酒呢,你平日與孟卓最爲交厚,關鍵時候可不能少了你這一杯呢!”

曹操嘴角微微一勾,臉上也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也是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本初兄言之有理,倒是我的錯了!我這就去給孟卓敬酒!”說罷,曹操直接站起身,不等袁紹反應過來,就是一把將袁紹手中的酒鐏給奪了過去,笑呵呵地朝着酒樓中央那個擠滿了人的酒桌走去。

自己的酒鐏被搶了,袁紹的臉上也是露出了一絲不快,看着曹操的背影,眼中更

是流露出輕蔑的神色。不過袁紹卻是隱藏得很好,轉眼間,又是變回了之前那氣度不凡的佳佳公子,一邊快步跟了上去,一邊笑呵呵地喊道:“孟德!你可不厚道啊!敬酒歸敬酒,怎麼能拿我的酒去敬孟卓呢!”

袁紹這話一落地,就聽得衆人一番轟然大笑,誰也沒有從袁紹的話語中聽出什麼不對。在他們眼中,曹操與袁紹這對相交十餘年的好友,怎麼也不可能因爲這一杯酒而產生什麼間隙。說話間,曹操就已經用袁紹的酒鐏敬了今日的壽星公,有八廚之稱的張邈,敬完酒之後,曹操一抹嘴巴邊的酒漬,大笑着對袁紹說道:“本初,不過區區一杯酒罷了,你怎的這麼小氣?大不了,下次我多敬你十杯就是了!”

曹操的玩笑之言,也是讓在場的衆人紛紛大笑了起來,隨即曹操又是轉過頭,對衆人問道:“對了,剛剛就聽得你們在這裡說笑,卻不知你們在笑什麼?”

一名模樣看上去有些病怏怏的男子,卻是洛陽城有名的少年俊傑許攸,許攸與曹操、袁紹的關係都不錯,聽得曹操的問話,許攸連忙是笑着說道:“適才大家都在談論當今天下的英雄人物,說到幾人,卻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哦?”對於這些東西,曹操卻是顯得很有興趣,將手中的酒樽落下,那細長的雙眼掃了一眼衆人,好似說笑般地說道:“當今天下的英雄人物?呵呵,在場衆位不就是了嘛!”

曹操這話看上去像是在說笑,又暗暗地拍了一下衆人的馬屁,在場衆人全都是心高氣傲的世家子弟,聽得曹操的話,當然也都是心裡按捺不住的高興,一個個哈哈大笑起來。同樣坐回自己位置的袁紹更是用手指點了點曹操,笑道:“好你個曹阿瞞,這張嘴還真是能說會道!”

袁紹這話咋一聽上去,好像顯得他與曹操親密無間,可仔細品味,卻能聽得出來,袁紹對曹操的輕蔑之意。當然,在場聽出這話意味的人也不會當場揭破,只是紛紛笑了起來,至於曹操,臉上由始至終都擺着笑臉,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異樣。張邈也是笑着說道:“我們剛剛正說到去年天下涌出的那些英雄人物,子遠認爲,去年的英雄,非大將軍莫屬!”

見張邈提起自己的意見,許攸立馬就是站起身,連連點頭說道:“不錯!去年黃巾賊子橫行,多虧大將軍臨危受命,這纔將黃巾賊子給徹底剿滅!這份功勞,天下誰能比得了?所以嘛,這天下一等一的英雄人物,自然非大將軍莫屬!”

許攸口中的大將軍,正是當今天子的國舅,何皇后的長兄何進!去年黃巾之亂的時候,天子任命何進爲大將軍,主持剿滅黃巾軍的重任,雖然一開始的進展並不順利,但隨着張角一死,天下黃金軍都失去了主心骨,黃巾之亂也就這麼平息了下來,這場功勞還真就這麼歸了何進。如今整個朝堂之上,何進的權勢已經是儼然蓋過了十常侍

,加上又大肆優待士人,風評頗佳,許攸這番說辭固然有些拍馬屁的嫌疑,但誰又敢冒風險說何進的壞話?只能是心裡罵許攸幾句不要臉,臉面上卻還得附和許攸一番,只是這麼一來,這氣氛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咳咳!”輕咳了幾聲,袁紹笑了笑,算是打破了場面上的尷尬,隨即看了一眼衆人,隨即又是笑道:“大將軍固然是最大的英雄,但如今天下英雄輩出,除了大將軍之外,倒也有不少英傑!據我所知,江東就有一位英傑,乃是兵聖孫武子之後,叫做孫堅,這次受西鄉侯召喚,一同抵禦賊兵,立下了不少奇功!堪稱英傑!”

袁紹所說的西鄉侯,就是這次平叛的主力朱儁,這次朱儁平叛有功,已經被封爲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朱儁那可是實打實的名將,天下聞名,袁紹這個時候把朱儁給擡了出來,衆人自然不會說一個不字。有了朱儁做擡頭,孫堅的名字也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很快,又有幾人分別提出了這次鎮壓黃巾軍的功臣,大家也是談論得越發熱鬧起來,就連之前不太願意加入這場談論的曹操,此刻也是興趣濃濃。

“我卻知道一人,比起諸位剛剛所指,卻是分毫不差!”這個時候,一把清朗的聲音在衆人當中響起,只見一人站起身來,卻是現任冀州刺史王芬。說起來,這王芬也是洛陽的世家子弟,而且在洛陽的名聲絲毫不比張邈差,同樣是八廚之一。雖然擔任冀州刺史,但這次卻是回洛陽述職,正好也是來參加張邈的慶生宴。

王芬的聲望、地位都不低,他這一開口,之前還是亂糟糟的場面立馬就是靜了下來,緊接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芬身上,張邈笑着問道:“文祖兄,你說的又是何方神聖?竟能得你如此誇耀?”

見到衆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自己身上,王芬稍稍點頭,捋了捋鬍鬚,朗聲說道:“我所說此人,爲漢室宗親,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名喚劉備,表字玄德,幽州涿郡人士!不知此人,諸位可曾聽說過?”

王芬一開始就說出漢室宗親,便是讓在場衆人都是臉色一正,如今漢室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無論是誰,只要有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就值得衆人尊敬。緊接着,當王芬說出劉備的名字之後,衆人當中立馬就是響起了幾聲驚呼,而坐在一旁的曹操也是臉上閃過了一絲異樣。

對於衆人的反應,王芬也是十分滿意,點頭說道:“看來諸位也聽說過劉玄德之名!此人雖是漢室宗親,但自幼家道中落,卻是真正的貧寒出身。劉玄德拜師盧尚書,結交幽州英豪,早在黃巾亂起之前,就已經是名滿幽州,我雖在冀州,但也多次聽說過劉玄德之名!其人氣量高雅、樂善好施,更是能征善戰,幽州之地本是民風彪悍,多有盜匪,可自從有了劉玄德,幽州風氣大變,再無盜匪橫行!幽州百姓對劉玄德無不是感恩戴德!”

(本章完)

第四百九十六章 客卿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州事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十年後(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一百一十章 衝鬥第九十四章 洛陽夜下第五百零二章 造反第四十九章 離開常山第一百零一章 客套第四十三章 返回涿郡第四百六十一章 有女如寶第二百五十八章 漁村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挑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祭拜第三百六十一章 匈奴的誓言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城亂第九十二章 兩不相幫第一百零四章 征討叛亂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三百一十三章 誰是漁翁第五百章 諸葛亮的秘聞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二百五十三章 泰山賊第三百八十三章 消弭第二百二十二章 蔡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借坡下驢第四百九十九章 刺客再現第四百九十三章 長安之亂(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一百三十三章 伏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潼關之內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趕往洛陽第二百七十六章 遣使兗州第四百二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章 堂叔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離不棄第四十九章 離開常山第三百五十九章 火燒魏縣第四百三十三章 史阿的請求第五十三章 甘信回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二百九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泰山賊第一百九十八章 閉城不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虛城內第三百六十一章 匈奴的誓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呂布與劉協第十三章 山寨被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曹操崛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馬騰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推選盟主第六十章 大戰猴子山(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借坡下驢第五百零一章 世子府兵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蔡家小姐第六十九章 涿郡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鄴城歸屬第二百一十一章 英雄殤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發冷箭第一百三十八章 強襲虎牢關(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程昱的分析第八十七章 大功勞第三十九章 兩位高手第二百零八章 突襲薊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夜戰杏林第三十七章 程爺第一百七十三章 刺殺董卓!第四百一十八章 恨意沖天第三百章 酒樓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來此何意第三十五章 救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牢第二百零九章 突圍第七十九章 師生相見第一百零八章 憤怒與報仇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破成都第四百三十一章 說服劉備第二百零八章 突襲薊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各人心思第三百八十二章 諸葛亮獻策第五百零七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覺第七十三章 涿郡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初到陳留第三百零九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郡開戰第三百七十章 挑戰第二十七章 鬥力第二百五十八章 漁村第四百五十章 不甘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秦嶺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武威馬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鄴城歸屬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請董卓第二百七十四章 五年之後第十二章 初見太平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行刺
第四百九十六章 客卿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州事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十年後(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一百一十章 衝鬥第九十四章 洛陽夜下第五百零二章 造反第四十九章 離開常山第一百零一章 客套第四十三章 返回涿郡第四百六十一章 有女如寶第二百五十八章 漁村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挑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祭拜第三百六十一章 匈奴的誓言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城亂第九十二章 兩不相幫第一百零四章 征討叛亂第四百七十七章 誘敵第三百一十三章 誰是漁翁第五百章 諸葛亮的秘聞第一百三十一章 爭奪先鋒第二百五十三章 泰山賊第三百八十三章 消弭第二百二十二章 蔡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借坡下驢第四百九十九章 刺客再現第四百九十三章 長安之亂(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蛇已出洞第一百三十三章 伏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潼關之內第三百七十三章 投奔甘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趕往洛陽第二百七十六章 遣使兗州第四百二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章 堂叔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離不棄第四十九章 離開常山第三百五十九章 火燒魏縣第四百三十三章 史阿的請求第五十三章 甘信回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琅琊變故第二百九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衝冠一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泰山賊第一百九十八章 閉城不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虛城內第三百六十一章 匈奴的誓言第二百三十一章 呂布與劉協第十三章 山寨被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曹操崛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馬騰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推選盟主第六十章 大戰猴子山(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借坡下驢第五百零一章 世子府兵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蔡家小姐第六十九章 涿郡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鄴城歸屬第二百一十一章 英雄殤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發冷箭第一百三十八章 強襲虎牢關(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程昱的分析第八十七章 大功勞第三十九章 兩位高手第二百零八章 突襲薊縣第四百七十八章 夜戰杏林第三十七章 程爺第一百七十三章 刺殺董卓!第四百一十八章 恨意沖天第三百章 酒樓第二百七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來此何意第三十五章 救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牢第二百零九章 突圍第七十九章 師生相見第一百零八章 憤怒與報仇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破成都第四百三十一章 說服劉備第二百零八章 突襲薊縣第二百三十三章 各人心思第三百八十二章 諸葛亮獻策第五百零七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覺第七十三章 涿郡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初到陳留第三百零九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郡開戰第三百七十章 挑戰第二十七章 鬥力第二百五十八章 漁村第四百五十章 不甘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秦嶺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武威馬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鄴城歸屬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請董卓第二百七十四章 五年之後第十二章 初見太平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