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當壽宴結束後,劉辯幾乎是跑着從永樂宮出來,往章德殿而去。

洛陽宮殿浩大,皇宮內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馬車,可從永樂宮出來到章德殿接近一公里,三四分鐘,幾乎是飛一般的速度。

劉辯穿着粗氣踏入章德殿內,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母親,站在章德殿門口,笑吟吟地看着他。

“母后!”

數月不見的情緒幾乎是在瞬間崩潰,劉辯眼淚簌簌地往下落,飛一般撲進了何氏的懷裡。

歸根到底,他終究只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天生的性格也十分懦弱,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中,如履薄冰的活着,又怎麼能不懷念自己的母親?

“辯兒。”

何氏原本激動的情緒,在看到劉辯的那一剎那,彷彿一下子鬆懈開來,眼睛紅紅地,抱着劉辯的腦袋,輕輕地安撫道:“你長高了,也變瘦了。”

“母后,不要離開孩兒好嗎?我去求祖母,去求皇弟,他們一定會答應的,我只想每天待在母后身邊,再也不想和母后分開。”

劉辯淚如雨下,聲音淒厲而又哀嚎地說道。

周圍章德殿門口宦官宮女看到這一幕,無不暗暗垂首落淚,爲這對母子的命運而感到傷心。

皇宮裡的宦官宮女們有恨袁紹的,恨何進的,唯獨沒有恨何太后的。

因爲她曾經也是宮廷的一員,也曾經保護過他們。

何氏只是笑了笑,摸着劉辯的腦袋,輕聲道:“母后犯了錯,就該受懲罰。太皇太后心底仁慈善良,等將來母后贖罪,也許她會原諒母后,到時候母后會跟辯兒團聚。”

“真的嗎?”

劉辯破涕爲笑,仰頭看着自己母親的臉道:“母后可不能騙我。”

何氏笑着道:“母后不會騙你。”

看着自己孩兒那純真的笑臉,何氏的心中落寞慶幸悲傷苦澀皆有。

自己這可憐的孩兒雖然生在皇宮這個大染缸裡,

但性格卻十分膽小懦弱,就連他的父親,都因爲這一點不喜歡他。

也許生在皇家,就是他最大的不幸。

可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見到自己的兒子因爲過於懦弱而保住一條性命,也已經很慶幸了。

如果他真的雄才大略,有帝王之風,在這場災難之中。誰又能保證會不會像質帝那樣,被賜下一塊毒餅而喪失了生命呢?

這或許,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何氏心裡想着。

“母后,那從今天開始,我每天都去求祖母,讓她原諒你。”

劉辯擦了擦眼淚,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

何氏忙道:“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日理萬機,不要因爲這點小事而打擾她。以後你只要好好聽她的話,做一個乖巧的皇孫,太皇太后就會高興,她一高興,纔會允許娘回宮,記住了嗎?”

“我記住了。”

劉辯認真地點點頭,在心裡對自己說,要聽祖母的話,要讓祖母高興,這樣自己才能以後天天可以見到母親。

看着他認真的樣子,何氏笑道:“這纔是我的乖孩兒,聽說朝廷已經在談論起你的婚事,我的辯兒也要娶妻生子,成爲一個大人了。”

提起這個,劉辯羞澀道:“說是會稽太守唐瑁的女兒,只是聽他們說,不知道真假。”

“唐家的女兒嗎?”

何氏露出了緬懷的神情,像是在追憶劉辯小時候的模樣:“不知不覺,一晃辯兒你就十三歲,馬上就要十四歲,還記得那個時候,你呱呱落地,只是那麼點大,可現在,你馬上會是一位丈夫,一名父親,辯兒,你該長大了。”

“嗯,孩兒以後會又高又壯,與我的妻子終日伴在母后身邊。”

“哈哈,伴在我身邊做什麼,你以後會是大人,大人就要有一番事業,就要學會扛起肩上的重擔與責任,養育好自己的妻子,明白了嗎?”

“孩兒知道了。”

“等你將來有一天生了孩子,母后也想抱抱孫子呢。”

“嗯。”

“還有啊.....”

母子二人像是有說不完的話,章德殿內靜悄悄地,大多數時候都是何氏在說,劉辯在聽。

過了很久很久,何氏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輕,最後乾脆不說話,只是坐在席上,讓劉辯枕着自己的腿,輕輕地撫摸他的腦袋,含笑不語。

不知何時,劉辯睡着了,微微地打呼,嘴間還不時呢喃着什麼,睡相併不是很好看。

殿外已是夜涼如水,點點繁星閃爍着斑駁銀輝,柔柔的月光灑落下來,照在這對母子身上,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

......

“已經七日了,太皇太后的身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太尉府,董卓坐在席上,臉色陰沉着。

李儒看向閻忠道:“是藥有問題嗎?還是劑量沒有掌控好?”

閻忠納悶道:“文優親自試過的,光是聞一聞就受不了,怎麼可能藥有問題。劑量就更別說,雖然三斛香料確實不少,可這藥劑量本就不能用多,那一瓶足夠毒死數百人,兌水摻入三斛香料裡,也該起到效果,之前我們不是試驗過嗎?”

那一瓶青化物只有一百多克,而董卓進貢的香料有多少?

一斛27公斤,三斛就是81公斤。

看着不少,可實際上也就是一蛇皮袋的事情。

而青化物可是隻需要20毫克,也就是0.02克就能毒死人的玩意兒,把100克兌水混入81公斤香料中,雖然量很少,可對人體的影響依舊存在。

如果正常來說,每日焚香,一斤香料當中,就包含了0.6克青化物。別說過七日,就算是兩三日,都能讓人大病不起。

特別是氰本就屬於氣體,稍微吸入一點點,就能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以董太后這樣的年紀來說,哪怕是微量的一點青化物進入身體,也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

可如今董太后依舊活奔亂跳,沒有出現任何意外,這讓董卓內心又是不安,又是不知所措。

“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太皇太后根本沒有焚香?”

董卓耷拉着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意味着弘農王根本沒有聽從指示去做。

別看董卓進貢的香料十分珍貴,在漢代即便是有錢人也用不起。

但皇室卻是例外,畢竟掌握天下權力,各地珍品也是源源不斷地運往內省。

所以西域香料在永安宮並不少,每日薰香,也都是用的往年沉香,沉香比之新料味道還要醇厚一些,董太后尤其喜歡。

這也是爲什麼要弘農王去做這件事的原因。

因爲等到董太后用到董卓進貢的香料時,怕已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那個時候董卓早就被架空趕出中央,董太后死了還有什麼意義?

“不應該呀。”

李儒撫摸着山羊鬍道:“弘農王雖然生性懦弱,可向來都聽何氏的話,如果何氏吩咐的話,他不可能不聽。”

“也許是他忘記了,小孩子嘛。”

閻忠解釋了一句。

董卓沉吟道:“不管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也都能再這樣繼續等下去,還是要執行最後一步計劃。明日就派人彈劾何氏,誣陷她言行不軌,慫恿太皇太后處死她。”

“到時候怕有羣臣阻止。”

閻忠提了一句。

李儒冷冷道:“這也好辦,那就請太皇太后賜一杯酒,說是警告。但不知道爲什麼,這杯酒變成了毒酒。”

那執行人呢?

閻忠心道。

能在太皇太后身邊說得上話,還能慫恿出主意的,在這裡也就董卓了。

如果他是執行人,慫恿董太后賜酒警告,酒又莫名其妙變成毒酒,最後何太后死了,怎麼解釋?

接着董卓再借口替何太后報仇的名義起兵,明明是殺何太后的急先鋒,又轉頭把刀口對準董太后,這一番操作,能堵得住悠悠衆口才怪。

說到底,這一招既是臭棋,也是破罐子破摔的結果。

因爲他們已經沒有退路。

所以才需要強行捏造一個藉口,給自己起兵找個理由。

李儒狠辣歸狠辣,到底不如陳暮。

如果陳暮在,也許能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吧。

閻忠晃晃腦袋,將心中的想法甩出去,對董卓道:“我看不如私下派人去永安宮勒殺何氏,再散佈謠言說是董太后做的,這樣會比較好一點。”

“這個辦法.....”

董卓正準備說這個主意好像還不錯,可以考慮考慮。

咚咚咚。

正在此時,門外忽然響起敲門聲。

“義父!”

呂布的聲音響起。

“是奉先啊,進來吧。”

董卓說道。

呂布推門進來,說道:“宮裡出事了,太皇太后忽然病倒,召義父進宮議事。”

“哦?”

董卓與李儒閻忠對視一眼,點點頭:“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等呂布一走,李儒忙不迭道:“起作用了。”

“看來是的。”

董卓點點頭,道:“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李儒眼眸中露出一絲兇光:“自然是要派人去給何氏飲一杯毒酒!”

“太皇太后既然已經中毒,爲何還要對何氏動手?”

董卓納悶不已。

李儒冷厲道:“她當然得死,不然我們哪來的理由將董承拉下來,屆時候就以董承無故鴆殺何氏爲由,將其誅殺。”

“嗯。”

董卓點頭道:“那我先進宮看看情況,此事就由文優處理。”

閻忠在一旁默然不語。

剛纔說起想辦法鴆殺何氏的時候,是一招臭棋。

但到了現在,卻又陡然成了妙招。

這李儒還真是狠辣。

因爲董太后沒出事的話,那她的話,就是金聲玉律。

即便想把殺害何氏的罪名推在她身上,只要一道懿旨,即便大家心裡懷疑,也沒人會說什麼。

到時候慫恿董太后警告何氏的董卓,就會變成第一嫌疑人,反而暴露自己。

所以纔是一步臭棋。

可一旦董太后出事,何氏無緣無故被毒死了的話,那第一嫌疑人當然是董太后。

人們就會想,也許董太后大限已至,又怕何氏復辟,便下毒害死。

滿朝文武都知道她們婆媳的恩怨,幾乎本能會這麼想。

到時候董卓就可以誣陷董太后是主使人,董承爲執行者,先下手爲強,弄死董承,就成了死無對證。

如此衆口鑠金, 又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很容易被捏造成爲事實,讓大家產生這樣的猜想。

而且那時董太后死了,何氏也死了,皇室就剩下兩個孩子。

朝政最後會落在誰手裡?

當然是誰有兵權,就落在誰手裡。

襲殺董承的計劃早就已經準備妥當,只要事變,董承一死,洛陽兵權就歸在董卓手中。

到時董卓把持朝政,還不是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最後的結局,大概率董卓還是勝出。

董仲穎這次,運氣真好。

閻忠不得不感嘆。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67章 董太后重病)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請假條。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請假條第四章 冀州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
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四章 冀州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章 反間計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請假條。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請假條第四章 冀州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