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

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斷,廣平城外的西屏山林木旺盛,茂林修竹、野花老藤,雨滴打在野芭蕉葉上,發出滴滴答答清脆的響聲。

西屏山腳開墾有大片農田,本該是麥青稻綠之時,卻已經變得十分荒蕪,田地裡長滿了野草和蓬蒿。

道路泥濘打滑,運送人質的馬車幾次陷入泥坑裡,全靠力士擡才能緩慢前進。

山腳修有亭舍,是原來亭長值守之地。

這裡屬於廣平城外的西屏鄉,山裡和附近水源處棲息着山民和鄉民,又挨着城市,自然需要有亭舍這樣的基層治安建築。

只是此時的亭長早就不知所蹤,西屏鄉也變得荒無人煙。在亭舍前,有人舉着竹簦立於朦朧煙雨裡。

竹簦其實就是漢朝的雨傘,由竹子和羽毛、動物皮毛縫製,外觀並不算美。

但即便如此,煙雨下立簦,長袍在風雨裡飄渺輕揚,猶如詩中畫裡的神仙人物下落凡塵,令人看得心馳神往。

爲怕其他人莽撞誤事,張角這次派來的是爲人謹慎的劉石。

劉石運送着馬車抵達之後,發現漢軍的確很守規矩,只帶了三十名士兵,心中不由鬆了一口氣。

但又仔細凝神一看,心跳卻立刻極速跳動起來。

只見那亭舍前有站着一白麪儒生,頭戴巾幘,穿藍色儒服,舉着竹簦站在亭舍的廊下,眼若狐媚,嘴角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們。

在他身邊,一人面如冠玉,劍眉星目,腰身兩側各置一柄寶劍,劍穗飄動,似有殺氣從鞘中飄蕩而出。

另一人身長九尺,面如重棗,一身綠色鸚鵡戰袍,右手持青龍偃月刀凜然而立。

最後一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虎目怒睜,宛如樊噲再世。

劉石一眼就認出,那紅臉的漢子正是一刀斬了楊鳳的關羽,那豹頭環眼的漢子則是一矛戳死左髭丈八的張飛。

這幾日張角也打聽到了這四個人的消息,知道他們是結義四兄弟,劉備是盧植的學生,另外三人則是劉備的義弟。同時張角還得知,劉關張三人曾在易陽以三擋百。

若非他們三人,河南六縣恐怕沒那麼快淪陷,張角也有更多的時間做另外的打算。

見到是他們,劉石不免心驚肉跳。

劉備先不多說,除了一箭射死於羝根,射傷張寶以外,目前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但另外兩人在戰場上,他可是親眼見到關羽是如何斬殺楊鳳,張飛如何戳死的左髭丈八,那戰鬥力簡直不是稱得上當世絕頂猛將也不爲過。

有他們二人在,劉石甚至覺得自己人可能帶少了,後悔不該只帶五十人,最少也該帶五百人才是。

見劉石帶着車馬緩緩而來,劉備迎上去,微微拱手算是見面禮,畢竟他們現在是私下交易,而不是行軍打仗,必要的一點禮儀還是要有。

劉石看到關張二人就一點造次的想法都沒有,連忙還禮,說道:“足下便是劉備劉中郎吧,某爲樂陵渠帥劉石。”

劉備淡然道:“見過劉渠帥,不知安平王是否安在?”

“在車裡。”

劉石回答。

“可否勘驗?”

“自無不可,不過錢幣帶來否?”

“在亭中。”

“能否一觀?”

“自然。”

劉備點點頭,讓開道路。

劉石向旁邊兩名士兵使了個眼色,兩人走入亭舍廊下,看到裡面密密麻麻,擺了數十擔金銀財寶。

在古代,運送財物可以用車馬,但普遍是用扁擔來挑,籮筐來裝。

爲了把安平王贖回來,漢靈帝算是下了血本,花了他價值五千萬的金錢。不過若非盧植打了勝仗,花費可能還要多一倍。

只是五千萬錢也夠漢靈帝心疼的,這得賣多少官才能回本,心裡也不免對劉續痛恨更深一分。

兩名士兵見到貨真價實的錢財,出來回報,確認無誤。

劉備問道:“可否勘驗安平王?”

劉石笑了笑,說道:“放心,安平王每日吃得好睡得好,你們去一個人看吧。”

劉備點點頭,向身後看了一眼。

身後站着一名身材不算高大,目光卻微微陰鷙的三十歲青年男子,此人面白無須,戴着進賢冠,一身長袍,臉色冷厲。

見劉備的目光看來,他輕點下頜,示意旁邊一老者去那邊馬車裡查看。

青年男子名爲王鈞,是宮裡派來執行這次交易的黃門令。

那老者則是曾經安平國王宮裡的侍者,認識安平王,需要他來勘驗劉石帶來的是不是安平王本人。

在沒有照相機,畫像又不夠精確的古代,一般也就只有親近之人才能做這樣的事情。

過了片刻,老者從車上下來,向王鈞點點頭。

“既然勘驗無誤,那便按照之前說的,我們帶着東西和人先走二里,二里之後,我們會把馬車留在原地。”

劉石忌憚地看了眼劉備身後關張二人,這兩人的武力,足夠把他們這五十人團滅了。

劉備讓開位置,向亭舍裡一攤手:“請。”

劉石便讓人進去提金銀。

過了片刻,劉石的人把金銀珠寶一擔一擔地挑出去,調轉方向,原路返回。

他們走出二里地,把馬車放下,飛快跑遠。

劉備立即帶着關羽張飛和士兵們追過去,這趟差事是盧植親自吩咐他辦的,劉備不敢有閃失。

看着劉備急速奔跑,想去儘快確定安平王的安危,陳暮的腦子卻在飛速轉動。

這件事情劉備應下,本就是陳暮大力推動。作爲東漢知名大儒,盧植在海內素有清譽,如果傳出與反賊做交易的事情,會影響他的名望。

所以一開始,盧植是打算在中級官員裡找個背鍋俠。不過陳暮讓劉備自告奮勇,替老師承擔這個罪名。

劉備雖然不太理解,不過他覺得自己反正就是個無名小卒,一無聲望二無背景,背個鍋也無妨,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應下來。

過了片刻,劉備從馬車上把安平王扶下來,之前那名勘驗的老者跪倒在安平王面前泣不成聲。

陳暮轉頭對王鈞微微拱手施禮:“黃門令,安平王無恙。”

王鈞鬆了口氣:“既無恙,便回去罷。”

“回哪兒?”

陳暮問。

王鈞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輕聲道:“自是回洛陽。”

陳暮笑了笑:“天子愛財,此番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贖回安平王,恐怕心中不愉吧。”

“陳軍候似乎有話要對某說?”

王鈞微微皺眉,很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打啞謎。

他雖然只是個黃門令,六百石小宦官,但一來是天使,代替天子出使軍營,二來投靠在十常侍趙忠門下,在皇宮裡地位不高,可到了外面,就連盧植都得對他客客氣氣。

“暮是來向黃門令送一份大禮。”

陳暮善於觀測人心,見到王鈞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微笑着說道:“一份足夠讓黃門令在天子面前立下大功之禮。”

王鈞果然來了興趣,問道:“何禮?”

陳暮指了指遠處擔着金銀已經即將消失在煙雨裡的劉石等人道:“自然是追回那價值五千萬錢的金銀。”

王鈞目光看去,略微遲疑,嘴中欲言又止。

這趟差事行事只能低調,所以哪怕天使名頭雖大,但王鈞也不敢過於囂張,面對一個小小的軍候,能正常對話,已經算得上脾氣夠好。

同時也恰恰說明,王鈞並不是一個莽撞的人。

因爲他知道,就算他把這價值五千萬的金銀追回,漢靈帝極爲高興,也輪不到他上位。

先不說張讓趙忠等人在宮裡地位穩固,單說他作爲趙忠門下之人,擅自建功立業,想着拿大頭功勞,即便被漢靈帝寵信,加官進爵,以後也必然要被趙忠嫉妒,說不好某天就遭了他的毒手。

因此王鈞腦子裡已經在飛速思考,這份禮,他要不要接。

片刻,王鈞笑道:“陳軍候莫要說大話,張角雖新敗,但猶有十數萬大軍。盧中郎將又按照約定撤軍三十里,張角固守城池,這些金銀又如何取得回?”

“金錢取不取得回來,此爲小事爾。天子要的只是這五千萬錢而已,至於是不是原來那五千萬,這都無關緊要。”

陳暮搖搖頭,漢靈帝心疼的是錢,至於這些錢是不是之前的錢,都無所謂,反正是要五千萬錢就行。

王鈞啞然道:“這倒也是,不過天子令急,某已打算翌日便走,恐怕不便逗留了。”

陳暮狹長的狐眼微眯,眼尾上翹,仿若已洞悉人心,緩緩說道:“我聽說黃門令是投在常侍趙忠門下,黃門令是在擔憂趙忠吧。”

王鈞閉上嘴巴,不置可否。

雖然現在這亭中只有他們二人,但他是絕對不可能在外面說趙忠的壞話。

在皇宮裡,莫名其妙消失那麼幾個小宦官,是常有的事情。

“黃門令可知那劉備劉玄德是何人?”

陳暮看向遠處的劉備。

王鈞搖頭:“只聽說是盧中郎將的學生,其它的某倒是不知。”

陳暮說道:“劉玄德乃漢室宗親,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祖父劉雄曾爲範縣縣令,曾祖劉惠爲濟川侯,高祖劉不疑爲豐靈侯,此事皆有族譜考證,只是到了劉備這一代,門第稍許敗落而已。 ”

王鈞臉色平靜道:“原來是漢室宗人,陳軍候說這些,又是何意?”

作爲宮裡的宦官內侍,皇帝都經常看,更何況這些家世已經敗落的普通宗室成員,在王鈞眼裡,劉備的確不算什麼。

“很簡單。”

陳暮嘴角上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黃門令此番回去,暮另有大禮相送,屆時黃門令帶五千萬錢予天子,稱是劉玄德追回。又予數百萬錢於趙忠,趙忠必然大喜。此時黃門令再勸趙忠,讓趙忠替劉玄德向天子上奏,爲其正式錄入漢室宗碟,按族譜加官賜爵。”

“哦?”

王鈞玩味道:“陳軍候倒是好算計,可若是如此,全是劉玄德得了好處,與某何干?”

功勞和好處都是劉備趙忠的,他又得不到,憑什麼這麼做?

陳暮卻搖搖頭道:“黃門令還不明白嗎?足下將安平王和五千萬錢追回,本就是大功一件。屆時面見天子,又提到是趙忠張讓等常侍命你如此做,然後你再命劉備如此做。此般,天子趙忠張讓都會大喜,絕不會猜忌於你。而劉玄德立了功勞,被錄入漢室宗碟,加官進爵,必然也會感恩於黃門令。到時黃門令內有趙忠張讓扶持,外有劉玄德應策。盧植又是劉玄德師長,此乃人情關係。此後黃門令不管是在宮中還是朝中皆有人撐腰,則地位穩固,以後升官進候,應萌子孫宗族,萬事不殆也。”

王鈞被陳暮一說,只覺得豁然開朗,伸出雙手,握着陳暮的手,大喜道:“陳軍候一言,令我茅塞頓開,那我便多等幾日,盡候軍候佳音。”

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端午節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章 結義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
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端午節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章 結義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