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陳暮現在在哪?

他在鄴城。

徐榮以爲陳暮在第二層,自己在第三層。

結果陳暮在第五層。

往東去是幌子,往北去,同樣是幌子。

過河之後,他就命令輜重部隊的輔兵北上,沿道路丟棄輜重,然後走小路分散回青州。

因爲這些輜重車輛本身就是用馬匹運輸,所以沿途不僅會產生車轍痕跡,還會產生大量馬糞便於迷惑敵人。

而且陳暮還十分陰險地在輜重馬匹的上一頓伙食菽豆當中,參雜了一部分用於排泄的巴豆......

這些輜重馬匹如果能說話的話,估計肯定會說,我可能不是人,但你陳子歸是真的狗。

陳暮不至於算到徐榮會猜到他的故佈疑陣,但反正他佈置的疑陣也多,即便是徐榮只在第一層,往東去,使得他第二個套路失策也沒關係。

反正只要能騙到敵人就行。

而他本人則率領着騎兵過河之後,就往西去了,往漳河上游方向,也就是鄴城方向而去。

結果徐榮沒有想到這一點,反倒是華雄當時隨口說的那話“他們上了大路,消失不見了,肯定往東去了,難不成還會往西去鄴城不成?”居然是對的。

兵法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莫過於如此。

若是過於拘泥你自己的戰略目的,反倒會讓對方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得不償失。

比如馬謖駐守街亭,他上山駐紮本來是個不錯的主意,據險而守,地勢比之當道而守險要許多。

可惜他漏算了一條,那就是山上沒有水源。一旦開戰,被人圍困士兵得渴死。

這也算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一個反面教材,自作聰明的後果。

而陳暮的戰略意圖徐榮是明白的,那就是北上接應自己的宗族,

所以徐榮在北面佈置重兵攔截。

可正因爲如此,陳暮反倒因勢導勢,在邯鄲與鄴城附近反覆橫跳,光洺水漳水滏水這幾條河流就來回倒騰了五六次了,上下左右四處運動,讓徐榮疲於奔命,拿他沒有辦法。

這得益於古代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地廣人稀,換了後世現代,足足多了28倍的人口,滿世界都是人,山被挖空,樹被砍光,你甚至都沒地方可以藏。

從鄴城龐勃那裡得到了新的輜重補充之後,陳暮再次率領着隊伍北上,從鄴城東北面相對平坦區域,沿太行山腳繼續往武安去。

這條路線在後世就是古鄴城舊址——磁縣——峰峰礦區——響堂山風景區大概這樣,地勢歷經千百年沒太大變化。

畢竟要是有山脈的話,不可能憑空消失,兩千年後這裡是平原,那麼兩千年前地勢依舊非常平坦。

當然,那時候變成平原是因爲樹被砍了。現在則是茂密的森林,林木遮天蔽日,雖然已經是白晝,但枝繁葉茂,炎炎夏日炙熱的陽光撒下來,林間反倒十分陰涼,讓人舒服。

張飛從馬側取下水囊,大飲一口,擦了擦嘴,又將水囊放回去,轉頭對陳暮道:“四弟,咱們現在要去哪兒?又回武安北上嗎?”

陳暮笑了笑,搖搖頭道:“不是。”

“那是?”

張飛不解納悶。

這幾天反覆橫跳,時間把控遊刃有餘,也沒有急行軍,士兵的休息很充分,倒沒有什麼疲憊感。

只是一直這麼來來回回,一不打仗二不趕路,讓他閒得有些無聊了。

說起來那華雄確有幾分勇力,若自己沒有馬鐙的話,倒是能跟自己打個幾十回合,可惜上次自己放了波水,那廝轉頭就跑了,端得是無趣。

“三哥,我們被追了這麼多天,你心裡舒服嗎?”

陳暮反問。

張飛憤憤道:“當然不舒服,向來只有俺打人的份,俺還從沒被這麼攆着跑過,俺憋屈。”

陳暮笑道:“那我們接下來就得準備決戰了,一戰要打垮他們。”

“不北上了嗎?那你家人那邊......”

張飛瞪大了眼睛,不去蒲陰的話,陳暮的宗族怎麼辦?

陳暮無奈道:“在趙國魏郡拖了徐榮那麼久,就是爲了他們,可我就怕他們不願意遷走,所以一開始我就打算的是疲敵之計,等他們疲憊之後,再一舉擊潰,讓徐榮無力北上威脅我的宗族。”

漢朝宗族觀念是非常嚴重的,一族之人多年棲息在某地,想要背井離鄉,很多人都不願意。比如董卓亂政之後,荀彧就已經預感天下大亂,勸宗族離開。

根據《三國志》記載,荀彧對父老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那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應該早離去,不能久留。”

但鄉人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

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卻無人相隨,荀彧只得獨自將自己的家人遷至冀州避難。

可見此時的宗族觀念嚴重,想要遷移是真的困難。

這也是爲什麼陳暮一直在趙國魏郡附近跟徐榮糾纏的原因,因爲他已經派人回去讓宗族遷移,但具體情況他不得而知,所以他必須要給家鄉父老一點時間。

“你就不擔心徐榮直接北上嗎?”

聽明白了陳暮的戰略意圖後,張飛忍不住問道。

“擔心是擔心,不過也有後手,我已經讓公孫瓚埋伏了人馬,以黑山匪的名義潛伏在蒲陰南邊交通要道,拖延徐榮北上的進度。”

陳暮嘆息道:“如果他真的北上的話,那我也只能下令銜尾追擊,等他被公孫瓚拖住後,與公孫瓚前後夾擊,強攻徐榮。雖然這樣做,就是攻擊朝廷正規軍,乃是造反死罪。不過反正我已經被通緝,到時候頂多是給董卓一個通緝三哥你的藉口而已。”

公孫瓚的兵馬在涿郡,涿郡離蒲陰也就一百公里。

當初陳暮爲什麼不投曹操孫權投劉備,還不是因爲蒲陰離涿郡近?

所以陳暮早早派輕騎一路狂奔北上給公孫瓚報信,哪怕徐榮不管不顧,急行軍去蒲陰,速度也沒有公孫瓚快。

到時候公孫瓚就派人以張燕黑山盜匪的名義伏擊徐榮,拖延徐榮的進軍速度,陳暮再南北兩路夾攻就是。

至於那中山國太守利幹,雖然是一地太守,可公孫瓚和陳暮都沒把他放眼裡。

憑他那幾千老弱郡兵,怎麼和如狼似虎的公孫瓚陳暮的部隊打?

所以一切後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沒有問題。

唯一不爽的, 估計就是張燕了,莫名其妙背了口大鍋。

不過無所謂,韓遂馬騰堪稱漢末第一背鍋俠,沒事就被人散佈謠言說要打關中,現在加個張燕也挺好。

張飛大笑道:“通緝而已,二哥被通緝過,四弟你現在也被通緝了,就差我和大哥,我要是也被通緝,那咱們三就都是上了通緝令,名聞天下的法外狂徒。”

陳暮微微一笑,道:“好,那咱們哥幾個,就都做名聞天下的法外狂徒!”

他的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起伏的太行山脈。

徐榮這小子,有點東西的。

但這疲敵之計已經用了三天了,這廝應該已經十分疲憊,再聰明的對手,也該到了決戰的時候。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50章 決戰之時)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端午節請假條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古無雙,國之功勳。請假條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
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端午節請假條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古無雙,國之功勳。請假條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