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

康帝?

衆人聽了這個諡號,並不同意。

之前說過,誰提出的諡號被採納,那是有青史留名的機會。

人人都想青史留名,所以每個人提出的都不一樣。

而且他們能做到這個位置,亦都是有學識之人,個個引經據典,說的話頭頭是道,令人沒法反駁。

“如果確定要給先皇美諡的話,不如以“德”爲諡號,正所謂綏柔士民曰德,《論語》記載.......又《詩經》記載。”

“還是“戴”比較好,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尚書》言......《左傳》說.......”

“我認爲應以“恭”,愛民長弟曰恭,勤恤民隱曰恭。《春秋》曾言......”

在楊彪的提議下,最終是決定給漢靈帝上美諡。

既然是美諡,可選的諡號就多了很多。

你一言我一語地推薦,很快又吵吵起來,弄得卻非殿不像個朝堂,反而像是個菜市場。

大家誰也說服不了誰,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還是沒有個結果。

何進看得直皺眉,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道:“諸位,靜一靜,靜一靜。”

天子一死,就是他這個大將軍最大,衆人都靜下來看他。

何進說道:“先皇愛民如子,也確實喜歡享樂,愛聽音樂,愛看跳舞。我看諡號爲康,並無不妥。”

楊彪想了想也說道:“我也覺得應當諡號爲康。”

三票了。

諸位大臣互相看看。

諡議如果處於激烈辯論,那正常程序下,就是投票制度。

這是個約定俗成的辦法,當初漢孝章帝去世的時候,同樣發生了激烈辯論。

最後公卿們投票,最終是以三票給了崔烈的祖父,崔駰提議的章帝。

除此之外,還有鄧太后去世的時候,也是如此。

看來大將軍是想以投票結束。

劉備也高聲道:“備亦是覺得應爲康。”

四票。

廷尉吳恭道:“恭附議。”

五票。

劉虞想了想道:“那就定爲康吧。”

六票。

滿朝公卿互相對視,頗爲無奈。

這麼一個青史留名的好機會,就拱手讓人了,真是不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麼樣?

三公九卿與三獨坐,算上空缺的光祿勳、太僕以及御史大夫,總共有十二票。

現在人家得了六票,基本已經勝券在握,沒有辦法。

“好,那就定爲康!”

何進最終是下定決心,給劉宏定爲康帝。

後世的人稱之爲漢康帝。

但當時的人是不這麼稱呼的,稱呼爲孝康帝。

漢朝以孝治天下,諡號前面不是漢,

是孝。

所以原本應該是孝靈皇帝的漢靈帝劉宏,現在的全稱是孝康皇帝。

何進之所以同意陳暮的提議,倒不是因爲他覺得大家吵吵得煩,隨便定一個。

而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來是他欠陳暮的一個人情,二來是天子待他其實還算不錯,三來他必須拉攏劉備。

當初何進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大將軍,後來爲什麼能夠執掌北軍?

是陳暮幫何進與張讓做了親家。

何進另外一個妹妹與張讓的養子張奉結親之後,兩人關係親密,在張讓的攛掇下,劉宏也開始漸漸給予了何進權力,不至於像以前一樣跟個泥塑菩薩。

後來天子閱兵的時候,天子還特意幫何進修了一座小高臺,以此來彰顯何進的地位,向世人宣告,天子是信任大將軍的。

這兩點,何進都記在心裡。

至於最後一點,則是何進的能力體現。

有人說,既然身居高位,肯定就沒一個蠢的,能力必然沒有問題。

然而這一點,肯定是個錯誤觀點。

首先你身居高位,身邊必然有無數的人會追隨附擁於你,所以哪怕你能力平庸,身邊總歸是有智囊團跟一羣有能力的人爲你提供幫助,教你如何處事。

其次,何進是怎麼上位的?

靠妹妹。

漢朝的外戚,從來都不需要什麼能力。

只需要你有親戚擔任皇后即可。

整個漢朝大將軍,除了韓信以外,還從來沒有不是皇后太后親戚擔任。

如韓信之後的衛青,靠的是衛子夫。

然後霍光,同樣靠衛子夫以及後來自己的女兒霍成君(霍光是衛青的外甥,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家和衛家都是外戚)。

緊接着靠王政君上位的王鳳王商兄弟,然後又是王莽。

後面的竇憲、鄧鷙、樑商、樑冀、竇武、何進都不用多說,就沒有一個不是靠皇后與太后上位。

可以說,如果一個智障低能兒的妹妹是皇后,他也能擔任大將軍。

因此你可以說何進不傻,但要說他能力出衆,聰明絕倫......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至少在史書記載裡,即便他有一大堆能人智者幫他出謀劃策,最後的結果就是他被宦官給宰了。

當然。

也不至於說何進一點能力都沒有。

至少他現在懂得拉攏劉備。

作爲司隸校尉,是洛陽少數掌握兵權的人,劉備的地位可比陳暮高得多,在這個非常時期,值得何進拉攏。

結束了諡號,衆人散了今日朝議。

劉備和陳暮出了卻非殿,卻沒有離去,而去打算進章臺門,前往內宮去探視先皇遺體。

正在此時,一列車隊浩浩蕩蕩而來,穿過章臺門,停在卻非殿門口。

一個小黃門疾步來到何進面前,點頭哈腰,露出諂媚的笑容道:“大將軍,陛下既然發喪,諸常侍請大將軍入宮議事。”

“嗯。”

何進不疑有它,正要上車。

因爲東漢皇宮實在是太大,所以像他們這樣的三公九卿重臣,如果要入內宮的話,都得乘坐車馬。

站在馬車旁邊的軍司馬潘隱輕輕咳嗽一聲,然後對着正在上車的何進瘋狂使眼色。

何進一開始不解,但很快醒悟過來,不由大驚失色,愣在原地。

小黃門忽然陰惻惻道:“大將軍,常侍們在等你呢。”

何進汗如雨下。

一旁路過的陳暮,看到這一幕,心中狐疑,忽而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了什麼,立馬對何進道:“大將軍全身冒汗,怕是因天氣過於炎熱,太陽中暍,發熱惡寒了。”

中暍就是中暑。

這邊給了個臺階,何進連忙裝作一副腦袋暈乎乎的模樣,身軀搖晃着說道:“這是怎麼回事,我這頭忽然好暈,我感覺站立不住了。”

劉備忙不迭過去攙扶,說道:“大將軍每日操勞,還是得保住身體,來人,快來人,送大將軍回府休息。”

卻非殿是由虎賁軍執掌,如果虎賁中郎將伍宕是何進的人,立馬率兵過來。

“大將軍,上車。”

伍宕扶着何進上了馬車,快速駛出宮門。

看着他離去,小黃門氣得不行,目光狠厲地瞪了劉備一眼,讓劉備覺得莫名其妙。

“這小黃門端得是無禮,要不是天子國喪,我必然參他一本。”

劉備看着那小黃門遠去的身影,十分不爽。

陳暮笑道:“大哥,今日就別進宮了,我們明日叫上二哥三哥再來。”

“不是說要去覲見陛下遺體嗎?”

“現在.....不能去。”

陳暮苦笑一聲。

恐怕內宮裡現在埋伏了無數刀斧手。

這個時候進去,要是被錯認爲何進,被五百刀斧手砍成肉泥,那就血虧了,還是小心一點,明天叫上關羽張飛一起吧。

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完結感言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六章 馬鈞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
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完結感言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章 等人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笑間,黑山軍覆滅!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六章 馬鈞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